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今日娘娘身子不適,王爺事畢自然要過去,外客還是明日再帶來吧。」
那位叫無慍的補充道。
「這才是今日引見的必要呢,」花大人不憂反笑,「這二位是王爺提過的那位老大夫沈公之徒,從隱仙穀一路來的。」
此話畢,他二人麵上都搭上喜色,看我們的表情更添十二分親切,弄得我好不自在,往花大人身後溜了溜。
沈敘卻泰然自若,第一次主動開了口:
「我們等王爺議事之後再去便是。鄙人此來也有要事相告,還請各位大人為沈某通傳。」
我暗中有些奇怪,沈敘早說過這位王爺是他的兄長,為何在此卻不說出來呢?不是更容易見到麽?
不過他一定有他的理由,之後再問吧。
「既然如此,」無慍說著,從我們身後趕上前去,「你們且慢慢來,由我先去為各位通傳通傳。」
花大人也把手中捏了一路的手信遞過去,讓他呈給王爺看。
於是各自行路。到了此時,沈敘才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叮囑我一會麵見王爺要跪下行禮,自稱也得換成奴字,不得失禮。
待他說完,花大人才溫和地接過話茬:
「沈兄博聞,這都是京中規矩。隻是我們王爺寬和,體諒眾人,向來無所謂這些不必要的虛禮。不論是您還是沈姑娘,都隻要尊敬些便是了。另有一樣,我們娘娘最不喜女子自稱奴,隻要稱我既可。」
我們連忙謝過他的提醒。
又穿一道門,終於,一幢建築映入眼簾,依舊是赤褐色的牆體,青墨樣的磚瓦潑了滿簷,又結新雪堆成的霜凇,煞是好看。正中題字與門口出自同一人之手,正是從他人話裏聽到過的不諱殿。
我隻感慨這字舒朗開懷,正合這雪地長天,沈敘卻輕輕一笑,小聲慨道:
「不諱之朝,確是他的手筆。」
這一句很小聲,走在前頭的花大人應當沒有聽到。
對麵的甬道上又迎頭來了三人,皆官服冠帽,一人扶杖,一人推著一把椅子,椅子腿被改製添了輪鞣,為椅上的人代步。
他們向我們行了禮就匆匆離開了,探究和好奇的眼神卻留在我們身上,好久才散。
無慍迎了上來,滿臉喜色:
「王爺看了手信就遣幾位大人回去了,正等著二位呢。」
花大人聽了,對我們行了一禮:
「既然如此,下官還有職務在身,就送到這裏,再會。」
說罷,轉到對向的甬道去了。
殿前的台階也如甬道一般處理,有氈毯又有欄杆,沈敘爬得並不吃力。
一進門就是大堂,還沒顧得上看,我總覺得少了什麽,又兩步,走到正中才想起,這裏的門竟然沒有門檻。
大堂寬敞,兩側都開了採光用的窗,掛的簾雖厚,卻能透光,不見燭火,依然是亮堂的。
上首擺了兩座,一座空著,另一座上的應該就是這一路灌滿了耳音的靜王殿下了。
他座前亦有桌案,我們被引著,到那案前約莫兩三尺才停下。我學著沈敘的樣子行了禮,低著頭站定,卻耐不住新奇的心思,微微側目,打量著他。
傳言太多,眼前人卻普通得緊,毛皮大氅下壓著素色領,頭髮束起,戴一小冠,莫說是王爺,說是這一路上哪個城裏的富貴公子,我也是信的。
若說哪裏不尋常,大約是他的眉眼被一條繡著仙鶴相依的白綢覆蓋,顯然是目不能視。右手摩挲著我們帶來的那頁手信,我暗自臆測,應當是在「看」。
不過這一路所見的不尋常太多,我已慣了,如今隻覺得那兩隻鶴繡得精緻,不知是何人手筆。
「你們都先下去吧。」他一開口,這殿內的兩三人聞聲而動,我這才發現就在我身側還設了一案,堆著書冊案牘,把後頭的人都淹過去了。
這人應當也是腿腳不便,聽得吩咐,挪了兩下,被過路的另一人抱了出去。
瞬間隻留了我們三人。
沈敘保持著禮貌的緘默,直到王爺的話是對我們而說。
「小九,多年未見。」他說。
--------------------
卿卿與敘敘子仿佛兩個行走的專家號……
第130章 千枝伏砌玉
這句話聽不出個中情愫,但態度無疑是誠懇而親切的。
沈敘卻默默繞開了攀結親緣的機會,又拜一拜,答道:
「草民沈敘叩見靜王殿下。」
我也趕緊跟著拜,也不管對麵的人能不能看到。
「也好,」他沉靜了片刻,「沈公取名,你珍視也是應當的。」
然後是一番路上冷不冷累不累的家常寒暄,按下不表。
我趁這個機會放肆大膽地仔細瞧了瞧這位王爺,眉目是無緣得見,光看下半張臉,就與沈敘大不相同,沈敘的下頜淩厲,薄唇常常抿著,若不是眼睛長得好,定會給人刻薄之感,靜王卻是寬厚而堅毅的,唇角舒展,淺浸一抹不失威嚴的親切笑意。
像這殿外連綿的鬆柏,散發著朔寒的微苦與蒼翠的醇香。
「那麽,這位一定是沈家的女兒了。」
話題突然蓋到我頭上,頭腦嗡嗡的,低下頭去找沈敘的眼睛。
他臉上也是意外的,甚至身子晃了一下,似乎是想要把我護到身後。
「不……她……」聰慧如沈敘,麵對這個問題也措手不及,急著否認,又跟不上理由。<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那位叫無慍的補充道。
「這才是今日引見的必要呢,」花大人不憂反笑,「這二位是王爺提過的那位老大夫沈公之徒,從隱仙穀一路來的。」
此話畢,他二人麵上都搭上喜色,看我們的表情更添十二分親切,弄得我好不自在,往花大人身後溜了溜。
沈敘卻泰然自若,第一次主動開了口:
「我們等王爺議事之後再去便是。鄙人此來也有要事相告,還請各位大人為沈某通傳。」
我暗中有些奇怪,沈敘早說過這位王爺是他的兄長,為何在此卻不說出來呢?不是更容易見到麽?
不過他一定有他的理由,之後再問吧。
「既然如此,」無慍說著,從我們身後趕上前去,「你們且慢慢來,由我先去為各位通傳通傳。」
花大人也把手中捏了一路的手信遞過去,讓他呈給王爺看。
於是各自行路。到了此時,沈敘才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叮囑我一會麵見王爺要跪下行禮,自稱也得換成奴字,不得失禮。
待他說完,花大人才溫和地接過話茬:
「沈兄博聞,這都是京中規矩。隻是我們王爺寬和,體諒眾人,向來無所謂這些不必要的虛禮。不論是您還是沈姑娘,都隻要尊敬些便是了。另有一樣,我們娘娘最不喜女子自稱奴,隻要稱我既可。」
我們連忙謝過他的提醒。
又穿一道門,終於,一幢建築映入眼簾,依舊是赤褐色的牆體,青墨樣的磚瓦潑了滿簷,又結新雪堆成的霜凇,煞是好看。正中題字與門口出自同一人之手,正是從他人話裏聽到過的不諱殿。
我隻感慨這字舒朗開懷,正合這雪地長天,沈敘卻輕輕一笑,小聲慨道:
「不諱之朝,確是他的手筆。」
這一句很小聲,走在前頭的花大人應當沒有聽到。
對麵的甬道上又迎頭來了三人,皆官服冠帽,一人扶杖,一人推著一把椅子,椅子腿被改製添了輪鞣,為椅上的人代步。
他們向我們行了禮就匆匆離開了,探究和好奇的眼神卻留在我們身上,好久才散。
無慍迎了上來,滿臉喜色:
「王爺看了手信就遣幾位大人回去了,正等著二位呢。」
花大人聽了,對我們行了一禮:
「既然如此,下官還有職務在身,就送到這裏,再會。」
說罷,轉到對向的甬道去了。
殿前的台階也如甬道一般處理,有氈毯又有欄杆,沈敘爬得並不吃力。
一進門就是大堂,還沒顧得上看,我總覺得少了什麽,又兩步,走到正中才想起,這裏的門竟然沒有門檻。
大堂寬敞,兩側都開了採光用的窗,掛的簾雖厚,卻能透光,不見燭火,依然是亮堂的。
上首擺了兩座,一座空著,另一座上的應該就是這一路灌滿了耳音的靜王殿下了。
他座前亦有桌案,我們被引著,到那案前約莫兩三尺才停下。我學著沈敘的樣子行了禮,低著頭站定,卻耐不住新奇的心思,微微側目,打量著他。
傳言太多,眼前人卻普通得緊,毛皮大氅下壓著素色領,頭髮束起,戴一小冠,莫說是王爺,說是這一路上哪個城裏的富貴公子,我也是信的。
若說哪裏不尋常,大約是他的眉眼被一條繡著仙鶴相依的白綢覆蓋,顯然是目不能視。右手摩挲著我們帶來的那頁手信,我暗自臆測,應當是在「看」。
不過這一路所見的不尋常太多,我已慣了,如今隻覺得那兩隻鶴繡得精緻,不知是何人手筆。
「你們都先下去吧。」他一開口,這殿內的兩三人聞聲而動,我這才發現就在我身側還設了一案,堆著書冊案牘,把後頭的人都淹過去了。
這人應當也是腿腳不便,聽得吩咐,挪了兩下,被過路的另一人抱了出去。
瞬間隻留了我們三人。
沈敘保持著禮貌的緘默,直到王爺的話是對我們而說。
「小九,多年未見。」他說。
--------------------
卿卿與敘敘子仿佛兩個行走的專家號……
第130章 千枝伏砌玉
這句話聽不出個中情愫,但態度無疑是誠懇而親切的。
沈敘卻默默繞開了攀結親緣的機會,又拜一拜,答道:
「草民沈敘叩見靜王殿下。」
我也趕緊跟著拜,也不管對麵的人能不能看到。
「也好,」他沉靜了片刻,「沈公取名,你珍視也是應當的。」
然後是一番路上冷不冷累不累的家常寒暄,按下不表。
我趁這個機會放肆大膽地仔細瞧了瞧這位王爺,眉目是無緣得見,光看下半張臉,就與沈敘大不相同,沈敘的下頜淩厲,薄唇常常抿著,若不是眼睛長得好,定會給人刻薄之感,靜王卻是寬厚而堅毅的,唇角舒展,淺浸一抹不失威嚴的親切笑意。
像這殿外連綿的鬆柏,散發著朔寒的微苦與蒼翠的醇香。
「那麽,這位一定是沈家的女兒了。」
話題突然蓋到我頭上,頭腦嗡嗡的,低下頭去找沈敘的眼睛。
他臉上也是意外的,甚至身子晃了一下,似乎是想要把我護到身後。
「不……她……」聰慧如沈敘,麵對這個問題也措手不及,急著否認,又跟不上理由。<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