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皇後娘娘的眉梢動了動,「為何獨獨端陽節除外?」
「娘娘有所不知,端陽節恰是臣的母妃生辰,先帝愛重,恩許臣留在宮中陪伴母親,所以不必遠至行宮參與龍舟祭。」
「龍舟祭時,京中子弟都往行宮遊玩觀看,太子缺席,如何多年無人知曉?」
「這……」靜王頓了頓,「實是先帝偏私,臣的母妃出身林氏大族,得多年寵愛,若公然為母妃生辰缺席祭禮未免招搖,招致群臣不滿。因而年年請與臣年紀相仿的宸王代臣出席,端陽節祭重在觀龍舟與民同樂,不拘禮數於宮中,想必並不顯眼。」
無人再發話了,靜王克製的喘息聲一下子被放大,顯然,他已有些跪不住了。
「你去吧。」
平靜的三個字扔到地上,皇後不再看屋內二人,斜撐著腦袋,靠在桌子的一角。
餘光裏,王妃把靜王拽起來帶走了,麵色古怪,欲說又止。
「噙雨啊……」門未關嚴,皇後喚了一句門口的姑娘,似要吩咐些什麽,出口的話卻在半路急停。
我心下一動,急忙沖了上去。
可惜站得太遠,眼睜睜看著她向著桌角歪了過去。
墨色身影一閃而過,在我眼中留下驚鴻一般的影,把我的驚慌急亂收起,把皇後娘娘攬在懷中。
這一幕好像似曾相識,她總出現在我的驚恐之前,體貼又可靠。
王妃的焦急隻寫在臉上,很體貼地沒有發出聲音,而是向我使著眼色。
移步間,我憑著經驗從腰包中抓出藥瓶,倒出一顆,從嘴角塞了進去,然後捧著她的臉,以免她把這需要含服的藥丸咽下去,再嗆到自己。
半刻後,氣色緩和了許多。
王妃不大放心,依舊捧著她的後頸,半扶半抱,絲毫不管皇後娘娘的脂粉蹭了胸前一片,在墨袍上分外顯眼。
「我要是你,」皇後深吸了好幾口氣,才勉強說了這一句話,「就該忙著去向宮內傳信,說放我回去,再去做其他的準備。」
她的手指屈起來,到底沒有抓住什麽,末了,隻在空著的棋盤上敲了兩下。
王妃沒有答話,低垂眼眸,嘴角寫滿了不忍。
「娘娘,回床上歇息吧。」我建議道。
姍姍來遲的噙雨驚呼著進來想搭把手,也落在把皇後娘娘打橫一抱就往床鋪邊走去的王妃後頭,隻趕上替她卸下飾品寬了衣物。
我緩了口自己的氣,閉眼聽脈。
皇後娘娘睡著的時候,王妃出去了一趟,想來是做之前所說的那些事去了,不過很快回來了,自己帶了個凳子,坐在我旁邊,默默看著我手裏的脈案。
我為她捧著,甘願當個書架,畢竟上麵的字,我已倒背如流。
榻上的人即使卸去鉛華,雙目緊閉,還是美得悽厲。
比起明眸皓齒、黛眉朱唇一類隻供視覺欣賞的刺激,那是一種欲觸不能,將留難住的悵惜,足以叩動心門,經久不消。
落雨了。
雨珠迸濺的聲音喚醒了她,目光落在王妃身上半晌,眉心一收。
沒等她開口,王妃就率先問了:
「我曾派人造訪相府,沒能見到曲相,據說府上態度甚至頗為冷淡。那時我便奇怪,曲相是重禮之人,原來您竟認為曲相與王爺有過節?」
榻上的人怔著看天花板,講得慢悠悠的:
「算來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家公子生來眼盲,但也算活潑,父親也待他如常人,請了先生在家念書,逢年節依然帶他應酬往來,並不因眼疾寬容,甚至開蒙更早,更為苛待些。也正是這個緣故,那年端陽,父親親自帶公子赴行宮祭禮,隻帶了一人隨行。祭禮人多,父親又有公務在身,不知公子與侍從走散了,待祭禮結束再去找時,公子已躺在行宮藏經閣下,不省人事了。父母遍求名醫,也僅得了一個再站不得走不得的結論。」
講到這裏,我看她臉色漸佳,就扶她靠坐起來,遞了杯溫水。
她抿了一口,繼續同王妃講述:
「我家公子向來不亂跑,即使亂跑,藏經閣路狹階高,憑他自己,怎麽也不會爬上去又掉下來。父母反覆問去,他卻一言不發,多加打聽,也沒人說出個所以然來……直到母親重病,公子才鬆了口,說是太子殿下將他帶上高閣推下……公子不認人,隻知太子殿下身染禦用的龍腦香,我們自然疑心不得,更不敢追究。後來太子殿下倒台遠謫,更是無從對證。多年來我也未嚐有過疑心,隻是時移世易,難以探查,不想……不想,錯認也便罷了,竟是我的枕邊人……」
……聽得我都忍不住嘆氣。
滂沱暴雨從午前下到夜間,絲毫沒有減緩的意思,王妃又走一趟,回來時帶了消息和水壺。
「快馬急報,」她把壺中熱茶分進三個杯子,熱氣與茗香一齊蒸騰,驅散雨夜的沉悶,「明日晌午就迎您進宮。」
說罷,把三個杯子分別塞進我和皇後娘娘的手中。
「問過沈大夫,淡茶飲得,就以茶代酒,權當送你吧。」
她向著空中舉杯:
「祝願娘娘……」
「叮」的一聲,是皇後娘娘迎上去,與她碰了杯,還搶了她的話:
「我來說罷,江瀠,你該祝我家公子來生眼明心亮,來去瀟灑,賢臣明君,詩酒花間。該祝我來生不入宮闈,天地自在,漠北狼煙,滇南瑰色,獨行萬裏,有幸一眼。」<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娘娘有所不知,端陽節恰是臣的母妃生辰,先帝愛重,恩許臣留在宮中陪伴母親,所以不必遠至行宮參與龍舟祭。」
「龍舟祭時,京中子弟都往行宮遊玩觀看,太子缺席,如何多年無人知曉?」
「這……」靜王頓了頓,「實是先帝偏私,臣的母妃出身林氏大族,得多年寵愛,若公然為母妃生辰缺席祭禮未免招搖,招致群臣不滿。因而年年請與臣年紀相仿的宸王代臣出席,端陽節祭重在觀龍舟與民同樂,不拘禮數於宮中,想必並不顯眼。」
無人再發話了,靜王克製的喘息聲一下子被放大,顯然,他已有些跪不住了。
「你去吧。」
平靜的三個字扔到地上,皇後不再看屋內二人,斜撐著腦袋,靠在桌子的一角。
餘光裏,王妃把靜王拽起來帶走了,麵色古怪,欲說又止。
「噙雨啊……」門未關嚴,皇後喚了一句門口的姑娘,似要吩咐些什麽,出口的話卻在半路急停。
我心下一動,急忙沖了上去。
可惜站得太遠,眼睜睜看著她向著桌角歪了過去。
墨色身影一閃而過,在我眼中留下驚鴻一般的影,把我的驚慌急亂收起,把皇後娘娘攬在懷中。
這一幕好像似曾相識,她總出現在我的驚恐之前,體貼又可靠。
王妃的焦急隻寫在臉上,很體貼地沒有發出聲音,而是向我使著眼色。
移步間,我憑著經驗從腰包中抓出藥瓶,倒出一顆,從嘴角塞了進去,然後捧著她的臉,以免她把這需要含服的藥丸咽下去,再嗆到自己。
半刻後,氣色緩和了許多。
王妃不大放心,依舊捧著她的後頸,半扶半抱,絲毫不管皇後娘娘的脂粉蹭了胸前一片,在墨袍上分外顯眼。
「我要是你,」皇後深吸了好幾口氣,才勉強說了這一句話,「就該忙著去向宮內傳信,說放我回去,再去做其他的準備。」
她的手指屈起來,到底沒有抓住什麽,末了,隻在空著的棋盤上敲了兩下。
王妃沒有答話,低垂眼眸,嘴角寫滿了不忍。
「娘娘,回床上歇息吧。」我建議道。
姍姍來遲的噙雨驚呼著進來想搭把手,也落在把皇後娘娘打橫一抱就往床鋪邊走去的王妃後頭,隻趕上替她卸下飾品寬了衣物。
我緩了口自己的氣,閉眼聽脈。
皇後娘娘睡著的時候,王妃出去了一趟,想來是做之前所說的那些事去了,不過很快回來了,自己帶了個凳子,坐在我旁邊,默默看著我手裏的脈案。
我為她捧著,甘願當個書架,畢竟上麵的字,我已倒背如流。
榻上的人即使卸去鉛華,雙目緊閉,還是美得悽厲。
比起明眸皓齒、黛眉朱唇一類隻供視覺欣賞的刺激,那是一種欲觸不能,將留難住的悵惜,足以叩動心門,經久不消。
落雨了。
雨珠迸濺的聲音喚醒了她,目光落在王妃身上半晌,眉心一收。
沒等她開口,王妃就率先問了:
「我曾派人造訪相府,沒能見到曲相,據說府上態度甚至頗為冷淡。那時我便奇怪,曲相是重禮之人,原來您竟認為曲相與王爺有過節?」
榻上的人怔著看天花板,講得慢悠悠的:
「算來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家公子生來眼盲,但也算活潑,父親也待他如常人,請了先生在家念書,逢年節依然帶他應酬往來,並不因眼疾寬容,甚至開蒙更早,更為苛待些。也正是這個緣故,那年端陽,父親親自帶公子赴行宮祭禮,隻帶了一人隨行。祭禮人多,父親又有公務在身,不知公子與侍從走散了,待祭禮結束再去找時,公子已躺在行宮藏經閣下,不省人事了。父母遍求名醫,也僅得了一個再站不得走不得的結論。」
講到這裏,我看她臉色漸佳,就扶她靠坐起來,遞了杯溫水。
她抿了一口,繼續同王妃講述:
「我家公子向來不亂跑,即使亂跑,藏經閣路狹階高,憑他自己,怎麽也不會爬上去又掉下來。父母反覆問去,他卻一言不發,多加打聽,也沒人說出個所以然來……直到母親重病,公子才鬆了口,說是太子殿下將他帶上高閣推下……公子不認人,隻知太子殿下身染禦用的龍腦香,我們自然疑心不得,更不敢追究。後來太子殿下倒台遠謫,更是無從對證。多年來我也未嚐有過疑心,隻是時移世易,難以探查,不想……不想,錯認也便罷了,竟是我的枕邊人……」
……聽得我都忍不住嘆氣。
滂沱暴雨從午前下到夜間,絲毫沒有減緩的意思,王妃又走一趟,回來時帶了消息和水壺。
「快馬急報,」她把壺中熱茶分進三個杯子,熱氣與茗香一齊蒸騰,驅散雨夜的沉悶,「明日晌午就迎您進宮。」
說罷,把三個杯子分別塞進我和皇後娘娘的手中。
「問過沈大夫,淡茶飲得,就以茶代酒,權當送你吧。」
她向著空中舉杯:
「祝願娘娘……」
「叮」的一聲,是皇後娘娘迎上去,與她碰了杯,還搶了她的話:
「我來說罷,江瀠,你該祝我家公子來生眼明心亮,來去瀟灑,賢臣明君,詩酒花間。該祝我來生不入宮闈,天地自在,漠北狼煙,滇南瑰色,獨行萬裏,有幸一眼。」<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