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父親的問話,元愷一頭霧水:「咱們安若王府在幹什麽事?」不是在當富貴閑王嘛。
富貴閑王不是不需要幹事的嗎?而且想幹也幹不了,因為皇帝不允許富貴閑王幹事。
楚英睿問道:「那你可知道,別家王府總會有子侄出仕為官,而我們安若王府的子侄為什麽不能出仕?別家王府都在鳳景城,為什麽我們安若王府在和岐州?」
「呃……」元愷看著父親,一臉無辜地無言以對。他從出生起便住在和岐州安若王府裏,安若王府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是理所當然,他從沒有關心過安若王府在他出生之前的往事。
楚英睿:「那你知道,我們王府,為什麽會有丹書鐵券,為什麽會有一道神光先帝的密旨?」
丹書鐵券通常都是賞賜給有特殊貢獻的功臣。
每年春秋大祭時,全家人都會對著一個玉匣頂禮膜拜。據說,玉匣裏裝著神光密旨。平日放在家祠暗室裏,由王府府兵重重把守。
至於自家為什麽會有這兩樣了不得的東西,元愷完全不知道,隻是一臉迷惘地望向父親,等他解惑。
楚英睿又問道:「靖寧先帝要滅金川大儒柴氏,為什麽我們安若王府能保下柴氏母子?」
元愷張合著嘴,囁嚅著道:「那是……是……父親和祖父大人仗義出頭唄。」因為柴卓氏是母親的堂妹,重視親戚情分,才冒死相護相救。
楚英睿「嗤」地笑了一聲,顯是被兒子的天真想法逗笑了。他很快又收了笑,緩緩說道:「因為先帝對你祖父有愧!對我們安若王府有愧!」
接下來,楚元愷聽到了一個關於自家祖父安若王楚承澤受了天大委屈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安若王府來歷的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元愷並非一無所知,不過,聽到的,和從楚英睿嘴裏講出來的,有很大出入。
這個故事起因於先帝的先帝——元愷的曾祖:神光皇帝。
已故神光皇帝,登基後不到一年,因操勞國事,引發舊疾,病勢沉重,一連幾天昏迷不醒。
皇帝這一病,讓本就不穩定的各方朝堂勢力,生出了不該有的想法。
因為神光皇帝雖然三十多歲了,但有女無子,換句話說:後繼無人。於是朝堂中很快便暗潮湧動,各方勢力謀求另立新君,蠢蠢而動。
在神光帝的皇位搖搖欲墜之時,皇宮裏忽然傳出喜訊,說中宮皇後診出喜脈,同時太史司(類似欽天監)呈報,說觀察到天降吉兆,紫微星鬥大放異彩,出現了六吉祿馬之兆,主明君降世。
神光帝的母親宛宜太後抓住喜訊和祥瑞,暫時鎮住了朝堂異動,成功拖延了時間。
在暗潮勢力還沒有反應過來,做出應對之時,神光帝的病情奇蹟般地好轉了,清醒了過來。這下,暗潮勢力更不好輕舉妄動了,不安的朝局又穩定了下來。
十個月之後,皇後順利誕下皇嫡長子。這個皇子便是楚元愷的祖父,如今的安若王爺楚承澤。
皇嫡長子頂著六吉祿馬的吉兆降世,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大皇子很快便會被立為太子,大臣宗室們的意見出奇的一致,沒有人反對。
然而,十來年過去了,大家並沒有盼來立儲詔書,反而是皇後因病去世,諡號「孝靜」。
這期間,皇子們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其中一個張姓寵妃生了二皇子楚承宣,在皇後離世後,被立為繼後。
大臣們開始催促皇帝立儲。立儲的人選當然是大皇子,因為大皇子既嫡且長,性格溫雅,品行端正,堪為太子,毫無爭議。
就在這當口,鳳景城裏,不知如何,漸漸傳出謠言,說大皇子根本不是神光帝的兒子,當時孝靜皇後沒有懷孕,是宛宜太後為了穩住朝局,叫皇後和太醫們謊稱有喜。
同時,有人指出,太史司觀察到的星相,其他的精通星卜人士並沒有見到,當時紫微帝星並無異常,因此太史司言稱觀測到的六吉祿馬之兆,根本是子虛烏有之說。
然而,十來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宛宜太後,孝靜皇後,太醫,一幹官女太監,太史令等人,或已死亡,或莫名失蹤,總之,一個能證明大皇子身份的人都找不出來了!
聽到這裏,楚元愷不禁好奇地問:「難道祖父真不是神光先帝的兒子?」
楚英睿正在呡茶,聞言一窒,放下茶盞,一手重重拍在元愷的腦袋上:「想什麽呢?皇室血脈,帝裔傳承,是能夠隨便混淆的?!」
元愷摸著被打痛的腦袋,十分關心地問:「父親不是說,當年的人全都找不到了,誰來證明祖父大人的身份?」
「太史司看到的那個吉兆,或許有可能是假的。但是,你祖父是由你曾祖皇奶奶懷胎十月生下來的,有太醫院醫案醫囑可查,就算當年的太醫已經死了,但那些陳年醫案醫囑是做不得假的。你祖父不用誰來證明,就是神光先帝的嫡長子,不容置疑。」
楚英睿既然決定了讓元愷開始涉足王府事務,便要慢慢培養他,他甚是耐心地把事情分析給元愷聽:曾祖皇後在曾祖皇帝即將被廢的關頭傳出喜訊,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有多少人盯著?想假裝懷孕,然後宮外抱子來頂包,是絕不可能的事。
身份和智力沒有問題,性格和品行也沒有問題,大臣和宗室也都默認,嫡長子立儲是順理成章之事。
富貴閑王不是不需要幹事的嗎?而且想幹也幹不了,因為皇帝不允許富貴閑王幹事。
楚英睿問道:「那你可知道,別家王府總會有子侄出仕為官,而我們安若王府的子侄為什麽不能出仕?別家王府都在鳳景城,為什麽我們安若王府在和岐州?」
「呃……」元愷看著父親,一臉無辜地無言以對。他從出生起便住在和岐州安若王府裏,安若王府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是理所當然,他從沒有關心過安若王府在他出生之前的往事。
楚英睿:「那你知道,我們王府,為什麽會有丹書鐵券,為什麽會有一道神光先帝的密旨?」
丹書鐵券通常都是賞賜給有特殊貢獻的功臣。
每年春秋大祭時,全家人都會對著一個玉匣頂禮膜拜。據說,玉匣裏裝著神光密旨。平日放在家祠暗室裏,由王府府兵重重把守。
至於自家為什麽會有這兩樣了不得的東西,元愷完全不知道,隻是一臉迷惘地望向父親,等他解惑。
楚英睿又問道:「靖寧先帝要滅金川大儒柴氏,為什麽我們安若王府能保下柴氏母子?」
元愷張合著嘴,囁嚅著道:「那是……是……父親和祖父大人仗義出頭唄。」因為柴卓氏是母親的堂妹,重視親戚情分,才冒死相護相救。
楚英睿「嗤」地笑了一聲,顯是被兒子的天真想法逗笑了。他很快又收了笑,緩緩說道:「因為先帝對你祖父有愧!對我們安若王府有愧!」
接下來,楚元愷聽到了一個關於自家祖父安若王楚承澤受了天大委屈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安若王府來歷的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元愷並非一無所知,不過,聽到的,和從楚英睿嘴裏講出來的,有很大出入。
這個故事起因於先帝的先帝——元愷的曾祖:神光皇帝。
已故神光皇帝,登基後不到一年,因操勞國事,引發舊疾,病勢沉重,一連幾天昏迷不醒。
皇帝這一病,讓本就不穩定的各方朝堂勢力,生出了不該有的想法。
因為神光皇帝雖然三十多歲了,但有女無子,換句話說:後繼無人。於是朝堂中很快便暗潮湧動,各方勢力謀求另立新君,蠢蠢而動。
在神光帝的皇位搖搖欲墜之時,皇宮裏忽然傳出喜訊,說中宮皇後診出喜脈,同時太史司(類似欽天監)呈報,說觀察到天降吉兆,紫微星鬥大放異彩,出現了六吉祿馬之兆,主明君降世。
神光帝的母親宛宜太後抓住喜訊和祥瑞,暫時鎮住了朝堂異動,成功拖延了時間。
在暗潮勢力還沒有反應過來,做出應對之時,神光帝的病情奇蹟般地好轉了,清醒了過來。這下,暗潮勢力更不好輕舉妄動了,不安的朝局又穩定了下來。
十個月之後,皇後順利誕下皇嫡長子。這個皇子便是楚元愷的祖父,如今的安若王爺楚承澤。
皇嫡長子頂著六吉祿馬的吉兆降世,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大皇子很快便會被立為太子,大臣宗室們的意見出奇的一致,沒有人反對。
然而,十來年過去了,大家並沒有盼來立儲詔書,反而是皇後因病去世,諡號「孝靜」。
這期間,皇子們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其中一個張姓寵妃生了二皇子楚承宣,在皇後離世後,被立為繼後。
大臣們開始催促皇帝立儲。立儲的人選當然是大皇子,因為大皇子既嫡且長,性格溫雅,品行端正,堪為太子,毫無爭議。
就在這當口,鳳景城裏,不知如何,漸漸傳出謠言,說大皇子根本不是神光帝的兒子,當時孝靜皇後沒有懷孕,是宛宜太後為了穩住朝局,叫皇後和太醫們謊稱有喜。
同時,有人指出,太史司觀察到的星相,其他的精通星卜人士並沒有見到,當時紫微帝星並無異常,因此太史司言稱觀測到的六吉祿馬之兆,根本是子虛烏有之說。
然而,十來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宛宜太後,孝靜皇後,太醫,一幹官女太監,太史令等人,或已死亡,或莫名失蹤,總之,一個能證明大皇子身份的人都找不出來了!
聽到這裏,楚元愷不禁好奇地問:「難道祖父真不是神光先帝的兒子?」
楚英睿正在呡茶,聞言一窒,放下茶盞,一手重重拍在元愷的腦袋上:「想什麽呢?皇室血脈,帝裔傳承,是能夠隨便混淆的?!」
元愷摸著被打痛的腦袋,十分關心地問:「父親不是說,當年的人全都找不到了,誰來證明祖父大人的身份?」
「太史司看到的那個吉兆,或許有可能是假的。但是,你祖父是由你曾祖皇奶奶懷胎十月生下來的,有太醫院醫案醫囑可查,就算當年的太醫已經死了,但那些陳年醫案醫囑是做不得假的。你祖父不用誰來證明,就是神光先帝的嫡長子,不容置疑。」
楚英睿既然決定了讓元愷開始涉足王府事務,便要慢慢培養他,他甚是耐心地把事情分析給元愷聽:曾祖皇後在曾祖皇帝即將被廢的關頭傳出喜訊,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有多少人盯著?想假裝懷孕,然後宮外抱子來頂包,是絕不可能的事。
身份和智力沒有問題,性格和品行也沒有問題,大臣和宗室也都默認,嫡長子立儲是順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