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楚早朝的金科玉律。
暮淵雖然沒什麽號召力,但起碼也是個掛牌的皇帝,龍袍穿了這麽多年,臉往下一沉還是挺嚇人的。
至少有一定的威懾力。百官今日議論紛紛的聲音小了很多,隻在私底下傳一些自以為隻有兩個人才能發覺的小動作。
「陛下昨夜好像沒休息好。」有人很憂愁地懟了懟同僚。
同僚比他憂愁得多,大概是最近運道不好。他嘴唇無聲地開合,念著什麽佛祖保佑觀世音菩薩保佑滿天神佛保佑雲雲。
滿天神佛並沒有保佑他們。今日朝上有一場令百官戰抖的鏖戰。
他們的戰抖,隻是因為兩個人的交鋒。
「眾愛卿,對於東宮三師......可有合適的人選啊。」
早朝的時候,皇帝坐在龍椅上問了一句。
下麵站得整齊的大臣們三三兩兩地低聲交談起來,也有人悄悄抬頭,飛快地掃了一眼龍椅上坐著的九五之尊。天子的眼神隱在十二道冕旒後,稍微垂著,並不能看清。
皇帝雖是沒有實權,卻也無人敢再抬首瞧上一瞧,唯恐衝撞了皇帝。
隻有一人不同。
那人立在百官之前,單獨空出來的一塊地上,也沒人膽敢與他站在一處。那位置格外地尊貴,本朝還未有人有資格和膽量站在那裏,承受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壓。
那人不僅站位突出,姿態也特別,不似百官垂首,反而平視前方,極其不合禮製。奇怪的是,如此無禮的做法竟未有人指責半句,眾人甚至一副習以為常的神態,仿佛那人不這般表現才是不正常。皇帝也不發一言,像是習慣了,甚至將其當成空氣一般,從不將眼神落上去。
「陛下。」大鴻臚趙武上前一步,傲慢道:「臣以為,禦史大夫晁坤可當太師。」
晁坤二字一出,剛剛還暗潮湧動的朝堂霎時安靜下來,一片死一樣的沉寂。
被點名的那位因「以色侍君」和「圖謀不軌」而著稱的大奸臣立在最前麵,聞言慢慢將目光落在暮淵麵上,隔著冕旒與他對望。
這位有段時日沒上朝了,說是家中小兒頑皮,為人父親當嚴加管教。今日倒像是算到有這麽一招,掐著日子過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晁趙向來算作一家,趙武此言必是晁坤授意。現在晁坤不置一詞,看來是對這太子太師之位勢在必得。
暮淵沒說話,也不看人,殿上就這麽一直靜著。
晁坤以目視一人。那人頓時麵如土色,迫於晁坤威壓還是戰戰兢兢地往下一跪,當堂對晁坤一通口不對心的歌功頌德,然後以首叩地,跪請將晁坤加封為太子太師。
那段頌詞聽來有些假,倒不是他不用心,實在是晁坤沒什麽好的風評,天下人皆知晁坤晁禦史慣會狐媚惑主,並且心懷歹意,皇帝的身子就和他家脫不了幹係。就算他在涼州守了兩年,其中因由大家也清楚得很,隻是迫於上層掌權者威壓,沒人敢說出來罷了。
他這一跪算是開端,晁趙一黨的全都跟著跪了下去,一片薦舉禦史大夫的聲浪。
暮淵總算是笑了一下。
晁坤瞧見了他這一笑,剛才還平靜的麵容出現一絲裂痕。反正絕不是高興的意思,倒像是掉了麵具,露出一點陰鷙之色。
「眾愛卿所言甚是,」暮淵一句話七個字活活咳嗽了八聲,柔柔弱弱道:「隻是,禦史大夫乃朝中要職,撐樑柱......柱國,日理萬機,怕是沒有那個精力教導太子。朕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真不知還能有誰,可為朕,擔......擔這等重任。」
尚書左僕射杜升立刻上前一步,道:「陛下所言甚是。臣願薦舉朝中一人,此人乃當代大儒,學識淵博,弟子眾多,可以擔此大任。且此人秉性端肅剛直,襟懷坦白,德高望重,素有賢名,可當此位。」
這指向性簡直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眾人悄悄看看晁坤後麵持笏而立的官員,又悄悄看看皇帝是什麽表情。人人都聽出來杜升說的是誰,唯獨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一無所覺般饒有興趣地問:「哦?杜愛卿所舉何人?若此人當真如卿所言般冰壺秋月,朕倒是願意立即加封。」
杜升笑道:「右相李直,李文台。」
李直就站在不遠處,端正地持著笏板,誰看了都會贊一句芒寒色正,冰壺玉尺。他能有今日的聲名並非隻靠姿態,為官多年輔佐兩代帝王,清正廉直人人敬仰,以從不進昧心諫言而聞名。這位曾和左相水鬆臣齊名為翰墨雙傑的右相李大人此刻立在那裏,就是風骨無限。
「好!」皇帝「恍然大悟」,就跟從來不知道有這人似的欣喜道:「愛卿所言甚妙!眾愛卿有意見嗎?」
這話問的,誰敢有意見啊。更詭異的是晁坤居然沒說話,就更沒人敢出頭了。皇帝似是也甚為驚訝,看了晁坤一眼,然後轉頭又問右相:「文台意下如何?」
李直躬身一拜,鄭重道:「臣必殫精竭慮,不負陛下所託。」
暮淵火速咳嗽:「咳咳咳咳咳咳——好,今日便到這兒吧,朕有些乏了,散朝——咳咳咳咳咳咳——」
見了這副架勢誰還好多說話啊,隻好勸說陛下多多保重龍體,皇帝溫順地答應了一聲,又是一陣咳嗽,伸手掩了掩倦色,嬌嬌弱弱地扶著王公公走了。
***
蘇地。
水雨月在無邊的水底沉溺。
暮淵雖然沒什麽號召力,但起碼也是個掛牌的皇帝,龍袍穿了這麽多年,臉往下一沉還是挺嚇人的。
至少有一定的威懾力。百官今日議論紛紛的聲音小了很多,隻在私底下傳一些自以為隻有兩個人才能發覺的小動作。
「陛下昨夜好像沒休息好。」有人很憂愁地懟了懟同僚。
同僚比他憂愁得多,大概是最近運道不好。他嘴唇無聲地開合,念著什麽佛祖保佑觀世音菩薩保佑滿天神佛保佑雲雲。
滿天神佛並沒有保佑他們。今日朝上有一場令百官戰抖的鏖戰。
他們的戰抖,隻是因為兩個人的交鋒。
「眾愛卿,對於東宮三師......可有合適的人選啊。」
早朝的時候,皇帝坐在龍椅上問了一句。
下麵站得整齊的大臣們三三兩兩地低聲交談起來,也有人悄悄抬頭,飛快地掃了一眼龍椅上坐著的九五之尊。天子的眼神隱在十二道冕旒後,稍微垂著,並不能看清。
皇帝雖是沒有實權,卻也無人敢再抬首瞧上一瞧,唯恐衝撞了皇帝。
隻有一人不同。
那人立在百官之前,單獨空出來的一塊地上,也沒人膽敢與他站在一處。那位置格外地尊貴,本朝還未有人有資格和膽量站在那裏,承受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壓。
那人不僅站位突出,姿態也特別,不似百官垂首,反而平視前方,極其不合禮製。奇怪的是,如此無禮的做法竟未有人指責半句,眾人甚至一副習以為常的神態,仿佛那人不這般表現才是不正常。皇帝也不發一言,像是習慣了,甚至將其當成空氣一般,從不將眼神落上去。
「陛下。」大鴻臚趙武上前一步,傲慢道:「臣以為,禦史大夫晁坤可當太師。」
晁坤二字一出,剛剛還暗潮湧動的朝堂霎時安靜下來,一片死一樣的沉寂。
被點名的那位因「以色侍君」和「圖謀不軌」而著稱的大奸臣立在最前麵,聞言慢慢將目光落在暮淵麵上,隔著冕旒與他對望。
這位有段時日沒上朝了,說是家中小兒頑皮,為人父親當嚴加管教。今日倒像是算到有這麽一招,掐著日子過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晁趙向來算作一家,趙武此言必是晁坤授意。現在晁坤不置一詞,看來是對這太子太師之位勢在必得。
暮淵沒說話,也不看人,殿上就這麽一直靜著。
晁坤以目視一人。那人頓時麵如土色,迫於晁坤威壓還是戰戰兢兢地往下一跪,當堂對晁坤一通口不對心的歌功頌德,然後以首叩地,跪請將晁坤加封為太子太師。
那段頌詞聽來有些假,倒不是他不用心,實在是晁坤沒什麽好的風評,天下人皆知晁坤晁禦史慣會狐媚惑主,並且心懷歹意,皇帝的身子就和他家脫不了幹係。就算他在涼州守了兩年,其中因由大家也清楚得很,隻是迫於上層掌權者威壓,沒人敢說出來罷了。
他這一跪算是開端,晁趙一黨的全都跟著跪了下去,一片薦舉禦史大夫的聲浪。
暮淵總算是笑了一下。
晁坤瞧見了他這一笑,剛才還平靜的麵容出現一絲裂痕。反正絕不是高興的意思,倒像是掉了麵具,露出一點陰鷙之色。
「眾愛卿所言甚是,」暮淵一句話七個字活活咳嗽了八聲,柔柔弱弱道:「隻是,禦史大夫乃朝中要職,撐樑柱......柱國,日理萬機,怕是沒有那個精力教導太子。朕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真不知還能有誰,可為朕,擔......擔這等重任。」
尚書左僕射杜升立刻上前一步,道:「陛下所言甚是。臣願薦舉朝中一人,此人乃當代大儒,學識淵博,弟子眾多,可以擔此大任。且此人秉性端肅剛直,襟懷坦白,德高望重,素有賢名,可當此位。」
這指向性簡直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眾人悄悄看看晁坤後麵持笏而立的官員,又悄悄看看皇帝是什麽表情。人人都聽出來杜升說的是誰,唯獨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一無所覺般饒有興趣地問:「哦?杜愛卿所舉何人?若此人當真如卿所言般冰壺秋月,朕倒是願意立即加封。」
杜升笑道:「右相李直,李文台。」
李直就站在不遠處,端正地持著笏板,誰看了都會贊一句芒寒色正,冰壺玉尺。他能有今日的聲名並非隻靠姿態,為官多年輔佐兩代帝王,清正廉直人人敬仰,以從不進昧心諫言而聞名。這位曾和左相水鬆臣齊名為翰墨雙傑的右相李大人此刻立在那裏,就是風骨無限。
「好!」皇帝「恍然大悟」,就跟從來不知道有這人似的欣喜道:「愛卿所言甚妙!眾愛卿有意見嗎?」
這話問的,誰敢有意見啊。更詭異的是晁坤居然沒說話,就更沒人敢出頭了。皇帝似是也甚為驚訝,看了晁坤一眼,然後轉頭又問右相:「文台意下如何?」
李直躬身一拜,鄭重道:「臣必殫精竭慮,不負陛下所託。」
暮淵火速咳嗽:「咳咳咳咳咳咳——好,今日便到這兒吧,朕有些乏了,散朝——咳咳咳咳咳咳——」
見了這副架勢誰還好多說話啊,隻好勸說陛下多多保重龍體,皇帝溫順地答應了一聲,又是一陣咳嗽,伸手掩了掩倦色,嬌嬌弱弱地扶著王公公走了。
***
蘇地。
水雨月在無邊的水底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