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我認識的沈敘。
這番話倒好像驚著他們了,虛空對視了好幾秒,王妃才猶豫著說道:
「這……挺巧……我們正想與你商量此事。」
又微微咳了兩聲,她繼續說:
「城中原有一位大夫,可惜來的時候病已沉篤,本想帶個徒弟出來,可惜到最後也沒來得及。醫者本就勞苦,身體缺陷之人慾學也常無門可求。但是此城中多有病苦疾傷之人,無一得力醫者,實在難辦。此番你們來,我早有請你們幫帶教授些的意思,礙於情麵不大好講,又怕你覺得我是為著這個故意拖延時間……」
她不好意思地擠了擠眼睛。
沈敘點了點頭:
「樂意效勞,但憑王妃安排。」
「那位老先生在城中的藥鋪現下空著,隻有他的徒兒一人住,我先打發人去知會一聲,你們就暫且住在那裏吧,大家求醫問藥的也熟門熟路。」
沈敘謝過,一時靜下。
我懷著一個小小心事,屁股下像墊了什麽活物,蠢蠢欲動。
一塊糕點遞到眼前,王妃看我接了,才問:
「還有什麽事麽?」
我啃了一口酥皮,細細咀嚼一番,才小心翼翼地問出口:
「王妃娘娘說……見過我的,嗯,哥哥姐姐?我有點想知道他們叫什麽名字。」
沈敘的目光移了過來,鎖在我的臉上。而我被這從未叫過的稱呼粘得牙關發緊,再吃不下那糕點了。
王妃則給自己拈了一塊,咬下一角,抿著化開,像品味著昔年的甜美故夢。
「我出身於西北江氏,」她悠悠道來,「我家與西南沈氏俱是武將世家,祖上相交甚厚,不過各自駐守邊關,相隔極遠,難得一見。我年幼時曾隨家母回朝入宮覲見,彼時沈大將軍早已殉國,他弟弟沈浮大人還在朝中為官,我們暫住沈府,他的一兒一女雖大了我十多歲,待我卻和氣。我在西北野慣了,不曉得京中女兒家那麽多規矩,很不習慣,好在有他們一處,舞槍弄劍地玩著,倒也不無聊。可惜我回西北後沒多久,就聽說沈氏滅門慘案,實在蹊蹺。若說名,他們是一對姐弟,姐姐名沈溪,弟弟叫沈沐。可惜我那時也不過六七歲上,再多的,也實在記不得了。」
迎著她的歉色,我搖了搖頭。
兩個名字足矣。
許是見到沈敘與靜王兄弟相稱,我突然也有了莫名的需要,需要兩個名字,來稍微感受一下所謂的手足之情。
這是最後兩塊拚圖了,父親,母親,阿姐,阿兄,我終於從旁人的隻言片語中拚出了自己的來處,從今往後,隻論歸途。
那個歸途通向的自然是山中小樓,有靄靄藥煙,暉暉明月,有潭,有泉,有牽掛之人。
寄居世間,此心可安。
沈敘握了我的五指,是無聲地發問,我也還了他一份恰到好處的力,不需言語,十指相扣已是最好的應答。
最後還是花大人把我們送出王府,一如他帶我們來,連車架似乎都是同一輛。
這回有了經驗,讓沈敘坐在窗邊緩解不適,我坐在一側聽花大人的叮囑。
「——還有不少事要做呢,符牌要換新的,舊的我已替你們交了,新的過兩日去取。銅錢無需兌換,但銀子要去核定稱量後打上標記,在靜城視力有缺之人眾多,隻有核定無誤的標記銀兩可以流通。甬道你們已經見過了,城中的路中央過車馬,兩邊各有不同方向的甬道。還有——」
他說我記,一邊看著窗外掠過的城市風光。果然路邊各自有甬道,與王府中的類似,卻並不完全一樣,街上的甬道靠街邊一側多有開口,通向每一間商鋪,甬道與店家之間豎著樣式統一而花樣各異的木牌,仔細一敲,是寫明刻好的價目,井然有序。有人站著看,有人伸手摸,還有各色人等在甬道上穿行,走著,坐著,或者挪著,與一路而來的景致大有不同,每一步都把新的驚訝種在我心裏。
「——這裏,」城中的房屋普遍隻有一層,且都建得結實,花大人指著一幢顯眼的三四層小樓向我強調著,「是城中的書館,也兼作公辦的場所,分管符牌戶籍的柳大人也在這裏,過上兩日你去找他拿新的符牌。對了,此處也有不少王爺和娘娘的藏書,拿了符牌就可借閱,據說也有不少藥典方據,我想你們會感興趣的。」
別說是我,沈敘聞言都額外瞧了它一眼。
再一座類似的小樓出現在眼前,我就有經驗了,等著花大人介紹,果不其然,聽他說道:
「這裏叫律監處……差不多相當於中原所稱衙門吧,此城人不算多,管事的自然是王爺和娘娘,但也必不能事事親力親為,於是分設了不同部門協作。律監處掌各類悖亂糾紛,也負責一切日常事務,不大能一言蔽之,以後自會明白的。」
我隻顧著記,沈敘卻好像聽得新奇,抓住一個我未曾注意的點問道:
「王妃娘娘也管事麽?」
花大人看了他一眼,金琅琅的瞳中似乎漾起了一些微妙的哂笑:
「這裏不比中原各地,女兒家多數隻能鎖在閨中院內,沈兄隻需看一眼街上來往便知,城中沒有那些多餘的分別。若說管事,怕是娘娘比王爺管得還多些。」
我也看了一眼窗外,他說的是。以往途中多隻見得婦人家,除非鄉野田間,否則與我同齡的女兒家幾乎未曾見過,此處卻總有一二妙齡女孩,或結伴遊玩,或吆喝賣貨,甚至有束髮帶刀的,行於人群之中。<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這番話倒好像驚著他們了,虛空對視了好幾秒,王妃才猶豫著說道:
「這……挺巧……我們正想與你商量此事。」
又微微咳了兩聲,她繼續說:
「城中原有一位大夫,可惜來的時候病已沉篤,本想帶個徒弟出來,可惜到最後也沒來得及。醫者本就勞苦,身體缺陷之人慾學也常無門可求。但是此城中多有病苦疾傷之人,無一得力醫者,實在難辦。此番你們來,我早有請你們幫帶教授些的意思,礙於情麵不大好講,又怕你覺得我是為著這個故意拖延時間……」
她不好意思地擠了擠眼睛。
沈敘點了點頭:
「樂意效勞,但憑王妃安排。」
「那位老先生在城中的藥鋪現下空著,隻有他的徒兒一人住,我先打發人去知會一聲,你們就暫且住在那裏吧,大家求醫問藥的也熟門熟路。」
沈敘謝過,一時靜下。
我懷著一個小小心事,屁股下像墊了什麽活物,蠢蠢欲動。
一塊糕點遞到眼前,王妃看我接了,才問:
「還有什麽事麽?」
我啃了一口酥皮,細細咀嚼一番,才小心翼翼地問出口:
「王妃娘娘說……見過我的,嗯,哥哥姐姐?我有點想知道他們叫什麽名字。」
沈敘的目光移了過來,鎖在我的臉上。而我被這從未叫過的稱呼粘得牙關發緊,再吃不下那糕點了。
王妃則給自己拈了一塊,咬下一角,抿著化開,像品味著昔年的甜美故夢。
「我出身於西北江氏,」她悠悠道來,「我家與西南沈氏俱是武將世家,祖上相交甚厚,不過各自駐守邊關,相隔極遠,難得一見。我年幼時曾隨家母回朝入宮覲見,彼時沈大將軍早已殉國,他弟弟沈浮大人還在朝中為官,我們暫住沈府,他的一兒一女雖大了我十多歲,待我卻和氣。我在西北野慣了,不曉得京中女兒家那麽多規矩,很不習慣,好在有他們一處,舞槍弄劍地玩著,倒也不無聊。可惜我回西北後沒多久,就聽說沈氏滅門慘案,實在蹊蹺。若說名,他們是一對姐弟,姐姐名沈溪,弟弟叫沈沐。可惜我那時也不過六七歲上,再多的,也實在記不得了。」
迎著她的歉色,我搖了搖頭。
兩個名字足矣。
許是見到沈敘與靜王兄弟相稱,我突然也有了莫名的需要,需要兩個名字,來稍微感受一下所謂的手足之情。
這是最後兩塊拚圖了,父親,母親,阿姐,阿兄,我終於從旁人的隻言片語中拚出了自己的來處,從今往後,隻論歸途。
那個歸途通向的自然是山中小樓,有靄靄藥煙,暉暉明月,有潭,有泉,有牽掛之人。
寄居世間,此心可安。
沈敘握了我的五指,是無聲地發問,我也還了他一份恰到好處的力,不需言語,十指相扣已是最好的應答。
最後還是花大人把我們送出王府,一如他帶我們來,連車架似乎都是同一輛。
這回有了經驗,讓沈敘坐在窗邊緩解不適,我坐在一側聽花大人的叮囑。
「——還有不少事要做呢,符牌要換新的,舊的我已替你們交了,新的過兩日去取。銅錢無需兌換,但銀子要去核定稱量後打上標記,在靜城視力有缺之人眾多,隻有核定無誤的標記銀兩可以流通。甬道你們已經見過了,城中的路中央過車馬,兩邊各有不同方向的甬道。還有——」
他說我記,一邊看著窗外掠過的城市風光。果然路邊各自有甬道,與王府中的類似,卻並不完全一樣,街上的甬道靠街邊一側多有開口,通向每一間商鋪,甬道與店家之間豎著樣式統一而花樣各異的木牌,仔細一敲,是寫明刻好的價目,井然有序。有人站著看,有人伸手摸,還有各色人等在甬道上穿行,走著,坐著,或者挪著,與一路而來的景致大有不同,每一步都把新的驚訝種在我心裏。
「——這裏,」城中的房屋普遍隻有一層,且都建得結實,花大人指著一幢顯眼的三四層小樓向我強調著,「是城中的書館,也兼作公辦的場所,分管符牌戶籍的柳大人也在這裏,過上兩日你去找他拿新的符牌。對了,此處也有不少王爺和娘娘的藏書,拿了符牌就可借閱,據說也有不少藥典方據,我想你們會感興趣的。」
別說是我,沈敘聞言都額外瞧了它一眼。
再一座類似的小樓出現在眼前,我就有經驗了,等著花大人介紹,果不其然,聽他說道:
「這裏叫律監處……差不多相當於中原所稱衙門吧,此城人不算多,管事的自然是王爺和娘娘,但也必不能事事親力親為,於是分設了不同部門協作。律監處掌各類悖亂糾紛,也負責一切日常事務,不大能一言蔽之,以後自會明白的。」
我隻顧著記,沈敘卻好像聽得新奇,抓住一個我未曾注意的點問道:
「王妃娘娘也管事麽?」
花大人看了他一眼,金琅琅的瞳中似乎漾起了一些微妙的哂笑:
「這裏不比中原各地,女兒家多數隻能鎖在閨中院內,沈兄隻需看一眼街上來往便知,城中沒有那些多餘的分別。若說管事,怕是娘娘比王爺管得還多些。」
我也看了一眼窗外,他說的是。以往途中多隻見得婦人家,除非鄉野田間,否則與我同齡的女兒家幾乎未曾見過,此處卻總有一二妙齡女孩,或結伴遊玩,或吆喝賣貨,甚至有束髮帶刀的,行於人群之中。<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