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崇禎現在敢大舉動邊軍的底氣!
2萬就夠了!
軍隊在於精,而不是在於多。
做過大團隊管理的都知道,團隊人數越多,效率反而越低,混吃等死的人越多,如此養成了這種惡習,所有人都跟風。
所以,崇禎就將大同府精兵簡政後的兵額定在2萬,這是最合適的。
這個數字絕不是拍腦袋,這是配合以後全麵北伐漠南、漠北而準備的。
當年的大唐打到了哪裏?
貝加爾湖?
那他崇禎以後就要去貝加爾湖釣魚烤了吃!
大同府已經將會逐漸失去它的邊關意義,大明的軍事戰略核心一定不能被壓縮在長城一線,一定要掙脫這個束縛。
不過首先,當然是軍隊全麵改製。
但這件事,崇禎自己已經料到,絕對不會那麽順利,大明朝的軍隊和地方行政一樣爛,爛得流膿。
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崇禎繼續翻閱:“延綏鎮6萬,依朕看,3萬也是綽綽有餘。”
三邊總督楊鶴道:“陛下,陝西民風彪悍,臣恐怕……”
“你不必擔心,現在陝西災情穩定,該裁撤的裁撤,讓他們找銀行貸款買田回家種田。”
第475章 全麵軍改
楊鶴為什麽叫三邊總督?
因為他管轄了西北三個重要的軍事重地。
哪三個?
一是延綏鎮,二是寧夏,三是甘肅。
這三個地方都在西北,都是大明朝西北重要的邊塞。
有多重要呢?
西北那地方也有不少蒙古部族,而且這些蒙古部族和大明一直都是敵對關係,不僅如此,在河套走廊上還有更加強大的蠻族。
那現在寧夏鎮有多少兵力?
一共也才3萬。
甘肅鎮呢?
甘肅鎮約4萬人。
這三個重鎮加起來,目前有13萬人。
這多不多?
不多!
為什麽不多?
因為西北是崇禎的大戰略核心之一。
崇禎的大戰略版圖中有這樣幾個核心戰略:
一是遼東,必須拿回來,進而南下東進,越過東海。
二是整個蒙古草原,必須徹底編製入大明朝。
三是借安南而征服南洋。
四是西北!
歷史上的大明朝對西北的戰略控製實在太弱,絲綢之路被堵塞,整個國家的戰略被困在草原和遼東,無法展開手腳。
而崇禎,是要在西北下一盤大棋的。
那麽現在就要開始布局。
但為什麽延綏要減人呢?
因為延綏這個地方嚴格來說,不算太西北。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榆林,就在蒙古鄂爾多斯部南邊。
現在鄂爾多斯部已經向大明朝稱臣了,並且雙方的互市往來非常頻繁,大明的香皂、香水、茶葉,在鄂爾多斯部非常受歡迎。
那邊的武裝威脅目前已經降到很低。
所以延綏根本不需要6萬人,保持3萬已經綽綽有餘。
但是甘肅和寧夏都是要增兵的。
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甘肅和寧夏增兵,都要先整頓,裁掉那些老舊的兵,補充新鮮血液進去。
“楊鶴。”
“臣在。”
“甘肅雖然定的是8萬兵額,但朕希望這8萬人,都是精兵強將,不能有混吃等死的,國防是重中之重,馬虎不得。”
“是!”
崇禎笑道:“咱們的楊總督是老好人,對下屬都很體諒,是好上司,希望也能是好臣子!”
楊鶴全身一顫,連忙道:“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敢有絲毫異心。”
“朕相信你,朕給你半年時間!”
楊鶴心底一沉,麵色卻平靜道:“臣必不辱聖命!”
“鄭崇儉。”
“臣在!”
“你的6萬兵額,何時整頓完,你給朕一個時間。”
“陛下,臣隻需要今年十二月底就能整頓完。”
“哦。”崇禎眼睛一亮,這幾個總督,總算有一個願意放狠話的了。
做領導的,其實是非常喜歡放狠話的下屬的,哪怕他在吹牛。
為什麽?
因為放狠話是在刺激別人啊!
如此,便可以形成內部競爭的局麵。
“好!”崇禎笑道,“還是鄭大人有膽量!你隻有4個月,4個月時間,你必須完成寧夏的整改,完成了朕對你重重有賞!”
“臣必不辱使命!”
一邊的楊鶴神色有些微微變化。
楊鶴和鄭崇儉這兩人素有矛盾,楊鶴雖然比鄭崇儉大一級,但也未必就能完全調動鄭崇儉。
若是鄭崇儉現在完成了任務,西北的局麵,恐怕就會發生變化了。
楊鶴終於有了一絲危機感。
崇禎做了一個總結:“新軍政關乎大明的邊防和未來,朕希望諸君能認真對待,朕從來不吝惜封賞。”
眾人連忙拜道:“吾皇聖明,臣等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接下來三日,便是每一個總督,詳細述職。
主要是匯報軍政的兵額、去年的軍餉,目前每月消耗的軍糧,士兵訓練日常,還有邊關的敵情。
每人有半天的時間,必須說得非常詳細。
2萬就夠了!
軍隊在於精,而不是在於多。
做過大團隊管理的都知道,團隊人數越多,效率反而越低,混吃等死的人越多,如此養成了這種惡習,所有人都跟風。
所以,崇禎就將大同府精兵簡政後的兵額定在2萬,這是最合適的。
這個數字絕不是拍腦袋,這是配合以後全麵北伐漠南、漠北而準備的。
當年的大唐打到了哪裏?
貝加爾湖?
那他崇禎以後就要去貝加爾湖釣魚烤了吃!
大同府已經將會逐漸失去它的邊關意義,大明的軍事戰略核心一定不能被壓縮在長城一線,一定要掙脫這個束縛。
不過首先,當然是軍隊全麵改製。
但這件事,崇禎自己已經料到,絕對不會那麽順利,大明朝的軍隊和地方行政一樣爛,爛得流膿。
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崇禎繼續翻閱:“延綏鎮6萬,依朕看,3萬也是綽綽有餘。”
三邊總督楊鶴道:“陛下,陝西民風彪悍,臣恐怕……”
“你不必擔心,現在陝西災情穩定,該裁撤的裁撤,讓他們找銀行貸款買田回家種田。”
第475章 全麵軍改
楊鶴為什麽叫三邊總督?
因為他管轄了西北三個重要的軍事重地。
哪三個?
一是延綏鎮,二是寧夏,三是甘肅。
這三個地方都在西北,都是大明朝西北重要的邊塞。
有多重要呢?
西北那地方也有不少蒙古部族,而且這些蒙古部族和大明一直都是敵對關係,不僅如此,在河套走廊上還有更加強大的蠻族。
那現在寧夏鎮有多少兵力?
一共也才3萬。
甘肅鎮呢?
甘肅鎮約4萬人。
這三個重鎮加起來,目前有13萬人。
這多不多?
不多!
為什麽不多?
因為西北是崇禎的大戰略核心之一。
崇禎的大戰略版圖中有這樣幾個核心戰略:
一是遼東,必須拿回來,進而南下東進,越過東海。
二是整個蒙古草原,必須徹底編製入大明朝。
三是借安南而征服南洋。
四是西北!
歷史上的大明朝對西北的戰略控製實在太弱,絲綢之路被堵塞,整個國家的戰略被困在草原和遼東,無法展開手腳。
而崇禎,是要在西北下一盤大棋的。
那麽現在就要開始布局。
但為什麽延綏要減人呢?
因為延綏這個地方嚴格來說,不算太西北。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榆林,就在蒙古鄂爾多斯部南邊。
現在鄂爾多斯部已經向大明朝稱臣了,並且雙方的互市往來非常頻繁,大明的香皂、香水、茶葉,在鄂爾多斯部非常受歡迎。
那邊的武裝威脅目前已經降到很低。
所以延綏根本不需要6萬人,保持3萬已經綽綽有餘。
但是甘肅和寧夏都是要增兵的。
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甘肅和寧夏增兵,都要先整頓,裁掉那些老舊的兵,補充新鮮血液進去。
“楊鶴。”
“臣在。”
“甘肅雖然定的是8萬兵額,但朕希望這8萬人,都是精兵強將,不能有混吃等死的,國防是重中之重,馬虎不得。”
“是!”
崇禎笑道:“咱們的楊總督是老好人,對下屬都很體諒,是好上司,希望也能是好臣子!”
楊鶴全身一顫,連忙道:“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敢有絲毫異心。”
“朕相信你,朕給你半年時間!”
楊鶴心底一沉,麵色卻平靜道:“臣必不辱聖命!”
“鄭崇儉。”
“臣在!”
“你的6萬兵額,何時整頓完,你給朕一個時間。”
“陛下,臣隻需要今年十二月底就能整頓完。”
“哦。”崇禎眼睛一亮,這幾個總督,總算有一個願意放狠話的了。
做領導的,其實是非常喜歡放狠話的下屬的,哪怕他在吹牛。
為什麽?
因為放狠話是在刺激別人啊!
如此,便可以形成內部競爭的局麵。
“好!”崇禎笑道,“還是鄭大人有膽量!你隻有4個月,4個月時間,你必須完成寧夏的整改,完成了朕對你重重有賞!”
“臣必不辱使命!”
一邊的楊鶴神色有些微微變化。
楊鶴和鄭崇儉這兩人素有矛盾,楊鶴雖然比鄭崇儉大一級,但也未必就能完全調動鄭崇儉。
若是鄭崇儉現在完成了任務,西北的局麵,恐怕就會發生變化了。
楊鶴終於有了一絲危機感。
崇禎做了一個總結:“新軍政關乎大明的邊防和未來,朕希望諸君能認真對待,朕從來不吝惜封賞。”
眾人連忙拜道:“吾皇聖明,臣等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接下來三日,便是每一個總督,詳細述職。
主要是匯報軍政的兵額、去年的軍餉,目前每月消耗的軍糧,士兵訓練日常,還有邊關的敵情。
每人有半天的時間,必須說得非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