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楚燃就是要去呢?」
「你怎麽這麽不懂事?你也不是孩子了。」
「這個事情,不是哥哥說不行就不行的。哥哥走了,我會跟著,如果我沒有哥哥看護,擅自離京是重罪,哥哥也能擔待下來?哥哥在戰場上也有時間分精力回護在京城的楚燃?」口氣比剛才還硬氣。
玉珩沒有回答,他說的是對的之前城中混亂、四王之亂他找苻北榮看護這孩子,心裏就是擔憂的。趙州是自己也想帶上他,得丞相批準後才帶著楚燃去的趙州。現在如果楚燃獨自離京確實是重罪,自己人在戰場,怎麽可能回護獨自在京城的他?
見玉珩沒有說話「那我當哥哥是默許了。」因了哥哥最近冷淡他,便沒有敢過來親近,自顧自歡、歡歡喜喜的走了。
玉珩端正的跪坐在金絲楠木書幾旁,身姿亦如往常修長、挺拔卻依舊沒回話,真心是氣結卻莫名有一點開心,開心他會來央求自己要一起去。他當然也不想將楚燃一個人放在長安城裏,大軍長途跋涉,這戰誰能說清要打多久?半年、一年,這孩子一個人在這偌大的皇城無親無故,誰護著他?
而且那麽長時間看不見,怎麽可能不想他。氣的是楚燃現在還會威脅人了,威脅堂堂一個車騎將軍,更可氣的是自己還真被他威脅到了,真心是自己的死穴,冷著他又想護著他。
霍燁匈奴在大魏的北麵,現在趙州的西麵,匈奴人擅長騎兵、馬上射箭,漢朝時就是朝廷的大患。衛青、霍去病都是打匈奴時一戰成名。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就路過這片土地,不過自己此次出征打不到狼居胥山也打不到瀚海湖。
霍燁匈奴的盤踞之地沒有那麽遠,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玉珩一直帶的是步兵多,騎兵往往是破陣的助攻。尤其是歷史上的漢家經典打法,長途奔襲閃電戰,就是隻帶少數人馬,一夜快馬馳騁,急行3000-4000裏(約1500-2000千米),直抄敵軍大本營,夜襲拚殺、殺敵於不備、打的就是措手不及,但是玉珩不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經驗不足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沒有實戰經驗,靠的隻能是歷史戰役的分析,戰略戰術的學習。但是等自己到霍燁匈奴早就沒有人了,大片的草原牧馬之地,匈奴人善於騎馬,看到這麽多的魏軍當然是先跑,跑著打,魏軍就沒法打了。
但是匈奴的主力隊伍毫無損失,魏軍一撤退,他們再打回來又沒有高大城池可守,有沒有營壘固防,這片土地很容易又回到霍燁匈奴的手上,所以很多隊伍打到這裏而後無功而返,最後往往又回到霍燁匈奴手裏,這就是這片土地的問題。
營帳裏,荊州、潁州的地方軍來的是校尉姚可為、慕榮時,姚可為沒什麽特別的是漢人將士,但是這慕容時是鮮卑慕容的將領,是與南燕打仗後,南燕投誠的降將。父親的執政策略是皇室貴族不能留以絕後患,但敵國英勇的將士,軍事能力卓著的勇將、朝堂上的治世賢才可以留用,這樣的亂世與三國時代差不多,戰績赫赫的將領願意降是可以留下的,就像當年呂布三姓家奴也是這個道理。
大帳中,大家各自說出自己的意見,「末將認為,如果我軍一直這般到處亂走,這塊地是打不下來的,霍燁匈奴看見我魏軍人多,整個草原的騎馬到處亂跑。這塊地這麽大,咋們也抓不住,等幾個月,天氣一冷下了大雪,就該回家了,還打個啥勁可以直接帶兵回去了。」說話的是慕榮時,這話說的和玉珩平時聽到的確實不一樣,平時的將士說話多數比較嚴謹,這慕榮時二十多歲年齡較輕,長的也是眉目姣好,年紀這樣輕又是慕容鮮卑,估計性格不拘束,沒有好好研究儒學,話說的比較隨意但是話確實沒有錯。
高以達的意見是「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將隊伍分散形成多路深入草原,見一支霍燁匈奴的隊伍,拖住一支就打這一支,其它隊伍迅速馳援,大舉擊破,騎兵主要打輔助。」
孤軍深入確實是風險大,但是又能如何?這麽大的草原,幾千裏、幾萬裏的大草原,探子探到敵情跑回來半路上都被殺死了,怎麽還能回來通報?霍燁匈奴在哪裏都不知道?帶著部隊在草原上跑一大圈而後無功而返。
帶兵出征,人馬、糧草、軍費都是巨大開支的,自古打仗都是最費國庫的,這樣巨大的軍費開支出去了,但是敵人沒有遇到,這麽多人公費出差,草原上幾月遊,天冷了而後帶大軍一起返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玉珩是做不到的。
便商議著5萬人馬分5路打,規劃了整個草原上大家的行軍路線,彼此路線相互輔助又能分布整個草原,由不同的將領帶隊深入茫茫大草原腹地,幾支大軍路線規劃適宜,不可能都不遭遇,遇一支打一支其他部隊迅速馳援。
議事結束所有人散出營帳,楚燃沒有走,想起上次是自己給他講的兵法,玉珩以為這次也是沒有聽懂,想留下來再學一次。
「哥哥,我聽懂了,但是太危險了,我要和你一起。」
玉珩就沒想過要楚燃跟著別人,當然危險,怎麽能不危險?打仗隻要你想贏就沒有不危險的,古人打仗更多的還是謀略,當然也要實打實的拚殺,但是謀略還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這是霍燁匈奴的地盤,人家的家,霍燁匈奴能不熟悉自己的家嗎?所有地方霍燁匈奴都了如指掌,但是帶兵打仗就是這樣,知道危險就不去了?知道會死就不來了?所以每一次玉珩出征,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一定能活著回來。父親才會萬般叮囑,也是怕自己的兒子回不來。
「你怎麽這麽不懂事?你也不是孩子了。」
「這個事情,不是哥哥說不行就不行的。哥哥走了,我會跟著,如果我沒有哥哥看護,擅自離京是重罪,哥哥也能擔待下來?哥哥在戰場上也有時間分精力回護在京城的楚燃?」口氣比剛才還硬氣。
玉珩沒有回答,他說的是對的之前城中混亂、四王之亂他找苻北榮看護這孩子,心裏就是擔憂的。趙州是自己也想帶上他,得丞相批準後才帶著楚燃去的趙州。現在如果楚燃獨自離京確實是重罪,自己人在戰場,怎麽可能回護獨自在京城的他?
見玉珩沒有說話「那我當哥哥是默許了。」因了哥哥最近冷淡他,便沒有敢過來親近,自顧自歡、歡歡喜喜的走了。
玉珩端正的跪坐在金絲楠木書幾旁,身姿亦如往常修長、挺拔卻依舊沒回話,真心是氣結卻莫名有一點開心,開心他會來央求自己要一起去。他當然也不想將楚燃一個人放在長安城裏,大軍長途跋涉,這戰誰能說清要打多久?半年、一年,這孩子一個人在這偌大的皇城無親無故,誰護著他?
而且那麽長時間看不見,怎麽可能不想他。氣的是楚燃現在還會威脅人了,威脅堂堂一個車騎將軍,更可氣的是自己還真被他威脅到了,真心是自己的死穴,冷著他又想護著他。
霍燁匈奴在大魏的北麵,現在趙州的西麵,匈奴人擅長騎兵、馬上射箭,漢朝時就是朝廷的大患。衛青、霍去病都是打匈奴時一戰成名。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就路過這片土地,不過自己此次出征打不到狼居胥山也打不到瀚海湖。
霍燁匈奴的盤踞之地沒有那麽遠,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玉珩一直帶的是步兵多,騎兵往往是破陣的助攻。尤其是歷史上的漢家經典打法,長途奔襲閃電戰,就是隻帶少數人馬,一夜快馬馳騁,急行3000-4000裏(約1500-2000千米),直抄敵軍大本營,夜襲拚殺、殺敵於不備、打的就是措手不及,但是玉珩不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經驗不足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沒有實戰經驗,靠的隻能是歷史戰役的分析,戰略戰術的學習。但是等自己到霍燁匈奴早就沒有人了,大片的草原牧馬之地,匈奴人善於騎馬,看到這麽多的魏軍當然是先跑,跑著打,魏軍就沒法打了。
但是匈奴的主力隊伍毫無損失,魏軍一撤退,他們再打回來又沒有高大城池可守,有沒有營壘固防,這片土地很容易又回到霍燁匈奴的手上,所以很多隊伍打到這裏而後無功而返,最後往往又回到霍燁匈奴手裏,這就是這片土地的問題。
營帳裏,荊州、潁州的地方軍來的是校尉姚可為、慕榮時,姚可為沒什麽特別的是漢人將士,但是這慕容時是鮮卑慕容的將領,是與南燕打仗後,南燕投誠的降將。父親的執政策略是皇室貴族不能留以絕後患,但敵國英勇的將士,軍事能力卓著的勇將、朝堂上的治世賢才可以留用,這樣的亂世與三國時代差不多,戰績赫赫的將領願意降是可以留下的,就像當年呂布三姓家奴也是這個道理。
大帳中,大家各自說出自己的意見,「末將認為,如果我軍一直這般到處亂走,這塊地是打不下來的,霍燁匈奴看見我魏軍人多,整個草原的騎馬到處亂跑。這塊地這麽大,咋們也抓不住,等幾個月,天氣一冷下了大雪,就該回家了,還打個啥勁可以直接帶兵回去了。」說話的是慕榮時,這話說的和玉珩平時聽到的確實不一樣,平時的將士說話多數比較嚴謹,這慕榮時二十多歲年齡較輕,長的也是眉目姣好,年紀這樣輕又是慕容鮮卑,估計性格不拘束,沒有好好研究儒學,話說的比較隨意但是話確實沒有錯。
高以達的意見是「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將隊伍分散形成多路深入草原,見一支霍燁匈奴的隊伍,拖住一支就打這一支,其它隊伍迅速馳援,大舉擊破,騎兵主要打輔助。」
孤軍深入確實是風險大,但是又能如何?這麽大的草原,幾千裏、幾萬裏的大草原,探子探到敵情跑回來半路上都被殺死了,怎麽還能回來通報?霍燁匈奴在哪裏都不知道?帶著部隊在草原上跑一大圈而後無功而返。
帶兵出征,人馬、糧草、軍費都是巨大開支的,自古打仗都是最費國庫的,這樣巨大的軍費開支出去了,但是敵人沒有遇到,這麽多人公費出差,草原上幾月遊,天冷了而後帶大軍一起返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玉珩是做不到的。
便商議著5萬人馬分5路打,規劃了整個草原上大家的行軍路線,彼此路線相互輔助又能分布整個草原,由不同的將領帶隊深入茫茫大草原腹地,幾支大軍路線規劃適宜,不可能都不遭遇,遇一支打一支其他部隊迅速馳援。
議事結束所有人散出營帳,楚燃沒有走,想起上次是自己給他講的兵法,玉珩以為這次也是沒有聽懂,想留下來再學一次。
「哥哥,我聽懂了,但是太危險了,我要和你一起。」
玉珩就沒想過要楚燃跟著別人,當然危險,怎麽能不危險?打仗隻要你想贏就沒有不危險的,古人打仗更多的還是謀略,當然也要實打實的拚殺,但是謀略還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這是霍燁匈奴的地盤,人家的家,霍燁匈奴能不熟悉自己的家嗎?所有地方霍燁匈奴都了如指掌,但是帶兵打仗就是這樣,知道危險就不去了?知道會死就不來了?所以每一次玉珩出征,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一定能活著回來。父親才會萬般叮囑,也是怕自己的兒子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