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他崇禎千裏迢迢準備500門重型野戰炮作甚?
管他多少戰象,就算是恐龍來了,在500門重型野戰炮麵前,也是浮雲!
人類科技樹在17世紀已經徹底點燃,火槍和火炮的大力發展,顛覆了過去的世界規則。
崇禎眺望遠方,湛藍的天空一望無垠。
這種天氣,就最適合火器的發揮。
上午九點,探子回報,沙賈汗的大軍已經距離德裏隻有10裏的路程。
站在城頭眺望過去,就能看見前方綠蔥蔥的小道之間,有大片的莫臥兒軍隊,匯聚成一望無際的海洋,朝這邊滾滾而來。
20萬大軍,足以覆蓋方圓好幾裏。
在大軍之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些高大威猛的戰象,它們整齊地列隊,有節奏地前進。
時不時還會嘶鳴,聲音渾厚有力,震人心魄。
決戰就在眼前了。
莫臥兒帝國,蒙古人最後一個強大的帝國,也是當今最強大的大陸帝國之一,雄踞南亞次大陸,幅員遼闊,兵力雄厚,還有優良的海港,優渥的自然環境。
一百多年前,他的前身是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後人在這一帶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一百多年前的明使出使帖木兒,多次失蹤。
無論是帖木兒還是莫臥兒,皇室都以成吉思汗的後裔自居。
大明帝國,朱元璋開國,驅逐蒙古人,與蒙古糾纏了兩百多年。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一般。
大明與蒙古的恩怨,還在延續。
經過了二十年的新政,大明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不僅僅是人口,農業、工業、科技,都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陸軍總兵力數百萬,海軍戰列艦數百艘。
國內已經建立超過20條鐵軌,對外貿易和內貿每年創造新的記錄。
雄厚的國力,以及開明的製度,和崛起的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完善的動員體係,全新的吏治,讓大明擁有了向萬裏之外投送大軍的能力。
這是宿命之戰。
沙賈汗出動了20萬帝國精銳,崇禎此時手中也有20萬能征善戰的精銳。
雙方在德裏相遇。
明軍的陣型在德裏城外鋪開,聲勢浩大。
城樓戰鼓響起來,號角聲迴響在天地間。
不多時,莫臥兒大軍的號角聲也響起來了。
沙賈汗先投入了2萬步兵,配合3萬鐵騎,向明軍的中路發動進攻。
莫臥兒的步兵軍陣列隊整齊,在寬闊的平原上推進,他們口中高呼著:萬歲!萬歲!
聲音震動四野八方,如同海浪。
從高空俯瞰下去,那些披著甲冑的步兵,就像一排排鋼鐵,正在朝前麵推進。
他們的腳步聲,震得地麵發生顫抖。
他們的騎兵在後麵和兩翼。
莫臥兒的步兵其實很混雜。
有披甲率很高的重步兵,能征善戰。
但大多數還是底層農民和市民,甚至一些地痞流氓。
莫臥兒皇帝們並不認為大規模會戰中步兵有重要的價值。
相反,隻有攻城的時候,步兵才會被利用上。
像這種大會戰,步兵最多也就打個輔助而已,精銳的重步兵可能具有一定的前鋒頭陣作用。
而莫臥兒的騎兵,也參差不齊。
最精銳的當時的皇家重甲騎兵,這些騎兵無論是俸祿還是裝備,都比一般騎兵要強太多。
而普通的騎兵,則更多是起到偵查和追擊潰敗敵人的作用。
倒是騎兵隊伍裏還有一類騎兵,是莫臥兒帝國地方領主們私募的,這也是莫臥兒皇室默許的一個規則。
地方可以私募騎兵,不過裝備基本上不會太好。
在戰爭的時候,這些地方私募騎兵也會被徵調過來。
一般他們會編入騎兵大隊中。
莫臥兒軍事編製和蒙古帝國時期還是有部分相似的。
例如莫臥兒的大隊就和蒙古帝國時期的萬夫長是一樣的。
崇禎用望遠鏡看到莫臥兒打前鋒的大軍,心裏有數了。
這種級別的軍隊,放在封建時代,肯定還是比較強悍的。
不過跟現在的明軍一比?
啥也不是!
沙賈汗好歹也是莫臥兒歷史上的英主,卻驕傲到這樣的程度。
難怪他晚年被自己兒子給篡位奪權了!
當然,崇禎相信,這一波,隻是沙賈汗的開胃菜。
莫臥兒大軍逐步向這邊推進過來,距離明軍越來越近。
明軍的威武大將軍炮,200門,在中軍之中組成了鋼鐵防線,作為戰場絞肉機一般的存在,在此時派上了用場。
當莫臥兒的前鋒大軍快速衝過來的時候,威武大將軍炮爆發出來的炮彈,形成了一片鋼鐵巨浪,以恐怖的氣勢,將最前麵的莫臥兒士兵掀飛起來。
空氣在鐵炮的爆炸中被灼熱,青煙滾起來。
血雨和碎肉濺了後麵的人身上。
一時間,所有人都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恍惚感。
剛才還氣勢高漲的莫臥兒前鋒大軍,最前麵的那一部分人,仿佛突然頓了一下。
隨後,明軍展開了對莫臥兒前鋒大軍密集的火炮壓製。
這種火炮壓製,足足過了二十分鍾,前鋒的兩萬步兵被打得崩散開。
管他多少戰象,就算是恐龍來了,在500門重型野戰炮麵前,也是浮雲!
人類科技樹在17世紀已經徹底點燃,火槍和火炮的大力發展,顛覆了過去的世界規則。
崇禎眺望遠方,湛藍的天空一望無垠。
這種天氣,就最適合火器的發揮。
上午九點,探子回報,沙賈汗的大軍已經距離德裏隻有10裏的路程。
站在城頭眺望過去,就能看見前方綠蔥蔥的小道之間,有大片的莫臥兒軍隊,匯聚成一望無際的海洋,朝這邊滾滾而來。
20萬大軍,足以覆蓋方圓好幾裏。
在大軍之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些高大威猛的戰象,它們整齊地列隊,有節奏地前進。
時不時還會嘶鳴,聲音渾厚有力,震人心魄。
決戰就在眼前了。
莫臥兒帝國,蒙古人最後一個強大的帝國,也是當今最強大的大陸帝國之一,雄踞南亞次大陸,幅員遼闊,兵力雄厚,還有優良的海港,優渥的自然環境。
一百多年前,他的前身是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後人在這一帶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一百多年前的明使出使帖木兒,多次失蹤。
無論是帖木兒還是莫臥兒,皇室都以成吉思汗的後裔自居。
大明帝國,朱元璋開國,驅逐蒙古人,與蒙古糾纏了兩百多年。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一般。
大明與蒙古的恩怨,還在延續。
經過了二十年的新政,大明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不僅僅是人口,農業、工業、科技,都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陸軍總兵力數百萬,海軍戰列艦數百艘。
國內已經建立超過20條鐵軌,對外貿易和內貿每年創造新的記錄。
雄厚的國力,以及開明的製度,和崛起的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完善的動員體係,全新的吏治,讓大明擁有了向萬裏之外投送大軍的能力。
這是宿命之戰。
沙賈汗出動了20萬帝國精銳,崇禎此時手中也有20萬能征善戰的精銳。
雙方在德裏相遇。
明軍的陣型在德裏城外鋪開,聲勢浩大。
城樓戰鼓響起來,號角聲迴響在天地間。
不多時,莫臥兒大軍的號角聲也響起來了。
沙賈汗先投入了2萬步兵,配合3萬鐵騎,向明軍的中路發動進攻。
莫臥兒的步兵軍陣列隊整齊,在寬闊的平原上推進,他們口中高呼著:萬歲!萬歲!
聲音震動四野八方,如同海浪。
從高空俯瞰下去,那些披著甲冑的步兵,就像一排排鋼鐵,正在朝前麵推進。
他們的腳步聲,震得地麵發生顫抖。
他們的騎兵在後麵和兩翼。
莫臥兒的步兵其實很混雜。
有披甲率很高的重步兵,能征善戰。
但大多數還是底層農民和市民,甚至一些地痞流氓。
莫臥兒皇帝們並不認為大規模會戰中步兵有重要的價值。
相反,隻有攻城的時候,步兵才會被利用上。
像這種大會戰,步兵最多也就打個輔助而已,精銳的重步兵可能具有一定的前鋒頭陣作用。
而莫臥兒的騎兵,也參差不齊。
最精銳的當時的皇家重甲騎兵,這些騎兵無論是俸祿還是裝備,都比一般騎兵要強太多。
而普通的騎兵,則更多是起到偵查和追擊潰敗敵人的作用。
倒是騎兵隊伍裏還有一類騎兵,是莫臥兒帝國地方領主們私募的,這也是莫臥兒皇室默許的一個規則。
地方可以私募騎兵,不過裝備基本上不會太好。
在戰爭的時候,這些地方私募騎兵也會被徵調過來。
一般他們會編入騎兵大隊中。
莫臥兒軍事編製和蒙古帝國時期還是有部分相似的。
例如莫臥兒的大隊就和蒙古帝國時期的萬夫長是一樣的。
崇禎用望遠鏡看到莫臥兒打前鋒的大軍,心裏有數了。
這種級別的軍隊,放在封建時代,肯定還是比較強悍的。
不過跟現在的明軍一比?
啥也不是!
沙賈汗好歹也是莫臥兒歷史上的英主,卻驕傲到這樣的程度。
難怪他晚年被自己兒子給篡位奪權了!
當然,崇禎相信,這一波,隻是沙賈汗的開胃菜。
莫臥兒大軍逐步向這邊推進過來,距離明軍越來越近。
明軍的威武大將軍炮,200門,在中軍之中組成了鋼鐵防線,作為戰場絞肉機一般的存在,在此時派上了用場。
當莫臥兒的前鋒大軍快速衝過來的時候,威武大將軍炮爆發出來的炮彈,形成了一片鋼鐵巨浪,以恐怖的氣勢,將最前麵的莫臥兒士兵掀飛起來。
空氣在鐵炮的爆炸中被灼熱,青煙滾起來。
血雨和碎肉濺了後麵的人身上。
一時間,所有人都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恍惚感。
剛才還氣勢高漲的莫臥兒前鋒大軍,最前麵的那一部分人,仿佛突然頓了一下。
隨後,明軍展開了對莫臥兒前鋒大軍密集的火炮壓製。
這種火炮壓製,足足過了二十分鍾,前鋒的兩萬步兵被打得崩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