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來早,轉眼萬物生。


    三月的江城大學校園裏春意正濃,風景如畫,美不勝收。紅梅、玉蘭、丁香各色花兒開得嬌豔,芬芳四溢,楊柳輕風吹拂在臉上,溫柔而嫵媚,樹上的鳥兒啁啾歡唱,呼朋引伴。與這美麗的自然風光相呼應的,是百年老校端莊古樸的建築。


    許多外地遊客都把江城大學校園作為來江城旅遊的一個景點,紛紛拍照留念。本地市民也把江城大學校園當作休閑放鬆之所,感受文化氣息。一對身著仿古服飾的年輕人,正在攝影師的指揮下取景拍攝婚紗照。女學生們穿著五顏六色好看的衣裳,天使般穿行在校園各處。


    被這撩人的春色所感染,已年過不惑的沈翰林也有一些春心萌動,不自覺地用眼睛的餘光瞟一眼身旁款款行走的桂芸師妹,與那些青春年少花枝招展的女學生相比,身邊這位一身素裝的芸師妹顯得沉穩而莊重,別有一種成熟女人獨特的韻味。


    沈翰林情不自禁地說:“芸師妹,我記得你上學的時候也好喜歡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好像你那時總穿著一件紫丁香顏色的風衣,現在怎麽搞的,不是黑白就是藍灰的,不要太老氣橫秋了。”


    這迷人的春色也讓不再年輕的那桂芸心裏鬧鬧癢癢的,內心中那個春心蕩漾的自己已經出離了肉體,在這曼妙的春光中穿越搖擺,由過去而現在,又由現在而未來。而師兄的話語卻像迎頭響起的一聲悶雷,讓她旋即清醒過來,在現實中立定。


    她漠然地回答道:“那個年少無知的那桂芸已經不複存在了。”


    沈翰林心知理虧,趕緊閉了嘴巴,不敢再言語。


    二人走進南芳園,因為包子蒸熟需要十五分鍾以上的時間,所以沈翰林先點了兩籠包子,又翻看菜譜要點炒菜,被那桂芸伸手按下無聲地製止了,喊服務員要了壺白開水。


    水上來了,沈翰林搶先給師妹麵前的杯子裏斟了半下,猶豫了一下,又給自己麵前的杯子倒上。滿酒半茶,沈翰林做事還是過去那樣小心謹慎一絲不苟。


    一上午的課講下來,加上天氣轉暖,那桂芸此時最強烈的感覺是口幹舌燥。而杯中的水又太熱,一時喝不到嘴裏,那桂芸隻得一邊輕吹一邊慢飲。見師妹的半杯水喝下去,沈翰林連忙把自己麵前的杯子遞到師妹麵前,又給師妹的空杯續上。依舊是那個心細如發很會照顧人的沈師兄。


    一餐飯吃下來,那桂芸始終悶悶不樂。沈翰林後悔方才得意忘形,提起了令芸師妹傷心的往日時光,以致於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共進午餐的機會白白浪費掉了,兩人貌似剛剛有點升溫的關係又開始涼下來。


    從南芳園出來時,沈師兄和芸師妹是不歡而散。


    下午1點20分,那桂芸已經坐到教室最後一排靠牆的位置,把筆記本和水性筆擺放在課桌上,像個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1點30分,沈翰林教授準時走進教室,站到講台上。


    當天授課的內容是“開皇之治”,講的是隋文帝楊堅受禪登基,南下滅陳,使動亂了400多年的中華大地又一次進入統一時期。隋文帝在位20多年,推行係列改革舉措,確立“三省六部製”政治體製中心,加強封建中央集權製,創立了科舉製度,用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打破了長期沿用的世襲體係。


    那桂芸認真聽講,仔細記錄,內心中對沈教授的評價是:準備充分,授課認真,雖然麵對的是一些知識層次不是很高的本科大一學生,課上得卻一絲不苟,一點兒也不偷工減料敷衍了事,是個負責任講良心的好老師。


    課間休息時,同學們三三兩兩嘻鬧著走出教室,那桂芸卻沒有動地方,坐在座位上認真地思考著方才沈翰林授課的內容與得失。沈翰林端起茶杯走下講台,在那桂芸前麵的空座位上坐下來,先喝了一口茶水,麵帶微笑地問:“怎麽樣那教授,給點寶貴意見吧!”


    那桂芸想了想,認真地說:“從我的角度看,你的課講得無可挑剔,完美無缺。鑒於你的授課對象是本科大一學生,出於啟發他們學習興趣的考慮,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在授課細節的處理上再細膩一些。比如說講到隋朝創立了科舉製度,就可以引申一下,與當下的高考製度和公務員遴選方式結合起來講,也可以引發學生們討論一下,談一談科舉製度的得失。甚至還可以設定一個虛擬的人物故事,講一個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受益於科舉製度,由平民晉升到高官的全部曆程,這樣課上的內容是不是顯得就有趣一些了呢?”


    沈翰林笑道:“芸師妹,你這輩子不寫曆史都可惜了,我真的太佩服你卓越的想像力了。人們都說科學家要有想像力,我看咱們搞社會科學的,更要學會插上想像的翅膀。我完全接納你的合理建議,下次課一定改進。”


    那桂芸說:“我也隻是隨便一說,一家之言一孔之見而已,我方才不是說了嘛,師兄的課已經很完美了,完全可以不去考慮我說的這些話。”


    “不是這樣子的,我認為你說的話很有道理,非常有借鑒意義,我會認真考慮如何吸納你的建議,把課講得更加生動活潑。”沈翰林邊說邊起身把水杯放回講桌上,向外麵的洗手間走去。


    這時,那些從外麵放風或者去衛生間方便的學生陸續回來了,一些性格外向些的學生見他們喜愛的那教授與大家一同聽課,熱情地將那桂芸圍起來,問可不可以改選那教授的選修課。


    那桂芸笑道:“這個得問你們學院負責安排選修課的老師,我是個外校的進修老師,隻不過是臨時客串上幾節課罷了,說了不算數的。沈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從他的課上你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一位高個子扁圓臉丹鳳眼的女生說:“沈教授的課我們當然也很喜歡聽,現在可以聽,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聽,可是您進修結束離開我們校後,您的課我們就再難有機會聽到了。”


    其他同學也附和著說:“是呀那教授,我們到哪裏去聽您的課呢?”


    那桂芸想了想,打開手機,讓那幾位熱心的同學掃了她的二維碼加為微信好友,並說:“我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名為‘芸雲曆史’,上麵有我講課的內容。”那幾個同學立即打開手機搜尋並關注公眾號。


    這時,沈翰林已經回到講台上,同學們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第二節課又開始了。


    82中文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南的雨朔方的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蝦米·海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蝦米·海米並收藏江南的雨朔方的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