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一時的玥王爺被褫奪了封號,降為皇子且被囚禁在府中的事情不過在金陵中傳揚了兩三日,便已經無人再會提及。
頂多在茶餘飯後閑談時,道一聲世事無常也就罷了,就像昔日的戰神段大將軍一樣。到頭了,除卻親近之人,旁人提起來頂多會唏噓感慨兩句,感歎完了以後還有誰會想起來呢?
玥王殿下閔柏淳與大將軍段雲也沒什麽不同,更甚至是他的事情,遠沒有大將軍段雲對於百姓們的影響深遠。
身為天潢貴胄的玥王殿下閔柏淳在百姓們心中,便是高不可攀且無緣麵見高高在上的皇子王爺,提起來時自是都帶著幾分小心和敬畏。
可大將軍段雲卻不同,大將軍征戰歸京時,百姓們夾道歡迎的場麵自是不會少,人們對於這樣守家衛國的英雄心中除了敬佩還有感激。
說白了,閔柏淳是皇子還是王爺與他們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但能征善戰的大將軍卻不同,沒有了他,他們可能會有一陣擔心,他們所處的國家是否還想從前一樣安寧。
說到底閔柏淳這樣身份的人,在百姓們眼中本就帶著高不可攀,並且他又從來沒有為金陵的百姓們做過什麽。
百姓們不敢直呼其名,自然對他的事情也不會有過多的關心,關心這件事最多的還是那些身在朝廷為官,並且投到他麾下的那些個朝臣們。
所以,閔柏淳曾擔心的被百姓們評頭論足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那些先前曾投到他麾下的朝臣們,已經開始人人自危起來。
更加憂心不已的則是幾位先前投在瑞王麾下,在瑞王出事後又轉投到玥王麾下的大臣,他們感慨之餘甚至有些擔心是不是他們自身出了問題。
難不成是他們之中有人與而為王爺的命格相克?否則怎麽會投了兩位王爺,兩位王爺便接連出事呢?
相比於那幾位大臣的心中惶惶,從瑞王麾下離開想要轉投到瑾瑜王爺麾下的張信達就淡然的多。
但他也同樣憂心不已,這一次玥王殿下的事情雖然沒有牽連到他,可他一心想要投靠的瑾瑜王爺近況也實在是讓他心中滿是憂慮。
本來親自前往封底治理水患是大功一件,能回到金陵時,瑾瑜王爺的身份還不是會節節高升?
可現在瑾瑜王爺身染疫症,已經是自身難保,若有稍有處理不當,那麽便是壞事一樁。
就算瑾瑜王爺逃過疫症的魔掌,有幸留得一條命在,可看陛下的態度,能不能讓瑾瑜王爺回到皇城還是很難說的事情。
要是陛下對瑾瑜王爺回金陵的事情避而不談,那麽前一個月風光兩無的瑾瑜王爺,與被流放了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是占著個王爺的名頭罷了,太子之位於他已經是無緣。
“唉!”
思來想去也沒理出個頭緒的張信達坐在那裏歎息了一聲。
陛下雖然年雖不高,但並無心朝政,現在是六部共同審理大大小小各地呈上來的奏折,隻有事關重大拿不定主意的才會呈到陛下的禦案上。
現在整個朝堂的局勢,看似立太子一事已經是必行之事,而一旦確定了太子的人選,那麽太子監國便也是順理成章。
到那時,誰是太子殿下的心腹,誰便會得到重用。
這種地位不亞於陪著太祖皇帝打天下時的開國功臣,日後的地位更是將無人能及,畢竟能得君主的信任與重用,便是臣子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根本。
可如今,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看好的瑾瑜王爺似乎正在慢慢地遠離太子之位,玥王殿下倒台了,他又是從瑞王殿下那裏離開的。
尚未封王的皇子中能力出眾的也並沒有,即將及冠的四殿下又是瑞王殿下的擁護者,即使封王了也是無緣太子之位的。
六殿下、七殿下尚未及冠不說,等到他們能及冠的時候,隻怕金陵的局勢已經塵埃落定。
如何另擇明主,且一擊即中,實在是為難得很……
張信達胖胖的臉上滿是愁容,似乎連兩腮上的肉都失落地耷拉著,不大的一雙眼睛骨碌碌地轉著。
猛地,他一拍扶手,眼中升起些許狡黠的光來。
他摸不準瑾瑜王爺現在的近況,但他卻可以探探葉大人的口風,畢竟葉大人與瑾瑜王爺的關係,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照不宣的事情。
這一次玥王殿下倒台,說不準就是葉大人和瑞王殿下聯手做的扣。
想到這張信達眼中又有些犯難升起,葉大人是個難得的忠臣,但那性格實在是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一想到要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張信達就感到一陣頭疼。
不過日後他若是能成功的投靠到瑾瑜王爺麾下效力,總歸是要和葉大人一同共事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雖然一同在朝為官,卻是井水不犯河水。
既然要一起共事,那麽互相接觸和磨合,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且他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況且算是渾渾噩噩了大半輩子的他,最近越發的想要腳踏實地的幹些實事。
近日來,他時常會想顧清臨那樣頑劣的紈絝公子哥都能回頭是岸,他是半點都不想被比下去。而且他和顧言雖然私交不錯,但一直也算是暗中較著勁的。
顧言的幾個小子中顧清臨可謂是一鳴驚人,反觀他的幾個兒子,就顯得資質平庸了些。
兒子不如人,老子便隻能迎頭而上,否則總歸是要被顧言壓一頭的。
相比於隻被人議論了兩三日的玥王殿下閔柏淳來說,金陵上上下下人們口中談及更多的則是那夜大出風頭的顧清臨。
從前顧清臨在金陵中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那時的他基本和好事沾不上邊,算得上是臭名遠揚。
但如今的顧清臨可算得上是改頭換麵了,人人提起顧清臨時都會嘖嘖讚歎,且又都會感歎一句浪子回頭果然是世間最好的治愈良藥。
從前那樣一個混賬的公子哥,如今竟然搖身一變成了陛下身邊的紅人,更是在大理寺謀到了官職。
前途可謂是光明一片。
事情雖然過去了四日有餘,但談論顧清臨的人仍然不在少數。
現在被人談論和猜度的顧清臨,正一副懶散模樣躺在瑞王殿下閔柏涵的書房中。
對於顧清臨這副有些散漫不羈的做派,閔柏涵不僅半點不滿也無,反而情緒前所未有的高漲。
誰讓顧先生他接連派人上門遞請帖遞了整整五回,才終於把顧先生給盼來了呢?
頂多在茶餘飯後閑談時,道一聲世事無常也就罷了,就像昔日的戰神段大將軍一樣。到頭了,除卻親近之人,旁人提起來頂多會唏噓感慨兩句,感歎完了以後還有誰會想起來呢?
玥王殿下閔柏淳與大將軍段雲也沒什麽不同,更甚至是他的事情,遠沒有大將軍段雲對於百姓們的影響深遠。
身為天潢貴胄的玥王殿下閔柏淳在百姓們心中,便是高不可攀且無緣麵見高高在上的皇子王爺,提起來時自是都帶著幾分小心和敬畏。
可大將軍段雲卻不同,大將軍征戰歸京時,百姓們夾道歡迎的場麵自是不會少,人們對於這樣守家衛國的英雄心中除了敬佩還有感激。
說白了,閔柏淳是皇子還是王爺與他們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但能征善戰的大將軍卻不同,沒有了他,他們可能會有一陣擔心,他們所處的國家是否還想從前一樣安寧。
說到底閔柏淳這樣身份的人,在百姓們眼中本就帶著高不可攀,並且他又從來沒有為金陵的百姓們做過什麽。
百姓們不敢直呼其名,自然對他的事情也不會有過多的關心,關心這件事最多的還是那些身在朝廷為官,並且投到他麾下的那些個朝臣們。
所以,閔柏淳曾擔心的被百姓們評頭論足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那些先前曾投到他麾下的朝臣們,已經開始人人自危起來。
更加憂心不已的則是幾位先前投在瑞王麾下,在瑞王出事後又轉投到玥王麾下的大臣,他們感慨之餘甚至有些擔心是不是他們自身出了問題。
難不成是他們之中有人與而為王爺的命格相克?否則怎麽會投了兩位王爺,兩位王爺便接連出事呢?
相比於那幾位大臣的心中惶惶,從瑞王麾下離開想要轉投到瑾瑜王爺麾下的張信達就淡然的多。
但他也同樣憂心不已,這一次玥王殿下的事情雖然沒有牽連到他,可他一心想要投靠的瑾瑜王爺近況也實在是讓他心中滿是憂慮。
本來親自前往封底治理水患是大功一件,能回到金陵時,瑾瑜王爺的身份還不是會節節高升?
可現在瑾瑜王爺身染疫症,已經是自身難保,若有稍有處理不當,那麽便是壞事一樁。
就算瑾瑜王爺逃過疫症的魔掌,有幸留得一條命在,可看陛下的態度,能不能讓瑾瑜王爺回到皇城還是很難說的事情。
要是陛下對瑾瑜王爺回金陵的事情避而不談,那麽前一個月風光兩無的瑾瑜王爺,與被流放了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是占著個王爺的名頭罷了,太子之位於他已經是無緣。
“唉!”
思來想去也沒理出個頭緒的張信達坐在那裏歎息了一聲。
陛下雖然年雖不高,但並無心朝政,現在是六部共同審理大大小小各地呈上來的奏折,隻有事關重大拿不定主意的才會呈到陛下的禦案上。
現在整個朝堂的局勢,看似立太子一事已經是必行之事,而一旦確定了太子的人選,那麽太子監國便也是順理成章。
到那時,誰是太子殿下的心腹,誰便會得到重用。
這種地位不亞於陪著太祖皇帝打天下時的開國功臣,日後的地位更是將無人能及,畢竟能得君主的信任與重用,便是臣子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根本。
可如今,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看好的瑾瑜王爺似乎正在慢慢地遠離太子之位,玥王殿下倒台了,他又是從瑞王殿下那裏離開的。
尚未封王的皇子中能力出眾的也並沒有,即將及冠的四殿下又是瑞王殿下的擁護者,即使封王了也是無緣太子之位的。
六殿下、七殿下尚未及冠不說,等到他們能及冠的時候,隻怕金陵的局勢已經塵埃落定。
如何另擇明主,且一擊即中,實在是為難得很……
張信達胖胖的臉上滿是愁容,似乎連兩腮上的肉都失落地耷拉著,不大的一雙眼睛骨碌碌地轉著。
猛地,他一拍扶手,眼中升起些許狡黠的光來。
他摸不準瑾瑜王爺現在的近況,但他卻可以探探葉大人的口風,畢竟葉大人與瑾瑜王爺的關係,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照不宣的事情。
這一次玥王殿下倒台,說不準就是葉大人和瑞王殿下聯手做的扣。
想到這張信達眼中又有些犯難升起,葉大人是個難得的忠臣,但那性格實在是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一想到要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張信達就感到一陣頭疼。
不過日後他若是能成功的投靠到瑾瑜王爺麾下效力,總歸是要和葉大人一同共事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雖然一同在朝為官,卻是井水不犯河水。
既然要一起共事,那麽互相接觸和磨合,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且他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況且算是渾渾噩噩了大半輩子的他,最近越發的想要腳踏實地的幹些實事。
近日來,他時常會想顧清臨那樣頑劣的紈絝公子哥都能回頭是岸,他是半點都不想被比下去。而且他和顧言雖然私交不錯,但一直也算是暗中較著勁的。
顧言的幾個小子中顧清臨可謂是一鳴驚人,反觀他的幾個兒子,就顯得資質平庸了些。
兒子不如人,老子便隻能迎頭而上,否則總歸是要被顧言壓一頭的。
相比於隻被人議論了兩三日的玥王殿下閔柏淳來說,金陵上上下下人們口中談及更多的則是那夜大出風頭的顧清臨。
從前顧清臨在金陵中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那時的他基本和好事沾不上邊,算得上是臭名遠揚。
但如今的顧清臨可算得上是改頭換麵了,人人提起顧清臨時都會嘖嘖讚歎,且又都會感歎一句浪子回頭果然是世間最好的治愈良藥。
從前那樣一個混賬的公子哥,如今竟然搖身一變成了陛下身邊的紅人,更是在大理寺謀到了官職。
前途可謂是光明一片。
事情雖然過去了四日有餘,但談論顧清臨的人仍然不在少數。
現在被人談論和猜度的顧清臨,正一副懶散模樣躺在瑞王殿下閔柏涵的書房中。
對於顧清臨這副有些散漫不羈的做派,閔柏涵不僅半點不滿也無,反而情緒前所未有的高漲。
誰讓顧先生他接連派人上門遞請帖遞了整整五回,才終於把顧先生給盼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