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誠比薛訊小了幾歲,性子也更溫和些,畢竟長子嫡孫的,更受長輩看中,也更嬌慣些,他這個次子從小就被認為是遲早要分出去的,所以更看重他讀書的本事,原就想著若是個讀書的料子,那麽兄弟兩個,一個繼承家業,一個科舉出仕,隻是薛誠身子不好,考舉人兩回都是抬著出來的,所以最後不得不不了了之了,但是他沒有當成舉人不代表他學問就不成了,不說別的,比薛訊絕對是好很多的,所以薛訊在自己著實沒有了法子之後,立馬就想到了這個弟弟。
薛誠早就分家出去了,就住在離著薛家大院不遠的一處精緻小院裏,四進的院落,連著兩三個跨院,有花園,有池子,在這金陵豪門中固然算不得什麽大宅子,可是勝在精緻小巧。畢竟是嫡支長房分出來的,再不濟也有幾分底子,更別說此時的薛家底蘊還是不錯的,正處於正昌盛的時候。即使是薛誠這樣為家族行商的,也有七八處自己的產業,加上族裏的分紅,一來吃喝開銷不說,積攢的銀子也不是個小數,二三千兩那是閉著眼睛也能得的。
故此,原著中薛蝌帶著薛寶琴進京也算是大包小包的,不然也不可能能讓勢利的賈家下人們一個個奉承起來不是。就是不說這個,但看原著中薛蝌到了京城,還能幫著薛蟠照看生意就能看出這孩子也是在家中掌過事兒,行過商的,若是沒有自家的產業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薛訊到了薛誠家中眼見著自家弟弟如今臉色已然好了好些,索性也不廢話了,直接說起了薛蟠的事情,把他發現自家兒子那詭異的讀書論調說了,又說起了最近的變化,還有林如海給的引導,最後對著薛誠說道:
「二弟啊!哥哥這是沒法子了,就這麽一個眼珠子,心肝,若是他真是愚笨的,那哥哥也沒什麽好說的,不指望了,隻想著多攢下點銀錢,夠他花用就成,隻等著孫子生下來再說了,可如今眼見著這孩子不是不聰明,也不是沒有法子引導,你說哥哥我能不費心?便是用錢砸,哥哥也想砸出個舉人,也好給家門添些光彩出來不是。」
說道這裏,就是薛誠也跟著點頭了,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啊!他也是有兒子的,想想若是自家的薛蝌是這樣的情況,隻怕自己也和大哥一般無二,既然是個聰明孩子,那裏真的能隨便放任下去,總要想法子引著上了正道才是道理。
「若真是說起來,你大侄子也算是生的是時候,比咱們哥兩都有些資本,他舅舅如今官運不錯,眼見著高官可做,就是入閣也不是不能想的,他姨媽嫁入了國公府第,就算是來往不便些,可好歹有這麽個名頭能用的上,還有那林家,書香門第,雖然是拐著彎的親戚,可是若真是有出息,去請教一二總也是能成的,比那些個求教無門的人不知道好了多少,隻要這孩子自己上進了,若是再借力一番,不愁沒有個出頭的日子。」
薛訊不會說薛姨媽和京城那個好姐姐之間的事兒,也不想說王家如今這個亂,隻是就事論事,說起大局,反正不管怎麽說,這血緣總是不差的,能借力也不是瞎說。薛誠不知道這些雜事,聽著也覺得很有道理,甚至想的更多些,薛蟠若是真的能出息,那麽自家這個還吃奶的兒子說不得也能有好處,畢竟薛蟠至今還沒有個嫡親的兄弟,自家薛蝌倒是目前血緣最近的了,若是薛蟠好了,必然是會拉扯薛蝌的。
「大哥說的是,蟠兒我看著也確實不錯,隻看他對著寶釵那樣就知道,是個好孩子,哪家的男孩子能耐心帶著妹妹玩的,顯然是個好性兒的,為人又孝順,就是吃個點心都能記得你,先下知道這孩子還聰明的緊,大哥更是不能大意了,要好生栽培才是,先前隻怕都是咱們當大人的耽誤了他,沒有請好夫子,讓孩子想岔了,這一回請先生,怎麽也該請個會教孩子的才是。」
薛誠捧了幾句,最後給出了一個建議,雖然和薛訊自己想的差不多,算不得什麽出挑的,可是薛訊聽了心裏也很是美滋滋的,誇兒子好,這是個當爹的都喜歡。和弟弟越發說的攏了,甚至把原先想的更進了一步。把話題轉到正事兒上,很是誠懇的說道:
「可不是,都是那些個迂腐的書生,生生的教壞了我家的孩子,把個聰明孩子弄得都不愛讀書了,如今我怎麽也要細細的去尋才好,隻是這樣一來,這期間隻怕不是一時半刻能尋得著的,所以我就想了,是不是請二弟你先辛苦一些,給蟠兒說說書,把那些個史書什麽的,當成一個個故事,給他講了,引著他多學點東西,怎麽著,也不用說別的了,你要養身子,弟妹又要顧著你,又要顧著孩子,聽說還有些族人來煩你?真是沒眼力見的,你還養著呢,索性住到我那裏去,有你嫂子在,弟妹也好省些事兒,隻一心照顧你就成,蝌兒就和蟠兒在一處,恩,就讓他們兩兄弟住一起,親香些,你給蟠兒上課,也帶著蝌兒一起,恩,不如把寶釵也放一起,一日就聽半日,剩下半日,你養身子,他們三個一起玩耍,也好有個伴,你看可好?咱們家,孩子還是少了些,孩子們隻怕也孤單的緊。」
這怎麽不好?這是說薛訊準備包吃包住包養孩子,不用薛誠自家開銷不說,估計連薛誠養病的藥材都一併接了過去了。聽得薛誠都有些傻眼了,先前說了,他們可是已經分家的,各歸各過日子的,薛訊讓他們一家子住過去,這本身就很突兀了好不,更別說如今薛誠那是人家劉供奉說了要好好養身的,這養身子的時間都是已經確認了,需要一二年的,難不成還能在薛訊家住到身子好了不成?就是不是一直住著,這每個月的藥錢花銷也很大的,難不成他自己一文不出,全靠這兄長不成?這都成什麽了!
薛誠早就分家出去了,就住在離著薛家大院不遠的一處精緻小院裏,四進的院落,連著兩三個跨院,有花園,有池子,在這金陵豪門中固然算不得什麽大宅子,可是勝在精緻小巧。畢竟是嫡支長房分出來的,再不濟也有幾分底子,更別說此時的薛家底蘊還是不錯的,正處於正昌盛的時候。即使是薛誠這樣為家族行商的,也有七八處自己的產業,加上族裏的分紅,一來吃喝開銷不說,積攢的銀子也不是個小數,二三千兩那是閉著眼睛也能得的。
故此,原著中薛蝌帶著薛寶琴進京也算是大包小包的,不然也不可能能讓勢利的賈家下人們一個個奉承起來不是。就是不說這個,但看原著中薛蝌到了京城,還能幫著薛蟠照看生意就能看出這孩子也是在家中掌過事兒,行過商的,若是沒有自家的產業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薛訊到了薛誠家中眼見著自家弟弟如今臉色已然好了好些,索性也不廢話了,直接說起了薛蟠的事情,把他發現自家兒子那詭異的讀書論調說了,又說起了最近的變化,還有林如海給的引導,最後對著薛誠說道:
「二弟啊!哥哥這是沒法子了,就這麽一個眼珠子,心肝,若是他真是愚笨的,那哥哥也沒什麽好說的,不指望了,隻想著多攢下點銀錢,夠他花用就成,隻等著孫子生下來再說了,可如今眼見著這孩子不是不聰明,也不是沒有法子引導,你說哥哥我能不費心?便是用錢砸,哥哥也想砸出個舉人,也好給家門添些光彩出來不是。」
說道這裏,就是薛誠也跟著點頭了,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啊!他也是有兒子的,想想若是自家的薛蝌是這樣的情況,隻怕自己也和大哥一般無二,既然是個聰明孩子,那裏真的能隨便放任下去,總要想法子引著上了正道才是道理。
「若真是說起來,你大侄子也算是生的是時候,比咱們哥兩都有些資本,他舅舅如今官運不錯,眼見著高官可做,就是入閣也不是不能想的,他姨媽嫁入了國公府第,就算是來往不便些,可好歹有這麽個名頭能用的上,還有那林家,書香門第,雖然是拐著彎的親戚,可是若真是有出息,去請教一二總也是能成的,比那些個求教無門的人不知道好了多少,隻要這孩子自己上進了,若是再借力一番,不愁沒有個出頭的日子。」
薛訊不會說薛姨媽和京城那個好姐姐之間的事兒,也不想說王家如今這個亂,隻是就事論事,說起大局,反正不管怎麽說,這血緣總是不差的,能借力也不是瞎說。薛誠不知道這些雜事,聽著也覺得很有道理,甚至想的更多些,薛蟠若是真的能出息,那麽自家這個還吃奶的兒子說不得也能有好處,畢竟薛蟠至今還沒有個嫡親的兄弟,自家薛蝌倒是目前血緣最近的了,若是薛蟠好了,必然是會拉扯薛蝌的。
「大哥說的是,蟠兒我看著也確實不錯,隻看他對著寶釵那樣就知道,是個好孩子,哪家的男孩子能耐心帶著妹妹玩的,顯然是個好性兒的,為人又孝順,就是吃個點心都能記得你,先下知道這孩子還聰明的緊,大哥更是不能大意了,要好生栽培才是,先前隻怕都是咱們當大人的耽誤了他,沒有請好夫子,讓孩子想岔了,這一回請先生,怎麽也該請個會教孩子的才是。」
薛誠捧了幾句,最後給出了一個建議,雖然和薛訊自己想的差不多,算不得什麽出挑的,可是薛訊聽了心裏也很是美滋滋的,誇兒子好,這是個當爹的都喜歡。和弟弟越發說的攏了,甚至把原先想的更進了一步。把話題轉到正事兒上,很是誠懇的說道:
「可不是,都是那些個迂腐的書生,生生的教壞了我家的孩子,把個聰明孩子弄得都不愛讀書了,如今我怎麽也要細細的去尋才好,隻是這樣一來,這期間隻怕不是一時半刻能尋得著的,所以我就想了,是不是請二弟你先辛苦一些,給蟠兒說說書,把那些個史書什麽的,當成一個個故事,給他講了,引著他多學點東西,怎麽著,也不用說別的了,你要養身子,弟妹又要顧著你,又要顧著孩子,聽說還有些族人來煩你?真是沒眼力見的,你還養著呢,索性住到我那裏去,有你嫂子在,弟妹也好省些事兒,隻一心照顧你就成,蝌兒就和蟠兒在一處,恩,就讓他們兩兄弟住一起,親香些,你給蟠兒上課,也帶著蝌兒一起,恩,不如把寶釵也放一起,一日就聽半日,剩下半日,你養身子,他們三個一起玩耍,也好有個伴,你看可好?咱們家,孩子還是少了些,孩子們隻怕也孤單的緊。」
這怎麽不好?這是說薛訊準備包吃包住包養孩子,不用薛誠自家開銷不說,估計連薛誠養病的藥材都一併接了過去了。聽得薛誠都有些傻眼了,先前說了,他們可是已經分家的,各歸各過日子的,薛訊讓他們一家子住過去,這本身就很突兀了好不,更別說如今薛誠那是人家劉供奉說了要好好養身的,這養身子的時間都是已經確認了,需要一二年的,難不成還能在薛訊家住到身子好了不成?就是不是一直住著,這每個月的藥錢花銷也很大的,難不成他自己一文不出,全靠這兄長不成?這都成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