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穿成大秦暴君的「駙馬」[穿書] 作者:青鳥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僅僅是雲車,就連投石車都被菟裘鳩給否了,這玩意很好用,但做不起。
所以也隻能另闢蹊徑,想辦法製作別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比如說踏弩,弩有很多種類,真要溯源的話其實是在西漢時期出現,第一開始出現的是臂張弩,然後才是蹶張弩,最後才是踏弩。
這是一點點演變的過程,臂張弩的威力不如蹶張弩,蹶張弩不如踏弩,而這幾種弩使用的方式也不同,臂張弩就是用雙臂拉開,算是在長弓上更進一步,而蹶張弩則是用一隻腳開弩,到了踏弩就用兩隻腳。
在弩能夠承受的情況下,拉弦用的力氣越大,射出去的箭威力也就越大。
菟裘鳩想要製作是諸葛連弩,這是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所作,原本被稱為元戎弩,後來才被稱為諸葛連弩。
這東西的好處是一次可以發射十支箭,是冷兵器時代難得的群攻武器,缺點則是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單兵無法使用。
所以一直給出來的評價都是這玩意是守城利器,在需要靈活戰術的時候不好用。
他們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這玩意好像沒有什麽用處。
可若是了解一下匈奴的進攻方式就知道,他們的步兵在對上騎兵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守住陣形,跟守城也沒什麽兩樣。
隻要把對方騎兵衝鋒勢頭遏製住,然後再憑藉著完整的陣形一點一點地絞殺對方,配合他們的騎兵也不是不行。
當然,菟裘鳩隻負責搞出一些比較好用的東西,真正作戰方式還是讓嬴華璋和章邯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現階段想要從頭開始做弩也沒那個時間,菟裘鳩便取巧讓人去做一張弩床,然後將現有的反曲弓放置在弩床之上,利用上麵的機關同時拉弓射箭。
菟裘鳩也沒一下子搞出十支連發的弩床,隻要五支連發就已經足夠應對當下的匈奴了。
而弩床的製造也虧了他們找到了煤,煤除了燃燒取暖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鍛鐵。
因為有了煤再加上水排,鍛鐵技術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增長,至少可以製作出完整而又堅固的弩床。
弩床在製作出來之後,嬴華璋看到的第一眼就下意識說道:「這不就是帶著輪子的弓架嗎?」
菟裘鳩一看也不由得笑了,好像也真的可以這麽認為,這麽寒酸簡陋的東西說它是踏弩,菟裘鳩自己都會不好意思。
當然這個可比弓架要複雜多了,弓架隻需要讓弓放在上麵就行,但是弩床需要將弓固定住甚至還要十分牢固才行。
為了這份牢固,菟裘鳩特地命人用鐵重新製作反曲弓,直接用鐵水豎著熔在了弩床上。
鐵製的弓比起木質需要的力道更大了一些,不過也沒關係,一個人拉不開可以用兩個人來拉,而且這玩意是通過腿和腰來拉開的,自然比單純用臂力好上許多。
除此之外,鐵弓上還裝了箭軌,箭軌跟弩床是一體,一方麵是為了讓箭搭在上麵,另外一方麵則是增加弓的穩定性。
不得不說,這玩意其實比用木頭做好做一些,隻要不過分追求品質,無論是鍛鐵還是模具都比一點點的雕刻木頭來得容易。
在做出來的第一天,菟裘鳩特地讓人將箭矢裝上試了一下。
拉開是的確不容易,他特地找的護衛中的力士來牽引拉弓的機關,結果力士累的滿頭大汗才將弓弦掛到了機關之上。
隻是需要的力氣越大,弓箭的威力也就越大。
同樣是射箭,踏弩的射程和力量都比普通弓箭手射出去的要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沒辦法瞄準,隻能盲射。
扶蘇看了之後問道:「這樣的話,匈奴騎兵衝鋒的時候分散開不就行了?」
不等菟裘鳩解釋嬴華璋就在一旁說道:「分散其實對我們更有利,我們完全可以用圓陣來抵禦對方的進攻,分散開的騎兵威脅性沒那麽高。」
匈奴騎兵的陣形並不嚴謹,甚至還很鬆散,但就算再鬆散他們也會保持在進攻的過程中互相呼應。
想要呼應就不能距離太遠,若是為了躲避踏弩而分散那必然會打亂對方彼此之間的呼應。
踏弩不能準確瞄準,但在這個過程中總能傷到一些匈奴騎兵吧?傷不到人也能傷到馬。
就算運氣超級差,一個都沒射中可他們還有真正的弓箭手啊。
嬴華璋這邊已經想明白了,一開始先衝著匈奴騎兵丟一波青草包,哦,當然,現在青草包已經不是用青草包裹了,換成了魚皮,隻不過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叫青草包而不是魚皮包。
等青草包把對方炸過之後,如果對方還能衝鋒就上踏弩,踏弩之後再上弓箭手。
有踏弩的存在他們甚至不用擔心匈奴來偷營,踏弩本來就是守城利器,踏弩幾乎能夠防備所有的方向。
不得不說,先進的武器的確是把他們跟匈奴的人數差距抹平了不少。
菟裘鳩掐指算了算說道:「把踏弩都做好就算再快也要個把月。」
這還是抽調了給扶蘇蓋房子的那些人手的結果,沒辦法,人不夠,反正……隻要在冬天之前讓扶蘇住進去就行了。
這個時間不算很長,無論是扶蘇還是嬴華璋都不是那麽急性子的人,並沒想過立刻出兵,他們這邊還在徵兵呢。
一旁的章邯猶豫再三還是小心說道:「那個……還有半個月就是正旦了。」
所以也隻能另闢蹊徑,想辦法製作別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比如說踏弩,弩有很多種類,真要溯源的話其實是在西漢時期出現,第一開始出現的是臂張弩,然後才是蹶張弩,最後才是踏弩。
這是一點點演變的過程,臂張弩的威力不如蹶張弩,蹶張弩不如踏弩,而這幾種弩使用的方式也不同,臂張弩就是用雙臂拉開,算是在長弓上更進一步,而蹶張弩則是用一隻腳開弩,到了踏弩就用兩隻腳。
在弩能夠承受的情況下,拉弦用的力氣越大,射出去的箭威力也就越大。
菟裘鳩想要製作是諸葛連弩,這是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所作,原本被稱為元戎弩,後來才被稱為諸葛連弩。
這東西的好處是一次可以發射十支箭,是冷兵器時代難得的群攻武器,缺點則是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單兵無法使用。
所以一直給出來的評價都是這玩意是守城利器,在需要靈活戰術的時候不好用。
他們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這玩意好像沒有什麽用處。
可若是了解一下匈奴的進攻方式就知道,他們的步兵在對上騎兵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守住陣形,跟守城也沒什麽兩樣。
隻要把對方騎兵衝鋒勢頭遏製住,然後再憑藉著完整的陣形一點一點地絞殺對方,配合他們的騎兵也不是不行。
當然,菟裘鳩隻負責搞出一些比較好用的東西,真正作戰方式還是讓嬴華璋和章邯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現階段想要從頭開始做弩也沒那個時間,菟裘鳩便取巧讓人去做一張弩床,然後將現有的反曲弓放置在弩床之上,利用上麵的機關同時拉弓射箭。
菟裘鳩也沒一下子搞出十支連發的弩床,隻要五支連發就已經足夠應對當下的匈奴了。
而弩床的製造也虧了他們找到了煤,煤除了燃燒取暖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鍛鐵。
因為有了煤再加上水排,鍛鐵技術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增長,至少可以製作出完整而又堅固的弩床。
弩床在製作出來之後,嬴華璋看到的第一眼就下意識說道:「這不就是帶著輪子的弓架嗎?」
菟裘鳩一看也不由得笑了,好像也真的可以這麽認為,這麽寒酸簡陋的東西說它是踏弩,菟裘鳩自己都會不好意思。
當然這個可比弓架要複雜多了,弓架隻需要讓弓放在上麵就行,但是弩床需要將弓固定住甚至還要十分牢固才行。
為了這份牢固,菟裘鳩特地命人用鐵重新製作反曲弓,直接用鐵水豎著熔在了弩床上。
鐵製的弓比起木質需要的力道更大了一些,不過也沒關係,一個人拉不開可以用兩個人來拉,而且這玩意是通過腿和腰來拉開的,自然比單純用臂力好上許多。
除此之外,鐵弓上還裝了箭軌,箭軌跟弩床是一體,一方麵是為了讓箭搭在上麵,另外一方麵則是增加弓的穩定性。
不得不說,這玩意其實比用木頭做好做一些,隻要不過分追求品質,無論是鍛鐵還是模具都比一點點的雕刻木頭來得容易。
在做出來的第一天,菟裘鳩特地讓人將箭矢裝上試了一下。
拉開是的確不容易,他特地找的護衛中的力士來牽引拉弓的機關,結果力士累的滿頭大汗才將弓弦掛到了機關之上。
隻是需要的力氣越大,弓箭的威力也就越大。
同樣是射箭,踏弩的射程和力量都比普通弓箭手射出去的要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沒辦法瞄準,隻能盲射。
扶蘇看了之後問道:「這樣的話,匈奴騎兵衝鋒的時候分散開不就行了?」
不等菟裘鳩解釋嬴華璋就在一旁說道:「分散其實對我們更有利,我們完全可以用圓陣來抵禦對方的進攻,分散開的騎兵威脅性沒那麽高。」
匈奴騎兵的陣形並不嚴謹,甚至還很鬆散,但就算再鬆散他們也會保持在進攻的過程中互相呼應。
想要呼應就不能距離太遠,若是為了躲避踏弩而分散那必然會打亂對方彼此之間的呼應。
踏弩不能準確瞄準,但在這個過程中總能傷到一些匈奴騎兵吧?傷不到人也能傷到馬。
就算運氣超級差,一個都沒射中可他們還有真正的弓箭手啊。
嬴華璋這邊已經想明白了,一開始先衝著匈奴騎兵丟一波青草包,哦,當然,現在青草包已經不是用青草包裹了,換成了魚皮,隻不過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叫青草包而不是魚皮包。
等青草包把對方炸過之後,如果對方還能衝鋒就上踏弩,踏弩之後再上弓箭手。
有踏弩的存在他們甚至不用擔心匈奴來偷營,踏弩本來就是守城利器,踏弩幾乎能夠防備所有的方向。
不得不說,先進的武器的確是把他們跟匈奴的人數差距抹平了不少。
菟裘鳩掐指算了算說道:「把踏弩都做好就算再快也要個把月。」
這還是抽調了給扶蘇蓋房子的那些人手的結果,沒辦法,人不夠,反正……隻要在冬天之前讓扶蘇住進去就行了。
這個時間不算很長,無論是扶蘇還是嬴華璋都不是那麽急性子的人,並沒想過立刻出兵,他們這邊還在徵兵呢。
一旁的章邯猶豫再三還是小心說道:「那個……還有半個月就是正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