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馬仲的戰鬥力早已隨著他會輕功這件事情,毫無爭議,有很多人已經宣稱他是全世界最能打的人,也沒多少人辯駁。
畢竟是實打實以一敵二,而且是碾壓兩個ufc冠軍的戰績,所以說武無第二。
但涉及到知識水平這種事情,那就有的說道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教授隻是一種職稱,我國的教授就是高校教師的高級職稱,也就是說,想要獲得真正的教授職稱,必須要有國人的知識素養以及教學能力。但也有客座教授的說法,這種教授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家等等,因為某方麵的成就,而以達者為師的名義稱之為教授。”
魏教授作為抨擊多魚學院營銷手段的帶頭大哥,在思量了一下多魚集團的實力,以及上一次某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教授,因為惹到了馬仲而被學院除名,被相關部門追索獎項證書、獎金的事件之後。
決定委婉一些的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然了,這是在馬仲親自發聲之後。
在他的社交平台賬號上,他發表評論文章寫道:“馬仲先生的成就不需要多說,排除經濟方麵的成就,在發明創造上的成就也是非常驚人的,也是能夠給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比如人工智能係統,以及裸眼全息投影係統。據我所知,有多所國內頂級學府,向馬仲先生發出過邀約,希望馬仲先生能夠擔任該校的客座教授。”
“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實至名歸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客座教授,都擁有如同馬仲先生一樣的才學,以及對我們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帶來的正麵積極的促進作用。”
吹捧馬仲是必然的,別的不說了,多魚學院的院士都有三個,其中還有最近因為通訊衛星項目的突破,而風光無限的穆院士。
這要是惹得穆院士再次為馬仲出頭,那別說是魏教授了,把他們學院他這個專業的教授全綁在一起,也不夠穆院士一個人的影響力。
至於說東海大學也有學術大拿,確實不錯,但到了那種程度,很難為這種事情直接出頭。
而吹捧之後,自然是要抒發己見了。
“我認為,王曉同學所說的,在半年時間內達到了教授水平,應該就是指客座教授的水平。事實上,參與到了工程機器人這種項目,而且12種型號的機器人都各有優勢,目前的實際應用也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效率,王曉同學以及他同樣參與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在機械工程的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以客座教授的名義,邀請王曉和他的同學們,也就是參與了多魚集團工程機器人項目的相關機械工程師們,來我們東海大學相關專業進行講解,和我們一起交流心得,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原本隨著馬仲的回應,這件事情引發了更激烈的討論,麵對馬仲的自信和王曉的自大,以及pf學習模塊可能會帶來的市場影響,一大批利益受損者紛紛發聲。
而最先發聲的魏教授,自然會被認為是他們的帶頭大哥。
可還沒等大家的力氣使到一處,帶頭大哥突然就慫了,這讓很多人不解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憤怒。
“是馬仲給你錢了嗎?以資助東海大學的名義,還是資助你本人研究的名義呢?”
這條評論在魏教授的評論文章下方,被點讚給置頂了。
不止是因為評論涉及到了喜聞樂見的學術賄賂,還因為發出這條評論的,也是一名機械工程專業的重點大學教授,在該專業的影響力上,比之魏教授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本這種名氣對於廣大網友而言,其實沒什麽意義,還不如明星分手被爆極限時間管理員的熱點高。
可因為馬仲參與到了這件事情之中,駁斥馬仲的群體急於拉山頭,樹立起標杆一樣的帶頭大哥,所以該教授的名氣被宣傳推廣進而被吃瓜群眾所熟知。
“白癡!”
魏教授也看到了評論區的各種流言蜚語,忍不住對著手機屏幕說道:“馬仲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他敢公開說這種話肯定是有把握的,不然的話,他早就把身家全部給輸完了。老吳啊老吳,你連這個都看不明白,還想借著這個機會收獲名氣甚至利益?嗬嗬……”
說完,魏教授果斷的退出了社交軟件,一如之前一樣開始工作。
他沒有進行任何解釋,因為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無中生有,他所在的東海大學肯定會幫他解釋。
相比之下,東海大學的公信力肯定要比一個教授高出很多。
於是,新晉帶頭大哥吳教授,成為了抨擊馬仲言論以及多魚集團低劣營銷手段的旗幟。
一時之間,社交軟件上的粉絲數量暴漲,隨便說一句話就能上熱搜的感覺,讓吳教授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
別的不說,之前因為研究進度不理想的關係,而引發投資方準備暫停研究資金的供應事件,現在已經實現了兩極反轉。
於是,吳教授發文。
“馬仲先生還是太年輕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及一個決策能夠影響千萬人生活的多魚集團,讓馬仲先生不由自主的膨脹了,有一個成語能夠形容馬仲先生的這種狀況——德不配位。”
“我本人在上個世紀,以一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我國最頂尖的學府,四年勤學也隻是一個開始,碩博連讀的五年時間,也隻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在取得我國頂尖學府的博士學位之後,我參與了多項專業相關的研究,積累了十五年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才獲得了我國211級重點大學山北大學的教授職稱。”
“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天才,我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碩博連讀五年,用了21年時間才獲得的博士學位,有人卻能夠以弱冠之年輕鬆獲取。比如1996年生人的曹原,在2018年就登上了《自然》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的榜首,相比之下,他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身份,也就不那麽顯眼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曹原在2007年也就是他12歲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了天才之處,他隻用了三年時間就讀完了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並在2010年,也就是他15歲的時候,以669分的高考理科成績,考入了華夏科技大學少年班。注意,這裏的15歲是虛歲,當時的他還沒有過他實歲的第14個生日。”
“為什麽要提曹原呢?因為我想說的是,天才就像是會發光的金子,在人群之中不可能如同灰塵一樣被埋沒,比如眾所周知名氣比曹原還要大很多,智力水平高達190分的馬仲先生。”
“但王曉是誰?一個連高中都沒有上過的人,一個自稱自學成才,卻隻能去做搓澡工的人,誠然,說是有家庭原因的影響。可在我看來,如果你真的能夠自學成才,又有誰會在乎你的文憑呢?如果有人在意你的文憑,那就意味著你並沒有真正的自學成才。”
“在這種情況下,以40歲的高齡,進入多魚學院這個沒有相關標準評定的學院,隻是學習了半年的時間,就自大的說可以和我這種人在知識水平上媲美?那麽請問,我是智障嗎?”
“我不是曹原那樣的天才,但我想,不提我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成就,隻說我當年一省狀元的高考成績,就足以證明我不是智障。不然的話……推廣人工智能教育相關的產品,本身是有意義的,因為人工智能代表了未來,教育同樣也代表了未來,但踩著我們這些人的身上來推廣在目前看來,效果並不足以取代傳統教學方式的產品,是否有些不道德?”
“慈善是德,但德不止是慈善,言至於此,望馬仲先生盡快德能配位。”
帶頭大哥發的評論文章,自然會引發眾多呐喊人士的轉載評論,更何況這篇評論文章說的有理有據呢?
於是,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大慈善家、大天才馬仲先生的本名,在網絡上頻頻被人提起。
董事長這個稱呼的減少,已經能夠證明在多數人看來,馬仲確實有些德不配位了。
畢竟帶頭大哥說了,德不止是慈善。
事實上,就連馬仲在看完了吳教授的評論文章,也忍不住讚歎了兩聲。
因為對方說的確實有道理,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人到40還沒能發光的,又怎麽可能是天才呢?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王曉的人生充滿了不幸,但他又何嚐真正的去爭過呢?
以正常的認知來看,40歲的王曉,以及多魚學院的其他學生們,怎麽可能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時間,才能夠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呢?
這也是馬仲捐了那麽多錢,有那麽多粉絲,依然有很多人在這件事情上不認同他的原因之一。
“真是不好意思了啊吳教授,我有外掛啊。”
馬仲歎了一口氣,然後用認證賬號表態道:“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的練一練,紅方選手多魚學院王曉等學員,藍方選手有誰?”
:。:
馬仲的戰鬥力早已隨著他會輕功這件事情,毫無爭議,有很多人已經宣稱他是全世界最能打的人,也沒多少人辯駁。
畢竟是實打實以一敵二,而且是碾壓兩個ufc冠軍的戰績,所以說武無第二。
但涉及到知識水平這種事情,那就有的說道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教授隻是一種職稱,我國的教授就是高校教師的高級職稱,也就是說,想要獲得真正的教授職稱,必須要有國人的知識素養以及教學能力。但也有客座教授的說法,這種教授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家等等,因為某方麵的成就,而以達者為師的名義稱之為教授。”
魏教授作為抨擊多魚學院營銷手段的帶頭大哥,在思量了一下多魚集團的實力,以及上一次某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教授,因為惹到了馬仲而被學院除名,被相關部門追索獎項證書、獎金的事件之後。
決定委婉一些的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然了,這是在馬仲親自發聲之後。
在他的社交平台賬號上,他發表評論文章寫道:“馬仲先生的成就不需要多說,排除經濟方麵的成就,在發明創造上的成就也是非常驚人的,也是能夠給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比如人工智能係統,以及裸眼全息投影係統。據我所知,有多所國內頂級學府,向馬仲先生發出過邀約,希望馬仲先生能夠擔任該校的客座教授。”
“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實至名歸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客座教授,都擁有如同馬仲先生一樣的才學,以及對我們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帶來的正麵積極的促進作用。”
吹捧馬仲是必然的,別的不說了,多魚學院的院士都有三個,其中還有最近因為通訊衛星項目的突破,而風光無限的穆院士。
這要是惹得穆院士再次為馬仲出頭,那別說是魏教授了,把他們學院他這個專業的教授全綁在一起,也不夠穆院士一個人的影響力。
至於說東海大學也有學術大拿,確實不錯,但到了那種程度,很難為這種事情直接出頭。
而吹捧之後,自然是要抒發己見了。
“我認為,王曉同學所說的,在半年時間內達到了教授水平,應該就是指客座教授的水平。事實上,參與到了工程機器人這種項目,而且12種型號的機器人都各有優勢,目前的實際應用也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效率,王曉同學以及他同樣參與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在機械工程的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以客座教授的名義,邀請王曉和他的同學們,也就是參與了多魚集團工程機器人項目的相關機械工程師們,來我們東海大學相關專業進行講解,和我們一起交流心得,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原本隨著馬仲的回應,這件事情引發了更激烈的討論,麵對馬仲的自信和王曉的自大,以及pf學習模塊可能會帶來的市場影響,一大批利益受損者紛紛發聲。
而最先發聲的魏教授,自然會被認為是他們的帶頭大哥。
可還沒等大家的力氣使到一處,帶頭大哥突然就慫了,這讓很多人不解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憤怒。
“是馬仲給你錢了嗎?以資助東海大學的名義,還是資助你本人研究的名義呢?”
這條評論在魏教授的評論文章下方,被點讚給置頂了。
不止是因為評論涉及到了喜聞樂見的學術賄賂,還因為發出這條評論的,也是一名機械工程專業的重點大學教授,在該專業的影響力上,比之魏教授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本這種名氣對於廣大網友而言,其實沒什麽意義,還不如明星分手被爆極限時間管理員的熱點高。
可因為馬仲參與到了這件事情之中,駁斥馬仲的群體急於拉山頭,樹立起標杆一樣的帶頭大哥,所以該教授的名氣被宣傳推廣進而被吃瓜群眾所熟知。
“白癡!”
魏教授也看到了評論區的各種流言蜚語,忍不住對著手機屏幕說道:“馬仲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他敢公開說這種話肯定是有把握的,不然的話,他早就把身家全部給輸完了。老吳啊老吳,你連這個都看不明白,還想借著這個機會收獲名氣甚至利益?嗬嗬……”
說完,魏教授果斷的退出了社交軟件,一如之前一樣開始工作。
他沒有進行任何解釋,因為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無中生有,他所在的東海大學肯定會幫他解釋。
相比之下,東海大學的公信力肯定要比一個教授高出很多。
於是,新晉帶頭大哥吳教授,成為了抨擊馬仲言論以及多魚集團低劣營銷手段的旗幟。
一時之間,社交軟件上的粉絲數量暴漲,隨便說一句話就能上熱搜的感覺,讓吳教授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
別的不說,之前因為研究進度不理想的關係,而引發投資方準備暫停研究資金的供應事件,現在已經實現了兩極反轉。
於是,吳教授發文。
“馬仲先生還是太年輕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及一個決策能夠影響千萬人生活的多魚集團,讓馬仲先生不由自主的膨脹了,有一個成語能夠形容馬仲先生的這種狀況——德不配位。”
“我本人在上個世紀,以一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我國最頂尖的學府,四年勤學也隻是一個開始,碩博連讀的五年時間,也隻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在取得我國頂尖學府的博士學位之後,我參與了多項專業相關的研究,積累了十五年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才獲得了我國211級重點大學山北大學的教授職稱。”
“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天才,我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碩博連讀五年,用了21年時間才獲得的博士學位,有人卻能夠以弱冠之年輕鬆獲取。比如1996年生人的曹原,在2018年就登上了《自然》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的榜首,相比之下,他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身份,也就不那麽顯眼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曹原在2007年也就是他12歲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了天才之處,他隻用了三年時間就讀完了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並在2010年,也就是他15歲的時候,以669分的高考理科成績,考入了華夏科技大學少年班。注意,這裏的15歲是虛歲,當時的他還沒有過他實歲的第14個生日。”
“為什麽要提曹原呢?因為我想說的是,天才就像是會發光的金子,在人群之中不可能如同灰塵一樣被埋沒,比如眾所周知名氣比曹原還要大很多,智力水平高達190分的馬仲先生。”
“但王曉是誰?一個連高中都沒有上過的人,一個自稱自學成才,卻隻能去做搓澡工的人,誠然,說是有家庭原因的影響。可在我看來,如果你真的能夠自學成才,又有誰會在乎你的文憑呢?如果有人在意你的文憑,那就意味著你並沒有真正的自學成才。”
“在這種情況下,以40歲的高齡,進入多魚學院這個沒有相關標準評定的學院,隻是學習了半年的時間,就自大的說可以和我這種人在知識水平上媲美?那麽請問,我是智障嗎?”
“我不是曹原那樣的天才,但我想,不提我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成就,隻說我當年一省狀元的高考成績,就足以證明我不是智障。不然的話……推廣人工智能教育相關的產品,本身是有意義的,因為人工智能代表了未來,教育同樣也代表了未來,但踩著我們這些人的身上來推廣在目前看來,效果並不足以取代傳統教學方式的產品,是否有些不道德?”
“慈善是德,但德不止是慈善,言至於此,望馬仲先生盡快德能配位。”
帶頭大哥發的評論文章,自然會引發眾多呐喊人士的轉載評論,更何況這篇評論文章說的有理有據呢?
於是,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大慈善家、大天才馬仲先生的本名,在網絡上頻頻被人提起。
董事長這個稱呼的減少,已經能夠證明在多數人看來,馬仲確實有些德不配位了。
畢竟帶頭大哥說了,德不止是慈善。
事實上,就連馬仲在看完了吳教授的評論文章,也忍不住讚歎了兩聲。
因為對方說的確實有道理,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人到40還沒能發光的,又怎麽可能是天才呢?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王曉的人生充滿了不幸,但他又何嚐真正的去爭過呢?
以正常的認知來看,40歲的王曉,以及多魚學院的其他學生們,怎麽可能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時間,才能夠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呢?
這也是馬仲捐了那麽多錢,有那麽多粉絲,依然有很多人在這件事情上不認同他的原因之一。
“真是不好意思了啊吳教授,我有外掛啊。”
馬仲歎了一口氣,然後用認證賬號表態道:“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的練一練,紅方選手多魚學院王曉等學員,藍方選手有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