慕容逸隊伍發現了陛下的行蹤,騎兵來到農舍邊,慕容逸一步步挨近父皇,周邊竟有勸誡「主上,現在大好機會,他人少勢微,趁此機會殺了他父子二人,他那留在長安的兒子文弱,將來不足為懼。」
玉珩就站在父親身前,緊貼著父親。他也知道,自己的命就在這個人一念之間了,玉珩心內告訴自己「楚燃,我欠你的可以還了,你恨可以解了。」一隻手握緊了青霜流雲劍的劍柄。
然而慕容逸下跪了,行的是君臣嵇首禮,他來此的目的,確實也不是為了追殺陛下,他是在大戰中避戰了,也確實保存了自己的實力,但也不是為殺了陛下。
如今魏軍大敗,他也沒有準備回魏國,而是準備往他的舊國燕國而去的。此時魏國沒有武力可以約束他,他想回燕國舊地去,而不是回魏國。
但是他心裏也確實沒有追殺陛下的意思,是走的同一條路大家正好碰上了,此刻看見大魏皇帝苻鴻義也是略有驚訝,但他們還是君臣,就行了君臣叩拜之禮。
慕容逸說「陛下,微臣是你的臣子,我定會護你回長安城,王丞相確實奸詐,不惜設金刀計構陷與我,更害死我的兒子慕容澤。
但是陛下卻多次維護與我,當時完全可以要了我一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卻沒有,後期也一直真誠待我,出城相迎、賜我田產、宅院、金銀……,慕容逸深感陛下隆恩,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微臣也絕做不出弒君之事,必保陛下平安返回長安城。」
「但臣一直想問陛下,你可有想過?你大力推廣漢文化,主張以儒家文化治天下,可這個四分五裂的大時代,五胡匈奴、鮮卑、羌……」
「各個民族入主這塊曾經屬於夏、商、周、漢、晉的華夏大地。一個個都是血性的漢子、一支支都是彪悍的民族,連正統漢氏都衣冠南渡,南渡時「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你奪一處殺戮三族。」
「但是整個鮮卑、整個羌族,你怎麽可能屠戮的完?滅十族都是沒有用的,仁政、仁政安能統治這個亂世?怎麽可能一統的下來?大家各保一方不好嗎?享一方榮華富貴、做一方霸主,也不至於你今天陷入這般的絕境?」
「陛下是仁君,微臣也不會做佞臣,必保陛下一路平安返回長安城。」慕容逸此話雖然說的尖銳,但是說話的態度是極恭敬的,是一個臣子對陛下說話的態度。
陛下沒有回話,天不佑我,經此一役天下不知如何?
不過慕容逸說這樣的話又是在這樣的時刻,慕容逸士兵數量勝出多倍,要殺就是現在。能這樣說話是真的打算放過他們了,玉珩提著的心放了下來,握著青霜流雲劍的手也鬆了勁。
慕容逸不殺不意味著他的下屬也這樣想,玉珩不放心,叫了多人一同防衛在父親的農舍外圍,深夜直至確定無礙才敢坐下,這樣殺機四伏的夜,有一點異動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可是一切安靜下來,明月夜,思故人,本次調兵因為是南下作戰,楚燃的代州兵馬在北方應該還在路上?此時不知道是否知道到了戰敗的消息?楚燃會是什麽感受,開心高興吧?魏國畢竟滅了他一族。那是希望我死還是活著?玉珩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此時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拓跋楚燃處,他也確實帶著代州人馬在路上。他是擔心的,魏國集結百萬雄師攻打南朝。楚燃當然也希望此戰能敗,畢竟是魏國滅了他一族,但是又不希望敗了。
如果敗了,玉珩生死難知,他是擔憂的,深深的擔憂,大戰勝敗難知?想起之前玉珩受傷,躺在地上生死一線的樣子,他的內心就升起不能控製的恐懼。
他怎麽會希望玉珩死,玉珩所做種種,他怎麽會不知道、不明白,不懂。這個人到底有多愛自己、付出種種終是等不來回應的。玉珩你欠我的,終不是一點財物、一點情義,是我所有的親人,但是愛你的心意也是磨滅不了的。
楚燃走出軍營是一輪圓月高掛,月光柔美,蒼穹之上薄雲飄浮,遠不是霍燁匈奴繁星遍布可比,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玉珩你定要等我,等我趕到。
-----------------
慕容逸說話確實守信,一路護著父親回了長安城,慕容逸神情肅穆向父皇行了嵇首禮,這位當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梟雄。
這些年來一次一次向陛下叩首,他想起第一次到皇都,陛下出宮相迎;想起因慕容澤叛逃,他被追兵追回,跪在未央宮前殿;想起陛下曾贈他的金銀、綾羅……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形同再造,我當年被慕容皇族逼迫失了活路,是陛下收容臣,後我兒慕容澤叛逃,陛下也放過微臣。陛下用國士之禮待我,陛下大恩,臣沒齒難忘,定當銘記於心,永感大德!」而後重重的磕頭在地。
頭跪在地上,慕容逸心中是真的敬重陛下,也敬佩他文治武功、善待天下百姓「為政之道、德化為先」,但是心裏仍然認定雖是慕容皇族逼我入絕境,但是我冠的是慕容姓。
燕國是我的家、我的國、是我慕容鮮卑一族幾代人的心血,終不能讓他毀於一旦,叛主、佞臣、恣睢之臣……,臣終是對不起陛下的天恩了。
這段時間從涇陽戰場大敗的魏軍,慢慢也在聚攏,已有萬餘人,眼見著慕容逸準備帶兵返回燕國舊地。此時身邊的大臣李康舵進言父皇。
玉珩就站在父親身前,緊貼著父親。他也知道,自己的命就在這個人一念之間了,玉珩心內告訴自己「楚燃,我欠你的可以還了,你恨可以解了。」一隻手握緊了青霜流雲劍的劍柄。
然而慕容逸下跪了,行的是君臣嵇首禮,他來此的目的,確實也不是為了追殺陛下,他是在大戰中避戰了,也確實保存了自己的實力,但也不是為殺了陛下。
如今魏軍大敗,他也沒有準備回魏國,而是準備往他的舊國燕國而去的。此時魏國沒有武力可以約束他,他想回燕國舊地去,而不是回魏國。
但是他心裏也確實沒有追殺陛下的意思,是走的同一條路大家正好碰上了,此刻看見大魏皇帝苻鴻義也是略有驚訝,但他們還是君臣,就行了君臣叩拜之禮。
慕容逸說「陛下,微臣是你的臣子,我定會護你回長安城,王丞相確實奸詐,不惜設金刀計構陷與我,更害死我的兒子慕容澤。
但是陛下卻多次維護與我,當時完全可以要了我一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卻沒有,後期也一直真誠待我,出城相迎、賜我田產、宅院、金銀……,慕容逸深感陛下隆恩,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微臣也絕做不出弒君之事,必保陛下平安返回長安城。」
「但臣一直想問陛下,你可有想過?你大力推廣漢文化,主張以儒家文化治天下,可這個四分五裂的大時代,五胡匈奴、鮮卑、羌……」
「各個民族入主這塊曾經屬於夏、商、周、漢、晉的華夏大地。一個個都是血性的漢子、一支支都是彪悍的民族,連正統漢氏都衣冠南渡,南渡時「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你奪一處殺戮三族。」
「但是整個鮮卑、整個羌族,你怎麽可能屠戮的完?滅十族都是沒有用的,仁政、仁政安能統治這個亂世?怎麽可能一統的下來?大家各保一方不好嗎?享一方榮華富貴、做一方霸主,也不至於你今天陷入這般的絕境?」
「陛下是仁君,微臣也不會做佞臣,必保陛下一路平安返回長安城。」慕容逸此話雖然說的尖銳,但是說話的態度是極恭敬的,是一個臣子對陛下說話的態度。
陛下沒有回話,天不佑我,經此一役天下不知如何?
不過慕容逸說這樣的話又是在這樣的時刻,慕容逸士兵數量勝出多倍,要殺就是現在。能這樣說話是真的打算放過他們了,玉珩提著的心放了下來,握著青霜流雲劍的手也鬆了勁。
慕容逸不殺不意味著他的下屬也這樣想,玉珩不放心,叫了多人一同防衛在父親的農舍外圍,深夜直至確定無礙才敢坐下,這樣殺機四伏的夜,有一點異動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可是一切安靜下來,明月夜,思故人,本次調兵因為是南下作戰,楚燃的代州兵馬在北方應該還在路上?此時不知道是否知道到了戰敗的消息?楚燃會是什麽感受,開心高興吧?魏國畢竟滅了他一族。那是希望我死還是活著?玉珩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此時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拓跋楚燃處,他也確實帶著代州人馬在路上。他是擔心的,魏國集結百萬雄師攻打南朝。楚燃當然也希望此戰能敗,畢竟是魏國滅了他一族,但是又不希望敗了。
如果敗了,玉珩生死難知,他是擔憂的,深深的擔憂,大戰勝敗難知?想起之前玉珩受傷,躺在地上生死一線的樣子,他的內心就升起不能控製的恐懼。
他怎麽會希望玉珩死,玉珩所做種種,他怎麽會不知道、不明白,不懂。這個人到底有多愛自己、付出種種終是等不來回應的。玉珩你欠我的,終不是一點財物、一點情義,是我所有的親人,但是愛你的心意也是磨滅不了的。
楚燃走出軍營是一輪圓月高掛,月光柔美,蒼穹之上薄雲飄浮,遠不是霍燁匈奴繁星遍布可比,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玉珩你定要等我,等我趕到。
-----------------
慕容逸說話確實守信,一路護著父親回了長安城,慕容逸神情肅穆向父皇行了嵇首禮,這位當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梟雄。
這些年來一次一次向陛下叩首,他想起第一次到皇都,陛下出宮相迎;想起因慕容澤叛逃,他被追兵追回,跪在未央宮前殿;想起陛下曾贈他的金銀、綾羅……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形同再造,我當年被慕容皇族逼迫失了活路,是陛下收容臣,後我兒慕容澤叛逃,陛下也放過微臣。陛下用國士之禮待我,陛下大恩,臣沒齒難忘,定當銘記於心,永感大德!」而後重重的磕頭在地。
頭跪在地上,慕容逸心中是真的敬重陛下,也敬佩他文治武功、善待天下百姓「為政之道、德化為先」,但是心裏仍然認定雖是慕容皇族逼我入絕境,但是我冠的是慕容姓。
燕國是我的家、我的國、是我慕容鮮卑一族幾代人的心血,終不能讓他毀於一旦,叛主、佞臣、恣睢之臣……,臣終是對不起陛下的天恩了。
這段時間從涇陽戰場大敗的魏軍,慢慢也在聚攏,已有萬餘人,眼見著慕容逸準備帶兵返回燕國舊地。此時身邊的大臣李康舵進言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