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知道,我這不就是回去讓大郎他們去和村裏各家說呢,咱們敬愛人多,一人走上幾家,保證明兒孩子們都來上學。」


    阿玉一聽也跟著笑了,想想還要準備什麽,一會兒出了門,去圍屋的大門口邊上的屋子裏找老向,讓他明兒一早敲開學鑼。順帶也通知了老向的孫子,明兒開始正緊上學了。不再是背書,可不能偷懶不來。


    說起老向,那是大伯撿回來的,那是秦家村剛第一次擴建的時候,村子裏因為是圍屋,早上開門,晚上關門,為了防止夜間有人進出,或者是關門後有人喊門,村子裏專門安排了人輪流守夜,當然這守夜也不能讓人就這麽幹站著,所以在大門口兩邊,把已經南北橫過來建造的牲畜棚子往後各退了三米,一麵是個亭子,亭子中間是一口水井,不單讓村子裏有了近便的打水的地方,還提供了排隊打水的人坐下歇息的地方,還有一邊則是建造了一間屋子,砌上了火炕,專門給值夜的人休息,也算是一個村子裏公用的門房。


    有一天大伯娶鎮子上賣皮子,遇上了一對投親不成快要餓死的祖孫,老的四五十歲,小的才六七歲,他看著不知怎麽就想到了當年自己和阿玉,心下不忍,便帶了回來,索性就讓老向在村子裏當了門房,免了村民的這項差事,那門房的屋子足有十二三平米,這祖孫二人當個客廳加臥室的大通間那是足夠了,老向是個勤快人,每天除了開門,關門,還主動擔負起了清掃村落的工作,連帶著後來連夜香郎的活計也做了。


    一大早,四五點就開門,然後從阿玉家的牲畜棚裏牽出驢,架上車,在村子一頓的轉悠,把收集的夜香都送到了村外田地邊的積糞堆裏,回來再繼續清掃村落街道,收集各家門前的垃圾,送到村外一處山腳,這時候的垃圾基本都是屬於可以分解的物質,隻要堆積起來埋上,過上幾十年也就自然成了地裏的養分。下午老向就出門,學著各家各戶上山采野菜什麽的,一直忙到晚上關門。


    大伯見著老向做活利索,人也勤快,便索性和各家商量,每家每月出十文錢,作為老向的工錢,就相當於如今的物業費,這掃街道,收夜香的活計算是正式全歸了他了,那門邊的屋子,隻要老向這活計在做著,也一直歸他住。


    原本村子裏三十多戶人家,那一個月就是三百多文,能買上黃米四五十斤,也夠他們祖孫吃一天兩頓的幹飯了,若是趕上村子裏得了野豬,各家分肉的時候,也能嚐個葷腥。到了如今再次擴村,村子裏戶頭到了五十多家,雖然老向的工作也多了起來,可是工錢也自然上去了,成了五百多文,這工錢真心不低,足可讓他們祖孫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孫子大了,還能跟著秦家兄弟上山,得些獵物,或是學著採藥,增加收入。老向是個有遠見的,見著村子裏孩子們都讀書,也跟著心動,那時候還是他們祖孫剛能吃飽飯的時候,就下了狠心,不讓孫子為了挖野菜耽擱了學習,甚至為了讓孫子也跟著讀書認字,老向求著阿玉,給了他給學校打雜的活計,充當孫子的學費,上下課的打鑼,下課後收拾教室,擦洗桌椅,掃地,甚至幫著阿玉收拾屬於他們家的牲口棚子,就像是變相的成了阿玉家的長工一般。


    阿玉看著這個四五十歲的老人為了孫子付出,這樣的辛苦,心下總有些不忍,可是前麵說了,這世道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他也不能因為不忍,就什麽也不讓他做,不然別家付了束脩的人家怎麽說?豈不是製造矛盾嘛,說不得他們祖孫還會被村子裏的其他人排擠。


    所以阿玉默認了老向的所為,隻是從別的地方又幫了一些,比如因為當初這老向住的屋子隻是給人晚上值夜用的,就這麽一間簡單的屋子,沒有廚房,灶頭,老向每次做飯都是在屋子北麵空地上,弄得像是乞丐一般,於是阿玉索性趁著村子再次的擴建,幫著又建了一間六七品米的屋子,和牲口棚子南麵齊平,那新建的屋子裏還新砌了炕,成了小屋,在原先的屋子裏壘了灶,免去了雨雪天氣裏他們做飯的麻煩。


    老向看著自己的新屋,歡喜的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雖然這裏靠近牲口棚子,夏天有些味道,可是這可是磚瓦的屋子,最要緊的是,這小屋,這壘灶是他早就想做的,不為別的,就為了自家孫子,如今已經十一歲了,他早就想著今後孫子找媳婦的事情了,沒有成家的屋子,這媳婦可怎麽找?要說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在空地上折騰,可是他不敢啊!這裏畢竟不是他自己的,是村子裏的,他生怕自己做的過了,讓村子裏人趕了出去,那他可就又要流落街頭了。


    如今好了,雖然屋子小了些,可是到底是有了,自家孫子如今還認了字,隻要要求不高,找個窮人家的閨女還是可能的。等著自己老了,死了,這屋子就能給孫子一家子住,隻要這活計不丟,就能一直住下去。一直到自家能掙上些家底,能在村子裏買上屋子為止。


    算算如今自己一年五六兩的收入,加上時不時的孫子打獵採藥得的收入,他心裏充滿了希望,盤算著若是減省些,說不得不用十年,自己也能湊夠了買屋子的銀子。他明白這是阿玉給他的關照,對於自己的差事越發的上心起來,人家給自己想的周到,自己也不能不知道輕重,為了回報阿玉和村民們,老向每天下午去山上采野菜的時候常背些石頭回來,一個人再門口敲敲打打的,收拾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石條,石子,並且順著村子裏的各條街道,慢慢的鋪著,想要給村子裏鋪上石板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武俠]和武俠主角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武俠]和武俠主角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