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 作者:風雨琉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太虧了,你耶耶這是當冤大頭有癮啊,你看啊,來個什麽使節,要賞賜,來個感激的要賞賜,在這麽下去,那些小國就該靠著賞賜過日子了,你看啊,弄點不值錢的土特產混個什麽進貢的名頭,一年一次,等著賞賜,哎呦,這日子,這錢也太好掙而來。」
阿玉說這話的時候李承幹很懵逼,腦子不自然的想到了剛到了長安的嶺南馮家人,難道阿玉說的是他們?可他們……
「阿玉,嶺南馮家可不是什麽小國,他們……」
李承幹還沒說完,阿玉就點著腦袋,一臉贊同的說到:
「知道知道,他們不一樣,好歹馮家幾代人堅守嶺南,雖有天高皇帝遠做土皇帝的嫌疑,可人家好歹依然承認中原正統,將嶺南牢牢的控製住了,沒讓南麵的那些混球占了去,從這個角度來說,賞賜也是應該的,哪怕不是為了馮盎,也該為了冼夫人賞賜重些,我說的是其他的人,比如東麵的東瀛,西麵的西域,南麵的猴子什麽的,太好說話不一定會得到感激,還有可能得到人家暗地裏冤大頭的嗤笑。」
南麵的猴子?這比喻太猛,一時李承幹都有些噎著了,可這樣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李承幹覺得很有道理,那些人拿來的東西他也一樣看不上眼,那水果……都快成幹了,隻能看個大概模樣,那動物,養上幾日就會集體暴斃……當然了,他贊同歸贊同,回去還是不要告訴自家老爹的好,不然老爹得氣的吐血的,前幾日還嘚瑟大唐萬國來朝呢,這裏立馬就讓人說冤大頭,這涼水澆的有點太猛了。作為孝順的好孩子,為了自己老爹的身體著想,還是悠著點吧。
不過要說李承幹自己的話,他因為常跟著阿玉做遊戲,什麽物價啊,什麽一日生意掙多少啊,什麽算數算計糧草啊,這事兒做多了,不自覺的也染上了幾分計算成本的毛病,所以不自覺的就開始想怎麽樣處理才能不虧本的問題了。
什麽?眼光不夠遠?不夠大氣?彰顯不出天朝上國的氣度?不是不想大氣,而是不想讓人糊弄。展現氣度也不是充冤大頭啊。成本什麽的,他會算,那些小國難道就不會?兩下一對比就知道,人家這是一開始就奔著占便宜來的啊。越算越心塞好不。
「算了,這都要過年了,且讓父皇樂嗬樂嗬吧,到了明年,我想法子勸勸就是,即使要賞賜,好歹也看看人家誠意怎麽樣,不然太傻了。」
嗬嗬,看李承幹都說自家爹傻了,李世民啊,你這威信實在是堪憂。
當然阿玉破壞的歷史事件還不止是這一個,還有一個更加著名的大事件讓阿玉給蝴蝶了,那就是突厥頡利可汗跳草裙舞的大戲沒了。雖然十二月的時候,李世民依然奉了太上皇去了芙蓉園,去了少陵塬打獵,去了漢未央宮辦酒宴,可人太上皇一看到一群老夥計,手就開始癢癢,這飯還沒吃完,就已經尋好了牌搭子,等著差不多了,更是拉著人直直的就往安置好的麻將桌--某個大地炕上去,連著李世民招呼都不想聽到。等著呼啦啦的一聲響,那碼長城的大戰就開始了,你說,他這時候還記得頡利可汗是誰?
李淵忘了,李世民不在意,那麽阿玉知不知道自己忽略了啥?對不住,他也不知道,因為當天他讓那幾個無良的親戚兄弟們給灌醉了,親戚兄弟太多雖然很帶勁,可喝起酒來就不怎麽好了,那一幫子往常總跟著他到處霍霍的,如今比以往不知道精明了多少,眼見著這麽多大人在這裏,他們湊過去隻有挨揍的份,自然立馬自己先把自己整熱鬧起來,好以此為藉口避開那些喜歡逗孩子玩的大人們。
而這麽整更不會惹大人幹預?沒說的,自然是折騰阿玉,誰讓這阿玉太聰明,太本事了呢,這樣的孩子難得一次出醜,那些無良的大人一定很樂意看,自然也不會來阻止他們了。於是,阿玉倒黴了,十來個人盯著他灌,就是他在本事,在想學段譽逼出酒氣什麽的,也沒戲了,居然這樣他還不如一起鬧起來,早點全趴下更好呢。
當然了,他在被灌醉之前,還幹了一件相當痛快的事兒,那就是,將左庶子於誌寧的腰帶給弄開了,在眾人喝醉推推嚷嚷的時候,於誌寧突然衣衫大開,自己踩到自己的衣裳上,直接摔了一跤,出了個醜,惹出了滿堂的大笑。
啥,阿玉為啥作弄於誌寧?因為這於誌寧就是後來逼瘋李承幹的幾位大臣之一啊。你說他當老師,勸諫什麽的確實是職責,也有這個權利,可你動不動的將李承幹和隋煬帝比,和秦二世比,還到處嚷嚷給人知道,你這是什麽心?你要一直這樣,那倒是也算生性耿直,確實不會說話,不懂這些,可後來呢?人李治要換皇後的時候你怎麽就不這麽幹了?這說明啥?說明其實你啥都懂啊,那就是欺負李承幹這太子位置尷尬唄。至於說什麽在家頭枕土塊,睡涼蓆什麽的,親,大唐俸祿不少,你這裝清貧是不是有點過了?
當然了,這逼瘋李承幹的人裏頭,於誌寧其實還算好的了,最過分的是孔穎達和張玄素。前一個是不管何時何地,想到就罵,另一個是你不聽我的就是錯,遇上這樣兩個所謂的太子師,李承幹苦的嘴裏都含著黃連。也就後來的杜正倫稍微好些,知道用事實勸解,可當時李承幹已經瘋魔了,又哪裏聽得進去。反倒是賠上了自己,陪著李承幹一起倒黴。
阿玉自從搞清楚了這前後關係,一直再幫李承幹想法子,也一直再為將來做準備,這扶持工匠,解說儒家,就是伏筆,對著的就是孔家,想來也足夠李世民動搖了吧,至於其他人,若是他們不那麽完美了,那貞觀十三年之後,那所謂的「搜訪賢德,以輔儲宮」或許就該換幾個人了吧。
阿玉說這話的時候李承幹很懵逼,腦子不自然的想到了剛到了長安的嶺南馮家人,難道阿玉說的是他們?可他們……
「阿玉,嶺南馮家可不是什麽小國,他們……」
李承幹還沒說完,阿玉就點著腦袋,一臉贊同的說到:
「知道知道,他們不一樣,好歹馮家幾代人堅守嶺南,雖有天高皇帝遠做土皇帝的嫌疑,可人家好歹依然承認中原正統,將嶺南牢牢的控製住了,沒讓南麵的那些混球占了去,從這個角度來說,賞賜也是應該的,哪怕不是為了馮盎,也該為了冼夫人賞賜重些,我說的是其他的人,比如東麵的東瀛,西麵的西域,南麵的猴子什麽的,太好說話不一定會得到感激,還有可能得到人家暗地裏冤大頭的嗤笑。」
南麵的猴子?這比喻太猛,一時李承幹都有些噎著了,可這樣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李承幹覺得很有道理,那些人拿來的東西他也一樣看不上眼,那水果……都快成幹了,隻能看個大概模樣,那動物,養上幾日就會集體暴斃……當然了,他贊同歸贊同,回去還是不要告訴自家老爹的好,不然老爹得氣的吐血的,前幾日還嘚瑟大唐萬國來朝呢,這裏立馬就讓人說冤大頭,這涼水澆的有點太猛了。作為孝順的好孩子,為了自己老爹的身體著想,還是悠著點吧。
不過要說李承幹自己的話,他因為常跟著阿玉做遊戲,什麽物價啊,什麽一日生意掙多少啊,什麽算數算計糧草啊,這事兒做多了,不自覺的也染上了幾分計算成本的毛病,所以不自覺的就開始想怎麽樣處理才能不虧本的問題了。
什麽?眼光不夠遠?不夠大氣?彰顯不出天朝上國的氣度?不是不想大氣,而是不想讓人糊弄。展現氣度也不是充冤大頭啊。成本什麽的,他會算,那些小國難道就不會?兩下一對比就知道,人家這是一開始就奔著占便宜來的啊。越算越心塞好不。
「算了,這都要過年了,且讓父皇樂嗬樂嗬吧,到了明年,我想法子勸勸就是,即使要賞賜,好歹也看看人家誠意怎麽樣,不然太傻了。」
嗬嗬,看李承幹都說自家爹傻了,李世民啊,你這威信實在是堪憂。
當然阿玉破壞的歷史事件還不止是這一個,還有一個更加著名的大事件讓阿玉給蝴蝶了,那就是突厥頡利可汗跳草裙舞的大戲沒了。雖然十二月的時候,李世民依然奉了太上皇去了芙蓉園,去了少陵塬打獵,去了漢未央宮辦酒宴,可人太上皇一看到一群老夥計,手就開始癢癢,這飯還沒吃完,就已經尋好了牌搭子,等著差不多了,更是拉著人直直的就往安置好的麻將桌--某個大地炕上去,連著李世民招呼都不想聽到。等著呼啦啦的一聲響,那碼長城的大戰就開始了,你說,他這時候還記得頡利可汗是誰?
李淵忘了,李世民不在意,那麽阿玉知不知道自己忽略了啥?對不住,他也不知道,因為當天他讓那幾個無良的親戚兄弟們給灌醉了,親戚兄弟太多雖然很帶勁,可喝起酒來就不怎麽好了,那一幫子往常總跟著他到處霍霍的,如今比以往不知道精明了多少,眼見著這麽多大人在這裏,他們湊過去隻有挨揍的份,自然立馬自己先把自己整熱鬧起來,好以此為藉口避開那些喜歡逗孩子玩的大人們。
而這麽整更不會惹大人幹預?沒說的,自然是折騰阿玉,誰讓這阿玉太聰明,太本事了呢,這樣的孩子難得一次出醜,那些無良的大人一定很樂意看,自然也不會來阻止他們了。於是,阿玉倒黴了,十來個人盯著他灌,就是他在本事,在想學段譽逼出酒氣什麽的,也沒戲了,居然這樣他還不如一起鬧起來,早點全趴下更好呢。
當然了,他在被灌醉之前,還幹了一件相當痛快的事兒,那就是,將左庶子於誌寧的腰帶給弄開了,在眾人喝醉推推嚷嚷的時候,於誌寧突然衣衫大開,自己踩到自己的衣裳上,直接摔了一跤,出了個醜,惹出了滿堂的大笑。
啥,阿玉為啥作弄於誌寧?因為這於誌寧就是後來逼瘋李承幹的幾位大臣之一啊。你說他當老師,勸諫什麽的確實是職責,也有這個權利,可你動不動的將李承幹和隋煬帝比,和秦二世比,還到處嚷嚷給人知道,你這是什麽心?你要一直這樣,那倒是也算生性耿直,確實不會說話,不懂這些,可後來呢?人李治要換皇後的時候你怎麽就不這麽幹了?這說明啥?說明其實你啥都懂啊,那就是欺負李承幹這太子位置尷尬唄。至於說什麽在家頭枕土塊,睡涼蓆什麽的,親,大唐俸祿不少,你這裝清貧是不是有點過了?
當然了,這逼瘋李承幹的人裏頭,於誌寧其實還算好的了,最過分的是孔穎達和張玄素。前一個是不管何時何地,想到就罵,另一個是你不聽我的就是錯,遇上這樣兩個所謂的太子師,李承幹苦的嘴裏都含著黃連。也就後來的杜正倫稍微好些,知道用事實勸解,可當時李承幹已經瘋魔了,又哪裏聽得進去。反倒是賠上了自己,陪著李承幹一起倒黴。
阿玉自從搞清楚了這前後關係,一直再幫李承幹想法子,也一直再為將來做準備,這扶持工匠,解說儒家,就是伏筆,對著的就是孔家,想來也足夠李世民動搖了吧,至於其他人,若是他們不那麽完美了,那貞觀十三年之後,那所謂的「搜訪賢德,以輔儲宮」或許就該換幾個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