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甄費奮起 作者:風雨琉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這一次的拍賣場地也絕對讓人無語,居然是安排在了貢院!為了這個,不知道多少老夫子搖頭,表示不滿,可惜這事兒就是戶部也沒有法子,誰讓這附近實在是找不出合適的場地了呢。
參加拍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還要考慮到公平公正的問題(這個是皇帝特意要求的,為的就是讓參與的人更多些,土地更加分散些。)所以這貢院就成了最好的場地了,每一個來參加的老爺一人一個貢院裏科考用的小房間,就是那種三尺寬,三尺深的考房,現成的凳子,桌子齊全不說,還誰也看不到隔壁其他人的情況,安全性更高,競爭性更強了,畢竟看不到人,就沒有什麽搶了上司彩頭的估計,能更加隨心出價。
你別說,這貢院,作為京城會試的場所,全國科考的中心,其實環境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最靠近最中心位置的這些考棚,那都是最幹淨,最整潔,最體現考場威嚴和肅穆的地方了,更因為離著考官的工作間近,這裏就像是整個貢院的麵子工程一樣,什麽偷工減料都不存在,白牆,黑瓦,怎麽看怎麽利索,堅固。這一次因為是要接待官員,這負責人還特意找人重新刷了一遍石灰,徹底休整了一遍。如此一來,看著越發的好。
各位大人到了之後,因為還沒有開始,甚至還有不少人很有興致的重新參觀了一下往日自己參加會試時候曾經呆過九日的考棚,也算是憶苦思甜了。
等到這拍賣開始,這一次的拍賣方式也讓人吃了一驚,流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由戶部派人把要拍賣的東西送到每一個買家麵前,讓他們看一遍,一來是確認一下物品,二來也是給他們一個近距離了解的機會。隨後有興趣的隻要在每一個考棚裏準備好的單子上寫下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然後放到門口的竹筒裏就成了,隨即會有兵丁過來取走這些標註著各個考棚門牌的竹筒,放到主席台,由戶部的人一個個拆開,一一宣讀,每一個人都能聽清楚別人的報價和自己的報價,是不是有什麽錯漏。於此同時每一個的筆跡也是所有人不能作假的鐵證。
等到所有的價格都出來了,報價最高的那一個天然的就獲得了這拍賣物品的所有權,沒有絲毫可以作假,走後門的可能,要是有同樣的價格出現,那麽這物件就需要同樣出價格的幾家再一次重新定價一次。直到最高的一名出現為止。
或者說這是幾百年來,甚至是幾千年來朝廷發賣物品最最新奇,最最公正的一次了,所以即使有幾個有些倚老賣老的人感覺有些不怎麽有麵子,可是真操作起來,每一個人都很有興致,甚至有些喜好求名的傢夥還盤算著這事兒是不是會被載入青史,自己是不是會被留名等等。而那些小官更是激動,他們終於也有了平等購買好東西的權利了!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反正這一次雖然賣東西比以前慢了很多,可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滿意,頭一天的田地一項是人最多的,也是所有人參加的興致最好的,最終賣出來的價格,更是讓皇帝滿意,十成十的收回了價值,有什麽比這更讓皇帝高興的事兒?就是戶部上報說各家都有些借款,他都能不放在心上了。借吧,借吧,借了朕的銀子,買朕的東西,看著是朕吃虧了,可是這銀子你們能不還?敢不還?有這個膽子,就讓你們家的家產也成為被拍賣的一部分。
至於甄老爺的還款計劃,皇帝表示更加的滿意,恩,這個傢夥很是識趣,也是個老實頭,這樣的人可以用啊,這麽有眼色,知道皇帝的錢不好借。不用問,讓皇帝滿意的官員,前程絕對是可以的,甄老爺這一次聽兒子的話借錢還真是結對了,借出了好印象了。
甄老爺在貢院整整坐了一天,最終收穫頗豐,買下了整整一千畝上等田,雖然因為價格原因,最終他買的都是通州還要往南的那一邊的地方,可是就這樣他已經是很滿意了,上等田呢,就是在蘇州,他家也從沒有這樣大的本事,這一次真是撿著便宜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才從無數的官員八卦中得知,這一次放出來的頭一批次抄家的人家,一共有七家,真心不是少數,而這些人家的家產中田地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十多萬畝田地,還有這些人家管事,管家等一些家奴們家中抄出來的,也足足有將近十萬畝田地,還一個個都是好地。這其中那些大莊子基本都是主家的,像是其中百頃(5000畝)的莊子就不下二十個,還有二百頃的九個,五十頃的四十多,這些才是那些中上等人家最看重的,也是爭奪比較激烈的,而像是他買的二十頃,或者其他小官們看重的十頃的小莊子,在這些大戶眼裏那絕對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是那些管事,管家們的家產,那些人家買這些都覺得丟臉呢,也正是因為這樣,四十多個二十頃,八十個十頃的田產才能由著他們這些小官們分割。
甄老爺可不管這齣處是哪裏的,他隻要知道這是好地,這一次讓他們用九成的價格就買下了以前買都買不到的好地,那就足夠了。一千畝啊,一年出息最少也是一千兩,多的話,足足能有一千五百兩呢。世家大族看不上,他可是很滿意的,別說是他,其他的家境不怎麽樣的官員們一個個也都很是滿意,像是甄老爺翰林院的一個同僚,就一口氣買下了三處十頃的地,笑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他說的更加實在,一處給閨女當嫁妝,一處留給小兒子,還有一處合著原本的田產,正好傳給長子,這一下子每一個都不落空,也算是他給孩子們最好的遺產了。就是他死了,也不用愁孩子們以後的生活了。
參加拍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還要考慮到公平公正的問題(這個是皇帝特意要求的,為的就是讓參與的人更多些,土地更加分散些。)所以這貢院就成了最好的場地了,每一個來參加的老爺一人一個貢院裏科考用的小房間,就是那種三尺寬,三尺深的考房,現成的凳子,桌子齊全不說,還誰也看不到隔壁其他人的情況,安全性更高,競爭性更強了,畢竟看不到人,就沒有什麽搶了上司彩頭的估計,能更加隨心出價。
你別說,這貢院,作為京城會試的場所,全國科考的中心,其實環境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最靠近最中心位置的這些考棚,那都是最幹淨,最整潔,最體現考場威嚴和肅穆的地方了,更因為離著考官的工作間近,這裏就像是整個貢院的麵子工程一樣,什麽偷工減料都不存在,白牆,黑瓦,怎麽看怎麽利索,堅固。這一次因為是要接待官員,這負責人還特意找人重新刷了一遍石灰,徹底休整了一遍。如此一來,看著越發的好。
各位大人到了之後,因為還沒有開始,甚至還有不少人很有興致的重新參觀了一下往日自己參加會試時候曾經呆過九日的考棚,也算是憶苦思甜了。
等到這拍賣開始,這一次的拍賣方式也讓人吃了一驚,流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由戶部派人把要拍賣的東西送到每一個買家麵前,讓他們看一遍,一來是確認一下物品,二來也是給他們一個近距離了解的機會。隨後有興趣的隻要在每一個考棚裏準備好的單子上寫下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然後放到門口的竹筒裏就成了,隨即會有兵丁過來取走這些標註著各個考棚門牌的竹筒,放到主席台,由戶部的人一個個拆開,一一宣讀,每一個人都能聽清楚別人的報價和自己的報價,是不是有什麽錯漏。於此同時每一個的筆跡也是所有人不能作假的鐵證。
等到所有的價格都出來了,報價最高的那一個天然的就獲得了這拍賣物品的所有權,沒有絲毫可以作假,走後門的可能,要是有同樣的價格出現,那麽這物件就需要同樣出價格的幾家再一次重新定價一次。直到最高的一名出現為止。
或者說這是幾百年來,甚至是幾千年來朝廷發賣物品最最新奇,最最公正的一次了,所以即使有幾個有些倚老賣老的人感覺有些不怎麽有麵子,可是真操作起來,每一個人都很有興致,甚至有些喜好求名的傢夥還盤算著這事兒是不是會被載入青史,自己是不是會被留名等等。而那些小官更是激動,他們終於也有了平等購買好東西的權利了!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反正這一次雖然賣東西比以前慢了很多,可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滿意,頭一天的田地一項是人最多的,也是所有人參加的興致最好的,最終賣出來的價格,更是讓皇帝滿意,十成十的收回了價值,有什麽比這更讓皇帝高興的事兒?就是戶部上報說各家都有些借款,他都能不放在心上了。借吧,借吧,借了朕的銀子,買朕的東西,看著是朕吃虧了,可是這銀子你們能不還?敢不還?有這個膽子,就讓你們家的家產也成為被拍賣的一部分。
至於甄老爺的還款計劃,皇帝表示更加的滿意,恩,這個傢夥很是識趣,也是個老實頭,這樣的人可以用啊,這麽有眼色,知道皇帝的錢不好借。不用問,讓皇帝滿意的官員,前程絕對是可以的,甄老爺這一次聽兒子的話借錢還真是結對了,借出了好印象了。
甄老爺在貢院整整坐了一天,最終收穫頗豐,買下了整整一千畝上等田,雖然因為價格原因,最終他買的都是通州還要往南的那一邊的地方,可是就這樣他已經是很滿意了,上等田呢,就是在蘇州,他家也從沒有這樣大的本事,這一次真是撿著便宜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才從無數的官員八卦中得知,這一次放出來的頭一批次抄家的人家,一共有七家,真心不是少數,而這些人家的家產中田地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十多萬畝田地,還有這些人家管事,管家等一些家奴們家中抄出來的,也足足有將近十萬畝田地,還一個個都是好地。這其中那些大莊子基本都是主家的,像是其中百頃(5000畝)的莊子就不下二十個,還有二百頃的九個,五十頃的四十多,這些才是那些中上等人家最看重的,也是爭奪比較激烈的,而像是他買的二十頃,或者其他小官們看重的十頃的小莊子,在這些大戶眼裏那絕對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是那些管事,管家們的家產,那些人家買這些都覺得丟臉呢,也正是因為這樣,四十多個二十頃,八十個十頃的田產才能由著他們這些小官們分割。
甄老爺可不管這齣處是哪裏的,他隻要知道這是好地,這一次讓他們用九成的價格就買下了以前買都買不到的好地,那就足夠了。一千畝啊,一年出息最少也是一千兩,多的話,足足能有一千五百兩呢。世家大族看不上,他可是很滿意的,別說是他,其他的家境不怎麽樣的官員們一個個也都很是滿意,像是甄老爺翰林院的一個同僚,就一口氣買下了三處十頃的地,笑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他說的更加實在,一處給閨女當嫁妝,一處留給小兒子,還有一處合著原本的田產,正好傳給長子,這一下子每一個都不落空,也算是他給孩子們最好的遺產了。就是他死了,也不用愁孩子們以後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