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鬼地方可不就是這樣離譜?
提出建議那人似乎還想再說什麽,府君拍著桌子一點沒有商量的餘地。
「可王都……」
「不必多說,此事不必再提!隻要本官在任上一天,就絕不會答應活祭!」
少年聽到這兒,又看了眼天上,黑雲壓頂,怨氣衝天。
大凶之象。
其實那人提出的生人祭祀並不是沒有道理,這樣的天象,要麽出了大妖魔,要麽犯下了大過,天道偶爾也喜歡以殺鎮殺。
然而府君在這件事上果真一點都不打算退讓,任憑那人搬出來王都祭司台,裏麵僵持了半天,有人充當和事佬叫雙方各退一步,先用牲畜祭祀試試看。
寂靜的雨幕中似乎隻有府君重重的咳嗽,顯然他病得很重,幾人都等著他開口決定,府君這回沉默半晌,最終答應了。
不太愉快的議事就此告一段落,眾人都散了,各自去忙各自的,門口出現一個蒼白單薄的身影,提著一把陳舊油紙傘走出來,撐傘的時候消瘦的骨節同傘柄竹節差不多幹枯,他撐著傘路過二門,走了沒幾步就有疲憊之色,到了跟前忽然停下腳步,問專心打量簷獸的少年:「在看什麽?」
順著少年的目光,府君也看向屋脊上那幾隻形態各異的走獸,其中一隻狎魚姿態格外逼真,活靈活現立在飛簷上眺望無定河。
府君問他話,按照這裏的尊卑他其實應該站起來拜見府君再回話,但這少年似乎不太懂禮數,直直看著氣色虛弱一臉病容的府君,語氣也說不上恭敬,問:「大人不信鬼神之說?」
府君咳嗽兩聲,語氣沉沉說不清是反問還是高深莫測:「信如何?不信又如何?」
門檻上的少年低頭一笑,神情老練不似無知少年:「大人果真不認為活祭有用?」
照府君方才的態度,還以為問了這話會遭到斥責,可府君並未生氣,反而意味深長看他。
「若真有用,救一人和救一州……」他問:「即便有用,該是誰去送死?」
少年亮出一排雪白牙齒,仗著年少蠻不講理:「誰死都是死,可若不這樣,則晉州所有的百姓都會死,所以當然死一個劃得來……難不成大人覺得挽救一人性命更值得?」
府君按著胸口咳嗽了幾聲,憋得臉頰通紅,眼尾一片水霧,直叫時序疑心他下一瞬就要將肺咳出來。
少年問的極端,府君答得更極端:「若要死那人是你的至親呢?你還肯托妻獻子叫他去送死嗎?」
少年啞然。
府君笑了笑,有些嘲弄:「雖然聖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人人皆有私心,親疏有別,妻子會眼睜睜看自己丈夫去送死嗎?父母能眼看著兒女去送死嗎?若今日要獻祭的是你的至親,你還會選一州百姓嗎?說這話,你自己都不肯,那麽死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親友,本官該送誰去死?」
說完這些,府君再不看他,丟下傘冒著大雨走了。
傘隨意丟在了路邊,三兩下就被洪水捲走——誠然,這樣的天氣,打不打傘都沒什麽分別,路上洪水鋪延,府君衣袍也很快被打濕成一片,清瘦的背影隔著雨幕看上去立刻就要被催折,但又錚錚如竹,風骨分明——怪得很。
簷下少年叫做時序,十足十一個倒黴蛋,原本並不是什麽衙役,也並不是十四五歲,本來是個要去念經的道士,至於他為什麽出現在此處,就說來話長了。
首先,那夜月明星稀,他端著老道士叫他當眼珠子護著的蓮花去仙人崖上跪經。
哦對了,他去仙人崖,念的是禪宗的經文——他了解過,其他同行沒這麽離奇的,他也確確實實確認過,他們觀裏供的是三清道祖,念的是無量天尊。
然而他確實年年都在崖上敲木魚。
燃燈觀的慣例,年年正月初八他都得上仙人崖去奉燈,對著那蓮華敲上半宿木魚,起初幾次還覺得有點瘮人,後來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了,也不再追問老道士神神叨叨叫他供奉的是何方神明了。
這回出了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被想起來——老道士現在估計還在焦頭爛額別的事情,大師兄似乎遇上了死劫,生死攸關不知道在哪裏性命垂危。
想到這裏,時序冷靜地想:眼下好像也是我的死劫。
無量那個天尊!
時序在門中行二,有印象以來奉燈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時序去的,那日天公日前夜,他帶著蓮燈上仙人崖,忽然天梯陷落,他掉下仙人崖差點被滾石砸死,僥倖逃生後就發現自己落在了須彌中。
後世道法熹微,早都成了無法求證的傳說,偶有小鬼作亂也能輕易被製服,但也有些例外,比如會有時序這樣的倒黴蛋掉進須彌,須彌成因千奇百怪,可能是上古時期未能被鎮殺隻能封印的妖魔,也可能是避世而居的仙客,或者大富大貴之人無處安置家財邊托人開闢一道裂口以藏匿財寶,成為後世奇遇,也可能僅僅隻是尋常人一點難消的執念。
這些藏在不起眼角落中,被安好現世裹挾的、藏匿種種貪嗔癡的地方被稱作須彌。
大多數人遇上須彌都是有緣由的,也許是機緣到了遇上仙器寶山,也許是前緣因果,也或許業障難消攢到了這天,
但時序認為他應該是單純倒黴。
若是有妖魔的須彌,因為有先賢封印鎮殺,須彌中的東西一般跑不到外麵去害人,大多數時候隻能在須彌中興風作浪,遇上特定的時候稍微影響到外界,其中世界自有一套法則,有大有小,小的隻有三兩活人甚至一個活人,大的便如三千世界,遍地紅塵。
提出建議那人似乎還想再說什麽,府君拍著桌子一點沒有商量的餘地。
「可王都……」
「不必多說,此事不必再提!隻要本官在任上一天,就絕不會答應活祭!」
少年聽到這兒,又看了眼天上,黑雲壓頂,怨氣衝天。
大凶之象。
其實那人提出的生人祭祀並不是沒有道理,這樣的天象,要麽出了大妖魔,要麽犯下了大過,天道偶爾也喜歡以殺鎮殺。
然而府君在這件事上果真一點都不打算退讓,任憑那人搬出來王都祭司台,裏麵僵持了半天,有人充當和事佬叫雙方各退一步,先用牲畜祭祀試試看。
寂靜的雨幕中似乎隻有府君重重的咳嗽,顯然他病得很重,幾人都等著他開口決定,府君這回沉默半晌,最終答應了。
不太愉快的議事就此告一段落,眾人都散了,各自去忙各自的,門口出現一個蒼白單薄的身影,提著一把陳舊油紙傘走出來,撐傘的時候消瘦的骨節同傘柄竹節差不多幹枯,他撐著傘路過二門,走了沒幾步就有疲憊之色,到了跟前忽然停下腳步,問專心打量簷獸的少年:「在看什麽?」
順著少年的目光,府君也看向屋脊上那幾隻形態各異的走獸,其中一隻狎魚姿態格外逼真,活靈活現立在飛簷上眺望無定河。
府君問他話,按照這裏的尊卑他其實應該站起來拜見府君再回話,但這少年似乎不太懂禮數,直直看著氣色虛弱一臉病容的府君,語氣也說不上恭敬,問:「大人不信鬼神之說?」
府君咳嗽兩聲,語氣沉沉說不清是反問還是高深莫測:「信如何?不信又如何?」
門檻上的少年低頭一笑,神情老練不似無知少年:「大人果真不認為活祭有用?」
照府君方才的態度,還以為問了這話會遭到斥責,可府君並未生氣,反而意味深長看他。
「若真有用,救一人和救一州……」他問:「即便有用,該是誰去送死?」
少年亮出一排雪白牙齒,仗著年少蠻不講理:「誰死都是死,可若不這樣,則晉州所有的百姓都會死,所以當然死一個劃得來……難不成大人覺得挽救一人性命更值得?」
府君按著胸口咳嗽了幾聲,憋得臉頰通紅,眼尾一片水霧,直叫時序疑心他下一瞬就要將肺咳出來。
少年問的極端,府君答得更極端:「若要死那人是你的至親呢?你還肯托妻獻子叫他去送死嗎?」
少年啞然。
府君笑了笑,有些嘲弄:「雖然聖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人人皆有私心,親疏有別,妻子會眼睜睜看自己丈夫去送死嗎?父母能眼看著兒女去送死嗎?若今日要獻祭的是你的至親,你還會選一州百姓嗎?說這話,你自己都不肯,那麽死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親友,本官該送誰去死?」
說完這些,府君再不看他,丟下傘冒著大雨走了。
傘隨意丟在了路邊,三兩下就被洪水捲走——誠然,這樣的天氣,打不打傘都沒什麽分別,路上洪水鋪延,府君衣袍也很快被打濕成一片,清瘦的背影隔著雨幕看上去立刻就要被催折,但又錚錚如竹,風骨分明——怪得很。
簷下少年叫做時序,十足十一個倒黴蛋,原本並不是什麽衙役,也並不是十四五歲,本來是個要去念經的道士,至於他為什麽出現在此處,就說來話長了。
首先,那夜月明星稀,他端著老道士叫他當眼珠子護著的蓮花去仙人崖上跪經。
哦對了,他去仙人崖,念的是禪宗的經文——他了解過,其他同行沒這麽離奇的,他也確確實實確認過,他們觀裏供的是三清道祖,念的是無量天尊。
然而他確實年年都在崖上敲木魚。
燃燈觀的慣例,年年正月初八他都得上仙人崖去奉燈,對著那蓮華敲上半宿木魚,起初幾次還覺得有點瘮人,後來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了,也不再追問老道士神神叨叨叫他供奉的是何方神明了。
這回出了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被想起來——老道士現在估計還在焦頭爛額別的事情,大師兄似乎遇上了死劫,生死攸關不知道在哪裏性命垂危。
想到這裏,時序冷靜地想:眼下好像也是我的死劫。
無量那個天尊!
時序在門中行二,有印象以來奉燈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時序去的,那日天公日前夜,他帶著蓮燈上仙人崖,忽然天梯陷落,他掉下仙人崖差點被滾石砸死,僥倖逃生後就發現自己落在了須彌中。
後世道法熹微,早都成了無法求證的傳說,偶有小鬼作亂也能輕易被製服,但也有些例外,比如會有時序這樣的倒黴蛋掉進須彌,須彌成因千奇百怪,可能是上古時期未能被鎮殺隻能封印的妖魔,也可能是避世而居的仙客,或者大富大貴之人無處安置家財邊托人開闢一道裂口以藏匿財寶,成為後世奇遇,也可能僅僅隻是尋常人一點難消的執念。
這些藏在不起眼角落中,被安好現世裹挾的、藏匿種種貪嗔癡的地方被稱作須彌。
大多數人遇上須彌都是有緣由的,也許是機緣到了遇上仙器寶山,也許是前緣因果,也或許業障難消攢到了這天,
但時序認為他應該是單純倒黴。
若是有妖魔的須彌,因為有先賢封印鎮殺,須彌中的東西一般跑不到外麵去害人,大多數時候隻能在須彌中興風作浪,遇上特定的時候稍微影響到外界,其中世界自有一套法則,有大有小,小的隻有三兩活人甚至一個活人,大的便如三千世界,遍地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