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保證這一仗正常運轉的基礎,缺一不可。


    實際上,戰爭的慘烈度體現在前線,而戰爭的綜合實力,卻體現在後方。


    第1003章 陛下,咱是真的沒錢啦


    有不少人在看待歷史問題的時候,都會著眼於某一個時期每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


    然後將這個特定的歷史事件放大,來推斷對整個局麵的影響,進一步論證個人對歷史事件的影響進程。


    當然,個人在歷史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例如南宋初年,沒有嶽飛的出現,恐怕南宋不一定能建國一百多年。


    例如隋末沒有李世民的出現,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番模樣。


    不過,大多數時候,個人對歷史的進程影響是比較小的。


    更多的時候,國家的存亡,都反映在當朝財政中。


    財政收入的崩潰,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朝代滅亡的根本原因。


    為什麽這麽說?


    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可以體現出幾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管理指標。


    一、行政體係是否運轉良好。


    財政收入一般有兩塊,一是稅收,二是國營商社的收入。


    當收入暴跌,正麵稅收崩盤,以及國營商社破產。


    稅收崩潰就意味著產業出了問題,而產業又是各地行政官員的考核指標,例如農業、商業等等。


    這反映出了行政的崩壞,具體表現就是貪官汙吏太多,占據重要職位不幹活,隻收錢。


    二、國營商社入不敷出,要麽是產業方向不對,要麽是國營商社裏的編製人員不幹活。


    三、若是收不上來稅了,說明頂層管理者也不思進取,不願意改革,得罪利益集團。


    這些都反映出一個王朝滅亡的跡象。


    這個世界運轉的邏輯是,當經濟狀況運行蒸蒸日上的時候,許多問題都可以被遮蓋或者忽略。


    畢竟經濟蒸蒸日上,大家口袋裏的錢都在變多,沒有人去在乎佃租是不是漲了,我是不是買得起田種地。


    但是,一旦經濟增長整體放緩,大家口袋裏的收入變少或者停止,而田的價格上漲,商品的價格上漲,以前被忽視的那些問題,就會浮出水麵了。


    在經濟學中,這些問題就有學名:灰犀牛。


    (灰犀牛: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這個時候,社會的各個矛盾就會顯露出來。


    如果這個時候,王朝還麵臨著巨大的外患,就會出現所謂的內憂外患。


    很典型的例如正統歷史上明末社會既是如此。


    在內卷的社會中,整體社會財富沒有增加,老百姓的土地被兼併走,社會矛盾日益加重,而遼東軍事衝突越來越大。


    想要解開這個局麵,並不是說那些片麵的說袁崇煥不殺毛文龍,或者把東林黨全部幹掉就能解決的。


    因為根源就是財政製度問題,沒有錢,就到處都是問題。


    有錢了,99%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另外1%的問題無非就是用更多的錢來解決而已。


    所以,到了21世紀,中國將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


    因為隻有更好的發展經濟,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改善,社會才會欣欣向榮。


    把餅做大,是執政者永遠要考慮的第一目標。


    畢竟更加殘忍的現實是:普通人隻有在經濟發展好的時候,才能過得稍微好一點。


    那麽問題來了。


    既然經濟發展如此重要,為什麽張凡還要投入如此多的錢去打仗?


    這錢一算下來,國庫肯定是不夠的。


    這難度不是虧本的買賣嗎?


    把南直隸的糧價打起來了,遼東又死了那麽多人。


    接下來朝廷對各省的財政投入,可能都要放緩,經濟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


    看起來不劃算啊!


    難道除了情懷上的收復故土,真的一無是處了嗎?


    當然不是。


    首先,遼東有許多黑土地,這是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的。


    其次,遼東有許多鐵礦,例如鞍山。


    大明朝此時此刻,已經點燃了工業革命的火種。


    遼東的價值,遠遠超過現在的1.01億兩。


    那麽西北呢?


    西北除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西北還能產出大量的棉花。


    棉花在工業革命的年代,到底有多重要呢?


    在正統歷史上,20世紀以前,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


    棉花不僅是衣服、被子的原材料,紙巾、植物油、肥皂、火藥、書裏都有棉花。


    英國的工業革命就是棉花推動的。


    黑奴被賣到美洲去幹什麽了?


    沒錯,去種棉花了。


    大明朝現在產棉的地方很多,北直隸、山東省、河南省、湖廣省、南直隸都產棉。


    但是,這些地方的潛力和西域比起來,真的就不值一提了。


    因為棉花這種農作物需要日照長,雨水少,西域是最合適的地方。


    言歸正傳,軍委會這份奏表呈遞上來了,一邊的財務大臣卻在瑟瑟發抖。


    他隨後也呈遞上來了一份奏表,是去年朝廷的收入。


    崇禎八年,國家的總收入是5800萬兩。


    其中兩稅製讓朝廷的實際收入隻有4500萬兩。


    而截至到目前,國庫裏的錢一共有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當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重生大明當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