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腦子不慢,公孫先生和展昭這麽一點,立馬就就想明白了,當然,作為一個底層人員,阿玉知道自己即使真明白了,也不能表示出全明白了,不然太不符合他的人設,所以聽了這些之後,隻是摸著腦袋,傻笑了一下,樂嗬嗬的說到:


    「本想陰陳世美一把,讓這個斯文敗類偷雞不成蝕把米,不想還有這麽多好處,這可真是……撿大便宜了。」


    阿玉自己承認,他就是想陰陳世美一把,這倒是去了幾分公孫先生原本對他深諳官場的疑惑,想想陳世美這一朝發達就拋棄妻子的行為,確實說一句斯文敗類也不為過,阿玉看不上他又受了氣,小心眼也正常。隻是這撿大便宜?


    「什麽叫撿大便宜?就是勛貴們找麻煩少了,好像也沒你什麽事兒吧,你小子,難不成還等著那些公子哥打賞不成?人家能當沒看見就是你不錯的運氣了。」


    公孫先生不明白什麽叫撿便宜,展昭也不明白,所以自覺今日這一趟公主府之行,關係有了新進展,已經屬於相處不錯的情況下,展昭立馬詢問了起來,語氣還帶著幾分調侃。


    不想不問還好,這一問倒是問出了個大驚喜,人阿玉義正言辭的對著兩人說到:


    「怎麽不是便宜,少些惹事兒的,就能少出勤,少出勤就少走動,我這一個月最起碼能少磨破一雙鞋子,那也是錢啊。」


    「哈哈,確實,確實……秦玉啊,你這是變相的要大人漲俸祿的意思嘛?放心,我會告知大人的,哈哈哈……」


    唉,古人的笑點真低,阿玉在心裏小小的鄙視了一把,可臉上卻依然是憨厚的表情,甚至還跟著笑了起來,怎麽看怎麽是個老實人。可惜啊,他這老實人的臉如今也就糊弄糊弄外頭不明情況的人了,就目前屋子裏的兩個?誰會信能想出這麽陰損主意的人會是個老實人?


    就是包拯,這會兒在宮裏也被破開了老實人的麵具,讓宋仁宗皇帝好一陣的打量,半響才笑著搖頭問到:


    「包卿家,這可不像是你能想出的主意。」


    「那官家以為,臣這個主意怎麽樣?」


    宋仁宗笑了,還是那種舒心的笑,點著頭,暢快的說到:


    「自從秦香蓮到了京都,皇妹的心情就一直不好,千挑萬選的駙馬,居然……如此也好,早日結束這種充滿了欺瞞的婚姻,皇妹也能早日放下。至於再選駙馬……這一次,朕怎麽也要好好的探訪,怎麽也要尋個性子開朗,品行端正的好兒郎,唉,不知根知底就是不妥當啊,還是在眼皮子底下的看的更清楚些。」


    話說到這裏還有什麽不明白的?皇帝也覺得這法子好,這法子妙,這法子呱呱叫!連著和離的理由都那麽的充滿了人情味,這說話水平,果然能當皇帝的都不是簡單角色,能在歷史上留下偌大名聲的皇帝更不是什麽庸才。


    什麽叫性子開朗?真到了需要的時候,估計鬥雞走狗的都是開朗的,什麽叫品行端正?隻要沒犯什麽大錯的,都能歸到這一類。什麽叫眼皮子底下看的清楚?這是連著人選都已經確定了,就是在京的幾家勛貴中選啊!這速度!比當初定陳世美還利索。


    等等,有個問題,既然是誰都知道,當了駙馬就沒有仕途上上升的機會,那麽當初皇帝是怎麽會選了陳世美的?或者是什麽使得陳世美入選的?


    包拯腦子裏猛地一閃,似乎看到了某些人的影子,或許從一開始陳世美在這個京城就不怎麽受歡迎吧,或許從一開始,他這狀元就已經擋了什麽人的路?更或者他在殿試之後的一切……


    嗯,這麽想有些陰謀論了,不管怎麽說,這事兒已經過去了,也不是開封府職權範圍中該管的事兒,所以包拯隻是那麽一想,卻什麽都沒說,權當自己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沒猜過一樣,隻是很恭敬的給皇帝行了一個禮,又很是規範的應答了一聲:


    「官家說的是,世勛貴戚也不是什麽人都能當的,幾代傳承自然更可信些,公主也能早日走出心結。」


    親,這真是包拯說的話?他好像也不是什麽世家大族出來的吧!這麽偏向勛貴大族真的可以?你的青天人設呢?哦,也不對,包拯的老爹包令儀,曾官至虞部員外郎,人包大人那也是官宦子弟,從這個角度說,他和尋常寒門還這是不搭嘎。至於青天?人那是維護律法!為百姓申冤,那是清理訴訟,平息民怨。和他偏向誰……這麽說吧,就是他更傾向公正公平,而不是特指站在哪一方。


    你別說,這樣的態度其實更得皇帝滿意,畢竟皇帝那也是特權階級,即使再怎麽關心百姓疾苦,再怎麽主意民心,屁股就決定了位置。再說了,皇帝也不希望有一個民間聲望巨大到能裹挾民意,威脅他權柄的臣下對吧,包拯能看清自己的位置,說出這樣的話,又何嚐不是另類的像皇帝投誠自己的忠心?


    皇帝很滿意的結果就是,人特別體貼的讓內侍端出來五十兩銀子,和氣的說到:


    「包卿家,朕也不多問這主意怎麽來的,就權當是賞你的,至於你給誰?朕就不管了。真是個不錯的主意,哈哈哈。」


    ……


    所以啊,當包大人回到府衙的時候,吧唧,阿玉頭頂就下了那麽一片餡餅雨!


    第31章 跟著展昭去破案30


    「官家賞了你50兩白銀, 老夫自然也不好小氣,公孫先生……加上這30兩,秦玉, 聽張龍說, 你正在攢錢, 想要買外城的宅子?想來這一筆, 能讓你攢的更快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雨琉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雨琉璃並收藏[綜]和古代名人同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