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 作者:風雨琉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看,到了這天晚上,李承幹又尋了個混東西吃的藉口過來交流消息的時候,這不就對上了嘛。
「頡利可汗死了?他這死的可真不是時候啊,我記得,今年……吐穀渾可汗伏允五六月就該來朝貢了吧。」
「是。恩?你的意思是……」
「都說殺雞駭猴,可這要是用力過度了,猴子被刺激的逆反心思一上來,你說,這會鬧出什麽事兒來?開年的時候,我記得行軍總管張士貴討伐東、西王洞的反叛獠民,剛平定了該處吧。」
「確實,戰報已經到了,正月底剛評定。等等,阿玉,你的意思是,近日,父皇或許會有大動作?」
「邊境明顯就要有事兒了,而蠢蠢欲動的那些小醜還鬧個不停,若是不採取點措施,以防萬一,陛下能安心?」
「若是這麽說……」
兩個娃娃對視一眼,後麵的話都不用說,心裏已經有了數了,頡利可汗的身體,不可能一兩天裏出現問題,直接死去的,或許早在一兩個月前就已經有了徵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李世民在大過年的時候都不安生,派出了張士貴,借著僚人的人頭,給天下一個震懾,接下來,或許就該是安撫了吧,剿撫並用,文武齊下,這手段……果然不愧是天可汗。
當然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想想最近顯得特別太平的文官們,在想想開始折騰孩子的程咬金,前者籌劃什麽,阿玉不關心,不舍兵權,就是占了便宜也有限,倒是程咬金這裏,這樣鬧,這是怕後頭萬一有個戰事自己沒份啊?
孩子們的成長真的很讓人吃驚,看看,沒過多久,他們的猜測就一一實現了,三月,十三位大臣被派了出去,成為諸道黜陟大使分別巡行全國各地,「考察地方官吏賢能與否,詢問民間疾苦,禮遇高壽的老人,賑濟窮困百姓,起用埋沒已久的人才,做到使者所到之處,如同朕親自前往一般。」
李世民啊,你這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可惜大家都不傻,你這早不派人,晚不派人,偏偏這個時候來這麽一手……嗬嗬,擺明了就是要有事兒啊。到了這個份上,哪怕是前頭沒察覺的,這會兒也腦子反應過來了,就是在迂腐的,也知道避開鋒芒了額,《左傳》都說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會兒跳出來鬧事兒,那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他們能當官,這腦子就每一個在水平線下頭的好不。
而等著到了五月份,這事兒越發的明朗起來,到了吐穀渾可汗伏允派使節到唐朝進獻貢品,未返回原地,到鄯州搶掠一番而歸。這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即使後頭又有李世民幾番宣召,吐穀渾可汗伏允為子求婚等等,可傻子都已經看出來了,這不過是雙方的往來扯皮,拖延時間而已。
這下子別說是阿玉他們的什麽比賽了,就是日常相互走動說笑,都忍不住往戰事問題上扯,一群娃娃愣是開始充當起了評論員,那一個個的猜測,聽著比朝臣都熱鬧。那些到了一定年紀的武將弟子更是直接住到了軍營裏,開始了屬於他們的軍事歷練,為戰爭開始做準備。比如程處默,這個未來將會繼承程咬金爵位的小子就是如此。
看著這樣的長安,阿玉忍不住心中嘆息,都說唐人尚武,盛世氣象,後世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尚武的風氣中有多少的形勢所迫,有多少的碧血疆場……
第94章 當李承幹的小夥伴41
一個民族的偉大崛起, 伴隨的永遠是鐵和血的洗禮,但是在這種偉大的誕生中,也並不是就沒有半點阻礙和曲折的, 像是前頭吐穀渾可汗伏允為子求婚的事兒, 你說這是拖時間?未必啊, 你怎麽就知道人家不是來真的?誠意知道不?……朝中總有那麽一些人, 喜歡用別人的苦楚艱難來實現自己的息事寧人。而阿玉最看不得的就是這種所謂的委曲求全。
即使在這脊梁骨最硬的時代,也免不得有那些習慣了用女人換取利益的冷血之人啊。恍惚間,阿玉似乎又一次聽到了那來自大明皇族的276年的堅持: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從這一點看, 大唐……文成公主……什麽民族融合,什麽文化交流, 終究是騙人騙己, 終究……也一樣比不上啊!
「怎麽又在嘆氣?難不成又有誰招惹你了?」
因為武將家大小子們一個個的都走進了軍營,一時間這長安街頭的混小子們人數急劇下降, 以至於阿玉的比賽活動都快召集不齊人手了,所以啊, 這活動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減少起來,隻是減少歸減少,這小夥伴們之間往來走動卻沒少, 好歹也是湊合著熱鬧了快一年了,矯情什麽的都在這擺著呢對吧。過意嘍,走過路過不錯過,時常走動也就成了常事。而在這走動中,因為阿玉家沒有大人,相對比較自由,就是偶爾來個離家出走借住都十分的方便,於是這阿玉家慢慢的,都已經成為這一群長安頂級紈絝們的聚集地。除非家裏沒人,不然真是每天都有可能來急個沒事兒上門找樂子的。弄得阿玉差點在門口直接掛個青少年活動中心或者頂級會所的牌子了。
看看,今兒來的還不是別人,居然是李景恆,李道宗的兒子,妥妥的宗室,由此可見阿玉家這活動中心的檔次,那真的是相當的牛掰啊。更重要的是,若是阿玉沒記錯的話,那文成公主,似乎就是他家妹子吧?合著這是遇上了苦主?
「你怎麽來了?上次不是說要去兵營嗎?難不成這是受不住了?」
「頡利可汗死了?他這死的可真不是時候啊,我記得,今年……吐穀渾可汗伏允五六月就該來朝貢了吧。」
「是。恩?你的意思是……」
「都說殺雞駭猴,可這要是用力過度了,猴子被刺激的逆反心思一上來,你說,這會鬧出什麽事兒來?開年的時候,我記得行軍總管張士貴討伐東、西王洞的反叛獠民,剛平定了該處吧。」
「確實,戰報已經到了,正月底剛評定。等等,阿玉,你的意思是,近日,父皇或許會有大動作?」
「邊境明顯就要有事兒了,而蠢蠢欲動的那些小醜還鬧個不停,若是不採取點措施,以防萬一,陛下能安心?」
「若是這麽說……」
兩個娃娃對視一眼,後麵的話都不用說,心裏已經有了數了,頡利可汗的身體,不可能一兩天裏出現問題,直接死去的,或許早在一兩個月前就已經有了徵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李世民在大過年的時候都不安生,派出了張士貴,借著僚人的人頭,給天下一個震懾,接下來,或許就該是安撫了吧,剿撫並用,文武齊下,這手段……果然不愧是天可汗。
當然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想想最近顯得特別太平的文官們,在想想開始折騰孩子的程咬金,前者籌劃什麽,阿玉不關心,不舍兵權,就是占了便宜也有限,倒是程咬金這裏,這樣鬧,這是怕後頭萬一有個戰事自己沒份啊?
孩子們的成長真的很讓人吃驚,看看,沒過多久,他們的猜測就一一實現了,三月,十三位大臣被派了出去,成為諸道黜陟大使分別巡行全國各地,「考察地方官吏賢能與否,詢問民間疾苦,禮遇高壽的老人,賑濟窮困百姓,起用埋沒已久的人才,做到使者所到之處,如同朕親自前往一般。」
李世民啊,你這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可惜大家都不傻,你這早不派人,晚不派人,偏偏這個時候來這麽一手……嗬嗬,擺明了就是要有事兒啊。到了這個份上,哪怕是前頭沒察覺的,這會兒也腦子反應過來了,就是在迂腐的,也知道避開鋒芒了額,《左傳》都說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會兒跳出來鬧事兒,那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他們能當官,這腦子就每一個在水平線下頭的好不。
而等著到了五月份,這事兒越發的明朗起來,到了吐穀渾可汗伏允派使節到唐朝進獻貢品,未返回原地,到鄯州搶掠一番而歸。這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即使後頭又有李世民幾番宣召,吐穀渾可汗伏允為子求婚等等,可傻子都已經看出來了,這不過是雙方的往來扯皮,拖延時間而已。
這下子別說是阿玉他們的什麽比賽了,就是日常相互走動說笑,都忍不住往戰事問題上扯,一群娃娃愣是開始充當起了評論員,那一個個的猜測,聽著比朝臣都熱鬧。那些到了一定年紀的武將弟子更是直接住到了軍營裏,開始了屬於他們的軍事歷練,為戰爭開始做準備。比如程處默,這個未來將會繼承程咬金爵位的小子就是如此。
看著這樣的長安,阿玉忍不住心中嘆息,都說唐人尚武,盛世氣象,後世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尚武的風氣中有多少的形勢所迫,有多少的碧血疆場……
第94章 當李承幹的小夥伴41
一個民族的偉大崛起, 伴隨的永遠是鐵和血的洗禮,但是在這種偉大的誕生中,也並不是就沒有半點阻礙和曲折的, 像是前頭吐穀渾可汗伏允為子求婚的事兒, 你說這是拖時間?未必啊, 你怎麽就知道人家不是來真的?誠意知道不?……朝中總有那麽一些人, 喜歡用別人的苦楚艱難來實現自己的息事寧人。而阿玉最看不得的就是這種所謂的委曲求全。
即使在這脊梁骨最硬的時代,也免不得有那些習慣了用女人換取利益的冷血之人啊。恍惚間,阿玉似乎又一次聽到了那來自大明皇族的276年的堅持: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從這一點看, 大唐……文成公主……什麽民族融合,什麽文化交流, 終究是騙人騙己, 終究……也一樣比不上啊!
「怎麽又在嘆氣?難不成又有誰招惹你了?」
因為武將家大小子們一個個的都走進了軍營,一時間這長安街頭的混小子們人數急劇下降, 以至於阿玉的比賽活動都快召集不齊人手了,所以啊, 這活動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減少起來,隻是減少歸減少,這小夥伴們之間往來走動卻沒少, 好歹也是湊合著熱鬧了快一年了,矯情什麽的都在這擺著呢對吧。過意嘍,走過路過不錯過,時常走動也就成了常事。而在這走動中,因為阿玉家沒有大人,相對比較自由,就是偶爾來個離家出走借住都十分的方便,於是這阿玉家慢慢的,都已經成為這一群長安頂級紈絝們的聚集地。除非家裏沒人,不然真是每天都有可能來急個沒事兒上門找樂子的。弄得阿玉差點在門口直接掛個青少年活動中心或者頂級會所的牌子了。
看看,今兒來的還不是別人,居然是李景恆,李道宗的兒子,妥妥的宗室,由此可見阿玉家這活動中心的檔次,那真的是相當的牛掰啊。更重要的是,若是阿玉沒記錯的話,那文成公主,似乎就是他家妹子吧?合著這是遇上了苦主?
「你怎麽來了?上次不是說要去兵營嗎?難不成這是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