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言的話讓顧清臨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更有些想不明白顧言這些話中的真正用意。
世人常言,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借機行事。但顧言這話中之意聽起來頗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
甚至他本身也是那般所想,若當真朝堂之上是一片清明,那他們又何須做這諸多百般的首謀和安排?現在所為的也不過是能趁勢在這混亂中為己方謀求更大的利益。
就算沒有孔、葉、顧三府的針鋒相對,如今的朝堂之上也早就已經是一片混亂的局麵,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更是從未停止過,甚至仿佛如宿敵一般的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爭鬥也是始終存在的。
如各方勢力相互爭奪割據全是一般的朝堂上,隻怕沒有人會不希望這樣的混亂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大統人選既定,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之時。
畢竟隻有局勢越亂之時,安插起自己的人手時才會越發的順暢,而這樣的局麵也更能顯示出未來大統人選的過硬手腕和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
因為一旦大統人選既定就昭示著這種混亂局麵的結束,那時的太子殿下一定會整頓朝堂、肅清害群之馬也就是排除異己。
如此下來,一番雷厲風行的行動後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清明。
可他觀顧言這好似有些憂國憂民的模樣也並不似作偽,且顧言能這般帶著教導且頗有些推心置腹的談話,應該不至於說一些虛妄之言來欺瞞自己。
莫非顧言的身後其實是另有其人,他的立場也不是如自己所想那般“半推半就”下才選擇的瑞王?而實則是順勢而為?
而站在顧言身後的正主實則是不希望金陵的局勢一片混亂的,所以才有顧言今日這般的種種設想,為了也不過是阻止自己有意求取婉兒的可能。
抑或是顧言這般的做法隻是單純地為了他自己,朝堂混亂,百官們更是分站在不同的陣營之中,立場的不同已經讓朝堂上隱隱有些各為其主的局麵。
若無戰事發生,這樣的局麵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他們背後的人都想要做些真正能為國為民的事情來籠絡人心和民心。
但現在的局麵對於極為愛財的顧言來說,想要像從前那般的大肆斂財就沒那麽容易了。
因為各部之間也出現了一些相互製衡的情況,誰都不想讓對方的風頭蓋過了自己,這不僅僅會讓他們這些依附之人在背後之人那裏失去信任,更會間接的影響到日後會被重用與否。
這些都可以說是顧言不希望這種混亂局麵繼續發展下去的原因,但也還有最後一種可能,那便是老狐狸顧言一直都是軒帝的人。
且老狐狸這許多年所斂的巨額銀錢最後也都被送進了軒帝的腰包,而非是國庫。
似乎也隻有這一種可能才能解釋通為何顧言貪墨多年,而軒帝對此卻始終好似不知情一般、選擇了漠視,甚至是有些放任的態度。
莫非站在顧言背後的當真是軒帝?
這道念頭在他心中閃過後,他便仿佛抓到了什麽重要的線索一般,難怪老狐狸顧言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大肆斂財,也難怪軒帝對此一直沒有動作。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麽顧言的這種種行為都是軒帝授意,那便也說得通了。
可這整個大耀國都是軒帝的,他又何須如此呢?他所做這一切的目的又是為何呢?
軒帝不理朝政已久,且他既不為國、又不為民,難道為的隻是一己之身嗎?
一個昏聵無道的君王他要那許多銀錢有何用?難道要在皇宮大殿之中堆砌出金山銀山供其賞玩嗎?
心思難測的軒帝又在密謀什麽驚世陰謀?究竟是一場多大的陰謀才會需要動用如此之多的財力?
他所積累的銀錢難道還能是為了以備戰時的不備之需嗎?
這個念頭一在心中閃過,他便不禁有些嘲諷一笑,若軒帝真有一點為國為民的心思那今年多地的洪澇災害便也不會發生,畢竟去歲冬春時節便已經能看出端倪。
他若是真的有將這數萬的百姓當作子民,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柏衍就更不會落到現在這樣的出境之中。
身陷災害重地,染上病疾、生死未知,卻還要麵臨著軒帝的最狠一擊!
且軒帝若真的是骨子裏的熱血未冷,也就不會有孤墨城那場不亞於屠殺的戰爭!
諫言的臣子受罰、焦黑的土地上尚未收割的稻穀、慘死的將士、衣不蔽體的婦人、死去多日被野狗吞食看不出形狀的孩童……
這些種種仍舊曆曆在目,更像是噩夢一樣在腦中揮之不去。
那一次他真正的見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冷血無情,但他所懂得更多的是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對於弱者是毫無憐憫可言的。
可大耀國真的弱小嗎?大耀國的兵力遠遠超出雲帆國數倍,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慘狀還不是因為軒帝的假意仁慈?
這一條看似最有可能的猜測想到最後也不過是漏洞百出,而顧言若當真如他表現的這般憂國憂民又豈會在禦史大夫的位子上毫不作為?
為官多年,他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利娶大肆斂財和排除異己。
所謂上行下效,執權者的不作為會間接導致整個朝堂上的行事風向。軒帝己身現如今都不曾為國為民,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豈會有一顆忠諫之心?
更何況是老奸巨猾、八麵玲瓏、貪心不足的顧言呢?
隻怕顧言所擔憂的也不過是他自己罷了!
他所說出的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話,也不過是不想讓自己在此時添亂,從而阻擋了他斂財的路。
現在的朝堂上一片混亂,且這種混亂恐會一直持續到軒帝選出太子人選之時。
不隻是官場上沉浮不定,奪嫡更是如此瞬息萬變,先前勢頭大好的瑞王閔柏寒現在還不是被禁足在府不得外出?
且一直不被看好的柏衍被破例封為雙封號的王爺……,想到前途未卜的閔柏衍,顧清臨便越發的有些不耐煩應付顧言。
“父親所言之事清臨都懂,隻是清臨當真不喜孔大人之女,如若不能娶葉家女為妻,那清臨寧願終生不娶。”
無比沮喪的顧清臨站起身來對著顧言敷衍的略一頷首,隨後便像受不了打擊一般失魂落魄的走了出去。
世人常言,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借機行事。但顧言這話中之意聽起來頗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
甚至他本身也是那般所想,若當真朝堂之上是一片清明,那他們又何須做這諸多百般的首謀和安排?現在所為的也不過是能趁勢在這混亂中為己方謀求更大的利益。
就算沒有孔、葉、顧三府的針鋒相對,如今的朝堂之上也早就已經是一片混亂的局麵,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更是從未停止過,甚至仿佛如宿敵一般的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爭鬥也是始終存在的。
如各方勢力相互爭奪割據全是一般的朝堂上,隻怕沒有人會不希望這樣的混亂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大統人選既定,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之時。
畢竟隻有局勢越亂之時,安插起自己的人手時才會越發的順暢,而這樣的局麵也更能顯示出未來大統人選的過硬手腕和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
因為一旦大統人選既定就昭示著這種混亂局麵的結束,那時的太子殿下一定會整頓朝堂、肅清害群之馬也就是排除異己。
如此下來,一番雷厲風行的行動後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清明。
可他觀顧言這好似有些憂國憂民的模樣也並不似作偽,且顧言能這般帶著教導且頗有些推心置腹的談話,應該不至於說一些虛妄之言來欺瞞自己。
莫非顧言的身後其實是另有其人,他的立場也不是如自己所想那般“半推半就”下才選擇的瑞王?而實則是順勢而為?
而站在顧言身後的正主實則是不希望金陵的局勢一片混亂的,所以才有顧言今日這般的種種設想,為了也不過是阻止自己有意求取婉兒的可能。
抑或是顧言這般的做法隻是單純地為了他自己,朝堂混亂,百官們更是分站在不同的陣營之中,立場的不同已經讓朝堂上隱隱有些各為其主的局麵。
若無戰事發生,這樣的局麵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他們背後的人都想要做些真正能為國為民的事情來籠絡人心和民心。
但現在的局麵對於極為愛財的顧言來說,想要像從前那般的大肆斂財就沒那麽容易了。
因為各部之間也出現了一些相互製衡的情況,誰都不想讓對方的風頭蓋過了自己,這不僅僅會讓他們這些依附之人在背後之人那裏失去信任,更會間接的影響到日後會被重用與否。
這些都可以說是顧言不希望這種混亂局麵繼續發展下去的原因,但也還有最後一種可能,那便是老狐狸顧言一直都是軒帝的人。
且老狐狸這許多年所斂的巨額銀錢最後也都被送進了軒帝的腰包,而非是國庫。
似乎也隻有這一種可能才能解釋通為何顧言貪墨多年,而軒帝對此卻始終好似不知情一般、選擇了漠視,甚至是有些放任的態度。
莫非站在顧言背後的當真是軒帝?
這道念頭在他心中閃過後,他便仿佛抓到了什麽重要的線索一般,難怪老狐狸顧言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大肆斂財,也難怪軒帝對此一直沒有動作。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麽顧言的這種種行為都是軒帝授意,那便也說得通了。
可這整個大耀國都是軒帝的,他又何須如此呢?他所做這一切的目的又是為何呢?
軒帝不理朝政已久,且他既不為國、又不為民,難道為的隻是一己之身嗎?
一個昏聵無道的君王他要那許多銀錢有何用?難道要在皇宮大殿之中堆砌出金山銀山供其賞玩嗎?
心思難測的軒帝又在密謀什麽驚世陰謀?究竟是一場多大的陰謀才會需要動用如此之多的財力?
他所積累的銀錢難道還能是為了以備戰時的不備之需嗎?
這個念頭一在心中閃過,他便不禁有些嘲諷一笑,若軒帝真有一點為國為民的心思那今年多地的洪澇災害便也不會發生,畢竟去歲冬春時節便已經能看出端倪。
他若是真的有將這數萬的百姓當作子民,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柏衍就更不會落到現在這樣的出境之中。
身陷災害重地,染上病疾、生死未知,卻還要麵臨著軒帝的最狠一擊!
且軒帝若真的是骨子裏的熱血未冷,也就不會有孤墨城那場不亞於屠殺的戰爭!
諫言的臣子受罰、焦黑的土地上尚未收割的稻穀、慘死的將士、衣不蔽體的婦人、死去多日被野狗吞食看不出形狀的孩童……
這些種種仍舊曆曆在目,更像是噩夢一樣在腦中揮之不去。
那一次他真正的見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冷血無情,但他所懂得更多的是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對於弱者是毫無憐憫可言的。
可大耀國真的弱小嗎?大耀國的兵力遠遠超出雲帆國數倍,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慘狀還不是因為軒帝的假意仁慈?
這一條看似最有可能的猜測想到最後也不過是漏洞百出,而顧言若當真如他表現的這般憂國憂民又豈會在禦史大夫的位子上毫不作為?
為官多年,他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利娶大肆斂財和排除異己。
所謂上行下效,執權者的不作為會間接導致整個朝堂上的行事風向。軒帝己身現如今都不曾為國為民,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豈會有一顆忠諫之心?
更何況是老奸巨猾、八麵玲瓏、貪心不足的顧言呢?
隻怕顧言所擔憂的也不過是他自己罷了!
他所說出的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話,也不過是不想讓自己在此時添亂,從而阻擋了他斂財的路。
現在的朝堂上一片混亂,且這種混亂恐會一直持續到軒帝選出太子人選之時。
不隻是官場上沉浮不定,奪嫡更是如此瞬息萬變,先前勢頭大好的瑞王閔柏寒現在還不是被禁足在府不得外出?
且一直不被看好的柏衍被破例封為雙封號的王爺……,想到前途未卜的閔柏衍,顧清臨便越發的有些不耐煩應付顧言。
“父親所言之事清臨都懂,隻是清臨當真不喜孔大人之女,如若不能娶葉家女為妻,那清臨寧願終生不娶。”
無比沮喪的顧清臨站起身來對著顧言敷衍的略一頷首,隨後便像受不了打擊一般失魂落魄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