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神秘的寺廟
旅行從雍涼大地開始簽到 作者:沅上一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去,感覺略有點恐怖,這是不是清代位於深山的一個荒廢宅子啊....”
“感覺是個拍恐怖片的好素材了hhh”
“會不會是山中精怪施法變出來的??”
“你們越說我越有點怕了....”
“曉哥膽子真大啊!”
一路沿著小路走,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比走大路要來的刺激。一路上低矮的竹子爭先恐後攔著張曉不讓他向前。
然後走到半路,他遇到了一個岔路口,。
“左邊是通往白雲寺的,右邊我猜是登頂的小路吧,一個人走這種無人小路雖然沒什麽好怕的,但萬一迷路,耽誤時間就算了,還是選擇了左手那條路,直接去白雲寺看看吧。”
結果遊覽了一番後,張曉得出結論,白雲寺沒啥可看。
“你們知道為什麽麽??青城山素來以道教文化聞名遐邇,後山的打造卻全是佛家泥偶.....”
有觀眾非常配合的問道:“那這是怎麽回事咧??”
“可能是宗教融合?”
“因為佛教自傳入天朝後,一直在和道教搶地盤??”
“沒錯,這位水友說的還是有點道理的。”
張曉笑著解釋道:“據我猜測吧,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五台山(以前叫紫府山),九華山,峨眉山以前都是道教道場,嗯,被佛教擠走了,而青城山上的白雲寺便是佛教占山的產物。類似的出名的還有當年國舅爺憨山清德大和尚搶占嶗山造成嶗山血案,耿真人打了十年官司告到皇帝那才把嶗山弄回來。其他的還有像嵩山,雞足山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青城山為道教名山,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所以並不是隻有道教廟觀,唐朝時青城山發生過佛道之爭,後來經唐玄宗調解,裁定前山為道,後山歸佛,故此。今山下也有佛教泰安古寺,兩教今皆共享安平。”
“誒,佛教畢竟是外來宗教嘛....道教才是我們本土宗教....”
“咳咳,這其實很正常,有些寺廟儒釋道都一起供奉了呢hhh”
“的確,咱們華夏人又沒什麽宗教信仰可言,俗話說得好,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
聽到此話,張曉也被逗笑了,當然他沒怎麽反駁這句話,隻是順著他說的華夏人沒有宗教信仰的話,繼續說道:“全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的傳說,隻有在天朝的傳說裏,洪水被人治了。所以天朝人不信神,天朝人信祖宗,信自己。”
“曉哥說的太對了!!!是祖先的香火延續使我呱呱落地,是祖先的辛勤勞動讓我不虞饑寒....”
“是祖先的經驗教訓讓我擁有人生觀和認識,對我來說,祖先就是我的一切。”
“樓上的好文采!!的確,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要去崇拜那些,對我們來說虛無縹緲的神?”
張曉總結道:“沒錯!!而今走到各地,一地之一姓,這種現象依舊普遍。從古代到現代,華夏社會最重要的血緣關係,依舊是不可替代的情感紐帶。”
“祖先崇拜是華夏自古以來的一部分,不要說迷信啊啥的,咱們華夏人的價值觀裏什麽罪過最大?忘本!!硬是說華夏人沒信仰,那也是謬論!”
“小鵬鵬”打賞了魚丸*666
“無奈小子”打賞了火箭*1!!
“我有輛瑪莎拉蒂”打賞了火箭*5!!
“曉哥說的太好了!!!”
“好了,繼續出發吧。”
“從白雲寺往下返程,就走與上來時相反的那一條。前段路有個地藏洞還可以,別的一路下去,隻有龍隱峽棧道還有點意思。”
然後,他便到了白雲古寨,有一句很深有哲理的話:“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到了白雲古寨的觀景台,群山匍匐,青翠秀麗。
“嗯,景點逛的差不多了,咱們可以直接下山了....”
爬著爬著已經快下午五點,張曉便來到了又一村,這是青城後山的一個村鎮,可以歇歇腳,吃吃農家菜。
“又一村是青城後山的一個村鎮,也是一處集中的餐飲休息點。這裏有一些小吃攤點,價格不算貴但味道一般;還有一些農家樂餐館,能提供當地的一些菜品,不過價格偏貴,需要和老板砍價。我才吃完午飯沒多久,就沒必要在這裏逗留了。”
“然後,又一村這裏有三條岔路,一條通往金驪索道,一條通往白雲索道,一條通往桃花溪。但這裏路標不太明確,你們要注意方向,我的話就繼續坐一下白雲索道,然後可以前往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普照寺了。”
在坐上纜車的時候,張曉一邊居高俯瞰著青城後山的景色,一邊笑道:“你們知道麽?在四釧都江堰青城山有一座明星寺,這就是普照寺,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寺院是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普照寺尼姑花600多萬買豪宅的新聞,不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能現在人們記得的就是這個寺院被稱為明星寺。”
“從2000年開始,有很多明星到這裏來許願還願,謝賢謝廷鋒父子、王霏、蓉祖兒、劉嘉苓、孫悅等前往該寺求拜還願,還傳說哥哥張國嶸的骨灰也安放在這裏,這些我都無法證實,隻是看網上的信息。”
“現在的普照寺是在512大地震後重建的,你們知道麽?傳說普照寺無風,所以靈氣純正不散,所以許願很靈驗,所以很多人都到這裏來求佛許願,當然心願達成後還要普照寺還願。”
“哇塞真的嗎??還有這樣一座寺廟啊??”
“張國嶸的骨灰也在這裏??不太可能吧....”
“我猜隻是網上的謠言....”
“我突然對這個寺院很感興趣了誒!!”
張曉下了纜車之後又爬了許久的石階,這才來到了普照寺。
走進如此安靜的寺廟,他從一塊大照壁開始,繞過一個刻有“和”字的大香爐。
“在寺院內的樹木雖然十分高大,而且樹齡很多已逾百年,但是都一樣的筆直高聳,從樹木可以看出這寺院內風很少,所以靈氣很淨。”
“真是這些信佛或者佛教研究者的這些分析,讓四釧青城山普照寺越來越有名,吸引了很多大明星們到這裏許願,據說哥哥張國嶸去世後,也在普照寺所在的山上暗地找目的安放,不過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真假,之前要辦哥哥去世十周年的追悼晚會,娛樂界鬧的沸沸揚揚的,相信一直都會有粉絲,會到普照寺來詢問哥哥張國嶸骨灰的事情吧。”
“到這裏他就是銅肝鐵膽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門任隨你紫袍金帶亦須合掌皈依”
張曉登上三百餘級石階,抬頭所見,就是這懸於普照寺門柱的一副對聯。對聯原刻於石柱,鑲在“飛馬靈官”照壁兩側。門外所懸,為時人抄錄後刻木而成。
“普照寺可追溯的曆史晚於明代。這堵“飛馬靈官”照壁,不是普照寺舊物。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何以成了佛寺的擺設,就中原委,已難考證。曆史滄桑,由它去吧!”
在遊覽的過程中,張曉又忽然提起:“你們知道麽?普照寺最早建寺的年代已無從考察,隻知原寺明末被焚毀。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貢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記》中說:“寺曆數朝,世有傳人,明末火於獻。”明確指出普照寺是被張獻忠焚毀的。”
“其實,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廟”,供奉的是鎣華祖師,是由一座家族棄祠改建而成的貧窮小廟,“無食以養僧,無房以妥神”。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窮廟子,卻在乾隆三十年以後,突然大興土木,廣置田產,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後,經百餘年間的連續擴建,普照寺一躍成為川西四大佛寺之一,遠近聞名。”
“據估算,這段時間普照寺修建費用在萬兩金銀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載: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麽,這巨大的耗資從何而來呢?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曉哥別賣關子了,快說嘛!!”
“就是就是,我們要聽傳說故事。”
“快講故事!”
不知不覺的,直播間裏的人喜歡上了張曉每到一個地方就講故事,尤其是那些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再結合著那些景點,倒是看得有滋有味,聽著心神向往。
“好好好,這就講”
“郕都民間曾經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這首民謠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曆史之謎。傳說明末張獻忠起義,推翻了明朝在四釧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農民政權“大西國”。後來清兵入關,四釧境內發生連年混戰,張獻忠不得不退出郕都,“大西國”被吳三桂滅亡。民謠就是說的張獻忠兵敗退出郕都時,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秘藏起來,為了將來能找到所藏之寶,不至於因年代久遠而迷失,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寶記號,誰發現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
“誒誒,這個民謠我以前也聽過,我是郕都本地人......”
“沒錯,後續是有人識得破,買盡郕都府。”
“然後呢然後呢?曉哥gkd”
“因此,圍繞藏寶之謎,就有許多傳說和猜想。有說財寶埋在錦江河底的,也有說寶藏隨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認為張獻忠的財寶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郕都還掀起過尋寶熱,甚至有人還拿出了藏寶圖,一時間許多人躍躍欲試,要成立尋寶機構。”
“其實尋找張獻忠寶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話自大西國滅亡以後,民間就有人開始尋寶,在抗日戰爭期間,郕都就成立過錦江淘銀公司,在九眼橋下大張旗鼓地淘銀,經過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隻石牛,一隻石鼓,著實讓人們興奮不已,證明民謠傳說不假。但繼續淘下去,卻見不到寶藏影子。淘銀行動不了了之。”
正當他說著的時候,一旁也有兩位看起來青春靚麗的小姐姐在一旁被吸引,聚精會神的聽著。
“話說,要弄清張獻忠藏寶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張獻忠究竟有沒有可藏之寶吧?”
忽然,身旁一道女聲傳來,張曉頓了一下,扭頭看過去,一位妹子笑嘻嘻的道:“小哥哥別誤會哈,貿然打擾,不介意我們也來聽下故事吧”
張曉笑了笑道:“當然沒事。”
“想解答你這個疑惑,傳說大西國成立之初,張獻忠把他在戰爭中獲得的奇珍異寶,特別是明成都皇室成員寶庫中的金銀財寶,在皇城舉辦鬥寶大會,24間房子擺滿奇珍異寶、金器銀錠。”
“其目的一方麵為了展示皇親國戚、富紳劣商的奢靡;另一方麵炫耀他的富有。但這卻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待到大西國滅亡,誰都想得到這筆財寶。據傳大西軍兵敗郕都時,十餘艘大船從新津出發,沿岷江順流而下,在彭山境內就被清軍預先埋設的鐵鏈攔住。”
“厲害了,赤裸裸的炫富啊.....”
“財不外露呀,這不是作死嗎?”
“壕無人性啊......”
“大西國押運船隻的兵將眼看敵不住清軍的圍攻,於是鑿沉船隻,棄船登岸逃走。清軍早就知道張獻忠有大量金銀想要從郕都運走,以為截獲了運寶船隊,欣喜若狂地登上還未完全沉沒的一些大船,才發現船中裝載著石塊。”
“自從張獻忠的寶藏隨著大西國的滅亡消失以後,寶藏之謎就困擾著一代又一代關注這件事的每一個人。”
“特別是郕都和新津都先後發現數量不小的大西國“大順通寶”錢幣和銀錠,更使尋寶人相信張獻忠那24間大屋展示過的財寶就藏在郕都或郕都周邊,其中關於青城山藏寶之事,更有許多奇聞和謎案。”
“誒誒,這個我知道,江口沉銀這個事件在曆史上記載很多,曾經去打撈、去探挖的也非常多...”
“是啊,從清初到解放以前僅僅官方就曾組織過幾次大規模的打撈,民間自行去盜挖者不計其數。但是由於不知道具體的沉銀地點,大多收獲寥寥。”
“不過近些年貌似有考古發現,都發掘出來了!!!”
“的確.....”
“真的挖出好多啊!”
“曉哥好厲害啊,知道這麽多!!”
“曉哥,剛看新聞,好多地方多發大水了。”
“曉哥,你還是快下山離開普照寺吧,自從你再次上山之後,這邊的雨又越下越大了。”
“感覺是個拍恐怖片的好素材了hhh”
“會不會是山中精怪施法變出來的??”
“你們越說我越有點怕了....”
“曉哥膽子真大啊!”
一路沿著小路走,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比走大路要來的刺激。一路上低矮的竹子爭先恐後攔著張曉不讓他向前。
然後走到半路,他遇到了一個岔路口,。
“左邊是通往白雲寺的,右邊我猜是登頂的小路吧,一個人走這種無人小路雖然沒什麽好怕的,但萬一迷路,耽誤時間就算了,還是選擇了左手那條路,直接去白雲寺看看吧。”
結果遊覽了一番後,張曉得出結論,白雲寺沒啥可看。
“你們知道為什麽麽??青城山素來以道教文化聞名遐邇,後山的打造卻全是佛家泥偶.....”
有觀眾非常配合的問道:“那這是怎麽回事咧??”
“可能是宗教融合?”
“因為佛教自傳入天朝後,一直在和道教搶地盤??”
“沒錯,這位水友說的還是有點道理的。”
張曉笑著解釋道:“據我猜測吧,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五台山(以前叫紫府山),九華山,峨眉山以前都是道教道場,嗯,被佛教擠走了,而青城山上的白雲寺便是佛教占山的產物。類似的出名的還有當年國舅爺憨山清德大和尚搶占嶗山造成嶗山血案,耿真人打了十年官司告到皇帝那才把嶗山弄回來。其他的還有像嵩山,雞足山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青城山為道教名山,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所以並不是隻有道教廟觀,唐朝時青城山發生過佛道之爭,後來經唐玄宗調解,裁定前山為道,後山歸佛,故此。今山下也有佛教泰安古寺,兩教今皆共享安平。”
“誒,佛教畢竟是外來宗教嘛....道教才是我們本土宗教....”
“咳咳,這其實很正常,有些寺廟儒釋道都一起供奉了呢hhh”
“的確,咱們華夏人又沒什麽宗教信仰可言,俗話說得好,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
聽到此話,張曉也被逗笑了,當然他沒怎麽反駁這句話,隻是順著他說的華夏人沒有宗教信仰的話,繼續說道:“全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的傳說,隻有在天朝的傳說裏,洪水被人治了。所以天朝人不信神,天朝人信祖宗,信自己。”
“曉哥說的太對了!!!是祖先的香火延續使我呱呱落地,是祖先的辛勤勞動讓我不虞饑寒....”
“是祖先的經驗教訓讓我擁有人生觀和認識,對我來說,祖先就是我的一切。”
“樓上的好文采!!的確,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要去崇拜那些,對我們來說虛無縹緲的神?”
張曉總結道:“沒錯!!而今走到各地,一地之一姓,這種現象依舊普遍。從古代到現代,華夏社會最重要的血緣關係,依舊是不可替代的情感紐帶。”
“祖先崇拜是華夏自古以來的一部分,不要說迷信啊啥的,咱們華夏人的價值觀裏什麽罪過最大?忘本!!硬是說華夏人沒信仰,那也是謬論!”
“小鵬鵬”打賞了魚丸*666
“無奈小子”打賞了火箭*1!!
“我有輛瑪莎拉蒂”打賞了火箭*5!!
“曉哥說的太好了!!!”
“好了,繼續出發吧。”
“從白雲寺往下返程,就走與上來時相反的那一條。前段路有個地藏洞還可以,別的一路下去,隻有龍隱峽棧道還有點意思。”
然後,他便到了白雲古寨,有一句很深有哲理的話:“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到了白雲古寨的觀景台,群山匍匐,青翠秀麗。
“嗯,景點逛的差不多了,咱們可以直接下山了....”
爬著爬著已經快下午五點,張曉便來到了又一村,這是青城後山的一個村鎮,可以歇歇腳,吃吃農家菜。
“又一村是青城後山的一個村鎮,也是一處集中的餐飲休息點。這裏有一些小吃攤點,價格不算貴但味道一般;還有一些農家樂餐館,能提供當地的一些菜品,不過價格偏貴,需要和老板砍價。我才吃完午飯沒多久,就沒必要在這裏逗留了。”
“然後,又一村這裏有三條岔路,一條通往金驪索道,一條通往白雲索道,一條通往桃花溪。但這裏路標不太明確,你們要注意方向,我的話就繼續坐一下白雲索道,然後可以前往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普照寺了。”
在坐上纜車的時候,張曉一邊居高俯瞰著青城後山的景色,一邊笑道:“你們知道麽?在四釧都江堰青城山有一座明星寺,這就是普照寺,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寺院是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普照寺尼姑花600多萬買豪宅的新聞,不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能現在人們記得的就是這個寺院被稱為明星寺。”
“從2000年開始,有很多明星到這裏來許願還願,謝賢謝廷鋒父子、王霏、蓉祖兒、劉嘉苓、孫悅等前往該寺求拜還願,還傳說哥哥張國嶸的骨灰也安放在這裏,這些我都無法證實,隻是看網上的信息。”
“現在的普照寺是在512大地震後重建的,你們知道麽?傳說普照寺無風,所以靈氣純正不散,所以許願很靈驗,所以很多人都到這裏來求佛許願,當然心願達成後還要普照寺還願。”
“哇塞真的嗎??還有這樣一座寺廟啊??”
“張國嶸的骨灰也在這裏??不太可能吧....”
“我猜隻是網上的謠言....”
“我突然對這個寺院很感興趣了誒!!”
張曉下了纜車之後又爬了許久的石階,這才來到了普照寺。
走進如此安靜的寺廟,他從一塊大照壁開始,繞過一個刻有“和”字的大香爐。
“在寺院內的樹木雖然十分高大,而且樹齡很多已逾百年,但是都一樣的筆直高聳,從樹木可以看出這寺院內風很少,所以靈氣很淨。”
“真是這些信佛或者佛教研究者的這些分析,讓四釧青城山普照寺越來越有名,吸引了很多大明星們到這裏許願,據說哥哥張國嶸去世後,也在普照寺所在的山上暗地找目的安放,不過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真假,之前要辦哥哥去世十周年的追悼晚會,娛樂界鬧的沸沸揚揚的,相信一直都會有粉絲,會到普照寺來詢問哥哥張國嶸骨灰的事情吧。”
“到這裏他就是銅肝鐵膽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門任隨你紫袍金帶亦須合掌皈依”
張曉登上三百餘級石階,抬頭所見,就是這懸於普照寺門柱的一副對聯。對聯原刻於石柱,鑲在“飛馬靈官”照壁兩側。門外所懸,為時人抄錄後刻木而成。
“普照寺可追溯的曆史晚於明代。這堵“飛馬靈官”照壁,不是普照寺舊物。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何以成了佛寺的擺設,就中原委,已難考證。曆史滄桑,由它去吧!”
在遊覽的過程中,張曉又忽然提起:“你們知道麽?普照寺最早建寺的年代已無從考察,隻知原寺明末被焚毀。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貢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記》中說:“寺曆數朝,世有傳人,明末火於獻。”明確指出普照寺是被張獻忠焚毀的。”
“其實,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廟”,供奉的是鎣華祖師,是由一座家族棄祠改建而成的貧窮小廟,“無食以養僧,無房以妥神”。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窮廟子,卻在乾隆三十年以後,突然大興土木,廣置田產,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後,經百餘年間的連續擴建,普照寺一躍成為川西四大佛寺之一,遠近聞名。”
“據估算,這段時間普照寺修建費用在萬兩金銀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載: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麽,這巨大的耗資從何而來呢?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曉哥別賣關子了,快說嘛!!”
“就是就是,我們要聽傳說故事。”
“快講故事!”
不知不覺的,直播間裏的人喜歡上了張曉每到一個地方就講故事,尤其是那些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再結合著那些景點,倒是看得有滋有味,聽著心神向往。
“好好好,這就講”
“郕都民間曾經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這首民謠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曆史之謎。傳說明末張獻忠起義,推翻了明朝在四釧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農民政權“大西國”。後來清兵入關,四釧境內發生連年混戰,張獻忠不得不退出郕都,“大西國”被吳三桂滅亡。民謠就是說的張獻忠兵敗退出郕都時,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秘藏起來,為了將來能找到所藏之寶,不至於因年代久遠而迷失,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寶記號,誰發現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
“誒誒,這個民謠我以前也聽過,我是郕都本地人......”
“沒錯,後續是有人識得破,買盡郕都府。”
“然後呢然後呢?曉哥gkd”
“因此,圍繞藏寶之謎,就有許多傳說和猜想。有說財寶埋在錦江河底的,也有說寶藏隨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認為張獻忠的財寶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郕都還掀起過尋寶熱,甚至有人還拿出了藏寶圖,一時間許多人躍躍欲試,要成立尋寶機構。”
“其實尋找張獻忠寶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話自大西國滅亡以後,民間就有人開始尋寶,在抗日戰爭期間,郕都就成立過錦江淘銀公司,在九眼橋下大張旗鼓地淘銀,經過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隻石牛,一隻石鼓,著實讓人們興奮不已,證明民謠傳說不假。但繼續淘下去,卻見不到寶藏影子。淘銀行動不了了之。”
正當他說著的時候,一旁也有兩位看起來青春靚麗的小姐姐在一旁被吸引,聚精會神的聽著。
“話說,要弄清張獻忠藏寶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張獻忠究竟有沒有可藏之寶吧?”
忽然,身旁一道女聲傳來,張曉頓了一下,扭頭看過去,一位妹子笑嘻嘻的道:“小哥哥別誤會哈,貿然打擾,不介意我們也來聽下故事吧”
張曉笑了笑道:“當然沒事。”
“想解答你這個疑惑,傳說大西國成立之初,張獻忠把他在戰爭中獲得的奇珍異寶,特別是明成都皇室成員寶庫中的金銀財寶,在皇城舉辦鬥寶大會,24間房子擺滿奇珍異寶、金器銀錠。”
“其目的一方麵為了展示皇親國戚、富紳劣商的奢靡;另一方麵炫耀他的富有。但這卻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待到大西國滅亡,誰都想得到這筆財寶。據傳大西軍兵敗郕都時,十餘艘大船從新津出發,沿岷江順流而下,在彭山境內就被清軍預先埋設的鐵鏈攔住。”
“厲害了,赤裸裸的炫富啊.....”
“財不外露呀,這不是作死嗎?”
“壕無人性啊......”
“大西國押運船隻的兵將眼看敵不住清軍的圍攻,於是鑿沉船隻,棄船登岸逃走。清軍早就知道張獻忠有大量金銀想要從郕都運走,以為截獲了運寶船隊,欣喜若狂地登上還未完全沉沒的一些大船,才發現船中裝載著石塊。”
“自從張獻忠的寶藏隨著大西國的滅亡消失以後,寶藏之謎就困擾著一代又一代關注這件事的每一個人。”
“特別是郕都和新津都先後發現數量不小的大西國“大順通寶”錢幣和銀錠,更使尋寶人相信張獻忠那24間大屋展示過的財寶就藏在郕都或郕都周邊,其中關於青城山藏寶之事,更有許多奇聞和謎案。”
“誒誒,這個我知道,江口沉銀這個事件在曆史上記載很多,曾經去打撈、去探挖的也非常多...”
“是啊,從清初到解放以前僅僅官方就曾組織過幾次大規模的打撈,民間自行去盜挖者不計其數。但是由於不知道具體的沉銀地點,大多收獲寥寥。”
“不過近些年貌似有考古發現,都發掘出來了!!!”
“的確.....”
“真的挖出好多啊!”
“曉哥好厲害啊,知道這麽多!!”
“曉哥,剛看新聞,好多地方多發大水了。”
“曉哥,你還是快下山離開普照寺吧,自從你再次上山之後,這邊的雨又越下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