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頁
悲劇發生前[快穿](上) 作者:莫向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怎麽甘心。
皇城之中,長公主很快收到了這則消息,看到消息差點兒便是脫口而出的“不可能”。上輩子她攝政安國,也並非天天坐守朝堂,也曾東征西討,晉國這樣大國的消息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她當然知道先太子此時未死的事情,但對方跟韓王,後來在韓王謀反失敗之後也都一併死了,還被人傳出些不太好聽的話,她也是隱約聽過的,但是隻慶幸晉國早就宣告了死訊,否則指不定韓王謀反,他們這種“娘家人”也要被連累一下。
既然那兩位“伉儷情深”,這會兒怎麽會突然回來了?總不可能是感情不好了吧?
蕭明珠知道自己這位弟弟是個挺軟弱的人,當年為了不去為質便哭鬧不休,差點兒沒讓安國成為笑話,一國太子這般風範,很是讓人看不上,還不及二弟,能夠主動說出代他的話來。
這樣一個人,最後依附男人,蕭明珠是沒有半點兒不信的。
指不定是那裏條件不好,讓他受不了,便索性軟弱下去,自暴自棄了。
所以,這樣心性的人,怎麽會自己主動回來,看這勢頭,分明是衝著皇位來的,他自己想來不會有這般心思,當年為了不當質子,可是他自己說的不當太子,要將太子之位讓於他人,這樣的人,指望他對皇位有野心,當不至於。
沉吟著,蕭明珠便把心思想到了韓王那裏,這是韓王的意思?還是晉國的意思?應該是前者吧,晉國想要吞併安國,不需要如此周折平緩,如果是韓王,這是企圖把安國當做後備?
眉心擰緊,蕭明珠是不會同意對方這樣做的!安國於她心中,不僅是責任,更是家園,為了保護家園,大弟,對不起了。
“先太子之死,天下人皆知。冒充先太子,所圖謀國,以大逆論處,不赦當誅,其部若有反抗,殺之。”
紅筆寫上硃批,蕭明珠麵對張翼的時候又是一臉的平靜,說:“告訴他們,不必捉拿回京,這種鬧劇,就不要讓皇帝費心了,你也去,帶一隊人去,免得下頭人辦不好事,淪為笑話。”
“是。”張翼領命,半點兒不曾遲疑。
第407章
茶館中, 都在談論的大事就是先太子回朝了。
孫文賢好容易兌換到了“學富五車”,自然知道這個“先太子”指的是已死之人,但,已死之人怎麽回來?還魂夜?
他坐在茶館的一側, 偏向角落的位置,並未引得旁人注意,端著茶盞,裝模作樣地品著, 耳朵一動,卻是聽得極為認真。
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這個“先太子”是怎麽回事,當年去晉國為質子借兵,後來說是死了, 如今又活了, 還是回來奔喪的, 於是,最大的問題來了, 皇位是不是要變一變了。
當今幼帝便有攝政長公主, 太子回來, 自然算是正統回歸,所以… …
茶館中也有一些學子, 他們所說的也是這樣的大事,安國的言論相對自由, 學子們這般說著也不會引得旁人不敢聽, 便是販夫走卒, 對此事也是各有看法,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
“文賢兄怎麽於此獨坐?”茶館外一書生經過,隨意目光一掃,看到孫文賢,忙從外而入,並沒有久坐的意思,而是拉著他就要往外走,“得意樓正在舉辦文會,我尋文賢兄不著,沒想到竟在這裏!”
孫文賢憑藉著學富五車,很容易就博得了才子名頭,於一眾備考書生之中,也算是鶴立雞群,頗為醒目。
“走走走,我們速去,不要讓那蘇攬搶了風頭,那小子之前學問平平,如今也不知從哪裏通了天靈,詩文壓人,著實讓人不服氣。”
來尋人的孫姓書生也可算作孫文賢的本家,兩人相識之後便是交好。對方對孫文賢完全不見外,各種資源消息都與之分享。孫文賢以德報德,對這種因為祖輩那點兒稀薄的血緣關係就能夠與他一通名好感度暴漲五十的人,自然也有心交好,彼此之間相處得很是不錯。
“蘇攬?”孫文賢本來還想要推拒的,聽到這個名字,目光一凝,毫不抗拒地起身了,與孫書生結伴而出。
孫文賢單方麵知道這個蘇攬,之前在孫書生的科普之中,他便覺得這蘇攬可能有問題,嗬嗬,“孤帆遠影碧空盡”,隻聽這一句,便知道對方可不是本世界的原住民,隻怕跟自己一樣是個穿越者。
然後還有什麽“煙鎖池塘柳”的絕對,什麽“千裏共嬋娟”的好詞… …這位仁兄,是存心不給後來者留活路,把這些都冠到了自己的名下,他就不覺得心虛嘛!
最令人鬱悶的是,對方冠名做得也十分精細,便如抄詩,並沒有出現諸如“黃鶴樓”“揚州”“長江”之類特有名詞都不換的現象,當然他的改動未必是好,此處也多是有些漏洞的地方,但某些意境到底是不可替換,博得一片叫好聲。
同為穿越者,孫文賢對其又是不齒又是痛恨,說起來那痛恨還比孫書生更甚幾分,因為他知道這是對方抄出來的名氣,明明自己都沒抄,別人抄了,還被很多人尊崇,這就讓人看不慣了。
路上不過三兩句,就到了得意樓門口。
得意樓的菜品並不十分出名,但它做的是文人買賣,一開始便跟這些書生們掛了鉤,鬧得這些書生做什麽也都記得這得意樓,舉辦文會,若不是什麽私家園林,綠野山蹤,便是在此樓之中。
皇城之中,長公主很快收到了這則消息,看到消息差點兒便是脫口而出的“不可能”。上輩子她攝政安國,也並非天天坐守朝堂,也曾東征西討,晉國這樣大國的消息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她當然知道先太子此時未死的事情,但對方跟韓王,後來在韓王謀反失敗之後也都一併死了,還被人傳出些不太好聽的話,她也是隱約聽過的,但是隻慶幸晉國早就宣告了死訊,否則指不定韓王謀反,他們這種“娘家人”也要被連累一下。
既然那兩位“伉儷情深”,這會兒怎麽會突然回來了?總不可能是感情不好了吧?
蕭明珠知道自己這位弟弟是個挺軟弱的人,當年為了不去為質便哭鬧不休,差點兒沒讓安國成為笑話,一國太子這般風範,很是讓人看不上,還不及二弟,能夠主動說出代他的話來。
這樣一個人,最後依附男人,蕭明珠是沒有半點兒不信的。
指不定是那裏條件不好,讓他受不了,便索性軟弱下去,自暴自棄了。
所以,這樣心性的人,怎麽會自己主動回來,看這勢頭,分明是衝著皇位來的,他自己想來不會有這般心思,當年為了不當質子,可是他自己說的不當太子,要將太子之位讓於他人,這樣的人,指望他對皇位有野心,當不至於。
沉吟著,蕭明珠便把心思想到了韓王那裏,這是韓王的意思?還是晉國的意思?應該是前者吧,晉國想要吞併安國,不需要如此周折平緩,如果是韓王,這是企圖把安國當做後備?
眉心擰緊,蕭明珠是不會同意對方這樣做的!安國於她心中,不僅是責任,更是家園,為了保護家園,大弟,對不起了。
“先太子之死,天下人皆知。冒充先太子,所圖謀國,以大逆論處,不赦當誅,其部若有反抗,殺之。”
紅筆寫上硃批,蕭明珠麵對張翼的時候又是一臉的平靜,說:“告訴他們,不必捉拿回京,這種鬧劇,就不要讓皇帝費心了,你也去,帶一隊人去,免得下頭人辦不好事,淪為笑話。”
“是。”張翼領命,半點兒不曾遲疑。
第407章
茶館中, 都在談論的大事就是先太子回朝了。
孫文賢好容易兌換到了“學富五車”,自然知道這個“先太子”指的是已死之人,但,已死之人怎麽回來?還魂夜?
他坐在茶館的一側, 偏向角落的位置,並未引得旁人注意,端著茶盞,裝模作樣地品著, 耳朵一動,卻是聽得極為認真。
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這個“先太子”是怎麽回事,當年去晉國為質子借兵,後來說是死了, 如今又活了, 還是回來奔喪的, 於是,最大的問題來了, 皇位是不是要變一變了。
當今幼帝便有攝政長公主, 太子回來, 自然算是正統回歸,所以… …
茶館中也有一些學子, 他們所說的也是這樣的大事,安國的言論相對自由, 學子們這般說著也不會引得旁人不敢聽, 便是販夫走卒, 對此事也是各有看法,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
“文賢兄怎麽於此獨坐?”茶館外一書生經過,隨意目光一掃,看到孫文賢,忙從外而入,並沒有久坐的意思,而是拉著他就要往外走,“得意樓正在舉辦文會,我尋文賢兄不著,沒想到竟在這裏!”
孫文賢憑藉著學富五車,很容易就博得了才子名頭,於一眾備考書生之中,也算是鶴立雞群,頗為醒目。
“走走走,我們速去,不要讓那蘇攬搶了風頭,那小子之前學問平平,如今也不知從哪裏通了天靈,詩文壓人,著實讓人不服氣。”
來尋人的孫姓書生也可算作孫文賢的本家,兩人相識之後便是交好。對方對孫文賢完全不見外,各種資源消息都與之分享。孫文賢以德報德,對這種因為祖輩那點兒稀薄的血緣關係就能夠與他一通名好感度暴漲五十的人,自然也有心交好,彼此之間相處得很是不錯。
“蘇攬?”孫文賢本來還想要推拒的,聽到這個名字,目光一凝,毫不抗拒地起身了,與孫書生結伴而出。
孫文賢單方麵知道這個蘇攬,之前在孫書生的科普之中,他便覺得這蘇攬可能有問題,嗬嗬,“孤帆遠影碧空盡”,隻聽這一句,便知道對方可不是本世界的原住民,隻怕跟自己一樣是個穿越者。
然後還有什麽“煙鎖池塘柳”的絕對,什麽“千裏共嬋娟”的好詞… …這位仁兄,是存心不給後來者留活路,把這些都冠到了自己的名下,他就不覺得心虛嘛!
最令人鬱悶的是,對方冠名做得也十分精細,便如抄詩,並沒有出現諸如“黃鶴樓”“揚州”“長江”之類特有名詞都不換的現象,當然他的改動未必是好,此處也多是有些漏洞的地方,但某些意境到底是不可替換,博得一片叫好聲。
同為穿越者,孫文賢對其又是不齒又是痛恨,說起來那痛恨還比孫書生更甚幾分,因為他知道這是對方抄出來的名氣,明明自己都沒抄,別人抄了,還被很多人尊崇,這就讓人看不慣了。
路上不過三兩句,就到了得意樓門口。
得意樓的菜品並不十分出名,但它做的是文人買賣,一開始便跟這些書生們掛了鉤,鬧得這些書生做什麽也都記得這得意樓,舉辦文會,若不是什麽私家園林,綠野山蹤,便是在此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