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邊關開荒致富指南[種田] 作者:顏汀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車輪聲由遠及近,從它身邊飛快駛過。
野狗被嚇得睜開眼, 驚慌地循著聲音看去。
那隊人馬約摸有三十多人,二十名護衛位於兩側,騎的是高頭大馬, 穿的是鐵靴鱗甲, 腰間佩著刀, 氣派威嚴。富麗堂皇的馬車位於隊伍中央, 車旁跟著幾名隨從,前頭是馬夫, 後邊兒是馱著行李的馬匹。
馬車很快停在官府大門前。
一侍衛翻身下馬,幾個大步走到大門口, 沉聲喝道:「欽差大人已到, 官府主事速速出來迎接。」
府內, 知府大人董元卿身著絳紫色錦衣官服,腰係金飾魚袋,頭戴繡金襆頭, 英姿筆挺地走在前頭, 帶著黃主簿, 張經事與何典史一同出府恭迎欽差大人到來。
車簾掀起, 車內走出一人。此次奉命前來陎州城巡訪的不是別人, 正是皇帝的心腹之一——海公公。身為常年伺候於皇帝左右的宦官,皇帝命他出任欽差,足以見得對此次陎州之行的重視。
「微臣(卑職)拜見欽差大人——」
「起來罷,不必多禮。」海公公撣了撣拂塵,笑吟吟道:「久違了,董大人。記得上次一別還是在兩年前董大人奉旨出任陎州城知府的時候。不知這兩年來,董大人是否別來無恙?皇上可是十分記掛著大人您哪。」
「謝陛下抬愛,微臣一切安好。」董元卿回道。
張經事恭敬道:「大人一路車馬勞頓,卑職等人已備好酒菜,敬請大人入府歇息。」
「好好好,咱家這會兒也是餓得飢腸轆轆了,等酒足飯飽之後再同董大人敘敘舊,哈哈。」
這舊怕是敘不起來的,所有人心知肚明。誰不知道董大人少言寡語,性子又冷,說話辦事都是一副公事公辦毫無私情的態度,這能聊得起來才怪了。
幾人一同走進府內,海公公笑道:「進入陎州城地界後咱家就瞧見官道兩邊的地裏都已經種上了玉米,看來今年陎州城的百姓都有口福了。」
「回稟大人。」張經事道:「去年年底時知府大人就已開始籌劃此事,並在開春時向所有農戶發放了玉米種子並且將玉米的種植方法張貼在公示欄內。直至今年春末,陎州城轄內地界均已全部種上了玉米。」
「如此甚好。皇上對玉米能否廣泛栽種一事相當重視,更是對董大人您給予了厚望,特命咱家前來幫助和督促大人。如今看來,以董大人高瞻遠矚因勢利導的能力,咱家怕是要提早回京向皇上稟報這一喜訊了。」
"大人過獎。"董元卿淡道:「玉米能短時日內在陎州城地界內全麵種植,府內官員與官差皆功不可沒,卑職不敢貪功。」
「哈哈,董大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淡泊名利啊。殊不知,皇上最賞識大人的正是這一點。若是大宋官吏人人能與董大人一般坦蕩無私恪盡職守,那我大宋必能國泰民安,千秋萬代啊。」
「大人所言甚是。」
「卑職謹記大人教誨。」
眾人紛紛附和道。
走至府衙內堂,桌上已經擺好了幾道家常菜,雞鴨魚肉——那是一樣都沒有,隻有幾個煎蛋勉強算得上一道葷菜。
董大人一向奉公廉潔,即使是欽差大臣來了也無法破例讓他鋪張浪費。不過這些都無關緊要,海公公的目光落在桌子中央的那一籃帶著苞葉、散發著清香的玉米上。
去年董元卿命錢三拉了兩車玉米回京,這玩意自打被尚書大人董學林上貢給皇上,被皇上賜予一句「驚為天人,珍饈不換」的評價之後就成了皇親國戚們趨之若鶩的搶手貨。像他這種身份低微的宦臣自然是無福享用的,隻能過過眼癮,看著皇帝如甘如飴地盡情享用。
「這是……」 海公公按下心頭的狂喜,麵上裝作波瀾不驚的模樣,施然入座。
「回大人,這便是玉米。」張經事回答。
錢三心想老狐狸你裝什麽裝,天天伺候在皇帝跟前,怎麽可能沒見過玉米。
你沒吃過玉米,還沒剝過玉米葉?打死老子都不信。
「據咱家所知,這玉米還未到收成的時候罷?」海公公疑惑道:「那這籃子裏的玉米又是從何而來?」
「回稟大人。」錢三回道:「籃子裏這幾個玉米是卑職在玉米地裏摘的。大人有所不知,這玉米好種得很,有土有水就能種活,所以卑職就在府衙後院放耕具的那片地方沿著圍牆也種了十來株玉米來玩玩。那十幾株玉米種得早,按理說此時應當是能採收了,正好摘來給大人嚐嚐鮮。」
海公公聽完開懷大笑:「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看來咱家也是有口福了。」
錢三:「不過卑職一介武夫,對種地的門道是一竅不通。這玉米究竟能不能吃,還是得請行家過來給大人仔細估量一番,以防不測之憂。」
此時此刻,某位種地大行家正在屋裏氣急敗壞地教魏承做功課。
「八百遍了我都說了八百遍了!九加九等於十八,你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等於十五的!?那我問你,十加十是多少?」
魏承搔頭抓耳,吭哧半響才囁嚅著說:「那就是……兩個十唄。」
晏寧氣笑了:「兩個十讀作廿,寫作貳拾。還兩個十,你怎不說四個五啊!」
魏承撇撇嘴,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二十就二十唄,你那麽凶做什麽,你凶我我就學得會了嗎?」
野狗被嚇得睜開眼, 驚慌地循著聲音看去。
那隊人馬約摸有三十多人,二十名護衛位於兩側,騎的是高頭大馬, 穿的是鐵靴鱗甲, 腰間佩著刀, 氣派威嚴。富麗堂皇的馬車位於隊伍中央, 車旁跟著幾名隨從,前頭是馬夫, 後邊兒是馱著行李的馬匹。
馬車很快停在官府大門前。
一侍衛翻身下馬,幾個大步走到大門口, 沉聲喝道:「欽差大人已到, 官府主事速速出來迎接。」
府內, 知府大人董元卿身著絳紫色錦衣官服,腰係金飾魚袋,頭戴繡金襆頭, 英姿筆挺地走在前頭, 帶著黃主簿, 張經事與何典史一同出府恭迎欽差大人到來。
車簾掀起, 車內走出一人。此次奉命前來陎州城巡訪的不是別人, 正是皇帝的心腹之一——海公公。身為常年伺候於皇帝左右的宦官,皇帝命他出任欽差,足以見得對此次陎州之行的重視。
「微臣(卑職)拜見欽差大人——」
「起來罷,不必多禮。」海公公撣了撣拂塵,笑吟吟道:「久違了,董大人。記得上次一別還是在兩年前董大人奉旨出任陎州城知府的時候。不知這兩年來,董大人是否別來無恙?皇上可是十分記掛著大人您哪。」
「謝陛下抬愛,微臣一切安好。」董元卿回道。
張經事恭敬道:「大人一路車馬勞頓,卑職等人已備好酒菜,敬請大人入府歇息。」
「好好好,咱家這會兒也是餓得飢腸轆轆了,等酒足飯飽之後再同董大人敘敘舊,哈哈。」
這舊怕是敘不起來的,所有人心知肚明。誰不知道董大人少言寡語,性子又冷,說話辦事都是一副公事公辦毫無私情的態度,這能聊得起來才怪了。
幾人一同走進府內,海公公笑道:「進入陎州城地界後咱家就瞧見官道兩邊的地裏都已經種上了玉米,看來今年陎州城的百姓都有口福了。」
「回稟大人。」張經事道:「去年年底時知府大人就已開始籌劃此事,並在開春時向所有農戶發放了玉米種子並且將玉米的種植方法張貼在公示欄內。直至今年春末,陎州城轄內地界均已全部種上了玉米。」
「如此甚好。皇上對玉米能否廣泛栽種一事相當重視,更是對董大人您給予了厚望,特命咱家前來幫助和督促大人。如今看來,以董大人高瞻遠矚因勢利導的能力,咱家怕是要提早回京向皇上稟報這一喜訊了。」
"大人過獎。"董元卿淡道:「玉米能短時日內在陎州城地界內全麵種植,府內官員與官差皆功不可沒,卑職不敢貪功。」
「哈哈,董大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淡泊名利啊。殊不知,皇上最賞識大人的正是這一點。若是大宋官吏人人能與董大人一般坦蕩無私恪盡職守,那我大宋必能國泰民安,千秋萬代啊。」
「大人所言甚是。」
「卑職謹記大人教誨。」
眾人紛紛附和道。
走至府衙內堂,桌上已經擺好了幾道家常菜,雞鴨魚肉——那是一樣都沒有,隻有幾個煎蛋勉強算得上一道葷菜。
董大人一向奉公廉潔,即使是欽差大臣來了也無法破例讓他鋪張浪費。不過這些都無關緊要,海公公的目光落在桌子中央的那一籃帶著苞葉、散發著清香的玉米上。
去年董元卿命錢三拉了兩車玉米回京,這玩意自打被尚書大人董學林上貢給皇上,被皇上賜予一句「驚為天人,珍饈不換」的評價之後就成了皇親國戚們趨之若鶩的搶手貨。像他這種身份低微的宦臣自然是無福享用的,隻能過過眼癮,看著皇帝如甘如飴地盡情享用。
「這是……」 海公公按下心頭的狂喜,麵上裝作波瀾不驚的模樣,施然入座。
「回大人,這便是玉米。」張經事回答。
錢三心想老狐狸你裝什麽裝,天天伺候在皇帝跟前,怎麽可能沒見過玉米。
你沒吃過玉米,還沒剝過玉米葉?打死老子都不信。
「據咱家所知,這玉米還未到收成的時候罷?」海公公疑惑道:「那這籃子裏的玉米又是從何而來?」
「回稟大人。」錢三回道:「籃子裏這幾個玉米是卑職在玉米地裏摘的。大人有所不知,這玉米好種得很,有土有水就能種活,所以卑職就在府衙後院放耕具的那片地方沿著圍牆也種了十來株玉米來玩玩。那十幾株玉米種得早,按理說此時應當是能採收了,正好摘來給大人嚐嚐鮮。」
海公公聽完開懷大笑:「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看來咱家也是有口福了。」
錢三:「不過卑職一介武夫,對種地的門道是一竅不通。這玉米究竟能不能吃,還是得請行家過來給大人仔細估量一番,以防不測之憂。」
此時此刻,某位種地大行家正在屋裏氣急敗壞地教魏承做功課。
「八百遍了我都說了八百遍了!九加九等於十八,你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等於十五的!?那我問你,十加十是多少?」
魏承搔頭抓耳,吭哧半響才囁嚅著說:「那就是……兩個十唄。」
晏寧氣笑了:「兩個十讀作廿,寫作貳拾。還兩個十,你怎不說四個五啊!」
魏承撇撇嘴,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二十就二十唄,你那麽凶做什麽,你凶我我就學得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