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駕崩,沈豫竹登基那年,上京城中混入了細作,秦王妃險些遇害。
後來順利除了細作,夫婦二人便一同去了江南一帶隱居,暗中培植人手為朝中所用。
江南一帶路途遙遙,謝元時又身體不好,這兩年也隻去過他們那裏一次,還被老王爺趕了回來,謝元時雖遠在上京,但有沈豫竹照顧,他們不擔心。
他快有一年多沒見過他們了,老王爺畢竟是暗中行事,謝元時也知道他們這兩年不會回來,笑了笑道:「是我胡思亂想了。」
謝九思忖著道:「殿下是太過思念王爺王妃了,不如給王爺王妃寫封家書送過去?可以讓咱們送信的人在那邊等幾天,從那邊帶回老王爺的家書給殿下。」
謝元時覺得可行,就是不知道他爹有沒有心情給他回信。
現在不知道,反正以前他爹都是懶得寫的。
朝會上,果然有很多言官上奏談及趙捷之事,認為此人太過猖狂,竟然狂悖議論當朝聖上,隻按大不敬之罪流放太過輕巧。
更有禦史因為趙捷是張禦史的門生而彈劾張禦史。
不過有宋閣老當庭出來維護張禦史,說趙捷貶損的人中也有張禦史,此前張禦史就訓誡過趙捷規束自己的言行,趙捷屢教不改,不能算在張禦史頭上。
一眾朝臣七嘴八舌的對辯,大都認為不應該牽連張禦史,沈豫竹也是同樣的想法,也就駁回了最初彈劾張禦史的上奏。
就在大家以為此事告一段落後,沈豫竹輕飄飄的來了一句:「朕聽聞趙捷也議論了秦王,還是被秦王派人送到官府的,怎麽沒人提及?」
就在朝臣們安靜的時候,沈豫竹又輕飄飄的道:「眾位愛卿也認同趙捷所言?」
怎麽可能!
秦王殿下那麽好!
為什麽不說?當然是怕皇上太生氣連帶他們一起挨罵啊!
但是再不說皇上就真的認為他們也是這樣想的了,那怎麽行?趙捷一個人的想法怎麽能代替他們的想法?
沈豫竹登基三年,大齊一片欣欣向榮之象,除了沈豫竹的原因,其中忠心為國的朝臣們也是功不可沒,能做到這些的朝臣絕不是隻會媚上逢迎,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
雖然皇上偏寵,但是大家不會僅僅因為皇上偏寵就為了討好皇上而去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誇讚秦王。
謝元時如今在朝臣們的心中的地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秦王從不恃寵而驕,也沒有目下無塵,他的品性如何,大家更是都有目共睹。
幾個老臣都還沒有站出來說話,年輕的禮部侍郎率先出列:「陛下明鑑,秦王殿下謙遜溫和,待臣下們寬容耐心,微臣一向以秦王殿下的為人處世為榜樣時時提醒自己,趙捷所言實乃是他本人對秦王的偏見,臣等不能認同。」
沈豫竹:「溫和耐心?朕怎麽聽說他一氣之下把趙捷的手背都紮穿了?這也能叫溫和?」
還有沒看清楚眼下情況的,聽皇上這麽說當真以為是皇上誤會了秦王,當即站出來為秦王辯解,試圖澄清誤會,還秦王公道:「陛下聖明,趙捷口出狂言,其中還涉及到陛下,秦王殿下出手管教約束,微臣認為無可厚非!」
沈豫竹卻好像完全沒聽進去:「你如何得知他是為了管教約束,不是挾私報復?」
上奏的朝臣:「……」
皇上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
這有什麽可懷疑的?
上奏的朝臣說不出話來,旁聽的朝臣急了:「就算是挾私報復,微臣認為也無可厚非!」
此話一出,朝會上頓時竊竊私語聲。
沈豫竹:「……」
這人還真敢說。
然而眨眼功夫,又有一位禦史站了出來。
「微臣認為,秦王昨日此舉雖不合禮法,但情有可原!此前禦史大夫私下訓誡趙捷,便是因為秦王殿下無意間撞見趙捷在背後議論於他,禦史大夫本想出麵當場訓斥,是秦王殿下阻攔,當時微臣跟著禦史大夫所以有幸目睹,秦王是為了維護陛下才出手的。」
朝會上一片附議聲,皇上不可以生秦王的氣,皇上怎麽能責怪秦王呢!
就隻是因為趙捷之事想罵他們兩句反而被懟了沈豫竹:「……」
你們真棒啊!
最後還是看穿一切的鍾老太傅出麵:「陛下息怒,秦王殿下今日缺席朝會,老臣朝會前聽禦史大夫提及,說秦王偶感風寒,若臣等一一前往探望,恐叨擾秦王休養,故而老臣想請陛下代臣等前往探望,望陛下允準。」
沈豫竹:「準了。」
謝元時朝會沒去,他早晨起來的時候頭昏昏沉沉的,幹脆就沒起,朝會告假,又睡了一覺。
再醒來的時候在床邊看見了熟悉的身影,沈豫竹扶他坐起身,給他披上外套,手裏還塞了個熱著的手爐。
謝元時抱著手爐條件反射的問:「你奏摺批完了嗎?」
沈豫竹:「……」
「我來照顧你,你見到我第一句話說這個合適嗎?」
謝元時有一點心虛,但理智說他說這個可太合適了。
沈豫竹登基後第一回 照顧他就把朝野上下的百官嚇得半死,連著一個月沒有上朝,上書陳情的摺子雪花一樣,沈豫竹連看都不看,交給內閣統一駁回。
謝元時第二回 生病的時候,沈豫竹來秦王府的第二天,門房處就堆滿了朝中大小官員送來的補品,生怕他再多病上幾天,沈豫竹又不理他們了。
後來順利除了細作,夫婦二人便一同去了江南一帶隱居,暗中培植人手為朝中所用。
江南一帶路途遙遙,謝元時又身體不好,這兩年也隻去過他們那裏一次,還被老王爺趕了回來,謝元時雖遠在上京,但有沈豫竹照顧,他們不擔心。
他快有一年多沒見過他們了,老王爺畢竟是暗中行事,謝元時也知道他們這兩年不會回來,笑了笑道:「是我胡思亂想了。」
謝九思忖著道:「殿下是太過思念王爺王妃了,不如給王爺王妃寫封家書送過去?可以讓咱們送信的人在那邊等幾天,從那邊帶回老王爺的家書給殿下。」
謝元時覺得可行,就是不知道他爹有沒有心情給他回信。
現在不知道,反正以前他爹都是懶得寫的。
朝會上,果然有很多言官上奏談及趙捷之事,認為此人太過猖狂,竟然狂悖議論當朝聖上,隻按大不敬之罪流放太過輕巧。
更有禦史因為趙捷是張禦史的門生而彈劾張禦史。
不過有宋閣老當庭出來維護張禦史,說趙捷貶損的人中也有張禦史,此前張禦史就訓誡過趙捷規束自己的言行,趙捷屢教不改,不能算在張禦史頭上。
一眾朝臣七嘴八舌的對辯,大都認為不應該牽連張禦史,沈豫竹也是同樣的想法,也就駁回了最初彈劾張禦史的上奏。
就在大家以為此事告一段落後,沈豫竹輕飄飄的來了一句:「朕聽聞趙捷也議論了秦王,還是被秦王派人送到官府的,怎麽沒人提及?」
就在朝臣們安靜的時候,沈豫竹又輕飄飄的道:「眾位愛卿也認同趙捷所言?」
怎麽可能!
秦王殿下那麽好!
為什麽不說?當然是怕皇上太生氣連帶他們一起挨罵啊!
但是再不說皇上就真的認為他們也是這樣想的了,那怎麽行?趙捷一個人的想法怎麽能代替他們的想法?
沈豫竹登基三年,大齊一片欣欣向榮之象,除了沈豫竹的原因,其中忠心為國的朝臣們也是功不可沒,能做到這些的朝臣絕不是隻會媚上逢迎,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
雖然皇上偏寵,但是大家不會僅僅因為皇上偏寵就為了討好皇上而去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誇讚秦王。
謝元時如今在朝臣們的心中的地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秦王從不恃寵而驕,也沒有目下無塵,他的品性如何,大家更是都有目共睹。
幾個老臣都還沒有站出來說話,年輕的禮部侍郎率先出列:「陛下明鑑,秦王殿下謙遜溫和,待臣下們寬容耐心,微臣一向以秦王殿下的為人處世為榜樣時時提醒自己,趙捷所言實乃是他本人對秦王的偏見,臣等不能認同。」
沈豫竹:「溫和耐心?朕怎麽聽說他一氣之下把趙捷的手背都紮穿了?這也能叫溫和?」
還有沒看清楚眼下情況的,聽皇上這麽說當真以為是皇上誤會了秦王,當即站出來為秦王辯解,試圖澄清誤會,還秦王公道:「陛下聖明,趙捷口出狂言,其中還涉及到陛下,秦王殿下出手管教約束,微臣認為無可厚非!」
沈豫竹卻好像完全沒聽進去:「你如何得知他是為了管教約束,不是挾私報復?」
上奏的朝臣:「……」
皇上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
這有什麽可懷疑的?
上奏的朝臣說不出話來,旁聽的朝臣急了:「就算是挾私報復,微臣認為也無可厚非!」
此話一出,朝會上頓時竊竊私語聲。
沈豫竹:「……」
這人還真敢說。
然而眨眼功夫,又有一位禦史站了出來。
「微臣認為,秦王昨日此舉雖不合禮法,但情有可原!此前禦史大夫私下訓誡趙捷,便是因為秦王殿下無意間撞見趙捷在背後議論於他,禦史大夫本想出麵當場訓斥,是秦王殿下阻攔,當時微臣跟著禦史大夫所以有幸目睹,秦王是為了維護陛下才出手的。」
朝會上一片附議聲,皇上不可以生秦王的氣,皇上怎麽能責怪秦王呢!
就隻是因為趙捷之事想罵他們兩句反而被懟了沈豫竹:「……」
你們真棒啊!
最後還是看穿一切的鍾老太傅出麵:「陛下息怒,秦王殿下今日缺席朝會,老臣朝會前聽禦史大夫提及,說秦王偶感風寒,若臣等一一前往探望,恐叨擾秦王休養,故而老臣想請陛下代臣等前往探望,望陛下允準。」
沈豫竹:「準了。」
謝元時朝會沒去,他早晨起來的時候頭昏昏沉沉的,幹脆就沒起,朝會告假,又睡了一覺。
再醒來的時候在床邊看見了熟悉的身影,沈豫竹扶他坐起身,給他披上外套,手裏還塞了個熱著的手爐。
謝元時抱著手爐條件反射的問:「你奏摺批完了嗎?」
沈豫竹:「……」
「我來照顧你,你見到我第一句話說這個合適嗎?」
謝元時有一點心虛,但理智說他說這個可太合適了。
沈豫竹登基後第一回 照顧他就把朝野上下的百官嚇得半死,連著一個月沒有上朝,上書陳情的摺子雪花一樣,沈豫竹連看都不看,交給內閣統一駁回。
謝元時第二回 生病的時候,沈豫竹來秦王府的第二天,門房處就堆滿了朝中大小官員送來的補品,生怕他再多病上幾天,沈豫竹又不理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