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何處聽聞?」
小荷踟躕片刻,「給曹羅兩家送完臘八粥,回來的路上便聽到了。」
「不僅如此,婢子讓小鈞靠邊停車,在周邊茶樓酒肆打聽了片刻,茶樓中的說書先生,酒肆裏的唱曲姐兒,皆在談論此事。」
聽到這番話,顧嬋漪竟鬆了口氣,麵色不再緊繃難看。
沈嶸乃兩世之人,他在都城中定比她消息靈通,她今日方得知消息,那沈嶸定比她還要早些聽聞。
沈嶸既知此事,卻並未阻攔,委實說不通。
除非,這首童謠正是沈嶸授意傳播,甚至出自沈嶸之手。
自從兄長離京後,冬月整月,她僅見過沈嶸三次,皆是為了告知她,兄長已至葫蘆山,諸事安好,莫要牽掛。
除此之外,她隔三差五便會收到宵練帶回的東西,或吃食或新鮮玩意,卻再未見到沈嶸本人。
她便知曉,沈嶸定有要事在身,如今想來,定是為了此事。
沈嶸曾言,已故禮親王的死因有疑,他要查清真相,這首童謠一出,便是將整個禮親王府推至風口浪尖。
禮親王府還有老王妃,以沈嶸的性子,定不會貿然行事,如今他突然發難,應是有了萬全準備。
殺父之仇,皇位之爭,她幫不了沈嶸,隻能靜觀其變,於亂時護好自身,護好國公府。
晚間用完膳,顧嬋漪正要起身回屋,便被姨母出聲喚住。
盛瓊靜揮退屋內女婢嬤嬤,令盛嬤嬤關好屋門在外守著。
顧嬋漪見姨母這般陣仗,心中已然有所猜測,是以當姨母問她時,她並無絲毫慌亂,而是沉思片刻,垂首低眉。
「阿媛亦不知其中原委,但阿媛信他。」
盛瓊靜聞言,隻得長嘆一聲。
「若是事成,便是天大富貴,若是事敗,卻是死無全屍。阿媛,若是失敗,你當如何?」
「他不會敗。」
顧嬋漪眸光堅定,仿佛有無窮的底氣,話音裏滿是對沈嶸的信任,「姨母,他不會敗。」
「眼下都城因童謠之事,風聲鶴唳,姨母若是信我,便讓舅母與兩位表兄來國公府中小住。」
顧嬋漪眼神溫柔,嘴角含笑,「兄長去『齋戒』前,與他見過一麵,他答應兄長會護好我們,定不會食言。」
盛瓊靜雖不知無兵無權亦無錢的親王,要如何與穩坐江山之人爭奪,但阿媛的神情太過堅定,似乎認定那人日後會登上至高之位。
既如此,她便索性也信上一信。
翌日,盛瓊靜便親自回了躺盛家,令人收拾好東西,當日傍晚,盛家諸人重聚國公府。
諸人皆非足不出戶之人,且在此時回到國公府,便知曉都城形勢複雜,不宜隨意出府。
國公府中有練武場,且有各色兵器,兩位表兄閑暇時便在練武場中習武玩鬧。
舅母一來,便專教顧嬋漪管家之道,姨母專教刺繡,顧嬋漪反倒比之前還要忙碌許多。
他們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城中其餘權貴,則整日提心弔膽。
尤其是需要上朝的權臣們,每日早朝皆如履薄冰,唯恐聖上突然提及童謠,或問他們如何處置童謠。
一時之間,都城人心惶惶。
然而,及至,都城仍平靜無事,甚至因天寒,連小偷小摸都少了許多。
再過兩日便是除夕,各府紛紛灑掃除塵,各地節禮亦紛紛送入都城。
城門口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都城頓時一掃前些時日的惶惶不安,熱鬧喜慶。
定西門外,排隊入城的隊伍末尾,有一男一女互相攙扶前行。
兩人皆身穿布襖,男子背著包袱,小心翼翼地攙扶身旁女子,而那女子卻手撐後腰,肚子鼓起,儼然身懷六甲,臉色發白,隆冬時節,額角甚至還有細汗。
二人如入城尋親的普通百姓,悠悠地墜在隊伍末尾,緩慢行至城門口。
臨近年關,都城守衛盤查森嚴,二人拿出戶籍文書,男子說著一口地道的新昌州鄉音,從腰帶處摸出散碎銀錢,順勢與文書一塊遞到守衛手中。
守衛掂了掂銀錢,粗粗看了兩眼文書,便將戶籍遞還,擺擺手讓他們進去。
二人入城,沿主街而行,走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男子當街攔下一個麵相和善的小書生,用鄉音結結巴巴問道:「敢問小郎君,杏子巷在何處?」
小書生連說帶畫地說了位置,男子抱拳道謝,扶著身旁的女子慢吞吞地朝杏子巷的方向走去。
離開主街,進入小巷,男子不再彎腰弓背,女子亦直身而立,卻不由自主地捂住腰腹。
他們貼牆而行,行至門邊掛桃符、院內植桂樹的小院,男子一個登步,動作幹淨利索地躍上牆頭。
眨眼功夫,院門由內打開,女子忍不住倚牆而站,在門口等了片刻,男子便從院中牽了輛馬車出來。
女子上車,男子駕車,駛出小巷回到主街,向東而行,入平西門。
進平西門,馬車向南而行,在鄭國公府後門停下,男子下馬叩門。
小荷正在後院清點年節時的吃食用具,驟然聽到叩門聲,誤以為是送菜的小販,領著廚房管事嬤嬤便去開門。
後門打開,小荷看到門外站著的人,登時一驚,麵露喜色,便要出聲喚人。
顧長策連忙上前一步,右手捂住小荷的嘴,左手豎起食指,放置唇邊,神色嚴肅。<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小荷踟躕片刻,「給曹羅兩家送完臘八粥,回來的路上便聽到了。」
「不僅如此,婢子讓小鈞靠邊停車,在周邊茶樓酒肆打聽了片刻,茶樓中的說書先生,酒肆裏的唱曲姐兒,皆在談論此事。」
聽到這番話,顧嬋漪竟鬆了口氣,麵色不再緊繃難看。
沈嶸乃兩世之人,他在都城中定比她消息靈通,她今日方得知消息,那沈嶸定比她還要早些聽聞。
沈嶸既知此事,卻並未阻攔,委實說不通。
除非,這首童謠正是沈嶸授意傳播,甚至出自沈嶸之手。
自從兄長離京後,冬月整月,她僅見過沈嶸三次,皆是為了告知她,兄長已至葫蘆山,諸事安好,莫要牽掛。
除此之外,她隔三差五便會收到宵練帶回的東西,或吃食或新鮮玩意,卻再未見到沈嶸本人。
她便知曉,沈嶸定有要事在身,如今想來,定是為了此事。
沈嶸曾言,已故禮親王的死因有疑,他要查清真相,這首童謠一出,便是將整個禮親王府推至風口浪尖。
禮親王府還有老王妃,以沈嶸的性子,定不會貿然行事,如今他突然發難,應是有了萬全準備。
殺父之仇,皇位之爭,她幫不了沈嶸,隻能靜觀其變,於亂時護好自身,護好國公府。
晚間用完膳,顧嬋漪正要起身回屋,便被姨母出聲喚住。
盛瓊靜揮退屋內女婢嬤嬤,令盛嬤嬤關好屋門在外守著。
顧嬋漪見姨母這般陣仗,心中已然有所猜測,是以當姨母問她時,她並無絲毫慌亂,而是沉思片刻,垂首低眉。
「阿媛亦不知其中原委,但阿媛信他。」
盛瓊靜聞言,隻得長嘆一聲。
「若是事成,便是天大富貴,若是事敗,卻是死無全屍。阿媛,若是失敗,你當如何?」
「他不會敗。」
顧嬋漪眸光堅定,仿佛有無窮的底氣,話音裏滿是對沈嶸的信任,「姨母,他不會敗。」
「眼下都城因童謠之事,風聲鶴唳,姨母若是信我,便讓舅母與兩位表兄來國公府中小住。」
顧嬋漪眼神溫柔,嘴角含笑,「兄長去『齋戒』前,與他見過一麵,他答應兄長會護好我們,定不會食言。」
盛瓊靜雖不知無兵無權亦無錢的親王,要如何與穩坐江山之人爭奪,但阿媛的神情太過堅定,似乎認定那人日後會登上至高之位。
既如此,她便索性也信上一信。
翌日,盛瓊靜便親自回了躺盛家,令人收拾好東西,當日傍晚,盛家諸人重聚國公府。
諸人皆非足不出戶之人,且在此時回到國公府,便知曉都城形勢複雜,不宜隨意出府。
國公府中有練武場,且有各色兵器,兩位表兄閑暇時便在練武場中習武玩鬧。
舅母一來,便專教顧嬋漪管家之道,姨母專教刺繡,顧嬋漪反倒比之前還要忙碌許多。
他們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城中其餘權貴,則整日提心弔膽。
尤其是需要上朝的權臣們,每日早朝皆如履薄冰,唯恐聖上突然提及童謠,或問他們如何處置童謠。
一時之間,都城人心惶惶。
然而,及至,都城仍平靜無事,甚至因天寒,連小偷小摸都少了許多。
再過兩日便是除夕,各府紛紛灑掃除塵,各地節禮亦紛紛送入都城。
城門口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都城頓時一掃前些時日的惶惶不安,熱鬧喜慶。
定西門外,排隊入城的隊伍末尾,有一男一女互相攙扶前行。
兩人皆身穿布襖,男子背著包袱,小心翼翼地攙扶身旁女子,而那女子卻手撐後腰,肚子鼓起,儼然身懷六甲,臉色發白,隆冬時節,額角甚至還有細汗。
二人如入城尋親的普通百姓,悠悠地墜在隊伍末尾,緩慢行至城門口。
臨近年關,都城守衛盤查森嚴,二人拿出戶籍文書,男子說著一口地道的新昌州鄉音,從腰帶處摸出散碎銀錢,順勢與文書一塊遞到守衛手中。
守衛掂了掂銀錢,粗粗看了兩眼文書,便將戶籍遞還,擺擺手讓他們進去。
二人入城,沿主街而行,走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男子當街攔下一個麵相和善的小書生,用鄉音結結巴巴問道:「敢問小郎君,杏子巷在何處?」
小書生連說帶畫地說了位置,男子抱拳道謝,扶著身旁的女子慢吞吞地朝杏子巷的方向走去。
離開主街,進入小巷,男子不再彎腰弓背,女子亦直身而立,卻不由自主地捂住腰腹。
他們貼牆而行,行至門邊掛桃符、院內植桂樹的小院,男子一個登步,動作幹淨利索地躍上牆頭。
眨眼功夫,院門由內打開,女子忍不住倚牆而站,在門口等了片刻,男子便從院中牽了輛馬車出來。
女子上車,男子駕車,駛出小巷回到主街,向東而行,入平西門。
進平西門,馬車向南而行,在鄭國公府後門停下,男子下馬叩門。
小荷正在後院清點年節時的吃食用具,驟然聽到叩門聲,誤以為是送菜的小販,領著廚房管事嬤嬤便去開門。
後門打開,小荷看到門外站著的人,登時一驚,麵露喜色,便要出聲喚人。
顧長策連忙上前一步,右手捂住小荷的嘴,左手豎起食指,放置唇邊,神色嚴肅。<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