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明明已經在料理益王舊臣了,她為什麽還是不肯等等自己?
眼前的燭光依舊在賣力的搖曳,可卻還是照不盡整個天祿閣,劉寡心裏的悲傷與自責瞬間再次拉滿,他目之所及與所不能及,俱都顯得晦暗而無望。
聽著帝王喑啞的低笑,刑部長卿慚愧的將頭埋在地上,他在刑司待了多年,原本憑藉經歷就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可偏偏失去了最基本的預判。謠言紛紛揚揚,他早就該想到蘇氏會求死來證明清白。
如今任何補救都為時已晚,刑部長卿愧對劉寡,他顫巍巍的舉手將頭上的髮簪摘下放到地上,「臣百死莫贖,還請陛下降罪!」
可劉寡並沒有如他所願,他也沒有大發雷霆,他隻是低低的說了句,「罷了。」
罷了。
說給刑部長卿聽,也是說給他自己聽,畢竟是他把蘇氏對他的依賴給一點點消磨光了,也是他親手將她逼上的絕路,更是他把她卷進了他和沈奚準這場恩怨情仇。
所以事情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刑部長卿什麽錯都沒有,他更沒有資格去遷怒。
劉寡的眼睛黯淡的像是熄滅的光,他說,「朕以為這些人昔日追隨益王出生入死,勞苦功高,便是委屈益王妃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可朕忘記此事本就荒謬至極,益王妃為益王守寡二十幾年,性格剛烈,不會任由他人汙衊。
朕一時糊塗鑄下大錯,致益王妃用死自證清白,說到底,朕才是百死莫贖的那一個……」
想到蘇氏服毒,劉寡的心口就有不可忽視的疼痛,可他此刻卻顧不得難過。
益王舊部是受了沈奚準的挑唆,可這些人對他的仇恨,是從很早前劉敬死在漠北時就開始了的,這麽多年過去,恨意恐怕就像個越滾越大的雪球,他們沖他而來,絕不可能僅僅因蘇氏服毒就會善罷甘休。
更何況他身後還有和蘇氏的一雙兒女,隻要他們活著,益王舊部就不可能息事寧人。
劉寡是怨恨自己為什麽沒有早些預料到今天的局麵,但他也終於醒悟過來自己應該去盡好一個做父親的責任,他已經對不起蘇氏了,不能再讓他們傷害宛兒和貿雲一分!
益王舊部讓劉寡起了殺心,他不能再坐以待斃,所以劉寡腦中閃過瘋狂的念頭,那就是將益王舊部全部捉拿處決,這樣這些人一死,以後就不會再有人揪住貿雲和宛兒的身世不放。
可原本就要說出來的話到了嘴邊,他又猶豫了。
這件事僅僅是益王舊部死絕就能結束嗎?從始至終,這場鬧劇都是因沈奚準對他的恨而起,益王舊部死絕,沈奚準就能放下對他的恨了嗎?
倘若這也是沈奚準所布下的局,一旦他肅清益王舊部,天下百姓便來聲討他做賊心虛,昏庸無道。那他在位二十幾載,匡復頹運,再造區夏,所有功績全都功虧一簣,就算他不看重名利,這樣的毀譽,他又如何能甘心?
第126章 美人多病5
===========================
他已經不得不承認,他對沈奚準產生了極大的防備,他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不敢賭她心慈手軟。
短暫的猶豫裏,劉寡的內心經歷著別人無法理解的掙紮,但落在刑部長卿的眼中,也隻是沉默了片刻。
劉寡說道:「昔日手足汙衊髮妻,益王在天有靈必不願見,朕一時猶豫釀成大錯,有愧於益王,是以始作俑者益王舊屬,捏造謠言汙衊他人,致人不堪辱沒以死自證,行徑令人髮指,即便皆是大漢之能臣,朕亦不敢包庇!」
「但,朕念在其為大漢抵禦匈奴捨生入死,為大漢今日太平盛世立下犬馬功勞,又值太子崇攻下朝鮮,設立郡縣用人之際,朕殺之不忍,免其死罪!」
依照大漢律法,始作俑的益王舊臣是當獲死罪的,從罪人等最輕也要罷官流放,不明真相的刑部長卿隻覺劉寡能夠念在益王舊臣往日功績的份上免其死罪,心胸寬廣。
卻不知劉寡所想的是,他既不能將益王舊部殺之而後快,那便將他們貶至朝鮮,當地鮮民部落錯綜複雜,光是治理當地著民,沒有三年五載就不能太平,一麵免去了他們再次生事,二來山高路遠,也好死生不復相見。
不過在那之前,他不能放任益王舊臣繼續逍遙在外,否則他做不到還能像今日這樣,還有理智,饒他們不死了。
所以劉寡叫道刑部長卿,「益王舊臣逼迫他人沆瀣一氣,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朕命你將今日參諫蘇氏者盡數收監,待日後再行發落!」
刑部長卿為人心思單純,想不到劉寡所想,反而覺得收監對益王舊部來說太過仁慈,他一時竟替益王舊臣感到羞愧,在向劉寡叩首後,便領命離去了。
看著刑部長卿離開,劉墉跪在那裏,一臉的百感交集。
當年的恩恩怨怨,他也算是半個知情人,他說不好誰對誰錯,非要說,也隻能說是當年的形勢所逼。
益王身死他鄉是很可惜,但當年是益王主動提出用自己的死來保全屬下,而劉寡這些年來也在信守諾言,未曾為難過那些人。
可如今益王雖死,他的舊部卻仍想要為主報仇,他雖然能夠理解這些人的心情,但又何嚐不為死去的益王的一片苦心感到可惜。
不過好在劉寡還願留益王舊部一條生路,那就望往後他們能夠好自為之吧。<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眼前的燭光依舊在賣力的搖曳,可卻還是照不盡整個天祿閣,劉寡心裏的悲傷與自責瞬間再次拉滿,他目之所及與所不能及,俱都顯得晦暗而無望。
聽著帝王喑啞的低笑,刑部長卿慚愧的將頭埋在地上,他在刑司待了多年,原本憑藉經歷就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可偏偏失去了最基本的預判。謠言紛紛揚揚,他早就該想到蘇氏會求死來證明清白。
如今任何補救都為時已晚,刑部長卿愧對劉寡,他顫巍巍的舉手將頭上的髮簪摘下放到地上,「臣百死莫贖,還請陛下降罪!」
可劉寡並沒有如他所願,他也沒有大發雷霆,他隻是低低的說了句,「罷了。」
罷了。
說給刑部長卿聽,也是說給他自己聽,畢竟是他把蘇氏對他的依賴給一點點消磨光了,也是他親手將她逼上的絕路,更是他把她卷進了他和沈奚準這場恩怨情仇。
所以事情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刑部長卿什麽錯都沒有,他更沒有資格去遷怒。
劉寡的眼睛黯淡的像是熄滅的光,他說,「朕以為這些人昔日追隨益王出生入死,勞苦功高,便是委屈益王妃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可朕忘記此事本就荒謬至極,益王妃為益王守寡二十幾年,性格剛烈,不會任由他人汙衊。
朕一時糊塗鑄下大錯,致益王妃用死自證清白,說到底,朕才是百死莫贖的那一個……」
想到蘇氏服毒,劉寡的心口就有不可忽視的疼痛,可他此刻卻顧不得難過。
益王舊部是受了沈奚準的挑唆,可這些人對他的仇恨,是從很早前劉敬死在漠北時就開始了的,這麽多年過去,恨意恐怕就像個越滾越大的雪球,他們沖他而來,絕不可能僅僅因蘇氏服毒就會善罷甘休。
更何況他身後還有和蘇氏的一雙兒女,隻要他們活著,益王舊部就不可能息事寧人。
劉寡是怨恨自己為什麽沒有早些預料到今天的局麵,但他也終於醒悟過來自己應該去盡好一個做父親的責任,他已經對不起蘇氏了,不能再讓他們傷害宛兒和貿雲一分!
益王舊部讓劉寡起了殺心,他不能再坐以待斃,所以劉寡腦中閃過瘋狂的念頭,那就是將益王舊部全部捉拿處決,這樣這些人一死,以後就不會再有人揪住貿雲和宛兒的身世不放。
可原本就要說出來的話到了嘴邊,他又猶豫了。
這件事僅僅是益王舊部死絕就能結束嗎?從始至終,這場鬧劇都是因沈奚準對他的恨而起,益王舊部死絕,沈奚準就能放下對他的恨了嗎?
倘若這也是沈奚準所布下的局,一旦他肅清益王舊部,天下百姓便來聲討他做賊心虛,昏庸無道。那他在位二十幾載,匡復頹運,再造區夏,所有功績全都功虧一簣,就算他不看重名利,這樣的毀譽,他又如何能甘心?
第126章 美人多病5
===========================
他已經不得不承認,他對沈奚準產生了極大的防備,他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不敢賭她心慈手軟。
短暫的猶豫裏,劉寡的內心經歷著別人無法理解的掙紮,但落在刑部長卿的眼中,也隻是沉默了片刻。
劉寡說道:「昔日手足汙衊髮妻,益王在天有靈必不願見,朕一時猶豫釀成大錯,有愧於益王,是以始作俑者益王舊屬,捏造謠言汙衊他人,致人不堪辱沒以死自證,行徑令人髮指,即便皆是大漢之能臣,朕亦不敢包庇!」
「但,朕念在其為大漢抵禦匈奴捨生入死,為大漢今日太平盛世立下犬馬功勞,又值太子崇攻下朝鮮,設立郡縣用人之際,朕殺之不忍,免其死罪!」
依照大漢律法,始作俑的益王舊臣是當獲死罪的,從罪人等最輕也要罷官流放,不明真相的刑部長卿隻覺劉寡能夠念在益王舊臣往日功績的份上免其死罪,心胸寬廣。
卻不知劉寡所想的是,他既不能將益王舊部殺之而後快,那便將他們貶至朝鮮,當地鮮民部落錯綜複雜,光是治理當地著民,沒有三年五載就不能太平,一麵免去了他們再次生事,二來山高路遠,也好死生不復相見。
不過在那之前,他不能放任益王舊臣繼續逍遙在外,否則他做不到還能像今日這樣,還有理智,饒他們不死了。
所以劉寡叫道刑部長卿,「益王舊臣逼迫他人沆瀣一氣,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朕命你將今日參諫蘇氏者盡數收監,待日後再行發落!」
刑部長卿為人心思單純,想不到劉寡所想,反而覺得收監對益王舊部來說太過仁慈,他一時竟替益王舊臣感到羞愧,在向劉寡叩首後,便領命離去了。
看著刑部長卿離開,劉墉跪在那裏,一臉的百感交集。
當年的恩恩怨怨,他也算是半個知情人,他說不好誰對誰錯,非要說,也隻能說是當年的形勢所逼。
益王身死他鄉是很可惜,但當年是益王主動提出用自己的死來保全屬下,而劉寡這些年來也在信守諾言,未曾為難過那些人。
可如今益王雖死,他的舊部卻仍想要為主報仇,他雖然能夠理解這些人的心情,但又何嚐不為死去的益王的一片苦心感到可惜。
不過好在劉寡還願留益王舊部一條生路,那就望往後他們能夠好自為之吧。<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