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將的位置看似扼著朝廷的生死命脈,但實際上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連放屁打嗝也都被所有人死死盯著。
如此監視之下,你李家若是想謀逆,門兒都沒有!
李鐸閉上眼疲憊地癱進了椅子裏,她的二嫂來信詢問她的近況,提及母親,二嫂說在李鐸離開樓漠去了鹹京之後,她母親的瘋病又犯了幾回。
十年前,北疆之外的遊牧族羌奴入冬之際不幸遭遇天災,餓殍遍野,死傷無數,如此艱難的境況下,羌奴老可汗被刺殺,新任可汗窮兵黷武,舉族南下攻打秦國北疆防線以獲糧食物資。
時駐守北疆的李家軍主力正由李釗帶著在西北方向和宋國交戰,羌奴來犯,駐地離蒹葭關最近的國舅王鑑部奉旨發兵馳援蒹葭關。
奈何羌奴來勢洶洶,王鑑貪生怕死,延誤戰機,致使蒹葭城陷入危機,李鐸的父兄轉移百姓後未來得及撤離,最後慘死蒹葭城,李鐸的大嫂在城破時自焚身亡,李鐸本人不知所蹤。
消息傳回鹹京,李鐸的母親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一下子瘋了。
再後來,回到樓漠的李釗帶人在蒹葭城外二十裏處的野林子裏,找到了被李家親衛冒死護送出來的李鐸。
幾年前,李釗又帶著李鐸,率領李家軍直搗羌奴王廷,李家大仇得報,李鐸母親的瘋病也才有所好轉。
李鐸回到自己的院子裏換了件袍子,準備出一趟門,結果卻在走到被府門口時被十來個披甲執兵的來自北衙衛統府的禁衛軍給攔住了去路。
「阿郎,」管家崔九堂帶著他七八歲的孫子和小孫女自院子東邊過來,說:
「這是我孫子和孫女,他們自幼就一直在聽著阿郎駐守蒹葭關的故事,這回聽聞你回來,他們就一直想來親眼瞧一瞧你,卻又怕打擾你的清靜,小兄妹倆尋到我那裏去,繞不過,我便鬥膽帶他們過來見一見你。」
「阿郎好,給阿郎請安。」崔九堂的孫子給李鐸抱拳作揖,聲音明亮:「我叫崔克,今年虛九歲!」
崔九堂的孫女因為年紀小,所以規矩得很,笨拙地給李鐸行禮之後,她就站在那裏沒出聲。
李鐸知道崔九堂帶自己孫子孫女過來是另有深意在其中,她能體會崔老頭的良苦用心。
默了默,李釗歪起頭,抬手向崔九堂的孫子孫女招了招手:「過來,帶你們上將軍府的後花園玩雪去。」
「好呀好呀,」小崔克跑過來,仰著臉對李鐸說:「阿郎,後花園裏的那個鞦韆壞了,您能幫我修一修嗎?我妹妹想玩那個鞦韆好久了。」
「成啊,你帶我過去看看,壞得厲害的話我就再給你另搭一個鞦韆。」
「好耶好耶,謝謝阿郎……」
李鐸領著兩個半大孩子朝後院漸漸走遠,最終轉身消失在了前廳迴廊下的轉彎處。
大管家崔九堂遠遠的朝門外的禁衛軍們欠了欠身,帶人走回了將軍府裏。
就這樣,李鐸被禁足了。
半個月後,年關將近,懷化將軍府門外的禁衛軍前腳剛撤走,李鐸後腳就收到了一個如她所料的傳言。
傳言說的是那日她在鳳棲宮裏將定國公府王九郎毆打致殘的原因: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
此傳言說,國母娘娘壽宴那日,負了齊家小娘子的定國公府王九郎想同齊小娘子解釋,結果不被齊小娘子原諒。
王九郎一怒之下想輕薄於齊小娘子,結果恰巧被路過的李家那位剛剛歸京的小三郎給撞見了。
誰知這李小三郎心悅齊小娘子多年,從軍後也不曾斷了念想,如今他知道心上的姑娘受了如此大的委屈,一怒之下便動手打了王九郎。
醉酒李三郎痛打負心王九郎,兩敗俱傷,各自被領回了家,隻是可憐了齊家的這個小娘子,經此一事,她的名清白聲算是徹底毀完了。
那些和齊家小娘子有關的閑言碎語,傳得愈來愈難以入耳。
流言蜚語,最後竟醃臢得連久在粗莽邊軍的李鐸都聽不下去了。
氣憤的李鐸約人出來吃酒。
李鐸的父親李恭德在世時,他和同朝為官的齊白隻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李鐸的大哥李錚倒是和齊白的侄兒子齊自省有些交情,但李鐸卻從來沒有和齊家的人來往接觸過。
她想不明白,這些流言蜚語的表象之下,究竟會暗藏著什麽樣沒被她琢磨出來的玄機。
「流言蜚語你也管不了的,世上最是軟舌難禁嘛,」鹹京最大的酒樓裏,和李鐸近齡的耿淳安給「表弟」李鐸倒了盞酒,一屁股坐回了自己的凳子上,他執起酒盞,整個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樣:
「你一回來就捅出了恁大的簍子來,皇恩浩蕩叫你安然無恙的沒有被抓去坐天牢,如今你管好自己就得了,且管別人的清白毀沒毀呢!來來來來,吃酒吃酒!」
李鐸同耿淳安碰了酒盞,心不在焉地抿了一小口盞中酒:「可我還是覺得心裏過意不去。」
「你有什麽可過意不去的,」耿淳安斜李鐸一眼,問到:「你真的把人齊小娘子睡了?傳言齊家小娘子墮掉的那個兒胎是你的種?」
「我沒有睡她!」李鐸重重地放下酒盞,少年人麥色的臉頰上不可察覺地飛過一抹羞紅:「你他娘的莫要在這裏胡說八道。」
「行行行,我不胡說八道,」耿淳安也不計較,又問到:「那你就是真的思慕人家了?」
如此監視之下,你李家若是想謀逆,門兒都沒有!
李鐸閉上眼疲憊地癱進了椅子裏,她的二嫂來信詢問她的近況,提及母親,二嫂說在李鐸離開樓漠去了鹹京之後,她母親的瘋病又犯了幾回。
十年前,北疆之外的遊牧族羌奴入冬之際不幸遭遇天災,餓殍遍野,死傷無數,如此艱難的境況下,羌奴老可汗被刺殺,新任可汗窮兵黷武,舉族南下攻打秦國北疆防線以獲糧食物資。
時駐守北疆的李家軍主力正由李釗帶著在西北方向和宋國交戰,羌奴來犯,駐地離蒹葭關最近的國舅王鑑部奉旨發兵馳援蒹葭關。
奈何羌奴來勢洶洶,王鑑貪生怕死,延誤戰機,致使蒹葭城陷入危機,李鐸的父兄轉移百姓後未來得及撤離,最後慘死蒹葭城,李鐸的大嫂在城破時自焚身亡,李鐸本人不知所蹤。
消息傳回鹹京,李鐸的母親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一下子瘋了。
再後來,回到樓漠的李釗帶人在蒹葭城外二十裏處的野林子裏,找到了被李家親衛冒死護送出來的李鐸。
幾年前,李釗又帶著李鐸,率領李家軍直搗羌奴王廷,李家大仇得報,李鐸母親的瘋病也才有所好轉。
李鐸回到自己的院子裏換了件袍子,準備出一趟門,結果卻在走到被府門口時被十來個披甲執兵的來自北衙衛統府的禁衛軍給攔住了去路。
「阿郎,」管家崔九堂帶著他七八歲的孫子和小孫女自院子東邊過來,說:
「這是我孫子和孫女,他們自幼就一直在聽著阿郎駐守蒹葭關的故事,這回聽聞你回來,他們就一直想來親眼瞧一瞧你,卻又怕打擾你的清靜,小兄妹倆尋到我那裏去,繞不過,我便鬥膽帶他們過來見一見你。」
「阿郎好,給阿郎請安。」崔九堂的孫子給李鐸抱拳作揖,聲音明亮:「我叫崔克,今年虛九歲!」
崔九堂的孫女因為年紀小,所以規矩得很,笨拙地給李鐸行禮之後,她就站在那裏沒出聲。
李鐸知道崔九堂帶自己孫子孫女過來是另有深意在其中,她能體會崔老頭的良苦用心。
默了默,李釗歪起頭,抬手向崔九堂的孫子孫女招了招手:「過來,帶你們上將軍府的後花園玩雪去。」
「好呀好呀,」小崔克跑過來,仰著臉對李鐸說:「阿郎,後花園裏的那個鞦韆壞了,您能幫我修一修嗎?我妹妹想玩那個鞦韆好久了。」
「成啊,你帶我過去看看,壞得厲害的話我就再給你另搭一個鞦韆。」
「好耶好耶,謝謝阿郎……」
李鐸領著兩個半大孩子朝後院漸漸走遠,最終轉身消失在了前廳迴廊下的轉彎處。
大管家崔九堂遠遠的朝門外的禁衛軍們欠了欠身,帶人走回了將軍府裏。
就這樣,李鐸被禁足了。
半個月後,年關將近,懷化將軍府門外的禁衛軍前腳剛撤走,李鐸後腳就收到了一個如她所料的傳言。
傳言說的是那日她在鳳棲宮裏將定國公府王九郎毆打致殘的原因: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
此傳言說,國母娘娘壽宴那日,負了齊家小娘子的定國公府王九郎想同齊小娘子解釋,結果不被齊小娘子原諒。
王九郎一怒之下想輕薄於齊小娘子,結果恰巧被路過的李家那位剛剛歸京的小三郎給撞見了。
誰知這李小三郎心悅齊小娘子多年,從軍後也不曾斷了念想,如今他知道心上的姑娘受了如此大的委屈,一怒之下便動手打了王九郎。
醉酒李三郎痛打負心王九郎,兩敗俱傷,各自被領回了家,隻是可憐了齊家的這個小娘子,經此一事,她的名清白聲算是徹底毀完了。
那些和齊家小娘子有關的閑言碎語,傳得愈來愈難以入耳。
流言蜚語,最後竟醃臢得連久在粗莽邊軍的李鐸都聽不下去了。
氣憤的李鐸約人出來吃酒。
李鐸的父親李恭德在世時,他和同朝為官的齊白隻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李鐸的大哥李錚倒是和齊白的侄兒子齊自省有些交情,但李鐸卻從來沒有和齊家的人來往接觸過。
她想不明白,這些流言蜚語的表象之下,究竟會暗藏著什麽樣沒被她琢磨出來的玄機。
「流言蜚語你也管不了的,世上最是軟舌難禁嘛,」鹹京最大的酒樓裏,和李鐸近齡的耿淳安給「表弟」李鐸倒了盞酒,一屁股坐回了自己的凳子上,他執起酒盞,整個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樣:
「你一回來就捅出了恁大的簍子來,皇恩浩蕩叫你安然無恙的沒有被抓去坐天牢,如今你管好自己就得了,且管別人的清白毀沒毀呢!來來來來,吃酒吃酒!」
李鐸同耿淳安碰了酒盞,心不在焉地抿了一小口盞中酒:「可我還是覺得心裏過意不去。」
「你有什麽可過意不去的,」耿淳安斜李鐸一眼,問到:「你真的把人齊小娘子睡了?傳言齊家小娘子墮掉的那個兒胎是你的種?」
「我沒有睡她!」李鐸重重地放下酒盞,少年人麥色的臉頰上不可察覺地飛過一抹羞紅:「你他娘的莫要在這裏胡說八道。」
「行行行,我不胡說八道,」耿淳安也不計較,又問到:「那你就是真的思慕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