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這樣他就吃虧了啊,就阿玉這樣白手起家都能來好幾回的人會吃虧,那才是笑話呢,送是一種姿態,那人家接受的一方就不需要姿態了?禮物什麽的是小事兒了,不但是要價值和這些糧食不差,甚至還要借著阿玉說的,這本是自家吃的這一點,補送上等量的,甚至是更多的糧食回來,如此一來,隻是他這麽一出手,不但是自家財富增加了,連著糧食也猛地增加了一截,不說自家吃的,就是新來的陶二那一夥子的糧食都夠吃了。可見阿玉在這人心生意上的拿捏有多妙。


    福壽叔剛開始還覺得自家郎君敗家,不過是幾個回合下來,那眼睛都快掉下來了,晚上偷偷和媳婦說起這事兒,都一個勁的感慨。


    「早年要是先郎君有這本事,咱們家也不至於……老秦家以後不愁了,不愁了啊!」


    「早就不愁了,你也不看看,如今咱們郎君那是什麽名聲,往來的又都是些什麽人,若非年歲在這裏擺著,實在是小了些,就是做一個別駕,我瞅著都沒問題。看看那些建業的大官,都要來咱們家請教,可見郎君有多本事了。你再對比對比以往,咱們從老宅出來的時候是個什麽樣?如今又是什麽樣?郎君的本事我瞅著,比早幾代加起來都強些。」


    枝嬤嬤一邊縫著新衣,一邊笑著說話,她對於如今的生活那是相當的滿意,雖然住的依然不是往日那厚實的宅子,看著不夠好,可日子過得……看看,這都是今年給自家男人做的第二件新衣裳了,就為了能傳出去見客。這樣的好事兒往年哪裏能有?一年能有一件穿個體麵都不錯了。


    還有這吃的,往年雖說比尋常百姓是好些,都能吃得飽,可葷腥什麽的,卻不常見,如今呢?因為在山裏,因為這打獵,日日都有的吃,孩子們身上都長肉了,自己臉上都顯得紅潤了好些,可見這日子過得有多實在。


    她雖然是個婦人,雖然隻在後宅做些活計,可眼睛卻沒瞎,這日子怎麽來的?還不是靠著郎君?家裏有個能幹的家主就是不一樣啊。有這樣的家主,將來……枝嬤嬤想到兒子,未來自家兒子能在這樣的家主手下當管家,又該是如何的體麵,走出去,又該是怎麽樣的受人矚目,心下那真是越想越歡喜。


    隻是她這裏歡喜,福壽叔那裏卻聽的皺起了眉頭,掃了媳婦一眼,低聲說道:


    「你也說了,到底還沒當官,這一日沒得個什麽官職,我這心裏就一日的不踏實,早年那什麽甘羅十二為相的事兒咱們也不是沒聽過,你說,這什麽舉孝廉,什麽秀才的,怎麽就沒人將咱們郎君報上去呢?就咱們郎君的本事,有哪個比得過?這裏頭……我總覺得不對啊。」


    你別說啊,世家的官家見識確實比一般人強些,這裏頭確實有不對,雖說這名聲大的沒做官的也不少,像是王祥這樣的,可這些人為啥不做官?一來是這名聲雖然好,卻沒實際的,當政的人也不傻,所以不在意。二來就是自己推辭養望,嫌棄官職小的。這樣的人和阿玉能比?


    可為啥阿玉啥條件都不錯了,還是沒人舉薦當官呢?因為不知道該給個什麽位置啊!像是阿玉這樣的,一瞬間的才名遠播,引發天下震動的,執政的大佬們能不注意?沒人舉薦也已經有大名聲了好不。可也正是因為竄起來太快,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連個準備都沒有,你說給啥待遇職位?當官這個事兒,即使是在戰亂年間,即使是如今這局勢下,官本位的製度就決定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好不。一時半會兒的讓他們怎麽調整出空位來?總不能為了阿玉這麽一個人脈不廣,根基不深的,將老關係給掀了吧。


    可不給反應也不對,好歹阿玉這是為了全天下做了一件大事兒,總要有點表示,特別是東吳的這些上層們,這阿玉到底是自家管轄下的人才,不給點說法,那豈不是惹了隔壁人家笑話?


    看看,曹魏那邊已經有消息說,司馬懿那老傢夥有意請人說合,要這秦玉北上了。還有蜀漢,雖然因為地域距離的關係,頗為看重他的阿鬥沒能發來招攬的消息,可人家好歹也已經有說法,聽說是派人送禮來了?用的還是求種子這麽一個連著東吳都沒法子說嘴的藉口。到了這份上,你說,這東吳的幾個老大能怎麽辦?最後出頭的還是顧雍啊,由此可見,這年頭沒點關係那真是……


    「諸位,糧食增產三成,這事兒說一句有活天下百姓之恩也不為過,若是沒點說法,那咱們這名聲……依老夫看,秦玉雖然年紀小了些,為政牧民沒什麽經驗,可封爵還是可行的。」


    給秦玉騰位置什麽的,這會兒做不到,可變相的給點好處,其實也不是那麽難的,隻是以前他們沒人想開這個口子而已,生怕因為這個,得罪了其他尋摸爵位而不得的人。


    隻是如今不得不給說法了,既然這樣,那這事兒就顧不得其他了,趕緊的,先把別家搶人的行動給堵上要緊,不然自家出個人才,還讓隔壁給搶走了,他們還不得憋屈死?讓人笑話死?這事兒堅決不能幹,所以嘍,封爵!又好聽,又不用得罪其他人,還能傳出個重視民生的好名聲,多劃算。


    有人當了出頭鳥了,其他東吳的上層老大們還有什麽可說的?反正給的也不是他們家的好處,自然是立馬點頭的。不但是點頭,還煞有其事的一個個的開始說起這該怎麽封,封個什麽名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