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道祖是我前男友[封神+洪荒] 作者:搖光長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終於,許寧之等著等著,等到了朝廷授官的日子。
內侍帶了聖旨過來,滿麵笑容地對他宣讀。宣讀結束了,也好像根本沒有看到許寧之的愣怔一般,討好道:「許大人這可是頂好的前途。翰林院是剛剛設置的部門。據六部的大人們說,這地方學到的多,若是在這裏待下去,過幾年,定然平步青雲呢!」
許寧之:……
翰林院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是許寧之不滿意,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見風凝的次數定然不會多了。
但聖旨已下,他連拒絕的名頭也沒有。
許寧之甚至懷疑風凝是不是發現了什麽,所以才會拒他於千裏之外。
出入官場,許寧之並不輕鬆。無論是新接觸的公務還是和同僚之間的應酬,都是他需要好好去學習的東西。所以一時之間,許寧之都感覺自己前些日子那躁動的心思都被撫平了下去。
當然,其中也有這些日子沒有見過風凝的原因。
所以,時間竟然像流水一樣過去了。
而風凝這邊,確實也沒有再想起過許寧之這個人。
誠然,她並不完全相信費仲的猜測,畢竟他們兩個人還能猜測她心悅許寧之呢。但是被費仲兩人這樣提醒,即使是風凝,也覺得許寧之這個人別別扭扭的,每日早晨必須路過許寧之家門口,但為了避嫌,她也不再步行去王宮了,而是選擇坐馬車。
正好,隨著逐漸繁忙起來,風凝悠閑在街上散步的時間也沒有了。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陸壓和孔宣兩個人還是沒有任何消息,鴻鈞也沒有忽然出來紫霄宮,來朝歌找她。至於朝歌這座城市本身——朝歌倒是很多地方變了,變成了風凝越來越喜歡的樣子。當然,中間也似乎有阻礙,或者也有行差就錯的地方,但是在所有人勁都往一處使的時候,朝歌似乎越來越好了。
西岐那邊陷入了長長的拉鋸戰中,甚至一個月沒有死一個兵士。西岐那邊怎樣風凝是不知道,但是在朝歌這邊,除了自己家裏人去參軍的人家,甚至沒有人能感覺出戰時和往常的不同。
還有那日在茶樓看到的那個鵲荇,風凝本將關於鵲荇的事情交給了費仲和尤渾兩人去做,但這兩人大概是因為那日犯了一次錯,所以過於膽戰心驚了。所以但凡他們對鵲荇做了什麽,不管風凝在不在意,都要對風凝匯報一番。
不過,他們的奏章,風凝大部分都沒有看過,隻是有一折上曾經向她匯報,說鵲荇還是去了工地上搬磚,如今掙的錢,也勉強能夠溫飽。
不過,朝歌的驛館都太貴了,觀廟又管得嚴,所以少年隻好租了一個小小的房子,也算是有片瓦遮身。
這是風凝沒有想到的:對方那小身板,風凝本以為他不會願意去工地上了。但現在看來,他若是願意仔細工作,想來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的。
又這樣過了六個多月。
這六個多月裏,風凝腳不沾地,除了忙公務之外,她已經開始最基礎吐納的學習。雖然總被係統批評,但是總感覺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的神仙。六個月就如同尋尋常常的六天一樣,在風凝的忙碌之中過去,朝歌如同飛馳的火車一樣,在這六個月之中倏忽而過。但在風凝身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但這六個月對許寧之就不一樣了。
他在翰林院裏麵,領了一個新的職位,編史。
這是風凝設置翰林院之後才剛剛設立的一個職位。一開始的時候是都由太史負責的,當然,太卜大人也負責一部分。隻不過新朝改製之後,才將太史和太卜兩個職位撤了,給了翰林學士一部分職責。
許寧之負責記載當朝之事,以被後期修史用:但風凝最近幾年在朝歌做的事情太多了。她可以說是強行加快了歷史的發展速度,做的是其他朝代幾百年也未必能完成的事情,所以許寧之的任務量非常大。
但他在學問上又嚴謹,所以幹起活來比一般人要更累一些。所以每日裏都是累死累活。好在家裏在朝歌小有資產,家中有人伺候,又父母健在,不用處理雜事,所以幾乎每日都泡在了翰林館裏。
這日許寧之因為需要記載朝歌建築的變化,所以總要做一些建築之類的了解——可他在這方麵實在是不擅長,想要向翰林院的前輩們請教,但翰林學士們哪裏是懂建築一類事情的?於是,問來問去,最後被前輩們建議,說讓去工部問問。
工部——許寧之的指尖顫動了一下。
他隨著他們的話往工部而去,一路上未免有點惴惴。直到進入了工部的大門,見到一群穿著格外耐髒的官府的同僚,正一個個坐在案前,仔細討論新出的圖紙時候,這份惴惴之心才慢慢地放了下來。
那群癡迷於圖紙的大人們並沒有察覺他的到來,直到他上前,說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之後,才終於有一個侍郎大人抬起頭來,沖他說道:「沒有人有功夫同你講朝歌的建築是怎麽變化的。畢竟這兩年朝歌的建築變化太大了。」
是啊。
但是,這拒絕過於直接了。
許寧之還在消化之時,忽然聽那侍郎大人繼續說道:「但我們正巧在看一篇建築圖紙,若是你有興趣,可以過來看看。」
這才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許寧之表情相對內斂,沒有露出狂喜之色來。但是聽到了對方的話,還是乖乖上前去了。那些侍郎甚至是尚書們,見到他過來,也沒有絲毫的異常,反而是自然而然地給他讓出一個位置來……
內侍帶了聖旨過來,滿麵笑容地對他宣讀。宣讀結束了,也好像根本沒有看到許寧之的愣怔一般,討好道:「許大人這可是頂好的前途。翰林院是剛剛設置的部門。據六部的大人們說,這地方學到的多,若是在這裏待下去,過幾年,定然平步青雲呢!」
許寧之:……
翰林院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是許寧之不滿意,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見風凝的次數定然不會多了。
但聖旨已下,他連拒絕的名頭也沒有。
許寧之甚至懷疑風凝是不是發現了什麽,所以才會拒他於千裏之外。
出入官場,許寧之並不輕鬆。無論是新接觸的公務還是和同僚之間的應酬,都是他需要好好去學習的東西。所以一時之間,許寧之都感覺自己前些日子那躁動的心思都被撫平了下去。
當然,其中也有這些日子沒有見過風凝的原因。
所以,時間竟然像流水一樣過去了。
而風凝這邊,確實也沒有再想起過許寧之這個人。
誠然,她並不完全相信費仲的猜測,畢竟他們兩個人還能猜測她心悅許寧之呢。但是被費仲兩人這樣提醒,即使是風凝,也覺得許寧之這個人別別扭扭的,每日早晨必須路過許寧之家門口,但為了避嫌,她也不再步行去王宮了,而是選擇坐馬車。
正好,隨著逐漸繁忙起來,風凝悠閑在街上散步的時間也沒有了。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陸壓和孔宣兩個人還是沒有任何消息,鴻鈞也沒有忽然出來紫霄宮,來朝歌找她。至於朝歌這座城市本身——朝歌倒是很多地方變了,變成了風凝越來越喜歡的樣子。當然,中間也似乎有阻礙,或者也有行差就錯的地方,但是在所有人勁都往一處使的時候,朝歌似乎越來越好了。
西岐那邊陷入了長長的拉鋸戰中,甚至一個月沒有死一個兵士。西岐那邊怎樣風凝是不知道,但是在朝歌這邊,除了自己家裏人去參軍的人家,甚至沒有人能感覺出戰時和往常的不同。
還有那日在茶樓看到的那個鵲荇,風凝本將關於鵲荇的事情交給了費仲和尤渾兩人去做,但這兩人大概是因為那日犯了一次錯,所以過於膽戰心驚了。所以但凡他們對鵲荇做了什麽,不管風凝在不在意,都要對風凝匯報一番。
不過,他們的奏章,風凝大部分都沒有看過,隻是有一折上曾經向她匯報,說鵲荇還是去了工地上搬磚,如今掙的錢,也勉強能夠溫飽。
不過,朝歌的驛館都太貴了,觀廟又管得嚴,所以少年隻好租了一個小小的房子,也算是有片瓦遮身。
這是風凝沒有想到的:對方那小身板,風凝本以為他不會願意去工地上了。但現在看來,他若是願意仔細工作,想來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的。
又這樣過了六個多月。
這六個多月裏,風凝腳不沾地,除了忙公務之外,她已經開始最基礎吐納的學習。雖然總被係統批評,但是總感覺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的神仙。六個月就如同尋尋常常的六天一樣,在風凝的忙碌之中過去,朝歌如同飛馳的火車一樣,在這六個月之中倏忽而過。但在風凝身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但這六個月對許寧之就不一樣了。
他在翰林院裏麵,領了一個新的職位,編史。
這是風凝設置翰林院之後才剛剛設立的一個職位。一開始的時候是都由太史負責的,當然,太卜大人也負責一部分。隻不過新朝改製之後,才將太史和太卜兩個職位撤了,給了翰林學士一部分職責。
許寧之負責記載當朝之事,以被後期修史用:但風凝最近幾年在朝歌做的事情太多了。她可以說是強行加快了歷史的發展速度,做的是其他朝代幾百年也未必能完成的事情,所以許寧之的任務量非常大。
但他在學問上又嚴謹,所以幹起活來比一般人要更累一些。所以每日裏都是累死累活。好在家裏在朝歌小有資產,家中有人伺候,又父母健在,不用處理雜事,所以幾乎每日都泡在了翰林館裏。
這日許寧之因為需要記載朝歌建築的變化,所以總要做一些建築之類的了解——可他在這方麵實在是不擅長,想要向翰林院的前輩們請教,但翰林學士們哪裏是懂建築一類事情的?於是,問來問去,最後被前輩們建議,說讓去工部問問。
工部——許寧之的指尖顫動了一下。
他隨著他們的話往工部而去,一路上未免有點惴惴。直到進入了工部的大門,見到一群穿著格外耐髒的官府的同僚,正一個個坐在案前,仔細討論新出的圖紙時候,這份惴惴之心才慢慢地放了下來。
那群癡迷於圖紙的大人們並沒有察覺他的到來,直到他上前,說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之後,才終於有一個侍郎大人抬起頭來,沖他說道:「沒有人有功夫同你講朝歌的建築是怎麽變化的。畢竟這兩年朝歌的建築變化太大了。」
是啊。
但是,這拒絕過於直接了。
許寧之還在消化之時,忽然聽那侍郎大人繼續說道:「但我們正巧在看一篇建築圖紙,若是你有興趣,可以過來看看。」
這才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許寧之表情相對內斂,沒有露出狂喜之色來。但是聽到了對方的話,還是乖乖上前去了。那些侍郎甚至是尚書們,見到他過來,也沒有絲毫的異常,反而是自然而然地給他讓出一個位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