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在荒島種田後我成神了 作者:啃好大個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就在這時,梁王下令大開國庫,將神賜的米糧運往各處府衙,以極低的價格售賣給百姓們,好使他們渡過今年的難關。
梁人們得知了消息,紛紛奔走相告相約去買官米,所以陳國人們看見的,就是買米歸來的村民們。
這裏離國都近郊隻有半日的車程,國都發下來的官米早早的就到了這邊的府衙,官府告示一貼,就有人敲著鑼在村鎮上沿途通知,於是村民們便歡天喜地的買米去了。
與陳國人搭話的老伯樂嗬嗬的掂了掂背上的大筐:「後生仔!你們若家裏缺糧也可以去買官家的神米!官府老爺說一戶人家能按人頭買,一人可買十斤,多了不賣!你們早些去買罷!」
說罷他就背著筐擺擺手走了。
一人十斤米,他們省著點,再配些粗米糠皮之類的,能吃個把月,據說下個月官府還會再開一次倉,神米會供應到第一茬新米出來的時節呢。所以眾人心頭大定,也不再擔憂要繼續挨餓了。
老伯走後,陳國人們都不可置信的互相對視了一眼。
有婦人便跑到奉天跟前問道:「神使大人!那神米可是真的麽?神尊當真賜下了米糧叫陛下開倉賑災麽?」
奉天點點頭。
看到梁王的效率這麽高,奉天心下也有些滿意。
得到了奉天神使的肯定,陳國人們就坐不住了。他們走得不巧,沒趕上國都第一批開倉的神米,於是他們就商議著現在去附近的官府買些神米回來。
奉天沒有阻止他們,因為本來這米糧就是給百姓們的。
陳國人們便高興的拿著新得的梁國戶籍去最近的官府買米去了。
買完米回來後,已經是下午時分,眾人又重新啟程。
接下來的這一路,奉天都有看到同樣的場景。
從國都運來的米糧陸陸續續的抵達各州府,挨餓的梁國百姓們終於吃上了飽飯。
奉天還聽到許多人在商量要去蓬萊神廟裏謝神尊的恩典。
神賜的米糧不僅使他們填飽了肚子,還讓他們對神尊的信仰越發堅不可摧。
各州各府,都已經有新修起來的蓬萊神廟。
且香火一日比一日旺盛。
而曾經輝煌無比的海神廟卻變得門可羅雀起來。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快要遺忘海神廟了。
真真切切受到了蓬萊神尊的庇佑的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轉變了信仰。
隨著信仰一同轉變的,還有些暫時無人察覺的東西。
比如蓬萊神廟廟祝班子隻有女子能擔任,從主祭大巫到底下的供奉童子,神侍神仆,都得由女子來做。
於是有些地方溺殺女嬰的習俗開始有了停止的趨勢。
現在他們都是神之子民,不必擔心凍死餓死,多一張嘴也養得活。且就算女兒養不活也不要緊,送去蓬萊神廟做神仆也能活。
而女子們也能去神廟拜神尊,不再像以前那樣被死死的隔絕在家裏。
奉天在路途上,就見到了越來越多的女子走出家門,去神廟上香,去街市買紙燭,去大集買香花鮮果。有了給神尊買供品這個天經地義的理由,誰也不敢阻攔她們,說她們不該出來拋頭露麵。
能光明正大的去蓬萊神廟祭神上供,就像是給她們撕開了一道通往外界的小小口子。
*
蓬萊島。
在奉天遠行時,墨卿將整個大梁的信仰線都懸掛在了桃都木上。
梁王將她賜下的米糧發往各州後,墨卿的蓬萊神廟就成了大梁境內香火最旺盛的廟宇。梁人們歡呼雀躍,他們拜謝國君,拜謝神明,歌頌著這一場即將到來的盛世。
如今整個梁國的信仰線都匯聚在了桃都木上,幾乎無人再提及海神廟了。
這段時間,墨卿在蓬萊島上處理祈願,子衿則乖乖的看著奉天用留影石傳過來的現實案例,每天都在認真總結學習。
墨卿很欣慰,她放心的任由小徒弟自己學著成長,而她開始琢磨起了另一件事。
子衿的無名小城是她參照外界所創,可以說無名小城其實就是外界濃縮後又加快了速度的微縮模型。
也就是說,如果她不加幹涉,無名小城裏的種種敗局最終都將出現在現實世界裏。
墨卿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的人類走向滅亡。
所以她想出手幹預,撥亂反正。
墨卿的雙手神骨都已經覺醒,並在朝著手臂往上逐步延伸,因為這個緣故,她的真實之眼也升級了,除了「實物」的本質,她還能看見一些「虛擬」的本質。
比如這個世界的陰陽失調。
在墨卿的真實之眼裏,失序的陰陽二氣已經到了扭曲的地步。
向征著男人的「陽麵」像熊熊烈火一般正在蠶食著向征女人的「陰麵」。
這陽火看似燃得轟轟烈烈,但當它將一切都燃燒殆盡時,就是人類走向滅亡之日。
就像無名小城裏的情形一樣,男人們吃飽喝足後就會本能的為了追求繁衍而壓製女人,逼迫她們除了生育以外什麽都做不了。
這樣一來,人口會在短時間內激增,人一多,資源就會短缺,領頭的男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用戰爭來消耗多餘的人口,搶奪剩餘的資源。
而這麽做將會帶來的後果,無名小城裏的失敗慘案已經重複了許多次。
子衿還小,加上她曾經生活的環境讓她無法跳出既定的觀念,無名小城裏的律令改了無數條,但第一條的「男婚女嫁,男耕女織」卻一直沒變過。<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梁人們得知了消息,紛紛奔走相告相約去買官米,所以陳國人們看見的,就是買米歸來的村民們。
這裏離國都近郊隻有半日的車程,國都發下來的官米早早的就到了這邊的府衙,官府告示一貼,就有人敲著鑼在村鎮上沿途通知,於是村民們便歡天喜地的買米去了。
與陳國人搭話的老伯樂嗬嗬的掂了掂背上的大筐:「後生仔!你們若家裏缺糧也可以去買官家的神米!官府老爺說一戶人家能按人頭買,一人可買十斤,多了不賣!你們早些去買罷!」
說罷他就背著筐擺擺手走了。
一人十斤米,他們省著點,再配些粗米糠皮之類的,能吃個把月,據說下個月官府還會再開一次倉,神米會供應到第一茬新米出來的時節呢。所以眾人心頭大定,也不再擔憂要繼續挨餓了。
老伯走後,陳國人們都不可置信的互相對視了一眼。
有婦人便跑到奉天跟前問道:「神使大人!那神米可是真的麽?神尊當真賜下了米糧叫陛下開倉賑災麽?」
奉天點點頭。
看到梁王的效率這麽高,奉天心下也有些滿意。
得到了奉天神使的肯定,陳國人們就坐不住了。他們走得不巧,沒趕上國都第一批開倉的神米,於是他們就商議著現在去附近的官府買些神米回來。
奉天沒有阻止他們,因為本來這米糧就是給百姓們的。
陳國人們便高興的拿著新得的梁國戶籍去最近的官府買米去了。
買完米回來後,已經是下午時分,眾人又重新啟程。
接下來的這一路,奉天都有看到同樣的場景。
從國都運來的米糧陸陸續續的抵達各州府,挨餓的梁國百姓們終於吃上了飽飯。
奉天還聽到許多人在商量要去蓬萊神廟裏謝神尊的恩典。
神賜的米糧不僅使他們填飽了肚子,還讓他們對神尊的信仰越發堅不可摧。
各州各府,都已經有新修起來的蓬萊神廟。
且香火一日比一日旺盛。
而曾經輝煌無比的海神廟卻變得門可羅雀起來。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快要遺忘海神廟了。
真真切切受到了蓬萊神尊的庇佑的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轉變了信仰。
隨著信仰一同轉變的,還有些暫時無人察覺的東西。
比如蓬萊神廟廟祝班子隻有女子能擔任,從主祭大巫到底下的供奉童子,神侍神仆,都得由女子來做。
於是有些地方溺殺女嬰的習俗開始有了停止的趨勢。
現在他們都是神之子民,不必擔心凍死餓死,多一張嘴也養得活。且就算女兒養不活也不要緊,送去蓬萊神廟做神仆也能活。
而女子們也能去神廟拜神尊,不再像以前那樣被死死的隔絕在家裏。
奉天在路途上,就見到了越來越多的女子走出家門,去神廟上香,去街市買紙燭,去大集買香花鮮果。有了給神尊買供品這個天經地義的理由,誰也不敢阻攔她們,說她們不該出來拋頭露麵。
能光明正大的去蓬萊神廟祭神上供,就像是給她們撕開了一道通往外界的小小口子。
*
蓬萊島。
在奉天遠行時,墨卿將整個大梁的信仰線都懸掛在了桃都木上。
梁王將她賜下的米糧發往各州後,墨卿的蓬萊神廟就成了大梁境內香火最旺盛的廟宇。梁人們歡呼雀躍,他們拜謝國君,拜謝神明,歌頌著這一場即將到來的盛世。
如今整個梁國的信仰線都匯聚在了桃都木上,幾乎無人再提及海神廟了。
這段時間,墨卿在蓬萊島上處理祈願,子衿則乖乖的看著奉天用留影石傳過來的現實案例,每天都在認真總結學習。
墨卿很欣慰,她放心的任由小徒弟自己學著成長,而她開始琢磨起了另一件事。
子衿的無名小城是她參照外界所創,可以說無名小城其實就是外界濃縮後又加快了速度的微縮模型。
也就是說,如果她不加幹涉,無名小城裏的種種敗局最終都將出現在現實世界裏。
墨卿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的人類走向滅亡。
所以她想出手幹預,撥亂反正。
墨卿的雙手神骨都已經覺醒,並在朝著手臂往上逐步延伸,因為這個緣故,她的真實之眼也升級了,除了「實物」的本質,她還能看見一些「虛擬」的本質。
比如這個世界的陰陽失調。
在墨卿的真實之眼裏,失序的陰陽二氣已經到了扭曲的地步。
向征著男人的「陽麵」像熊熊烈火一般正在蠶食著向征女人的「陰麵」。
這陽火看似燃得轟轟烈烈,但當它將一切都燃燒殆盡時,就是人類走向滅亡之日。
就像無名小城裏的情形一樣,男人們吃飽喝足後就會本能的為了追求繁衍而壓製女人,逼迫她們除了生育以外什麽都做不了。
這樣一來,人口會在短時間內激增,人一多,資源就會短缺,領頭的男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用戰爭來消耗多餘的人口,搶奪剩餘的資源。
而這麽做將會帶來的後果,無名小城裏的失敗慘案已經重複了許多次。
子衿還小,加上她曾經生活的環境讓她無法跳出既定的觀念,無名小城裏的律令改了無數條,但第一條的「男婚女嫁,男耕女織」卻一直沒變過。<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