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冠勇侯」三個字的李鐸似乎恍惚了一下,隨即,少年人舉起笏板至齊額,朝帝君拜道:「回朝廷的話,正是微臣。」
「一眨眼你都長這麽大了,說來,你也有許多年不曾回過鹹京了,」帝君的語氣裏隱隱帶上了幾分不易察覺的感慨,他揮了一下玄色廣袖,說:「李卿回來的時機甚是巧,明日晚上朕為皇後設慶壽宮宴,李卿當同來。」
李鐸九歲離開鹹京,至今十九歲才回來,這兩年在他樓漠的建樹也不算小,文武百官靜默的看著這孩子,心思各異的注視著少年人同天子的一問一答。
少年將軍和天子間的對話有問有答,其態度不卑不亢,言行不怯不莽,舉手投足間甚至還帶著一些被朝臣們漸漸遺忘的熟悉感。
一些老將不免在心中感嘆,李家的這個老三,無論是長相還是言行舉止,都像極了他那戰死沙場的老父親李恭德。
午朝散後,帝君單獨留下派去樓漠宣旨的宣撫使在內說話,李鐸隨眾出宮後沒有回府,而是直接打馬朝兵部去了。
邊將回京,述職是大事。
李鐸的身影在宮門外漸行漸遠,幾個位鬚髮灰白的朝臣才端著笏板,慢悠悠地從宮門裏走出來。
「這才過去幾年呀,李家這個小三郎竟也都長這麽大了!」長髯紅袍緩緩撫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美髯,細長的眼睛眯得像隻狐狸:「不過我確實沒想到,李二郎這回會讓李子恪這個小混球回來。」
「熱血少年,功勳正等身,」另一個白髮紅袍取下頭上官帽,接口道:「區區十九歲之齡便早已拜了三品懷化將軍,若再放任此子在樓漠縱橫幾年,日後就怕是福禍難料了啊,你說是罷,齊公?」
一旁,齊白垂眸盯著自己手裏的板笏,板正嚴肅地立在原地沒有出聲。
真是光陰荏苒啊,嗬,那個狼崽子一般的少年,如今不僅長大成人了,而且還強勢回來了呢。
忠義秉正的李家啊,倒底是亡不了的!
作者有話要說: 按捺不住的突然更文,走過路過的來瞧一瞧看一看啊,短篇的,更十幾一二十章就結束了。
咪啾
(作者君抱著沒寫完的各種作業笑著流淚滿麵中)
☆、第二章
寬敞平整的未央長街上並沒有像天牢那條街上一樣的積雪,因為未央街上總是馬車轆轆行人不絕。
李鐸騎馬從兵部出來,便一路信馬由韁似的在未央街上晃悠。
同過往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一樣,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它原有的軌道運行著,並沒有因為某個人的到來或離開而產生任何的不同。
然而這一切對於李鐸來說,卻是那麽的陌生。
這裏沒有兵甲碰撞和戰馬嘶鳴的聲音,這裏繁華喧囂,到處都是食肆酒家,這裏側耳可聞吳儂軟語醉生夢死的江南小曲兒,咿咿呀呀的,也好聽也不好聽,李鐸總覺得它們不比樓漠的鐵板銅瑟大江東去來的讓人熱血沸騰。
李鐸坐在馬背上,思緒在一片喧囂中慢慢飄回了劫殺勝利的那日。
那一日,浴血歸來的少年將軍頂風冒雪回到都護府時,都護府早已有軍士在門下等著了。
李鐸抬手抹了一把自己臉上的血汙和冰花,一言不發地跟著軍士走進都護府的軍衙。
李鐸挑簾走進書房的時候,樓漠府大都護李釗正坐在虎頭案後頭擦兵器。
那是把玄鐵的樸刀,刀身黑沉無光,僅有刀鋒上泛著一線明寒——但凡是懂點兒刀兵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來,這是把飲足了人血的戾器,非戰場之人莫能駕馭。
見兄長在擦刀,李鐸識趣的沒出聲。
少年人卸了腰間的佩刀,緩步走到旁邊的方桌前提起桌上的銅水壺,然後一手端來海碗,咕咚咕咚連著灌了自己三大碗涼水。
涼水滋潤透心,李鐸那一顆被硝煙燻烤到幾近幹裂的心髒,也終於因此而舒緩了幾分。
彼時,那邊的李釗也擦好了刀,並小心翼翼地將之收回了刀鞘裏。
「此戰打的幹脆,乃是老天爺助我成功勞,咳,我才從蒹葭關外回來,」轉身靠到桌沿的人懶散地開口,聲音幹澀又沙啞,聽起來像是被鋸子鋸了:「相關戰報我已經讓人去寫了,大概明日就能呈送到你手裏。」
言罷,李鐸又重重地清了清嗓子。
她的嗓子在日常的訓練裏被喊壞了,說話聲音總是沙沙的,不太好聽,更何況,自己剛從狼煙遍地的蒹葭關外回來,吸了滿腔滿喉的塵土黑煙。
這會兒估計吐口痰都是黑色的。
「鹹京那邊來信了,」李釗體諒剛從戰場下來的「弟弟」作戰辛苦,主動起身從虎頭案後走過來,並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李鐸,道:
「一個多月之前,我樓漠李家軍明月穀大捷,如今樓漠軍又在渭水攔住了金兵的鐵騎,李家以及樓漠軍居功至偉,朝廷裏終於有人坐不住了。」
「為何想要單獨詔我回去呢?」李鐸一目三行地看完信件,抬手解開下頜處被血汙染去本色的朱紅色係帶,將腦袋上染血的兜鍪取下來煩躁地扔在了一旁:
「我不過一個區區三品懷化,回去又能怎樣?君上難不成還擔心我們李家的大小兒郎會造反投敵?」
聞李鐸言,三十出頭的魁梧男人垂眸,黑沉沉的眸子靜靜的看著眼前這個以男兒身份活在這世上的妹妹,片刻後,男人堅毅冷峻的眉眼漸漸柔和了下來。
「一眨眼你都長這麽大了,說來,你也有許多年不曾回過鹹京了,」帝君的語氣裏隱隱帶上了幾分不易察覺的感慨,他揮了一下玄色廣袖,說:「李卿回來的時機甚是巧,明日晚上朕為皇後設慶壽宮宴,李卿當同來。」
李鐸九歲離開鹹京,至今十九歲才回來,這兩年在他樓漠的建樹也不算小,文武百官靜默的看著這孩子,心思各異的注視著少年人同天子的一問一答。
少年將軍和天子間的對話有問有答,其態度不卑不亢,言行不怯不莽,舉手投足間甚至還帶著一些被朝臣們漸漸遺忘的熟悉感。
一些老將不免在心中感嘆,李家的這個老三,無論是長相還是言行舉止,都像極了他那戰死沙場的老父親李恭德。
午朝散後,帝君單獨留下派去樓漠宣旨的宣撫使在內說話,李鐸隨眾出宮後沒有回府,而是直接打馬朝兵部去了。
邊將回京,述職是大事。
李鐸的身影在宮門外漸行漸遠,幾個位鬚髮灰白的朝臣才端著笏板,慢悠悠地從宮門裏走出來。
「這才過去幾年呀,李家這個小三郎竟也都長這麽大了!」長髯紅袍緩緩撫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美髯,細長的眼睛眯得像隻狐狸:「不過我確實沒想到,李二郎這回會讓李子恪這個小混球回來。」
「熱血少年,功勳正等身,」另一個白髮紅袍取下頭上官帽,接口道:「區區十九歲之齡便早已拜了三品懷化將軍,若再放任此子在樓漠縱橫幾年,日後就怕是福禍難料了啊,你說是罷,齊公?」
一旁,齊白垂眸盯著自己手裏的板笏,板正嚴肅地立在原地沒有出聲。
真是光陰荏苒啊,嗬,那個狼崽子一般的少年,如今不僅長大成人了,而且還強勢回來了呢。
忠義秉正的李家啊,倒底是亡不了的!
作者有話要說: 按捺不住的突然更文,走過路過的來瞧一瞧看一看啊,短篇的,更十幾一二十章就結束了。
咪啾
(作者君抱著沒寫完的各種作業笑著流淚滿麵中)
☆、第二章
寬敞平整的未央長街上並沒有像天牢那條街上一樣的積雪,因為未央街上總是馬車轆轆行人不絕。
李鐸騎馬從兵部出來,便一路信馬由韁似的在未央街上晃悠。
同過往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一樣,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它原有的軌道運行著,並沒有因為某個人的到來或離開而產生任何的不同。
然而這一切對於李鐸來說,卻是那麽的陌生。
這裏沒有兵甲碰撞和戰馬嘶鳴的聲音,這裏繁華喧囂,到處都是食肆酒家,這裏側耳可聞吳儂軟語醉生夢死的江南小曲兒,咿咿呀呀的,也好聽也不好聽,李鐸總覺得它們不比樓漠的鐵板銅瑟大江東去來的讓人熱血沸騰。
李鐸坐在馬背上,思緒在一片喧囂中慢慢飄回了劫殺勝利的那日。
那一日,浴血歸來的少年將軍頂風冒雪回到都護府時,都護府早已有軍士在門下等著了。
李鐸抬手抹了一把自己臉上的血汙和冰花,一言不發地跟著軍士走進都護府的軍衙。
李鐸挑簾走進書房的時候,樓漠府大都護李釗正坐在虎頭案後頭擦兵器。
那是把玄鐵的樸刀,刀身黑沉無光,僅有刀鋒上泛著一線明寒——但凡是懂點兒刀兵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來,這是把飲足了人血的戾器,非戰場之人莫能駕馭。
見兄長在擦刀,李鐸識趣的沒出聲。
少年人卸了腰間的佩刀,緩步走到旁邊的方桌前提起桌上的銅水壺,然後一手端來海碗,咕咚咕咚連著灌了自己三大碗涼水。
涼水滋潤透心,李鐸那一顆被硝煙燻烤到幾近幹裂的心髒,也終於因此而舒緩了幾分。
彼時,那邊的李釗也擦好了刀,並小心翼翼地將之收回了刀鞘裏。
「此戰打的幹脆,乃是老天爺助我成功勞,咳,我才從蒹葭關外回來,」轉身靠到桌沿的人懶散地開口,聲音幹澀又沙啞,聽起來像是被鋸子鋸了:「相關戰報我已經讓人去寫了,大概明日就能呈送到你手裏。」
言罷,李鐸又重重地清了清嗓子。
她的嗓子在日常的訓練裏被喊壞了,說話聲音總是沙沙的,不太好聽,更何況,自己剛從狼煙遍地的蒹葭關外回來,吸了滿腔滿喉的塵土黑煙。
這會兒估計吐口痰都是黑色的。
「鹹京那邊來信了,」李釗體諒剛從戰場下來的「弟弟」作戰辛苦,主動起身從虎頭案後走過來,並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李鐸,道:
「一個多月之前,我樓漠李家軍明月穀大捷,如今樓漠軍又在渭水攔住了金兵的鐵騎,李家以及樓漠軍居功至偉,朝廷裏終於有人坐不住了。」
「為何想要單獨詔我回去呢?」李鐸一目三行地看完信件,抬手解開下頜處被血汙染去本色的朱紅色係帶,將腦袋上染血的兜鍪取下來煩躁地扔在了一旁:
「我不過一個區區三品懷化,回去又能怎樣?君上難不成還擔心我們李家的大小兒郎會造反投敵?」
聞李鐸言,三十出頭的魁梧男人垂眸,黑沉沉的眸子靜靜的看著眼前這個以男兒身份活在這世上的妹妹,片刻後,男人堅毅冷峻的眉眼漸漸柔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