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黎醒吐了一口氣,仰頭看向被遮蔽的烈陽,睫毛輕顫。
那些記憶,比烙印還要深刻。
黎醒清晰地記得那段日子,他拖著身體四處遊蕩,想著生命理應有始有終,沒死就代表還不是終結的時候,要順應天命。
他活得很隨意,有吃得便吃一口,沒吃的就餓著。他像往常一樣飄蕩,漫無目的地走,一直走,然後走到了這家書店。
那天是立夏,太陽當空,刺眼的光芒傾斜而下,照在每一個角落。書店門口擺了個不大的圓形展架,上麵碼了很多書,就躺在太陽光下,照得書封都反著光。
一陣風颳來,最上麵那本書被吹起了兩頁,發出紙張摩擦的聲音。那道聲音刮進了心裏,他駐足側眸,將耀眼光芒裝了滿目。
風停,視線恢復清明,被吹開的書頁悄悄落回緊合,變成了原原本本的樣子。
他看清了那本書,偏暗的封麵,海邊懸崖,夜空煙花。一個男孩坐在懸崖邊上,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暗海,頭頂是分隔兩半的夜空,一半沒有月亮和星星隻有無垠漆黑,一半煙花盛放絢爛耀眼。
他被徹底吸引,目不轉睛地一寸寸掃過,然後他看到了書封上的兩個大字《潮聲》。
霎時間,早就死掉的心髒復甦,開始不聽使喚的劇烈跳動,被喚醒的生命力順著脈搏傳遍了全身。
頭頂的厚雲散開了,露出了本該熠熠生輝的烈日,強烈光線刺的黎醒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他抬手遮了下光,找回了聲音:「然後他找到了要活著的目標。他想看看這本書,所以開始努力地活命。」
「他從撿瓶子開始,每天攢幾塊錢,換一個饅頭吃,不求別的,果腹足夠。」手臂比太陽灼得發燙,黎醒沒收手,他喜歡這樣能刺穿皮膚的太陽,明亮又溫暖。
他半偏了下身體,抬起垂下的那隻手,指著書店門口的台階,說:「他每天都會帶著一個饅頭,來這裏坐著,看著那本書吃,隻要看著它就能有十足的動力。」
對於瀕死之人,什麽都能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無論活物還是死物,隻要能支撐著活下去,能作為精神支柱就足夠了。
而對黎醒來說,《潮聲》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黎醒想起了當時的景象,忍不住勾了一個笑:「那位老闆是個刀子嘴豆腐心,一遍嫌他妨礙生意,一遍又狠不小心趕走。」
剛開始的時候,書店老闆總是趕他走,可那小孩也是執著,不為所動,每挨一次罵,就指著那本書問,我可以看看那本書嗎?
老闆一開始還會說你有錢嗎,買了就能看。後來知道小孩是個軸的,幹脆放棄答話,直接一摔門誰也不理誰。
有一天趕上下雨,那家書店沒有擺展架,他看不到那本書,就縮在屋簷下默不作聲地啃饅頭。
那屋簷有些漏水,滴了他一身,就著雨水吃了半個饅頭,身後的鈴鐺響了。他捧著饅頭扭頭,門被打開了,老闆杵在入門展架前打掃,也不吭聲,也不看門外。他不知何意,沒挪地方,換了個能看見門後展架的姿勢,繼續啃饅頭。
最後還是老闆自己找了個台階,演技頗好地念了一句,這風真大,把門都吹開了。他一點不給麵子,沒接茬,默默啃完了饅頭,拍拍屁股走人。
外麵雨越下越大,老闆不忍心,主動出聲挽留了那個孩子,說你不是想看這本書嗎?他站在雨裏點了點頭,問能給我看嗎?
書店裏很暖和,老闆燒了壺熱水給他擦了擦,幫他吹幹了頭髮,洗幹淨了滿身汙垢,讓他在沙發上休息,然後在期許的目光下,把那本書放在他的掌心。
第一次觸碰到書的時候,他感覺手腳都在抖,翻過紙張時還可以聞到印墨的味道。他讀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嚼著讀,即便每天看不了多少內容,也足夠他重燃鬥誌。
「他讀了一個禮拜才把那本書看完,徹底找到了人生的動力,找到了想要奮鬥拚搏的目標。」黎醒說,「那時候的心願很簡單,想賺錢,想買這個作者的每一本書。」
「那位作者是他成長歲月裏的明燈,在這個作者的文字下,他支撐著自己變強變好。」
輕描淡寫地敘述,卻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打動人心。這是帶著濃厚感情的回憶,是經過漫長歲月仍然刻在心頭的珍貴,是張深聽過最深情的告白。
突然很慶幸,對所有的上天註定都感到慶幸。也很心疼,對於獨自背負許久的那個人,感到無比的心疼。
他理不清思緒,站在那扇門前難以回神。
直到黎醒沒頭沒尾一句:「深哥,你都不記的?」
要說出戲是什麽感覺,就是現在這種被破壞了氣氛的感覺。
張深悶不作聲地斜了一眼黎醒,不動聲色地垂眼掃了下手,好像確實忘記了。他抹不開麵子,隻說:「我靠腦子記著呢,等你說完一塊寫。」
「說完了。」
張深剛要抬手想起了另一件事,問:「所以你去北京闖蕩,也是因此?」
黎醒半眯著眼睛「唔」了聲:「差不離。」
又「不全是」,又「差不離」,張深擠牙膏擠煩了,頂著「你能不能別賣關子」的表情,冷聲下令:「別磨蹭。」
「不是因為《潮聲》。」黎醒說,「是因為《蠶蛻》。」
《蠶蛻》發行那天,他買了書,徹夜讀完。
那些記憶,比烙印還要深刻。
黎醒清晰地記得那段日子,他拖著身體四處遊蕩,想著生命理應有始有終,沒死就代表還不是終結的時候,要順應天命。
他活得很隨意,有吃得便吃一口,沒吃的就餓著。他像往常一樣飄蕩,漫無目的地走,一直走,然後走到了這家書店。
那天是立夏,太陽當空,刺眼的光芒傾斜而下,照在每一個角落。書店門口擺了個不大的圓形展架,上麵碼了很多書,就躺在太陽光下,照得書封都反著光。
一陣風颳來,最上麵那本書被吹起了兩頁,發出紙張摩擦的聲音。那道聲音刮進了心裏,他駐足側眸,將耀眼光芒裝了滿目。
風停,視線恢復清明,被吹開的書頁悄悄落回緊合,變成了原原本本的樣子。
他看清了那本書,偏暗的封麵,海邊懸崖,夜空煙花。一個男孩坐在懸崖邊上,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暗海,頭頂是分隔兩半的夜空,一半沒有月亮和星星隻有無垠漆黑,一半煙花盛放絢爛耀眼。
他被徹底吸引,目不轉睛地一寸寸掃過,然後他看到了書封上的兩個大字《潮聲》。
霎時間,早就死掉的心髒復甦,開始不聽使喚的劇烈跳動,被喚醒的生命力順著脈搏傳遍了全身。
頭頂的厚雲散開了,露出了本該熠熠生輝的烈日,強烈光線刺的黎醒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他抬手遮了下光,找回了聲音:「然後他找到了要活著的目標。他想看看這本書,所以開始努力地活命。」
「他從撿瓶子開始,每天攢幾塊錢,換一個饅頭吃,不求別的,果腹足夠。」手臂比太陽灼得發燙,黎醒沒收手,他喜歡這樣能刺穿皮膚的太陽,明亮又溫暖。
他半偏了下身體,抬起垂下的那隻手,指著書店門口的台階,說:「他每天都會帶著一個饅頭,來這裏坐著,看著那本書吃,隻要看著它就能有十足的動力。」
對於瀕死之人,什麽都能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無論活物還是死物,隻要能支撐著活下去,能作為精神支柱就足夠了。
而對黎醒來說,《潮聲》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黎醒想起了當時的景象,忍不住勾了一個笑:「那位老闆是個刀子嘴豆腐心,一遍嫌他妨礙生意,一遍又狠不小心趕走。」
剛開始的時候,書店老闆總是趕他走,可那小孩也是執著,不為所動,每挨一次罵,就指著那本書問,我可以看看那本書嗎?
老闆一開始還會說你有錢嗎,買了就能看。後來知道小孩是個軸的,幹脆放棄答話,直接一摔門誰也不理誰。
有一天趕上下雨,那家書店沒有擺展架,他看不到那本書,就縮在屋簷下默不作聲地啃饅頭。
那屋簷有些漏水,滴了他一身,就著雨水吃了半個饅頭,身後的鈴鐺響了。他捧著饅頭扭頭,門被打開了,老闆杵在入門展架前打掃,也不吭聲,也不看門外。他不知何意,沒挪地方,換了個能看見門後展架的姿勢,繼續啃饅頭。
最後還是老闆自己找了個台階,演技頗好地念了一句,這風真大,把門都吹開了。他一點不給麵子,沒接茬,默默啃完了饅頭,拍拍屁股走人。
外麵雨越下越大,老闆不忍心,主動出聲挽留了那個孩子,說你不是想看這本書嗎?他站在雨裏點了點頭,問能給我看嗎?
書店裏很暖和,老闆燒了壺熱水給他擦了擦,幫他吹幹了頭髮,洗幹淨了滿身汙垢,讓他在沙發上休息,然後在期許的目光下,把那本書放在他的掌心。
第一次觸碰到書的時候,他感覺手腳都在抖,翻過紙張時還可以聞到印墨的味道。他讀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嚼著讀,即便每天看不了多少內容,也足夠他重燃鬥誌。
「他讀了一個禮拜才把那本書看完,徹底找到了人生的動力,找到了想要奮鬥拚搏的目標。」黎醒說,「那時候的心願很簡單,想賺錢,想買這個作者的每一本書。」
「那位作者是他成長歲月裏的明燈,在這個作者的文字下,他支撐著自己變強變好。」
輕描淡寫地敘述,卻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打動人心。這是帶著濃厚感情的回憶,是經過漫長歲月仍然刻在心頭的珍貴,是張深聽過最深情的告白。
突然很慶幸,對所有的上天註定都感到慶幸。也很心疼,對於獨自背負許久的那個人,感到無比的心疼。
他理不清思緒,站在那扇門前難以回神。
直到黎醒沒頭沒尾一句:「深哥,你都不記的?」
要說出戲是什麽感覺,就是現在這種被破壞了氣氛的感覺。
張深悶不作聲地斜了一眼黎醒,不動聲色地垂眼掃了下手,好像確實忘記了。他抹不開麵子,隻說:「我靠腦子記著呢,等你說完一塊寫。」
「說完了。」
張深剛要抬手想起了另一件事,問:「所以你去北京闖蕩,也是因此?」
黎醒半眯著眼睛「唔」了聲:「差不離。」
又「不全是」,又「差不離」,張深擠牙膏擠煩了,頂著「你能不能別賣關子」的表情,冷聲下令:「別磨蹭。」
「不是因為《潮聲》。」黎醒說,「是因為《蠶蛻》。」
《蠶蛻》發行那天,他買了書,徹夜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