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果然是人精子吧,雖然沒往互市上想,可他們已經隱隱的察覺到了這布局的大小,能想到影響蒙古飼養比例的,這絕對是有大局觀的,而想到皇帝隻怕是要對那邊幾個走私的商戶下手了的那個,也妥妥是個經濟學的高手。果然是高手在民間嗎?


    當然,若是以往,他們腦子也沒那麽快,可這不是,近幾年替皇帝抄家什麽的活計做的多了嘛,忍不住就往皇帝薅羊毛的事兒上想了唄。從這個角度來說,萬曆皇帝絕對有可能提早一二百年,頂替雍正,成為抄家皇帝第一人。


    「嘶,要這麽說,這事兒……果然是不小啊,怪不得阿玉都不敢直說了。隻是他是怎麽知道的?這幾年我瞧著阿玉是越發的了不得了,這消息靈通的,你們細想,是不是每一次都好像卡著皇家的路子在走?這後頭……」


    「他才幾歲?如今已然是百戶了,你說他是個什麽本事吧,反正我們靠著他,不會吃虧。」


    「對,趕緊的,多搜集點東西,到時候若是能幹的漂亮,一股拿下,那咱們這可就掙了大臉了……」


    阿玉的消息散的不錯,不但是多了幾個盡心盡職幫著挖坑的,順帶的,在錦衣衛同僚屬下眼裏,這神秘感也營造出來了,這對於年級還小,壓製年級大的屬下有點不順手的阿玉來說,真是個相當不錯的助力。為將來從經歷司出來,重新執掌實權打下了基礎。所謂走一步看三步,嗬嗬,阿玉這樣的老鳥,走一步看十步都不嫌多的對吧!


    第135章 當個合格的錦衣衛32


    世界上的事兒, 隻要有第二個人知道,那就怎麽也成為不了秘密。像是阿玉這樣偷偷的透露點苗頭出去,嗬嗬, 那些聽到的即使是錦衣衛, 也一樣是尋常人, 有親友故舊, 有兄弟同僚的,你透露一二,我透露一二,不過是幾日的功夫,盯上那一片的眼睛都多了最起碼三五倍。就這還是錦衣衛從小接受過保密訓練下意識的不往外透露的結果了,若非如此, 這投注在那邊的眼睛估計都能直接讓他們自燃了。


    而有了這麽些眼睛盯著, 你們說, 這還有什麽事兒是查不出來的?如今這錦衣衛和東廠在盯人尋辮子的事兒上,那比以往積極性可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為啥?因為皇帝對於那些官員不信任, 所以凡是事關銀子的事兒, 就找上這兩家,讓他們相互監督著收錢。而這抄家……即使再怎麽清廉, 也是有潛規則的,負責幹活的不說三成的辛苦銀子和鐵打的沒差, 妥妥能大家分潤一二。就是那些被抄家帶走的人身上的零碎飾物,隨身荷包這類雁過拔毛來那麽一下,也絕對是比不錯的收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 你說,當他們接到又要監視清查某某某家的時候那是個啥心態?兩眼放光,和土匪逮到了肥羊一樣的蠢蠢欲動或許是最好的形容詞了。若是再加上這京城某些渠道傳出來的一些消息……這行動力高的,妥妥可能參與進去分潤一筆的當地錦衣衛千戶百戶之流,那是立馬自己貼錢,發動了不少暗探往那一個個的宅子裏去,就差沒把耗子洞都摸清楚了。


    然而他們這樣那樣的操作,卻沒能在第一時間就享受到成果。萬曆皇帝或許真的是抄家抄出經驗來了,這操作手法都變得細膩了不少。像是這邊境走私商戶的事兒,他一上來愣是啥動作都沒有。而是先和邊軍的人說要在邊境劃一塊相互交易的地方。


    要在邊境正是開啟交易?這個事兒萬曆做起來那是相當的有底氣,畢竟這個時候戚繼光還活著,雖然萬曆十年的時候,因為張居正的死,犯了小人曾被一度貶到了廣州,可這不是阿玉出現了嘛,這不是人張居正留下的老班底又被重用了嘛,所以人戚繼光也回到了北方,雖然不再是以往的喜峰口一代,可也依然有相當大的震懾力。


    當然即使他不回來,人留下的戚家軍還當地駐守的將領這會兒一個個的也還正是當用的時候,再加上養寇自重的李成梁也在北麵正威風,□□哈赤還剛統一了女真,蒙古這會兒又四分五裂,各部落相互爭奪權柄,自相殘殺正忙乎。這麽一來從總體上看,北麵的外部環境其實這會兒還是相當的輕鬆地,最起碼在薩爾滸之戰前,大明靠著威懾就已經足夠自保。


    所以嘍,當時西北外族將領也依然存在,還不少。九邊各地和蒙古等部落雖小摩擦不斷,小戰爭也常有,可相互交易也確實零星存在。或者說,若非是這樣的政治環境,那些商戶一開始也沒有那麽大的膽子,敢做走私的事兒對吧,資敵什麽的,要突破這個心理底線,一般人在打的你死我活的敵對情況下,還真是做不到。


    在這樣的局麵下,朝廷露出想要建立一個正軌的交易地點的傾向,別說是邊軍覺得可以,就是北麵的蒙古各部也覺得相當的不錯,甚至不少人離得近的小部落還一聽到的消息就湊過來幫忙搭建---嗯,剛開始就築城什麽的,看著有點打眼,再說了誰知道皇帝會不會變卦對吧,所以一開始真的,就是柵欄一樣的圍欄圈個地方而已。


    有了這麽一個第一步,對於這互市地點周圍的普通百姓什麽的來說,那真是方便了不知道多少,甚至還有人專門去南麵的省份專門搜羅舊衣裳等物資,往那邊運的,就為了多換點羊,好在京城附近賣個好價錢。如今誰不知道京城貴人們好吃涮羊肉的?


    這老百姓高興了,生意自然紅火,而生意紅火了,親,那些原本靠著走私的商戶能高興了?雖然他們賣的都是尋常人家不敢賣的東西,比如糧食,比如鹽,比如鐵器等等,可這些一年能走幾趟?再怎麽價格不錯,也就那樣好吧,日常所需,比如茶葉,布匹什麽的,才是他們源源不斷,細水長流的大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