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陪笑:“您老人家自然是通情理的,不然,咱們家的兒郎們也不會個個英雄。隻不過,您老人家若提前知道,還不定怎麽牽腸掛肚呢。祖父也是怕你傷神,這才命我們瞞著您的。”
當然,也是怕老太太婦人之仁,到時給安世誠的上司打了招呼,人家自然有所忌憚,如此便起不到效果了。
北平侯夫人總算平靜下來,也怕嚇著丘如意,便招手讓她近前,笑道:“我這是多年的暴脾氣了,聽見風就是雨的,也沒個長輩樣,倒也讓你見笑了。好孩子,隻管放心,現在邊關已無戰事,他也就是受點累,絕無性命之憂。”
丘如意隻得收起擔憂,笑答道:“都是外祖母疼愛夫君太過,才會如此的著急。您說的對,夫君前些日子曾寫過信,直道軍營生活尚好,倒也沒怎麽吃苦。”
袁慶也道:“祖母不必擔心,祖父既然有意鍛煉世誠,便不會放任自流,自然會時常照看的。”
事情平息,袁慶因事又要出府。這時,北平侯夫人才有工夫,將準備好的禮物拿出送給丘如意。
無非是些釵環首飾及布匹,丘如意上前謝過。
時間也過去半日,丘如意便也不去休息,和文氏一同陪著北平侯夫人閑話幾句,中飯便擺了上來。
三人用過飯,北平侯夫人便命文氏帶丘如意早早去安置院子。
丘如意暫居的院子雖不十分大,不過對比進府後一路的所見,尤其是北平侯夫人的屋子,這裏布置倒確是十分的精致了,可見文氏也確實頗下了些工夫,丘如意一麵讚歎,一麵又向文氏道謝。
文氏閑話幾句,自去了,丘如意則帶著吳媽等人一同又將所帶之物一一細分布置,又將各人的禮物都打點好了,親自捧著送給北平侯夫人及袁慶夫妻,其他人的,隻待北平侯生辰,大家齊聚時再送了。
第二日,安世煥夫妻也帶了禮物來拜訪。
劉娟由文氏及丘如意陪著去給北平侯夫人請安,安世煥則在外院拜會袁慶。
袁慶已看到盧國公的信,知道安世煥欲在邊關曆練,心裏不以為然。
多少沒吃過苦的公子哥兒,不過看幾部兵書,能紙上談兵了,便儼然自己是名將了,於是頭腦一熱,跑來參軍,卻連真正的戰場都沒進去過,過不幾個月,吃不了邊關的苦,隻得打道開府了。
倒是安世煥,因是宗室子,又有個劉氏女跟著,袁慶不敢馬虎,從安全問題考慮,已準備在燕城給安世煥安排個無關緊要的閑職,如此一來,便可保證他的絕對安全,隻等將來尋個功勞給他,也就能打發了去。
倒是安世煥來北地,原打算實實在在地入軍營上戰場的。而燕城離著防守處還有近二百裏地,盡管袁慶反複強調他的職位對邊關至關重要,安世煥仍不肯聽從袁慶的安排,涎著臉地求著非要去前線防守。
因有盧國公的麵子在,袁慶被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兒給纏的也沒了脾氣,最終安排他去距離邊防最近的謂城任職,隻等著北平侯生辰一過,安世煥交了差,便可以走馬上任了。
丘如意一邊掛心丈夫,一邊又每日隨同文氏侍奉北平侯夫人,一心盼著北平侯生辰快些到來,她也和好丈夫早日團聚。
如此過得十餘日,便到了北平侯的生辰。
誰知那日因北荻那邊出了點小狀況,北平侯帶人前去處理,並沒有回燕城。同時,北平侯兩子三孫也仍在駐地沒有歸家,隻是遣了家眷回來祝壽。
丘如意少不得要拜會兩位舅母,廝見兩位表嫂及一位表弟妹,又各各送上禮物。
大家先替北平侯謝了聖恩,因北地事緊,也隻請了幾家武將家眷,大家隨意吃些酒席壽麵,也就散了。
北平侯府的眾夫人少夫人們不過住個三五日,便又各自回去,北平侯府裏好不容易得來的一點熱鬧氣也就隨北風吹散了。
丘如意頗有些不適應,再加上此次安世誠也沒有回來,越發的感傷。
北平侯夫人和文氏雖少不了也失落半天,隻每年也差不多這般模樣,便很快就釋然了,還笑著安慰丘如意道:“不過多時,一旦朝廷與北荻談妥,重修舊好,咱們便能好好團聚了。”
眼見安世煥夫妻要前往謂城,丘如意的心思活絡起來。
原本商議的是,在北地這幾年,如無特殊情況,丘如意皆暫住在北平侯府的,如今看來,住在這府裏,竟是看不到丈夫的,丘如意便打算也跟著一同往謂城去。
北平侯夫人和文氏自然不舍得放丘如意離開燕城,不過也知若是在燕城居住,丘如意夫妻一年未必能見上一麵,丘如意巴巴從京城千裏迢迢跑到這裏便全無意義。
眼看留不住,北平侯夫人便命袁慶幫著在謂城打點好衣食住行等。
其實這倒不必麻煩袁慶了。
原來謂城的知縣乃是出自劉氏門下,得知劉娟來到北地,早就來請過好幾次安了,住處也一一打點妥當。
安世煥此去謂城,主要是負責離城五十裏地的監工城堡修築,往返不便,大多是住在城外的。
如今丘如意也意欲前往謂城,於是便極力邀請丘如意與自己比鄰相居,彼此也發有個照應。
雖然丘玉娟的勸告從來不是無的放矢,不過丘如意認為劉娟品性不差,二人也頗能說得來,如今她既然釋放善意,倒不必一味地遠著她,於是欣然同意。
擇定吉日,丘如意一行便出發往謂城而去,一路走來,人煙不多,頗感荒涼,幸好路途尚有幾處烏堡可供食宿。
原來,當日北荻氣焰大盛之時,直接占去北地大片土地,兵臨燕城。幸好後來永平郡公與袁興大將軍合力一點點將北荻逼退到兩國邊界。
北荻自然不甘心,又幾次反撲,雙方拉鋸幾年,這形成現在的局麵。
如此行路三四天,便到了謂城。
謂城縣令羅華及夫人直迎出城十裏路,對待劉娟的那個殷勤勁兒,丘如意都不忍直視,倒是被冷落的安世煥麵黑如鍋底。
當然,也是怕老太太婦人之仁,到時給安世誠的上司打了招呼,人家自然有所忌憚,如此便起不到效果了。
北平侯夫人總算平靜下來,也怕嚇著丘如意,便招手讓她近前,笑道:“我這是多年的暴脾氣了,聽見風就是雨的,也沒個長輩樣,倒也讓你見笑了。好孩子,隻管放心,現在邊關已無戰事,他也就是受點累,絕無性命之憂。”
丘如意隻得收起擔憂,笑答道:“都是外祖母疼愛夫君太過,才會如此的著急。您說的對,夫君前些日子曾寫過信,直道軍營生活尚好,倒也沒怎麽吃苦。”
袁慶也道:“祖母不必擔心,祖父既然有意鍛煉世誠,便不會放任自流,自然會時常照看的。”
事情平息,袁慶因事又要出府。這時,北平侯夫人才有工夫,將準備好的禮物拿出送給丘如意。
無非是些釵環首飾及布匹,丘如意上前謝過。
時間也過去半日,丘如意便也不去休息,和文氏一同陪著北平侯夫人閑話幾句,中飯便擺了上來。
三人用過飯,北平侯夫人便命文氏帶丘如意早早去安置院子。
丘如意暫居的院子雖不十分大,不過對比進府後一路的所見,尤其是北平侯夫人的屋子,這裏布置倒確是十分的精致了,可見文氏也確實頗下了些工夫,丘如意一麵讚歎,一麵又向文氏道謝。
文氏閑話幾句,自去了,丘如意則帶著吳媽等人一同又將所帶之物一一細分布置,又將各人的禮物都打點好了,親自捧著送給北平侯夫人及袁慶夫妻,其他人的,隻待北平侯生辰,大家齊聚時再送了。
第二日,安世煥夫妻也帶了禮物來拜訪。
劉娟由文氏及丘如意陪著去給北平侯夫人請安,安世煥則在外院拜會袁慶。
袁慶已看到盧國公的信,知道安世煥欲在邊關曆練,心裏不以為然。
多少沒吃過苦的公子哥兒,不過看幾部兵書,能紙上談兵了,便儼然自己是名將了,於是頭腦一熱,跑來參軍,卻連真正的戰場都沒進去過,過不幾個月,吃不了邊關的苦,隻得打道開府了。
倒是安世煥,因是宗室子,又有個劉氏女跟著,袁慶不敢馬虎,從安全問題考慮,已準備在燕城給安世煥安排個無關緊要的閑職,如此一來,便可保證他的絕對安全,隻等將來尋個功勞給他,也就能打發了去。
倒是安世煥來北地,原打算實實在在地入軍營上戰場的。而燕城離著防守處還有近二百裏地,盡管袁慶反複強調他的職位對邊關至關重要,安世煥仍不肯聽從袁慶的安排,涎著臉地求著非要去前線防守。
因有盧國公的麵子在,袁慶被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兒給纏的也沒了脾氣,最終安排他去距離邊防最近的謂城任職,隻等著北平侯生辰一過,安世煥交了差,便可以走馬上任了。
丘如意一邊掛心丈夫,一邊又每日隨同文氏侍奉北平侯夫人,一心盼著北平侯生辰快些到來,她也和好丈夫早日團聚。
如此過得十餘日,便到了北平侯的生辰。
誰知那日因北荻那邊出了點小狀況,北平侯帶人前去處理,並沒有回燕城。同時,北平侯兩子三孫也仍在駐地沒有歸家,隻是遣了家眷回來祝壽。
丘如意少不得要拜會兩位舅母,廝見兩位表嫂及一位表弟妹,又各各送上禮物。
大家先替北平侯謝了聖恩,因北地事緊,也隻請了幾家武將家眷,大家隨意吃些酒席壽麵,也就散了。
北平侯府的眾夫人少夫人們不過住個三五日,便又各自回去,北平侯府裏好不容易得來的一點熱鬧氣也就隨北風吹散了。
丘如意頗有些不適應,再加上此次安世誠也沒有回來,越發的感傷。
北平侯夫人和文氏雖少不了也失落半天,隻每年也差不多這般模樣,便很快就釋然了,還笑著安慰丘如意道:“不過多時,一旦朝廷與北荻談妥,重修舊好,咱們便能好好團聚了。”
眼見安世煥夫妻要前往謂城,丘如意的心思活絡起來。
原本商議的是,在北地這幾年,如無特殊情況,丘如意皆暫住在北平侯府的,如今看來,住在這府裏,竟是看不到丈夫的,丘如意便打算也跟著一同往謂城去。
北平侯夫人和文氏自然不舍得放丘如意離開燕城,不過也知若是在燕城居住,丘如意夫妻一年未必能見上一麵,丘如意巴巴從京城千裏迢迢跑到這裏便全無意義。
眼看留不住,北平侯夫人便命袁慶幫著在謂城打點好衣食住行等。
其實這倒不必麻煩袁慶了。
原來謂城的知縣乃是出自劉氏門下,得知劉娟來到北地,早就來請過好幾次安了,住處也一一打點妥當。
安世煥此去謂城,主要是負責離城五十裏地的監工城堡修築,往返不便,大多是住在城外的。
如今丘如意也意欲前往謂城,於是便極力邀請丘如意與自己比鄰相居,彼此也發有個照應。
雖然丘玉娟的勸告從來不是無的放矢,不過丘如意認為劉娟品性不差,二人也頗能說得來,如今她既然釋放善意,倒不必一味地遠著她,於是欣然同意。
擇定吉日,丘如意一行便出發往謂城而去,一路走來,人煙不多,頗感荒涼,幸好路途尚有幾處烏堡可供食宿。
原來,當日北荻氣焰大盛之時,直接占去北地大片土地,兵臨燕城。幸好後來永平郡公與袁興大將軍合力一點點將北荻逼退到兩國邊界。
北荻自然不甘心,又幾次反撲,雙方拉鋸幾年,這形成現在的局麵。
如此行路三四天,便到了謂城。
謂城縣令羅華及夫人直迎出城十裏路,對待劉娟的那個殷勤勁兒,丘如意都不忍直視,倒是被冷落的安世煥麵黑如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