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我不帶兵去代國。」玉珩說的堅定,眼神中是他心意已定的決絕,那是楚燃的家人,玉珩從心底裏做不到。父皇與丞相不知道玉珩和楚燃的關係,隻當玉珩是顧念楚燃,卻不知兩人關係這般的親近,以至於肌膚相親。
「讓你去,一是因為你馳援過代國戰場,對那片戰場非常熟悉,當年你在那片戰場打過燕國,二是你進過代國城池,對城池布防有所了解,應該會事半功倍。而且此次帶兵人數太多,交給外臣終是不稱心。」丞相的判斷是對的,那年玉珩進代國因著一個武將的習慣,他進城後就觀察過城中布防、兵力分布,當時也暗自思索過,如果自己要攻城,該怎麽攻?但這不過是一個將軍的職業習慣啊!他們不放心外臣,皇子控著兵權自然是最穩妥的。
「我不去,我不會去,這事我做不了。」玉珩一想到,自己需要站在代國的土地上,代國的城牆下攻打代國,一想到自己曾經在那片土地上帶走那個純真的孩子,一想自己和楚燃的點點滴滴,他實在沒有勇氣去殺楚燃的家人,更沒有勇氣去殺楚燃。
丞相見玉珩如此堅決,聲音不甚恭敬。這是皇家不是百姓家裏,父親和兒子吵架,吵過了就算了,抗旨不從是可以殺頭的,便是皇子當麵違抗聖意,也是大不敬之罪!
王丞相猜測,玉珩會如此抗拒還是因為楚燃經常出入他府上,這事有人向他匯報過,但是他並不知道玉珩和楚燃已經到有身體之實的地步!這個事情是任誰都想不到的,在他們的心裏玉珩品質高潔,不會和男寵扯上關係,而且他們苻家上下就沒有出過喜歡男色的人啊?
「如果你不去,父皇會派別人去,這樣攻打的時間會長些。我預計十四萬大軍壓境,耗下時間去打,還是可以攻下這代國的。」父親說,玉珩想起自己的假節鉞身份,想起趙國、想起霍燁匈奴,想起地上滾落的頭顱,想到這些頭顱中可能有楚燃的就真的怕了。
丞相思索了一下「代國城牆高大,城防堅固,易守難攻,久攻不下,終會糧草斷絕破城,估計那時代國城中將士所剩無幾,皇室一族包括那個質子拓跋楚燃,不是戰敗投降就是拚死一戰,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隻是會平添我代國戰士性命。」丞相專門提到拓跋楚燃。
他的楚燃怎麽會投降,在霍燁匈奴楚燃就說過「哥哥,我不投降的就是死也不投降,活著、死了都可以陪著哥哥。」那最後能看到的就是魏國的大軍壓境,而後沖入宮中,而後是剿滅皇族近親。那最終看到的就隻能是捷報,魏軍斬敵數萬,代國國君、皇子、皇族百人盡皆伏誅。不能那樣,那就隻能兩個人戰場相見了?從前的恩情,現在的情義,在代國這片戰場上,灰飛煙滅,那還不如就死在霍燁匈奴的那個夜裏!
「車騎將軍苻玉珩,你無論因何原因不去,你都要明白,這天下之事無事能與疆山社稷並提,宏圖霸業麵前所有都是浮塵。」父皇的聲音雷霆萬鈞,不再是商量、詢問而是皇權的威儀、天子的威儀。
「傳鎮北大將軍苻以科進宮議事。」父皇的近前的李公公聽到,諾諾動身,準備下去通傳。玉珩知道父親是想安排鎮北大將軍苻以科進宮,玉珩不願意去但是這大魏疆山多的是願意去的人,多少人等著這功業飛黃騰達、加官進爵、高官厚祿。
如果是別人,打的越久,死傷會越眾,而且楚燃一定會死,他是皇族是代國國君的嫡子,這樣的親疏關係,屠族時必無可活。
「兒臣願意領命,依父皇、丞相之計,一舉攻下代國。可否將代國皇室願意投降者,給與合理安置,不屠滅皇室?」玉珩重重的下陛下麵前磕了一個頭。
陛下想了想四王之亂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治國方針,「斬草不除根,勢必帶來禍患,皇室盡數屠滅。能臣、武將有願降者可留觀、待用。」玉珩知道再多說也是無用。
多少年來,玉珩在宣室殿聽父親和丞相一次次授命與他,多少次欣然接旨、多少次凱旋而歸。但這次是玉珩最崩潰的一次,接了什麽旨?受了怎樣的命?這許久他都沒有見過楚燃,收到的隻有書信。
「玉珩,你可安好,楚燃在代國一切順遂,唯對你頗為思念,你呢?我猜亦然……」
「玉珩,我最近見過到小孩子玩竹馬,就是那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竹馬,你送給過我的那個,祝君安好。」
「你送我的崑山玉佩,我一直有戴著,我送我的東西,我都有珍惜。」
「玉珩,你可知道代國的月亮真美?」
……
玉珩一直在想,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楚燃?沒有想到的是機會,竟以這樣的方式而來。日日思君不見君,今日卻要以這樣的方式相見。真如父親所說,宏圖霸業麵前一切情愛糾葛都是浮塵。
出宮門時都沒有注意,險險被門檻絆倒,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從宣室殿走到宮外馬車上的,滿腦子裏都是各種念頭。要去攻代國,要去打下代國的江山,要去屠戮楚燃一整個皇族,他一直以為亂世中,可憐的隻有百姓,現在方才明白,這每一個活在亂世中的人都一樣可憐不隻有百姓。
--------------------
第37章 攻城
而後一切,與之前的每一次出征一樣,祭天、祭旗……此次調兵十四萬,父皇親自安排了幾位副將,因為不斷打下新的疆土,不斷招攬各國戰將,現在魏國武將實力大大增加、人才濟濟。不再需要玉珩衝鋒在前,父皇明確要求不可親上戰場全力督戰。
「讓你去,一是因為你馳援過代國戰場,對那片戰場非常熟悉,當年你在那片戰場打過燕國,二是你進過代國城池,對城池布防有所了解,應該會事半功倍。而且此次帶兵人數太多,交給外臣終是不稱心。」丞相的判斷是對的,那年玉珩進代國因著一個武將的習慣,他進城後就觀察過城中布防、兵力分布,當時也暗自思索過,如果自己要攻城,該怎麽攻?但這不過是一個將軍的職業習慣啊!他們不放心外臣,皇子控著兵權自然是最穩妥的。
「我不去,我不會去,這事我做不了。」玉珩一想到,自己需要站在代國的土地上,代國的城牆下攻打代國,一想到自己曾經在那片土地上帶走那個純真的孩子,一想自己和楚燃的點點滴滴,他實在沒有勇氣去殺楚燃的家人,更沒有勇氣去殺楚燃。
丞相見玉珩如此堅決,聲音不甚恭敬。這是皇家不是百姓家裏,父親和兒子吵架,吵過了就算了,抗旨不從是可以殺頭的,便是皇子當麵違抗聖意,也是大不敬之罪!
王丞相猜測,玉珩會如此抗拒還是因為楚燃經常出入他府上,這事有人向他匯報過,但是他並不知道玉珩和楚燃已經到有身體之實的地步!這個事情是任誰都想不到的,在他們的心裏玉珩品質高潔,不會和男寵扯上關係,而且他們苻家上下就沒有出過喜歡男色的人啊?
「如果你不去,父皇會派別人去,這樣攻打的時間會長些。我預計十四萬大軍壓境,耗下時間去打,還是可以攻下這代國的。」父親說,玉珩想起自己的假節鉞身份,想起趙國、想起霍燁匈奴,想起地上滾落的頭顱,想到這些頭顱中可能有楚燃的就真的怕了。
丞相思索了一下「代國城牆高大,城防堅固,易守難攻,久攻不下,終會糧草斷絕破城,估計那時代國城中將士所剩無幾,皇室一族包括那個質子拓跋楚燃,不是戰敗投降就是拚死一戰,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隻是會平添我代國戰士性命。」丞相專門提到拓跋楚燃。
他的楚燃怎麽會投降,在霍燁匈奴楚燃就說過「哥哥,我不投降的就是死也不投降,活著、死了都可以陪著哥哥。」那最後能看到的就是魏國的大軍壓境,而後沖入宮中,而後是剿滅皇族近親。那最終看到的就隻能是捷報,魏軍斬敵數萬,代國國君、皇子、皇族百人盡皆伏誅。不能那樣,那就隻能兩個人戰場相見了?從前的恩情,現在的情義,在代國這片戰場上,灰飛煙滅,那還不如就死在霍燁匈奴的那個夜裏!
「車騎將軍苻玉珩,你無論因何原因不去,你都要明白,這天下之事無事能與疆山社稷並提,宏圖霸業麵前所有都是浮塵。」父皇的聲音雷霆萬鈞,不再是商量、詢問而是皇權的威儀、天子的威儀。
「傳鎮北大將軍苻以科進宮議事。」父皇的近前的李公公聽到,諾諾動身,準備下去通傳。玉珩知道父親是想安排鎮北大將軍苻以科進宮,玉珩不願意去但是這大魏疆山多的是願意去的人,多少人等著這功業飛黃騰達、加官進爵、高官厚祿。
如果是別人,打的越久,死傷會越眾,而且楚燃一定會死,他是皇族是代國國君的嫡子,這樣的親疏關係,屠族時必無可活。
「兒臣願意領命,依父皇、丞相之計,一舉攻下代國。可否將代國皇室願意投降者,給與合理安置,不屠滅皇室?」玉珩重重的下陛下麵前磕了一個頭。
陛下想了想四王之亂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治國方針,「斬草不除根,勢必帶來禍患,皇室盡數屠滅。能臣、武將有願降者可留觀、待用。」玉珩知道再多說也是無用。
多少年來,玉珩在宣室殿聽父親和丞相一次次授命與他,多少次欣然接旨、多少次凱旋而歸。但這次是玉珩最崩潰的一次,接了什麽旨?受了怎樣的命?這許久他都沒有見過楚燃,收到的隻有書信。
「玉珩,你可安好,楚燃在代國一切順遂,唯對你頗為思念,你呢?我猜亦然……」
「玉珩,我最近見過到小孩子玩竹馬,就是那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竹馬,你送給過我的那個,祝君安好。」
「你送我的崑山玉佩,我一直有戴著,我送我的東西,我都有珍惜。」
「玉珩,你可知道代國的月亮真美?」
……
玉珩一直在想,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楚燃?沒有想到的是機會,竟以這樣的方式而來。日日思君不見君,今日卻要以這樣的方式相見。真如父親所說,宏圖霸業麵前一切情愛糾葛都是浮塵。
出宮門時都沒有注意,險險被門檻絆倒,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從宣室殿走到宮外馬車上的,滿腦子裏都是各種念頭。要去攻代國,要去打下代國的江山,要去屠戮楚燃一整個皇族,他一直以為亂世中,可憐的隻有百姓,現在方才明白,這每一個活在亂世中的人都一樣可憐不隻有百姓。
--------------------
第37章 攻城
而後一切,與之前的每一次出征一樣,祭天、祭旗……此次調兵十四萬,父皇親自安排了幾位副將,因為不斷打下新的疆土,不斷招攬各國戰將,現在魏國武將實力大大增加、人才濟濟。不再需要玉珩衝鋒在前,父皇明確要求不可親上戰場全力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