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燈,夜裏就不怕了。」


    就是嫩娘也跟著點頭,那輕聲的話語滿含安心,道出的是最直接的感觸。隻是阿玉聽了這話,心卻猛地一揪。


    他們都還是孩子,孩子會害怕夜晚是為什麽?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啊,即使有他這麽一個大哥在,到底不是父母,到底更給予的安全感還是差了些,到底,這裏不是家,他們再怎麽懂事,再怎麽沉默,心裏依然是忐忑的。


    「放心,咱們家又油,再不濟還有那麽多兔子油呢,明兒開始,伯兄教你們做蠟燭,以後每天都點著。」


    不管了,哪怕是浪費點動物油脂呢,也不等開春尋什麽柏樹油了。趕緊的做出蠟燭來,讓孩子多幾分安全感更要緊。


    「郎君……郎君會做蠟燭?」


    一時感性的阿玉說出的話聽到福壽叔的耳朵裏,簡直就是石破天驚一樣。眼睛都快瞪出來了有沒有!自家郎君……自家郎君啥時候什麽都懂了?莫名的,福壽叔就聯想到了今日郎君說的什麽要給天官引路的話來。心裏猛地一凜:


    自打到了這山裏,自家郎君似乎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不是往日捧著書的謙謙君子模樣了,一下子會了好些平日想都想不到的東西,難道說這真的是天官賜福了?那若是這樣……不行,今兒晚上不睡了,怎麽也要給天官好好上香才是。天官保佑啊,讓我家郎君繼續這麽能幹下去,老秦家興旺有望了。


    噹噹當!恭喜阿玉,洗腦出新一代天官信徒一名!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曆法需要說明的是:


    古代其實沒有「春節」這個概念,辛亥革命後湖北軍政府為推廣公曆紀年,這才把中國傳統的年節改為春節,所以「春節」一詞的歷史僅僅百餘年,古人將春節都叫做「年節」,而年節的歷史與古代農耕文化密不可分。雖然年節由來已久,但在不同朝代,年節的日期也大為不同,而這主要是因為各朝所用曆法不同而導致的。我國最早使用的曆法是夏朝的「夏曆」,即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農曆」,夏曆根據天幹地支將全年分為十二個月,對應十二生肖,夏人規定建寅為正月,即每年一月為新年初始,這與現代農曆並無太大差別。


    成湯代夏,殷商君王改建醜為正,規定夏曆十二月為正月,即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如此一來,商人過年的時間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周朝建立後又改變曆法,將建子定為歲首,即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十一月初一為元旦,雖然周天子是這樣規定的,然而一些諸侯國仍舊沿用殷商曆法,這就導致不同地方過年日期卻可能相差一個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各國採取不同曆法的做法著實混亂,於是下詔全國統一以建亥為正,即夏曆十月初一為元旦,這就導致秦帝國的過年時間幾乎與現在的國慶節重合。


    秦朝二世而亡,漢代沿用秦歷,規定每年十月一日為年,不過漢初時曾對曆法進行了一定改革,要求百姓不以十月為正,而是直接稱呼十月為年。不過這並沒有持續多久,漢武帝改元太初時,太史令司馬遷製定了更為嚴謹的《太初曆》以正農時。太初曆復用夏曆,將建寅作為歲首,這就與現代春節的時間相符合了。太初曆一直沿用至西漢末年,直至王莽篡漢才被廢除,王莽為鞏固統治,宣揚「復古」而改用殷歷,又把十二月作為正月,百姓們這下不買帳了,民間也就按照太初曆過日子,仍以一月為正。更始帝劉玄登基後,又把官方曆法給改了回來,繼續遵從夏曆。


    三國時期,曹魏又把官方曆法給改為景初歷,夏曆十二月再次成為正月,西晉一統天下後隨後在全國推行景初歷。時間一長,百姓們也就習慣於十二月為年,覺得提前一個月過年並沒有什麽大不了。不過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曆法,於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歷》,規定夏曆一月為正。由於當時南北分立,長江兩邊沿用的曆法並不一致,北朝國家採用景初歷,南朝則用元嘉歷,一些江北的百姓在十二月過年之後,一月回到江南老家可能又要再過一次年。


    北周時期,統治者改用甲子元歷,以一月為年。在隋朝統一南北後,百姓們過年的日期又得到了統一。至此,以夏曆一月初一為年節的傳統基本確定了下來。當然,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武曌篡唐建周之時,再度實行周曆,直到退位後才又將曆法改回為夏曆。此後,中國過年的日期再無變化,時至今日都是如此。


    第168章 在三國做個大當家21


    月光柔和而清冷, 灑落在山澗,映襯的那皚皚白雪越發的晶瑩透亮起來,水墨一般的畫卷, 帶著幾許神秘和安逸, 而在這樣的一片靜逸中, 星光點點的繼續火苗, 突兀的閃現其中。隱約間似乎成了這一幕天上人間畫卷中的核心,吸引了無數的矚目。


    山中野獸戒備的在附近遊走,天上鳥蟲幾經躊躇轉身而去,倒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此一無所知,更無所顧忌。唯有偶爾起夜巡夜的人,側目而向時, 能看到那一雙雙看向火光的溫和眼神。


    沿著石壁的一排冰燈, 就這樣在眾人矚目中堅持了後半個冬季, 直到冰雪融化,才渺無蹤跡。當這燈突然消失的瞬間, 不知怎麽, 所有人的心裏感覺十分的失落,夜間也總忍不住頻頻回頭, 如此這般的牽掛之下,才過了沒幾日, 類似於冰燈的,幾個木質的器物,又在原地出現了。夜裏又有了火光, 即使不如冰燈光亮,可它們就在那裏,佇立無言,溫和以待,讓這一片人類所在充斥著讓人安心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