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帶著空間去逃荒[種田] 作者:翊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話間,周子墨已經帶著林文儒到了圖書館,他最開始隻是想要留住林文儒,讓他任教,後麵聽到林文儒說自己想要採納百家所長來改良藥方時,周子墨就隻是想要讓他幫忙斧正教材書而已,但現在,周子墨想要把空間中的那些前世的醫書給林文儒。
他相信,有了這些書,林文儒可以走的更遠。
他畢竟不懂中醫的那些陰陽五行、藥性四氣,五味他隻能用到做飯中。
在啃了藥書五六年光景之後,他終於承認了自己根本沒有學中醫的天賦,放棄了空間中那些生澀難懂的藥書。
以為這些書籍終究要蒙塵,後麵建圖書館的時候,他也隻是複印了一份放在了角落裏,要是白玉書院能傳承的久些,碰到一個醫學天才,這些藥書就能重見天日。
如今,不用等候一個未知的天才,一個已經長成的、估計還能活很多年的大佬站在他麵前,不沖就是傻的了。
周子墨不是腦子一熱就下定了決心,他有思考過利弊。
他不懂這些書,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解釋來源,這是可疑的點,但林文儒不顧自身,隻為擴寬大魏的醫學,他毫不藏私,把家中先祖和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全無保留的拿出,以一舉之力,帶動了大魏的醫學發展,他懸壺濟世,行醫按病患的家境收費,遇到沒錢的農人時,他還會自掏藥費。
周子墨敬佩這樣的人。
這段時間越是了解大魏醫家之前的情況,就越能明白林文儒這樣的人是怎樣的大公無私,是怎麽樣與全天下的醫學世家作對。
這就和前世戰國時間的兵家隻有關於兵法的書、沒有關於練兵的書一樣,醫家麵對大眾的就隻有藥草怎麽處理,大致能用來治療什麽,但具體的變換和經驗是不外傳的。
就像戰國時的兵家能壟斷成為將軍的通道根本在於練兵方法和經驗一樣,醫學世家傳承多年就是因為他們手中有自己的治病方子和經驗。
也就是現在的醫學世家幾乎無法壟斷這些治病的方子了,不然他們指不定多恨林文儒。
林文儒看到圖書館的時候,表情隻是露出了一點驚詫之色,欣慰的連連點頭,「書籍本來就不該是束之於高閣之中,當成一件所謂的底蘊的,先人著書,自然是想要所有人都接受他的思想,認可他的觀點的。」
馮銘華笑道,「我來了這兒,就把這兒沒有的家中藏書送來了,圖書館——當真是書籍真正的歸處啊!」
馮銘華每每坐在圖書館裏看書的時候,心中都充滿了珍重的感覺,這好像回到了他剛拿到書的時候,因為家境不算好,那個時候他翻開每一本書的時候都虔誠無比,現在反倒失去了這種感覺。
但在圖書館裏被書籍包圍的感覺、在休沐日時貧寒的士子們小心而欣喜的取書來看等等,讓他突然重拾了當年捧著書時的珍惜之情,用院長的話來說,知識總是讓人感動的。
周子墨尷尬的站在一邊聽著兩位先生互相唏噓。
「你們站在門口做什麽?不要擋著其他人進去。」
身後傳來了一道蒼老威嚴的聲音。
是另外一位先生:蘇良弼,一位看上去很古板但又不是這麽古板的先生。
也是吳清嶸向陛下推薦的。
本來在京城附近的書院任山長的蘇先生被迫來了北滄府。
之所以說他看上去古板卻又不這麽古板是因為蘇先生恪守傳統,平時生活一板一眼的,包括馮先生在內,全都被他念過,但蘇先生很支持周子墨的圖書館等政策,包括期末考請家長開家長會這種。
他似乎是位教育學家,他認為教育是師長的事,而師長是老師和家中長輩的合稱,其中長輩也包括了不被認可的後院女子哥兒,雖然蘇先生隻是希望作為爹爹和娘親,他們應該負責督學和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父親應該負責檢查和考校,而老師負責教導和檢查。
不管怎麽說,他都認為女子和哥兒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要是爹爹和娘親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為孩童的最初啟蒙者也是很重要的。
蘇先生也是著作等身的人,他年輕時研究學問,做官時研究如何治理百姓,等到年紀大了做夫子和山長的時候,他又研究起了教育。
並且研究的都很深入,並且最終都能得到世人的認可。
雖然因為他的學問研究到一半就放下了,轉道研究實務去了,沒能做成大儒,但嚴格來說,馮銘華在士林的名聲是沒有蘇先生響亮的。
這樣一個多變的人,你說他古板?是不是哪裏搞錯了?
但蘇先生的言行舉止真的很古板,就像學堂裏的老夫子一樣,你犯了錯,那就要受到責罰,雖然蘇先生並不會責罰他們,但是蘇先生也會嚴厲的指出來,並且一次比一次嚴厲。
周子墨還好,段許因為穿越前是個東北漢子,穿越後也是跟著軍漢們混,行為不由自主的染上了一點兵油子的感覺,因此經常被蘇先生嚴厲的指出錯誤,並且被訓話。
段許對蘇先生的聲音都有ptsd了,聞言猛的站直,反應過來蘇先生說的是什麽,連忙拉著周子墨和馮先生讓開道。
今日是休沐日,有很多人來圖書館看書,這也是林文儒一看圖書館就讚揚周子墨的原因。
林文儒也退開了一步,給後麵的學子讓道。
他相信,有了這些書,林文儒可以走的更遠。
他畢竟不懂中醫的那些陰陽五行、藥性四氣,五味他隻能用到做飯中。
在啃了藥書五六年光景之後,他終於承認了自己根本沒有學中醫的天賦,放棄了空間中那些生澀難懂的藥書。
以為這些書籍終究要蒙塵,後麵建圖書館的時候,他也隻是複印了一份放在了角落裏,要是白玉書院能傳承的久些,碰到一個醫學天才,這些藥書就能重見天日。
如今,不用等候一個未知的天才,一個已經長成的、估計還能活很多年的大佬站在他麵前,不沖就是傻的了。
周子墨不是腦子一熱就下定了決心,他有思考過利弊。
他不懂這些書,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解釋來源,這是可疑的點,但林文儒不顧自身,隻為擴寬大魏的醫學,他毫不藏私,把家中先祖和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全無保留的拿出,以一舉之力,帶動了大魏的醫學發展,他懸壺濟世,行醫按病患的家境收費,遇到沒錢的農人時,他還會自掏藥費。
周子墨敬佩這樣的人。
這段時間越是了解大魏醫家之前的情況,就越能明白林文儒這樣的人是怎樣的大公無私,是怎麽樣與全天下的醫學世家作對。
這就和前世戰國時間的兵家隻有關於兵法的書、沒有關於練兵的書一樣,醫家麵對大眾的就隻有藥草怎麽處理,大致能用來治療什麽,但具體的變換和經驗是不外傳的。
就像戰國時的兵家能壟斷成為將軍的通道根本在於練兵方法和經驗一樣,醫學世家傳承多年就是因為他們手中有自己的治病方子和經驗。
也就是現在的醫學世家幾乎無法壟斷這些治病的方子了,不然他們指不定多恨林文儒。
林文儒看到圖書館的時候,表情隻是露出了一點驚詫之色,欣慰的連連點頭,「書籍本來就不該是束之於高閣之中,當成一件所謂的底蘊的,先人著書,自然是想要所有人都接受他的思想,認可他的觀點的。」
馮銘華笑道,「我來了這兒,就把這兒沒有的家中藏書送來了,圖書館——當真是書籍真正的歸處啊!」
馮銘華每每坐在圖書館裏看書的時候,心中都充滿了珍重的感覺,這好像回到了他剛拿到書的時候,因為家境不算好,那個時候他翻開每一本書的時候都虔誠無比,現在反倒失去了這種感覺。
但在圖書館裏被書籍包圍的感覺、在休沐日時貧寒的士子們小心而欣喜的取書來看等等,讓他突然重拾了當年捧著書時的珍惜之情,用院長的話來說,知識總是讓人感動的。
周子墨尷尬的站在一邊聽著兩位先生互相唏噓。
「你們站在門口做什麽?不要擋著其他人進去。」
身後傳來了一道蒼老威嚴的聲音。
是另外一位先生:蘇良弼,一位看上去很古板但又不是這麽古板的先生。
也是吳清嶸向陛下推薦的。
本來在京城附近的書院任山長的蘇先生被迫來了北滄府。
之所以說他看上去古板卻又不這麽古板是因為蘇先生恪守傳統,平時生活一板一眼的,包括馮先生在內,全都被他念過,但蘇先生很支持周子墨的圖書館等政策,包括期末考請家長開家長會這種。
他似乎是位教育學家,他認為教育是師長的事,而師長是老師和家中長輩的合稱,其中長輩也包括了不被認可的後院女子哥兒,雖然蘇先生隻是希望作為爹爹和娘親,他們應該負責督學和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父親應該負責檢查和考校,而老師負責教導和檢查。
不管怎麽說,他都認為女子和哥兒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要是爹爹和娘親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為孩童的最初啟蒙者也是很重要的。
蘇先生也是著作等身的人,他年輕時研究學問,做官時研究如何治理百姓,等到年紀大了做夫子和山長的時候,他又研究起了教育。
並且研究的都很深入,並且最終都能得到世人的認可。
雖然因為他的學問研究到一半就放下了,轉道研究實務去了,沒能做成大儒,但嚴格來說,馮銘華在士林的名聲是沒有蘇先生響亮的。
這樣一個多變的人,你說他古板?是不是哪裏搞錯了?
但蘇先生的言行舉止真的很古板,就像學堂裏的老夫子一樣,你犯了錯,那就要受到責罰,雖然蘇先生並不會責罰他們,但是蘇先生也會嚴厲的指出來,並且一次比一次嚴厲。
周子墨還好,段許因為穿越前是個東北漢子,穿越後也是跟著軍漢們混,行為不由自主的染上了一點兵油子的感覺,因此經常被蘇先生嚴厲的指出錯誤,並且被訓話。
段許對蘇先生的聲音都有ptsd了,聞言猛的站直,反應過來蘇先生說的是什麽,連忙拉著周子墨和馮先生讓開道。
今日是休沐日,有很多人來圖書館看書,這也是林文儒一看圖書館就讚揚周子墨的原因。
林文儒也退開了一步,給後麵的學子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