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策回頭,看著消瘦的妹妹,意味深長道:「你可知,為何我此次得以快速將北狄趕至白梅河以北?」
無需顧嬋漪答他,顧長策頓了頓,自顧自地往下說。
「六月中旬,盛夏時節,我在營中巡查,突有人報,有都城信使求見。我擔心是你在都城出了事,連忙回到營帳。」
「然而,當營帳中僅我與信使二人時,他卻拿出了禮親王府的信物,並一本小冊子。」
顧長策神色凝重,語氣微沉。
窗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輕響,是雪花落在屋簷,撒在地麵的聲音。
燭火嗶啵,炸開一朵漂亮的燈花。
「他是從未離開都城的親王,卻對北疆戰事知之甚詳。他更未與北狄交過手,卻知曉北狄的弱處和致命點。」
顧長策身子坐直,麵容嚴肅,「正因他的書信和謀略,我方能如此迅速地結束戰事。」
「阿媛,他並無看起來這般簡單。」顧長策語重心長地勸解。
顧嬋漪聽到這些,眼神飄忽,欲言又止。
沈嶸的計謀與方法,並非沈嶸所想,而是兄長前世與北狄一次次的對戰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若如前世那般,兩三年後,兄長亦會將北狄趕至白梅河以北,令北狄不敢再犯。
今世沈嶸受傷後,不知她也是重生之人,他乃男子更是外人,無法插手鄭國公府內宅之事。
是以,他不得不寫信給兄長,讓兄長速速解決北狄戰事,得以歸家。
最要緊的是大晉與北狄打了十年,即便大晉糧草充足,卻也禁不住如此消耗。
戰事早日結束,北疆百姓便能早日修生養息,安居樂業。
然而,沈嶸卻無法告知兄長實情,才讓兄長誤以為沈嶸在北疆,甚至在北狄境內埋了暗樁。
「他很好。」顧嬋漪很是肯定,「若兄長與他深交,定會明白他乃真正的君子。」
顧嬋漪抿了抿唇,驟然起身,走到書桌前方。
她壓低了音量,正色道:「即便他日後登上至高之位,他也是個愛民如子的明君。」
顧長策聽到這話,頓時一驚,亦壓低音量,「你知曉他對那至高之位有意?」
顧嬋漪頷首,「都城世家之中,盛傳高宗駕崩前,曾留下密旨。」
「有所耳聞。」顧長策眸光幽深,「正因如此,為兄不願你嫁入禮親王府,卷進此事。」
「自古以來,但凡皇位之爭,便是你死我活。禮親王府,一則朝中無人,二則手中無兵,他如何與當今相爭?」
顧長策頓了頓,微微仰頭看著滿臉堅決的妹妹。
「況且,瑞王與肅王僅比禮親王小幾歲,他們是當今的皇子,繼承大統乃順理成章之事。高宗密旨,僅是傳言,如何能當真?」
顧長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然而,顧嬋漪緊抿著唇,態度堅決。
僅是高宗密旨的傳言,沈嶸從小到大皆被高位者疑心。
即便是傳言,無論真假,日後禮親王府的子孫,定會被上位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卻不能光明正大地除之而後快。
再者,那日在國公府的後門,沈嶸曾說他的父親之死存有疑團,能對高宗幼子下手之人,定是皇室宗親。
以沈嶸的性子,若是查出殺父真兇,定要為父報仇。
早在最初,沈嶸便將個中緣由,一一告知,禮親王府並非好去處,他亦非良人,讓她權衡利弊,莫要一時衝動。
但她前世陪在沈嶸身邊數十年,幾十年的光陰歲月,她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清楚沈嶸的為人。
沈嶸君子端方,心懷大愛,他值得自己託付終身。
他們二人兩情相悅,皆是有情之人,為何要放棄這段姻緣。
「當今若真是明君,他便不會對北疆百姓的安危視若無睹。」
顧嬋漪直言,「阿兄,北狄果真堅不可摧嗎?」
「阿兄你剛剛便說,北狄驍勇善戰,我朝糧草充足。但兵法有雲,兵貴神速,對戰亦然。」
顧嬋漪張開雙手,撐在桌麵上,微微俯身,直視兄長的眼睛,定定道:「阿兄,十年交戰,不覺得太久了嗎?」
顧長策的瞳孔猛地放大,他並非蠢人,聽到妹妹的這番話,已然明白她話裏的意思。
他神色一凜,「長久交戰,需大量人力物力,更是耗費大筆銀錢,國庫空虛,於國不利。」
顧嬋漪扯了扯嘴角,站直身子,雙手背在身後,下巴微抬,意有所指。
「阿兄莫不是忘了,我朝與北狄開戰之時,當今的聖上,尚且還是個皇子,並非九五之尊。」
顧長策聞言,麵色驟變,他猛地站起身來,忍不住在屋內踱步。
阿媛從未去過北疆,不知北疆戰況,更不知北疆現下如何,他卻瞭然於胸。
每回他將北狄趕出拒北關,打算乘勝追擊時,北狄便會迅速改變行軍路線,潛回常安府,繞至他的後方,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他曾懷疑過軍中藏有細作,然而,細細排查之下,卻一無所獲。
十年之間,常安府有三四年的時光,風調雨順,穰穰滿家。
然而,北狄卻如有神助,迅速出擊,對北疆百姓燒殺搶掠,百姓家中好不容易裝滿的糧倉,被洗劫一空。
若無內應,北狄軍如何繞過拒北關,怎能悄無聲息地潛入常安府腹地,犯下這等喪盡天良之事。<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無需顧嬋漪答他,顧長策頓了頓,自顧自地往下說。
「六月中旬,盛夏時節,我在營中巡查,突有人報,有都城信使求見。我擔心是你在都城出了事,連忙回到營帳。」
「然而,當營帳中僅我與信使二人時,他卻拿出了禮親王府的信物,並一本小冊子。」
顧長策神色凝重,語氣微沉。
窗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輕響,是雪花落在屋簷,撒在地麵的聲音。
燭火嗶啵,炸開一朵漂亮的燈花。
「他是從未離開都城的親王,卻對北疆戰事知之甚詳。他更未與北狄交過手,卻知曉北狄的弱處和致命點。」
顧長策身子坐直,麵容嚴肅,「正因他的書信和謀略,我方能如此迅速地結束戰事。」
「阿媛,他並無看起來這般簡單。」顧長策語重心長地勸解。
顧嬋漪聽到這些,眼神飄忽,欲言又止。
沈嶸的計謀與方法,並非沈嶸所想,而是兄長前世與北狄一次次的對戰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若如前世那般,兩三年後,兄長亦會將北狄趕至白梅河以北,令北狄不敢再犯。
今世沈嶸受傷後,不知她也是重生之人,他乃男子更是外人,無法插手鄭國公府內宅之事。
是以,他不得不寫信給兄長,讓兄長速速解決北狄戰事,得以歸家。
最要緊的是大晉與北狄打了十年,即便大晉糧草充足,卻也禁不住如此消耗。
戰事早日結束,北疆百姓便能早日修生養息,安居樂業。
然而,沈嶸卻無法告知兄長實情,才讓兄長誤以為沈嶸在北疆,甚至在北狄境內埋了暗樁。
「他很好。」顧嬋漪很是肯定,「若兄長與他深交,定會明白他乃真正的君子。」
顧嬋漪抿了抿唇,驟然起身,走到書桌前方。
她壓低了音量,正色道:「即便他日後登上至高之位,他也是個愛民如子的明君。」
顧長策聽到這話,頓時一驚,亦壓低音量,「你知曉他對那至高之位有意?」
顧嬋漪頷首,「都城世家之中,盛傳高宗駕崩前,曾留下密旨。」
「有所耳聞。」顧長策眸光幽深,「正因如此,為兄不願你嫁入禮親王府,卷進此事。」
「自古以來,但凡皇位之爭,便是你死我活。禮親王府,一則朝中無人,二則手中無兵,他如何與當今相爭?」
顧長策頓了頓,微微仰頭看著滿臉堅決的妹妹。
「況且,瑞王與肅王僅比禮親王小幾歲,他們是當今的皇子,繼承大統乃順理成章之事。高宗密旨,僅是傳言,如何能當真?」
顧長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然而,顧嬋漪緊抿著唇,態度堅決。
僅是高宗密旨的傳言,沈嶸從小到大皆被高位者疑心。
即便是傳言,無論真假,日後禮親王府的子孫,定會被上位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卻不能光明正大地除之而後快。
再者,那日在國公府的後門,沈嶸曾說他的父親之死存有疑團,能對高宗幼子下手之人,定是皇室宗親。
以沈嶸的性子,若是查出殺父真兇,定要為父報仇。
早在最初,沈嶸便將個中緣由,一一告知,禮親王府並非好去處,他亦非良人,讓她權衡利弊,莫要一時衝動。
但她前世陪在沈嶸身邊數十年,幾十年的光陰歲月,她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清楚沈嶸的為人。
沈嶸君子端方,心懷大愛,他值得自己託付終身。
他們二人兩情相悅,皆是有情之人,為何要放棄這段姻緣。
「當今若真是明君,他便不會對北疆百姓的安危視若無睹。」
顧嬋漪直言,「阿兄,北狄果真堅不可摧嗎?」
「阿兄你剛剛便說,北狄驍勇善戰,我朝糧草充足。但兵法有雲,兵貴神速,對戰亦然。」
顧嬋漪張開雙手,撐在桌麵上,微微俯身,直視兄長的眼睛,定定道:「阿兄,十年交戰,不覺得太久了嗎?」
顧長策的瞳孔猛地放大,他並非蠢人,聽到妹妹的這番話,已然明白她話裏的意思。
他神色一凜,「長久交戰,需大量人力物力,更是耗費大筆銀錢,國庫空虛,於國不利。」
顧嬋漪扯了扯嘴角,站直身子,雙手背在身後,下巴微抬,意有所指。
「阿兄莫不是忘了,我朝與北狄開戰之時,當今的聖上,尚且還是個皇子,並非九五之尊。」
顧長策聞言,麵色驟變,他猛地站起身來,忍不住在屋內踱步。
阿媛從未去過北疆,不知北疆戰況,更不知北疆現下如何,他卻瞭然於胸。
每回他將北狄趕出拒北關,打算乘勝追擊時,北狄便會迅速改變行軍路線,潛回常安府,繞至他的後方,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他曾懷疑過軍中藏有細作,然而,細細排查之下,卻一無所獲。
十年之間,常安府有三四年的時光,風調雨順,穰穰滿家。
然而,北狄卻如有神助,迅速出擊,對北疆百姓燒殺搶掠,百姓家中好不容易裝滿的糧倉,被洗劫一空。
若無內應,北狄軍如何繞過拒北關,怎能悄無聲息地潛入常安府腹地,犯下這等喪盡天良之事。<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