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在荒島種田後我成神了 作者:啃好大個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前救災也就罷了,她隻解了天災,對後來的災民們,她也沒有幹涉梁王對他們的後續安置;更沒有過問瀆職官吏的懲處,隻讓梁王發布了禁止蓬萊神廟收祭神稅的公文,再次擺明了蓬萊神殿不涉朝堂的立場。
那官員聽罷沉默了一會。
對他們來說,這樣一位盡收民心的神使不涉朝堂,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好事。否則,以奉天神使現在的威望,若她像曾經的大國師那樣獨攬神權,他們這些大小官員頭上都得再加一重大山。
雖然梁國君權神權並不互通,但有大國師弄權的先例在,眾臣們多多少少還是對掌握神權的神使有些忌憚。
可現在,他們卻有些後悔了。
奉天神使徹底遠離朝堂,如今他們想去求助都沒臉。因為米糧漲價國庫空虛這樣的俗事,根本與神明無關。這是朝堂上該操心的事,而不是神使該操心的事。
梁王這邊與眾臣唉聲嘆氣,而奉天在神殿裏也得知了一些消息。
比如兩州四府旱情解後,國都米糧價錢不降反漲,又比如,殿外的廣場上,因無米下鍋來求助的窮苦百姓也越來越多。
奉天聽到神仆們的報告,有些憂慮。
她決定出去看看外麵究竟是什麽情況,但還未出門,梁王就來了。
梁王一來就要給奉天行大禮,奉天不解的拉住他,梁王卻硬是拜了下去:「求神使大人救救大梁百姓!」
梁王也是實在沒辦法了,隻能豁出老臉來求奉天。
因為米糧的價格連連翻倍,國庫根本承擔不起。
可這救命糧又不能不買。
而且米糧漲價是因為相鄰列國也遭了災,糧食供不應求,價格也完全降不下來。
甚至列國在大梁的米糧商行隨時都有斷糧的風險,莫說是降價了,加價都不一定能保證買得到糧食。
奉天嘆息:「我正欲出門去看看外麵是什麽情形呢,陛下就來了,既是如此,我便先稟告神尊,求一求祂的指點罷。」
梁王自是感激萬分不提。
奉天讓梁王在後堂大廳稍候,而她則去靜室裏,用玉符向神尊禱告。
蓬萊島。
墨卿收到奉天的消息時並不意外。
因為這些天墨卿能收到的信仰越來越多,除了受旱的州府外,其餘州府的信仰線也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因為梁王的公文和奉天的親力救災,又有返鄉的災民們的一路傳頌,如今她的信徒已經遍及了整個大梁。
通過這些越來越密集的信仰線,墨卿很輕易的就能得知大梁各處發生的事情。
所以奉天來報時,墨卿早就想好了對策。
大梁如今缺的是救命的糧食,她大可以轉化出一批現成的米糧傳送給奉天,讓她轉交梁王,暫且解一解燃眉之急。
但在奉天欣喜時,墨卿又說了,這次就罷了,但她不可能年年都為梁國提供糧食。
否則長此以往,人人都隻想靠著神明的恩賜度日,都不再腳踏實地的耕耘,那人們將會自取滅亡。
墨卿不想要一批除了拜神之外什麽都不會的信徒。因為這會讓她想起某個人人崇尚苦修取悅神明,還將人們化成三六九等隻顧拜神卻罔顧塵世,將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的愚昧國度。
那個扭曲的國家讓墨卿非常反感,因此,她不會容許自己的信徒也發展成那樣。
這些話墨卿沒有明說,但奉天卻懂了墨卿的言下之意。
奉天虔誠的問道:「神尊,那我該如何做呢?」
墨卿答道:「此次梁國事畢,你便啟程往列國中去教化萬民。」
讓奉天去列國,一來可以讓她去新的地方布道,二來也可以讓她作為一顆火種,把墨卿對信徒們的要求帶到更多更遠的國家裏去,三來也可以讓奉天在路上尋找她自己的道。
現在整個大梁都已經在墨卿的掌控之下,奉天即便不在梁國也無妨。
奉天應下,然後去找梁王,將神諭告知於他。
墨卿斷開與玉符的連接後,用指尖挑起奉天金光愈濃的信仰線,又轉身瞧見桃都木上,有好幾根枝丫上都有了稀稀拉拉的來自大梁周遭的祈願。
她飛身到一根第二層的樹枝上,將奉天的信仰線掛了上去。
隱隱泛著紫光的金線飄飄忽忽的垂落在桃都木上,隨著蓬萊島上的微風起伏飄蕩。像一縷極細的流蘇,也像一小簇將燃未燃的火苗。
墨卿心想,或許再過不久,這條信仰線下就該多墜著一個神位牌了。
將整個梁國都納入掌控中後,墨卿的左手神骨也覺醒了,並且新的神骨也正在醞釀成長之中。等奉天的列國之行告一段落時,墨卿的神骨應該就能覺醒得大差不差了。
墨卿從桃都木上飛下來,去書房煉製一些法寶器具給奉天。
除了常規的護身法器之外,墨卿還打算給奉天帶上些留影石。
讓奉天把沿途所遇見的諸事都記錄下來,然後給子衿做教具。
子衿的無名小城屢戰屢敗,墨卿準備讓她跟著奉天在人間的視角,讓她看一看無名小城所參照的外界,再讓她自己去總結原因。
得知自己馬上要多上一門視頻課程,子衿捧著修改了無數次的律令法典嚴陣以待。
*
梁國國都,蓬萊神殿。
梁王得知神諭後,先是欣喜若狂,後又忐忑不安起來。<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那官員聽罷沉默了一會。
對他們來說,這樣一位盡收民心的神使不涉朝堂,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好事。否則,以奉天神使現在的威望,若她像曾經的大國師那樣獨攬神權,他們這些大小官員頭上都得再加一重大山。
雖然梁國君權神權並不互通,但有大國師弄權的先例在,眾臣們多多少少還是對掌握神權的神使有些忌憚。
可現在,他們卻有些後悔了。
奉天神使徹底遠離朝堂,如今他們想去求助都沒臉。因為米糧漲價國庫空虛這樣的俗事,根本與神明無關。這是朝堂上該操心的事,而不是神使該操心的事。
梁王這邊與眾臣唉聲嘆氣,而奉天在神殿裏也得知了一些消息。
比如兩州四府旱情解後,國都米糧價錢不降反漲,又比如,殿外的廣場上,因無米下鍋來求助的窮苦百姓也越來越多。
奉天聽到神仆們的報告,有些憂慮。
她決定出去看看外麵究竟是什麽情況,但還未出門,梁王就來了。
梁王一來就要給奉天行大禮,奉天不解的拉住他,梁王卻硬是拜了下去:「求神使大人救救大梁百姓!」
梁王也是實在沒辦法了,隻能豁出老臉來求奉天。
因為米糧的價格連連翻倍,國庫根本承擔不起。
可這救命糧又不能不買。
而且米糧漲價是因為相鄰列國也遭了災,糧食供不應求,價格也完全降不下來。
甚至列國在大梁的米糧商行隨時都有斷糧的風險,莫說是降價了,加價都不一定能保證買得到糧食。
奉天嘆息:「我正欲出門去看看外麵是什麽情形呢,陛下就來了,既是如此,我便先稟告神尊,求一求祂的指點罷。」
梁王自是感激萬分不提。
奉天讓梁王在後堂大廳稍候,而她則去靜室裏,用玉符向神尊禱告。
蓬萊島。
墨卿收到奉天的消息時並不意外。
因為這些天墨卿能收到的信仰越來越多,除了受旱的州府外,其餘州府的信仰線也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因為梁王的公文和奉天的親力救災,又有返鄉的災民們的一路傳頌,如今她的信徒已經遍及了整個大梁。
通過這些越來越密集的信仰線,墨卿很輕易的就能得知大梁各處發生的事情。
所以奉天來報時,墨卿早就想好了對策。
大梁如今缺的是救命的糧食,她大可以轉化出一批現成的米糧傳送給奉天,讓她轉交梁王,暫且解一解燃眉之急。
但在奉天欣喜時,墨卿又說了,這次就罷了,但她不可能年年都為梁國提供糧食。
否則長此以往,人人都隻想靠著神明的恩賜度日,都不再腳踏實地的耕耘,那人們將會自取滅亡。
墨卿不想要一批除了拜神之外什麽都不會的信徒。因為這會讓她想起某個人人崇尚苦修取悅神明,還將人們化成三六九等隻顧拜神卻罔顧塵世,將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的愚昧國度。
那個扭曲的國家讓墨卿非常反感,因此,她不會容許自己的信徒也發展成那樣。
這些話墨卿沒有明說,但奉天卻懂了墨卿的言下之意。
奉天虔誠的問道:「神尊,那我該如何做呢?」
墨卿答道:「此次梁國事畢,你便啟程往列國中去教化萬民。」
讓奉天去列國,一來可以讓她去新的地方布道,二來也可以讓她作為一顆火種,把墨卿對信徒們的要求帶到更多更遠的國家裏去,三來也可以讓奉天在路上尋找她自己的道。
現在整個大梁都已經在墨卿的掌控之下,奉天即便不在梁國也無妨。
奉天應下,然後去找梁王,將神諭告知於他。
墨卿斷開與玉符的連接後,用指尖挑起奉天金光愈濃的信仰線,又轉身瞧見桃都木上,有好幾根枝丫上都有了稀稀拉拉的來自大梁周遭的祈願。
她飛身到一根第二層的樹枝上,將奉天的信仰線掛了上去。
隱隱泛著紫光的金線飄飄忽忽的垂落在桃都木上,隨著蓬萊島上的微風起伏飄蕩。像一縷極細的流蘇,也像一小簇將燃未燃的火苗。
墨卿心想,或許再過不久,這條信仰線下就該多墜著一個神位牌了。
將整個梁國都納入掌控中後,墨卿的左手神骨也覺醒了,並且新的神骨也正在醞釀成長之中。等奉天的列國之行告一段落時,墨卿的神骨應該就能覺醒得大差不差了。
墨卿從桃都木上飛下來,去書房煉製一些法寶器具給奉天。
除了常規的護身法器之外,墨卿還打算給奉天帶上些留影石。
讓奉天把沿途所遇見的諸事都記錄下來,然後給子衿做教具。
子衿的無名小城屢戰屢敗,墨卿準備讓她跟著奉天在人間的視角,讓她看一看無名小城所參照的外界,再讓她自己去總結原因。
得知自己馬上要多上一門視頻課程,子衿捧著修改了無數次的律令法典嚴陣以待。
*
梁國國都,蓬萊神殿。
梁王得知神諭後,先是欣喜若狂,後又忐忑不安起來。<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