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阿玉自己還要遮掩一二,比如這樣:


    「說什麽賣啊,那是對外人,都是自家兄弟,這樣生分我可不高興了,你要覺得我虧的慌,那就材料你自己出,弄點木頭生鐵什麽的,工匠的工錢就算了,我自家養著的。不過時間……就看你材料啥時候到了,等送過來半個月後,應該就有了。哦,對了,這安裝什麽的額,我是另外請的,你別指望我。」


    「啥?還要半個月?你難不成就坐了這一個?」


    「怎麽會,實驗的東西怎麽可能隻做一個,有四個呢,本就準備試試裝一溜的。」


    「哪還說啥?剩下的先給我,我大不了給兩倍的材料,算我補償你的。」


    「喂,程處默,你過了啊,四個,那怎麽也該一家一個,我家也想要呢,我也給兩倍的材料,對了,另外給5貫賞錢,阿玉,讓你家木匠做快點,我家我剛算了一下,最起碼要四個。」


    「我給三倍材料,10貫賞錢,阿玉,你說,十天成不成?我要的不多,就五個……」


    「嚓,五個還不多?長孫沖,你這黑心的,以為家裏開鐵匠鋪子了不起啊,看拳……」


    看,明明是一樣要錢的,可這程序一啟動,場麵立馬就不一樣了。這名頭,這說法,多有臉。明明給錢了,還弄的沒了銅臭,多有貴族範。咳咳咳,當然了,最後那拳頭除外,這幫小子一天不打架都能成奇蹟,阿玉早就不指望了。


    至於這大水車的未來銷路?阿玉從沒有懷疑過。畢竟和阿玉一起的,就沒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一個個家大業大的,在這附近的田地莊子,隻有比阿玉多的,沒有比他少的,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他們需不需要?即使不怎麽需要,在所有人都需要,陛下都眼饞的情況下,不按上三五個,都沒臉見人,太low有沒有。這幫孩子沒有一個願意落人後頭的。你說他們家大人不認帳?更不可能,皇帝都看好,作為臣子,那自然也該看好,更別說這本來就要,隻要在這附近有莊子的,對這東西隻有滿意的份。


    孩子們的鬧騰李世民沒在意,他更多的是和各位大人走進大水車,然後找來將作監的人,測試各種數據,然後預估長安周圍可能需要的數量等等,李世民能成為千古一帝,那些表麵上的什麽謙虛啊,什麽大度啊,不去扯,政務處理這個技能絕對是點的亮亮的,不過是一會兒的功夫,他就心裏有數起來。


    「若是各地河道測量完成,想要都擺上,隻怕沒有一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最要緊的是,這水車即使有了圖紙,有了式樣,想要組織起大量的工匠製作,也需要時間,若是這樣,這個過程隻怕不下兩年……太慢了,閻卿,你怎麽看?」


    閻立德不是元芳,這能怎麽看?雖然他也看好這東西,可要他推廣出速度來,那閻立德表示,即使手裏有建造帝陵的人手,也不夠用啊!可他能說臣做不到嗎?不能啊,這說了他很容易被戳上能力不行的標籤,所以腦子動得飛快的閻立德隻能一邊說一邊想,奮力的自救著。你別說,人都是逼出來的,辦法還真有……


    「陛下,這是您心急了,這速度真說不上慢,倒是這工匠……陛下,長安的工匠雖說不少,可任務也重,分出人來做這水車不難,可像是您說的這樣還要顧及到下頭的,那可就不成了。您看要不這樣,京城的不算,其他的……製作小型的水車模型,然後附加圖紙,讓人送到各道,讓各道刺史,大都督,再當地選人製作,他們學會了,再往下分,一層層的,想來推廣速度並不會慢。而長安也不過是給出三十上下的模型,負擔也不重。若是再想快些,陛下,咱們還能這樣,直接允許各世家大戶前往衙門自行購買圖紙。他們提早有了圖紙,能早一日為自己的田地天上這取水利器,而衙門有了他們這些買圖紙的錢,正好能用來召集更多的民間工匠,架起更多的水車,灌溉官田,並給百姓公渠送水。一舉數得,您看……」


    「陛下,臣彈劾閻立德大人,君不與民爭,如此與民爭利,豈是明君所為?如此造福天下的東西,就該公布天下,造福萬民才是。」


    「哦?這位大人果然高風亮節,不知大人你家田地多少?房產多少?秘方多少?是否一併公布?大人如此君子,怎麽能與民爭利,家中就該清貧度日,秘方就該公布於世,與人方便,廣結善緣才是。」


    剛過來想彰顯一下存在感,免得皇帝忘了自己的好處,不想立馬就聽到了這麽一出狗屎一般的無恥理論,這把阿玉給氣的,差點一佛升天,二佛出世,都等不及別人上前幫忙,自己立馬就反刺了起來,直接將人頂在拉槓頭上。


    要說阿玉穿越這麽多位麵對什麽最看不慣,那妥妥就是這一句:與民爭利。


    明朝後期,某些無恥的傢夥一邊走私海上,一邊拚命阻止朝廷開海,連市舶司收稅都被擠兌,用的理由就是與民爭利;國家入不敷出,想要增加商稅,官商橫行,占據最大一塊蛋糕的人高呼反對,用的還是與民爭利;皇帝開礦山,不可以,這是與民爭利;張居正權傾天下才整出的一條鞭法,人死政息的原因還是與民爭利;弄到最後,占據全國七成田畝的人心安理得的讓隻有三成田畝的農戶支撐這諾大的國家稅賦,支撐一次次的戰爭費用,到底是誰得了利?


    再往前宋朝,明明三冗問題人人心知肚明,可誰讓這錢不是自家出呢,在冗官已經拖得一個差事三個人監督,一個人兼四五個職位,薪水高的上下五千年之冠,卻沒人去碰,即使是蘇軾這樣的改革派也多在百姓身上下手,反過來宋仁宗吃一碗羊湯都要算計,宮室簡陋到貼著牆都能聽到外頭小販叫賣,這也是與民爭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