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堂的意思也很明顯,你要滅我九族,其他族我不關心,你要找我逃走的家人,未必能找到。
如果我說了,我的家人肯定會死,如果我不說,我的家人有活命的希望。
這個意思,崇禎聽出來了:賣糧食的不是陸正堂一個人,可以說是一個群體。
他們擁有豐厚的財富,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良田,與地方上的官和吏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你皇帝又能如何?
殺幾個人,就能將這些根深蒂固了幾百年的摧毀掉嗎?
“陛下,臣聽聞,朝廷打算頒布新的稅法,不是臣潑您冷水,那是不可能的,以後您就知道了。”
崇禎看著他,突然也平靜地說道:“你不懂,朕可以在江南殺一萬人,一萬人不行就十萬人,一百萬人,直到接受為止,還有你說的那些人,朕一個不會放過。”
崇禎站了起來,吩咐駱養性道:“交給刑部、大理寺會審。”
“遵旨!”
交給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就是公開審判,公開審判就是要向天下人定罪。
其實刑部和大理寺隻是走一個過場。
罪行就是通敵賣國,結果就是淩遲處死:三千刀,一刀不能少!
崇禎知道江南是難啃的骨頭,沒想到錦衣衛指揮使居然也和他們一個鳥德行了。
崇禎即刻下了一個命令,讓在南京查案的東廠提督魏忠賢接管南鎮撫司。
江南的那些人恨魏忠賢入骨,就讓魏公公來壓壓他們。
十一月十日,陸正堂的審案結果出來了:誅九族!陸正堂本人判淩遲。
至此,南鎮撫司正式掌握在崇禎手中。
接下來,對江南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算是了如指掌了。
隨後,崇禎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超過3兩賣給陝西糧食的糧商,一律罰款一萬兩!
一萬兩是多少?650萬元!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江南一帶引發了地震。
一時間,在彈劾孫傳庭的同時,無數人奏疏指責這個處罰不合理。
他們的理由是已經入冬,交通運輸極其不方便,江南一帶也出現了缺糧的情況,糧價上漲是合理的。
連南直隸的戶部都奏疏上來表示皇帝這個罰款過重。
崇禎大袖一揮,沒什麽好商議的,一律處罰。
一萬兩雖然多,但是對於那些糧商來說,是肯定可以拿得出來的!
這個一萬兩也是有講究的。
什麽講究?
罰下去肯定會肉疼,但不會破產。
崇禎就是要讓他們肉疼,但還不能破產。
在目前這個階段,這些糧商還有利用價值,暫時不必趕盡殺絕。
崇禎元年十一月,陸正堂被淩遲,陸正堂案很快結束。
無論是從陸正堂案,還是從糧食被罰款來看,都是崇禎第一次與江南交手。
這是一次敲山震虎,也是為新的稅政做準備。
至於陸正堂背後那些隱藏的人呢?
查!繼續查!
而人們不知道,由於這突發引起的兩場事件,很快就引出了已經在發生的另一件事:宗室案!
第144章 改變
大明朝喜歡奏疏罵人的風氣改了嗎?
當然沒有改。
整個十一月,兩京十三省,無數奏疏像洪水一樣衝進紫禁城裏。
彈劾孫傳庭的奏疏已經堆積如山,按照這個趨勢,吏部尚書王永光擔心有部分官員會因此鬧情緒而罷工。
這不是危言聳聽,明朝的官員真的幹的出來。
他們往往打著道德的旗幟,耍著最讓人蛋疼的無賴。
你罵他們,他們跟你講聖賢書,你抽他們,他們還跟你講聖賢書。
總之,丫的幹活能從聖賢書裏找出理由來,不幹活也能從聖賢書裏找出理由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自從皇帝在皇宮門口一口氣打死二十三個官員後,就再也沒有人敢跪在宮門口玩那套逼宮了。
至少短時間內京師沒有人敢這麽玩了。
而對於崇禎來說,陝西穩定,惠澤田能順利落地下去,比什麽都重要。
後世一位偉人多次提醒過我們,我們要分清楚朋友是誰,敵人是誰。
皇帝雖然代表的大地主階級,但他麽的大地主階級現在已經要把整個大明玩壞了啊。
崇禎如果再代表下去,自己就要和歷史上的崇禎一樣掛歪脖子樹了。
所以現在就算有再多的奏疏瘋狂般的湧來,崇禎都一個態度:滾,別妨礙朕!
至於王永光所的官員們怠政問題,不怕,嚴格按照考核來就行。
就像你在公司,老闆從來不擔心員工不幹活,因為考核製度在那裏,成績好的加薪,成績差的滾蛋,管你幹不幹活。
沒挨過社會的毒打吧?
整體來說,崇禎元年的十一月是和平的,除了把陸正堂給剮了三千刀以外,似乎也沒有鬧出什麽大的事情了。
另外,關於陸正堂的族人,原本是誅九族的,但考慮到皇帝要做一個仁君,誅了三族,就此作罷。
陝西那邊奏疏,陝西大致太平。
施鳳來委婉地提醒了一下,隻是那一千一萬百萬兩,怕是明年就會用完了。
用完了?
沒關係,用完再給,朕有的是賺錢的方法。
如果我說了,我的家人肯定會死,如果我不說,我的家人有活命的希望。
這個意思,崇禎聽出來了:賣糧食的不是陸正堂一個人,可以說是一個群體。
他們擁有豐厚的財富,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良田,與地方上的官和吏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你皇帝又能如何?
殺幾個人,就能將這些根深蒂固了幾百年的摧毀掉嗎?
“陛下,臣聽聞,朝廷打算頒布新的稅法,不是臣潑您冷水,那是不可能的,以後您就知道了。”
崇禎看著他,突然也平靜地說道:“你不懂,朕可以在江南殺一萬人,一萬人不行就十萬人,一百萬人,直到接受為止,還有你說的那些人,朕一個不會放過。”
崇禎站了起來,吩咐駱養性道:“交給刑部、大理寺會審。”
“遵旨!”
交給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就是公開審判,公開審判就是要向天下人定罪。
其實刑部和大理寺隻是走一個過場。
罪行就是通敵賣國,結果就是淩遲處死:三千刀,一刀不能少!
崇禎知道江南是難啃的骨頭,沒想到錦衣衛指揮使居然也和他們一個鳥德行了。
崇禎即刻下了一個命令,讓在南京查案的東廠提督魏忠賢接管南鎮撫司。
江南的那些人恨魏忠賢入骨,就讓魏公公來壓壓他們。
十一月十日,陸正堂的審案結果出來了:誅九族!陸正堂本人判淩遲。
至此,南鎮撫司正式掌握在崇禎手中。
接下來,對江南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算是了如指掌了。
隨後,崇禎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超過3兩賣給陝西糧食的糧商,一律罰款一萬兩!
一萬兩是多少?650萬元!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江南一帶引發了地震。
一時間,在彈劾孫傳庭的同時,無數人奏疏指責這個處罰不合理。
他們的理由是已經入冬,交通運輸極其不方便,江南一帶也出現了缺糧的情況,糧價上漲是合理的。
連南直隸的戶部都奏疏上來表示皇帝這個罰款過重。
崇禎大袖一揮,沒什麽好商議的,一律處罰。
一萬兩雖然多,但是對於那些糧商來說,是肯定可以拿得出來的!
這個一萬兩也是有講究的。
什麽講究?
罰下去肯定會肉疼,但不會破產。
崇禎就是要讓他們肉疼,但還不能破產。
在目前這個階段,這些糧商還有利用價值,暫時不必趕盡殺絕。
崇禎元年十一月,陸正堂被淩遲,陸正堂案很快結束。
無論是從陸正堂案,還是從糧食被罰款來看,都是崇禎第一次與江南交手。
這是一次敲山震虎,也是為新的稅政做準備。
至於陸正堂背後那些隱藏的人呢?
查!繼續查!
而人們不知道,由於這突發引起的兩場事件,很快就引出了已經在發生的另一件事:宗室案!
第144章 改變
大明朝喜歡奏疏罵人的風氣改了嗎?
當然沒有改。
整個十一月,兩京十三省,無數奏疏像洪水一樣衝進紫禁城裏。
彈劾孫傳庭的奏疏已經堆積如山,按照這個趨勢,吏部尚書王永光擔心有部分官員會因此鬧情緒而罷工。
這不是危言聳聽,明朝的官員真的幹的出來。
他們往往打著道德的旗幟,耍著最讓人蛋疼的無賴。
你罵他們,他們跟你講聖賢書,你抽他們,他們還跟你講聖賢書。
總之,丫的幹活能從聖賢書裏找出理由來,不幹活也能從聖賢書裏找出理由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自從皇帝在皇宮門口一口氣打死二十三個官員後,就再也沒有人敢跪在宮門口玩那套逼宮了。
至少短時間內京師沒有人敢這麽玩了。
而對於崇禎來說,陝西穩定,惠澤田能順利落地下去,比什麽都重要。
後世一位偉人多次提醒過我們,我們要分清楚朋友是誰,敵人是誰。
皇帝雖然代表的大地主階級,但他麽的大地主階級現在已經要把整個大明玩壞了啊。
崇禎如果再代表下去,自己就要和歷史上的崇禎一樣掛歪脖子樹了。
所以現在就算有再多的奏疏瘋狂般的湧來,崇禎都一個態度:滾,別妨礙朕!
至於王永光所的官員們怠政問題,不怕,嚴格按照考核來就行。
就像你在公司,老闆從來不擔心員工不幹活,因為考核製度在那裏,成績好的加薪,成績差的滾蛋,管你幹不幹活。
沒挨過社會的毒打吧?
整體來說,崇禎元年的十一月是和平的,除了把陸正堂給剮了三千刀以外,似乎也沒有鬧出什麽大的事情了。
另外,關於陸正堂的族人,原本是誅九族的,但考慮到皇帝要做一個仁君,誅了三族,就此作罷。
陝西那邊奏疏,陝西大致太平。
施鳳來委婉地提醒了一下,隻是那一千一萬百萬兩,怕是明年就會用完了。
用完了?
沒關係,用完再給,朕有的是賺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