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已能下地走動,但也僅限於此了,這麽久出不了王府,我更是替她悶得慌,於是總在去時順路捎街邊的點心。
縱然如此,還是覺得她的愁容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我參不透,問不出,揣度著是靜王太忙了的緣故,畢竟自從王妃的身子穩下來,我已很久沒見過他了,隻有沈敘被他叫去過幾回,歸來也都是隨便一說,都是為著新建醫館一類的雜事。
我是想多陪陪王妃的,可自己這貧匱的故事又早已講盡了,不得不求援他處。最後,落得個給她讀話本聽的解悶法。
今日我們坐在竹林裏的一處亭中,四下安然,日光被拆得七零八落,隻夠裝點。她還經不起涼,所以在這四月天裏,依舊裹著鬥篷,我還嫌不夠,又把帶來的薄毯替她蓋在腿上。
她手裏把玩著原來放在腰間的黑色小石子,一下下拋到空中,偶爾瞄準了遠處的竹幹,用扇骨擊打出去,打中的脆響才能搏她一笑。
我看了看她手中那柄扇子,青綠的扇骨合得嚴嚴實實,泛著孤詭的冷光,猜不出材質。
這樣想來,我似乎也沒見過它打開的樣子。
許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她五指輕撚,排出雪白的扇麵,向我微微笑,像是在說,沒什麽稀奇的。
我又低下頭去,把膝上的話本往後翻了一頁,繼續給她念。
這本《夜話宮事》我借出來很久了,自己一直沒偷到時間看,回書館問過,說是不急著還,所以被我拿來陪王妃打發時間。我已經換了不少話本了,妖異誌怪的她興致缺缺,你情我愛的又實在無聊,唯這本寫的是宮廷往事,她還多少聽兩句,有時說到熟悉的人和事,甚至會提起勁和我講兩句生活在宮中的故憶。
無所謂說什麽,病中忌諱憂思,她開朗一點,我就放心一點,如是而已。
後頭這頁又是新的一章,原來是前朝隻事已經說盡了,當今天下不過幾年,竟然也東拚西湊出了末頭一遝。
開頭果然是寫聖上英武雲雲,細講起來不外乎出生低微但勤懇好學,最終靠文才武功登上寶座。王妃邊聽邊發出帶著氣聲的冷笑,然而每當我停下說換一本時,又讓我接著讀。
「我倒想聽聽他還有些什麽可誇的。」她這麽說著,揚起下巴看竹林中的片片光羽。
兩頁盡後,重啟一篇,卻是關於另一個人的故事。
「上言,新後曲氏和順恭謹,容姿天成,嫣然一笑,恰如其名。是力排眾議,令史筆記之,為伉儷情深之佳話。」
念到這裏,餘光裏的王妃蹙了眉,我剎住聲,關心道:
「娘娘累了麽?」
她搖了搖頭:
「還好。」
「那……」我看著那行字,「可是話本又胡編亂造了?」
不得不說,這本書裏的假故事可真不少,有時牽強附會,有時天馬行空,每一回都能被王妃指出來,再倒給我講真實的舊事。
她接著搖頭:
「此事卻是真的,帝後大婚時我還在京城母家,之後不久,皇上的這句話就傳遍了街頭巷尾。我朝史書僅述後宮加封誕育一類的要事,稱呼女子也隻稱封號和姓氏。皇上要把她的名字記在史書裏,遭了好多老先生的口舌呢。」
我似懂非懂地應和著,還是不懂她為何如此不悅。
她也感到了我的心思,接著解釋道:
「當時聽了我就覺得不大合適,今天一聽還是如此……你想啊,曲嫣是皇後啊,她要做的是統禦後宮,隻談她和順恭謹,不就是說她沒什麽想法麽?至於大肆誇她好看……好看有什麽可誇的?這就相當於你一個大夫,別人特別愛誇你長得好,對你的醫術就提一句能治個人,你聽了恐怕也會覺得不舒服的。」
我跟著她的思路,也皺起了眉,是夠讓人不爽的。
「您見過這位……皇後娘娘麽?萬一她……確實值得這麽誇呢?」我不敢說得太明顯得不敬,又實在有點好奇,追問道。
「嗯……」她想得入神,「見是沒見過,我在宮裏的時候,她還住在自己母家。不過她父親曲老先生曾為舊朝參相,如今兄長曲昭也是群臣之首,那是個奇人能士,曲氏一族又不偏袒,曾經也聽說令她與京中子弟同等入國學館讀書,想必也不是庸碌之輩。皇帝讓她這樣留名史冊,實在是……」
我不知說什麽好,合上書陪她坐著,畢竟我隻是一個大夫,這些名啊史啊的,與我無關。
坐了一會,看她神色不得舒展,我又把話題抓回到她自己身上:
「那若是史書寫到娘娘這裏,會寫什麽呢?」
「我啊?」她輕笑一聲,「給王爺作傳的時候,會寫我兩句罷。至多寫寫我那沒落的母家,連名字多半也不會留下。」
「名字也不會麽?」
「當然,王爺的封號就是我的封號,一個靜字就夠了。」
說完,她扶著欄站起身:
「好了,我乏了,咱們回去罷。」
我答應著站起來,攙上她的小臂,回去一路上,心裏都有點憾意。
眼裏的這個人明明如此豐富朗然,多年後,她的琵琶劍舞,她的治人經事,她的堅毅隨和,竟會統統隨記憶遠去,隻留下書頁上短短幾行的墨痕。
既然如此,那幾行字如何寫,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寢殿門口,正撞上靜王和沈敘。<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縱然如此,還是覺得她的愁容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我參不透,問不出,揣度著是靜王太忙了的緣故,畢竟自從王妃的身子穩下來,我已很久沒見過他了,隻有沈敘被他叫去過幾回,歸來也都是隨便一說,都是為著新建醫館一類的雜事。
我是想多陪陪王妃的,可自己這貧匱的故事又早已講盡了,不得不求援他處。最後,落得個給她讀話本聽的解悶法。
今日我們坐在竹林裏的一處亭中,四下安然,日光被拆得七零八落,隻夠裝點。她還經不起涼,所以在這四月天裏,依舊裹著鬥篷,我還嫌不夠,又把帶來的薄毯替她蓋在腿上。
她手裏把玩著原來放在腰間的黑色小石子,一下下拋到空中,偶爾瞄準了遠處的竹幹,用扇骨擊打出去,打中的脆響才能搏她一笑。
我看了看她手中那柄扇子,青綠的扇骨合得嚴嚴實實,泛著孤詭的冷光,猜不出材質。
這樣想來,我似乎也沒見過它打開的樣子。
許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她五指輕撚,排出雪白的扇麵,向我微微笑,像是在說,沒什麽稀奇的。
我又低下頭去,把膝上的話本往後翻了一頁,繼續給她念。
這本《夜話宮事》我借出來很久了,自己一直沒偷到時間看,回書館問過,說是不急著還,所以被我拿來陪王妃打發時間。我已經換了不少話本了,妖異誌怪的她興致缺缺,你情我愛的又實在無聊,唯這本寫的是宮廷往事,她還多少聽兩句,有時說到熟悉的人和事,甚至會提起勁和我講兩句生活在宮中的故憶。
無所謂說什麽,病中忌諱憂思,她開朗一點,我就放心一點,如是而已。
後頭這頁又是新的一章,原來是前朝隻事已經說盡了,當今天下不過幾年,竟然也東拚西湊出了末頭一遝。
開頭果然是寫聖上英武雲雲,細講起來不外乎出生低微但勤懇好學,最終靠文才武功登上寶座。王妃邊聽邊發出帶著氣聲的冷笑,然而每當我停下說換一本時,又讓我接著讀。
「我倒想聽聽他還有些什麽可誇的。」她這麽說著,揚起下巴看竹林中的片片光羽。
兩頁盡後,重啟一篇,卻是關於另一個人的故事。
「上言,新後曲氏和順恭謹,容姿天成,嫣然一笑,恰如其名。是力排眾議,令史筆記之,為伉儷情深之佳話。」
念到這裏,餘光裏的王妃蹙了眉,我剎住聲,關心道:
「娘娘累了麽?」
她搖了搖頭:
「還好。」
「那……」我看著那行字,「可是話本又胡編亂造了?」
不得不說,這本書裏的假故事可真不少,有時牽強附會,有時天馬行空,每一回都能被王妃指出來,再倒給我講真實的舊事。
她接著搖頭:
「此事卻是真的,帝後大婚時我還在京城母家,之後不久,皇上的這句話就傳遍了街頭巷尾。我朝史書僅述後宮加封誕育一類的要事,稱呼女子也隻稱封號和姓氏。皇上要把她的名字記在史書裏,遭了好多老先生的口舌呢。」
我似懂非懂地應和著,還是不懂她為何如此不悅。
她也感到了我的心思,接著解釋道:
「當時聽了我就覺得不大合適,今天一聽還是如此……你想啊,曲嫣是皇後啊,她要做的是統禦後宮,隻談她和順恭謹,不就是說她沒什麽想法麽?至於大肆誇她好看……好看有什麽可誇的?這就相當於你一個大夫,別人特別愛誇你長得好,對你的醫術就提一句能治個人,你聽了恐怕也會覺得不舒服的。」
我跟著她的思路,也皺起了眉,是夠讓人不爽的。
「您見過這位……皇後娘娘麽?萬一她……確實值得這麽誇呢?」我不敢說得太明顯得不敬,又實在有點好奇,追問道。
「嗯……」她想得入神,「見是沒見過,我在宮裏的時候,她還住在自己母家。不過她父親曲老先生曾為舊朝參相,如今兄長曲昭也是群臣之首,那是個奇人能士,曲氏一族又不偏袒,曾經也聽說令她與京中子弟同等入國學館讀書,想必也不是庸碌之輩。皇帝讓她這樣留名史冊,實在是……」
我不知說什麽好,合上書陪她坐著,畢竟我隻是一個大夫,這些名啊史啊的,與我無關。
坐了一會,看她神色不得舒展,我又把話題抓回到她自己身上:
「那若是史書寫到娘娘這裏,會寫什麽呢?」
「我啊?」她輕笑一聲,「給王爺作傳的時候,會寫我兩句罷。至多寫寫我那沒落的母家,連名字多半也不會留下。」
「名字也不會麽?」
「當然,王爺的封號就是我的封號,一個靜字就夠了。」
說完,她扶著欄站起身:
「好了,我乏了,咱們回去罷。」
我答應著站起來,攙上她的小臂,回去一路上,心裏都有點憾意。
眼裏的這個人明明如此豐富朗然,多年後,她的琵琶劍舞,她的治人經事,她的堅毅隨和,竟會統統隨記憶遠去,隻留下書頁上短短幾行的墨痕。
既然如此,那幾行字如何寫,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寢殿門口,正撞上靜王和沈敘。<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