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東方京報》和許維新的前車之鑑放在那裏,高老闆早就引以為戒,並對手底下的編輯們三令五申過了。
「一個地址而已,磨磨蹭蹭的幹什麽?」廖長義也惱了,他把眼睛一瞪,「你不告訴我是不是?那行,我去找別人!」
還不等高老闆鬆口氣,剛走沒兩步的廖長義突然又轉過身來,盯著他問道:「你們這兒應該還有晏河清剛送過來的新稿吧?給我看看,我保證不告訴任何人。」
高老闆:「…………」
祖宗!
先不提這邊被廖牛皮糖纏上叫苦連天的高老闆,在社會上,晏河清的這本《五十六》其實早就引發了巨大反響。
否則,廖長義的友人也不會注意到這本小說。
不止一人把這本書和之前廖長義在報紙上發出的詰問結合起來看,認為《五十六》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擊——畢竟,縱觀歷史,華夏麵臨的亡國危機還少過嗎?哪一次他們沒有挺過來?
但也有很多人,僅僅是把這本書當做一部描寫九州風物的遊記來看,並為其中描寫的山水風光而深深著迷,恨不得追隨唐安一起去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
他們稱這本書為「當代的《徐霞客遊記》」,而在仔細地研究過晏河清在文中講述的人文民俗、並發現這些都不是憑空得來之後,更是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還有不少人故意模仿起了晏河清的文風,然而就連喬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文風,所以最後寫出來的模仿體大多都是四不像,隻能模仿個皮毛的那種。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是《五十六》在學生群體中引發的巨大反響。
每個少年都有一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而喬鏡的這本書幾乎是寫在了他們的心坎上,很多人在看完之後便立誌要學習唐安,走遍國內,看看天下之大。
還有幾位大概是看上頭了,竟然跑到父母麵前一本正經地說想要休學去當個民俗攝影師,結果攝影師沒當成,倒是挨了一頓好打。
不過這些都和喬鏡沒什麽關係,在確保自身安全後,他又過上了和從前一般無二的生活,每天上上課,空閑時間寫寫稿子,偶爾看看讀者們的來信,再教教胭脂和喬景國文,生活簡單又充實。
然而,自從喬景的身份被學校內的教授們知道後,他的大學生活,到底還是變得和尋常學生不太一樣了。
先不提文春秋三番兩次地趁著喬鏡放學的時候「路過」教室門口,明裏暗裏地問他有沒有寫好的新稿給他看看,光是左向庭之前對著他橫眉冷對,卻又在幾天前公然在課堂上拿出《五十六》給他們對比著講東西方民俗文化的不同,就已經足夠讓當時坐在下麵聽課的喬鏡窒息了。
——這筆記,他究竟是記呢,還是不記呢?
由於教授們的舉動,京洛大學裏也開始隱隱有了傳聞,說晏河清就是學校裏的學生,但具體是誰大家就不清楚了。
雖然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肯定是胡扯,但是更多的學生還是非常興奮,巴不得當麵找人探討一番關於新書的劇情。
晏河清居然和他們是同學!
拜託,這超酷的好不好?
一時間,《五十六》風靡國內各大高校中學,每期的《愛民報》和《東方京報》都會被人人傳閱,選擇手抄全篇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學生們紛紛成立小說社團,討論每次連載的劇情,並且哀嘆晏河清為何隻更這短短一截吊人胃口,然後化悲憤為動力,開始提筆寫信給報社催更。
因此,許維新哭笑不得的發現,盡管這一次有了《愛民報》幫他們分散火力,然而他們報社收到的信件卻不減反多,郵差已經從每天兩趟變成了每天三四趟,就這樣還送不完。
「盛況啊,」他望著那堆滿一櫃子的信,由衷感嘆道,「真是盛況啊。」
他不敢自當伯樂,但喬鏡卻一定是那萬裏挑一的千裏馬。盡管如此,許維新還是可以非常驕傲地說,和喬鏡簽下合同,是他這輩子幹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除了在外麵攪動風雲外,家裏的兩小隻也非常喜歡喬鏡的這本《五十六》,在稍微認識了一些字後,每次喬鏡寫完新稿,都會迫不及待地搶著要看。
至於景星闌,他則成為了喬鏡的免費抄寫員,因為現在要給兩個報社送稿子了,喬鏡在寫完一份後,剩下的那份就交給了他來謄抄。
因此,每天晚上坐在書桌前的就變成了兩個人。
喬鏡也想過要不要直接雇個抄寫員,但是景星闌自己說不用,他似乎很樂意幫這個忙,還會在謄抄時故意模仿喬鏡的字跡——盡管喬鏡說過沒有這個必要,但這是他一點固執的堅持。
當然,有時候景星闌抄著抄著,就會停下筆休息一會兒,偶爾喬鏡寫累了抬起頭,就能看到男人托著下巴在燈光下朝他微微一笑,漆黑的雙眸中漾著淡淡的溫柔。
每每這時,喬鏡總有種他們還在現代的錯覺。
他們那天去照相館拍的照片,也在幾天後被送到了家中。
喬景第一個衝過去,迫不及待地拆開了信封。他把裝在裏麵的照片倒出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那幾張黑白的人像,表情頗有些複雜。
喬鏡知道,他大概是想到了那個曾經給過他一個家的老乞丐。
雖然少年平時表現得都十分大大咧咧,但正是因為經歷過得到又失去的痛苦,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家,他愛得比誰都要深沉。
「一個地址而已,磨磨蹭蹭的幹什麽?」廖長義也惱了,他把眼睛一瞪,「你不告訴我是不是?那行,我去找別人!」
還不等高老闆鬆口氣,剛走沒兩步的廖長義突然又轉過身來,盯著他問道:「你們這兒應該還有晏河清剛送過來的新稿吧?給我看看,我保證不告訴任何人。」
高老闆:「…………」
祖宗!
先不提這邊被廖牛皮糖纏上叫苦連天的高老闆,在社會上,晏河清的這本《五十六》其實早就引發了巨大反響。
否則,廖長義的友人也不會注意到這本小說。
不止一人把這本書和之前廖長義在報紙上發出的詰問結合起來看,認為《五十六》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擊——畢竟,縱觀歷史,華夏麵臨的亡國危機還少過嗎?哪一次他們沒有挺過來?
但也有很多人,僅僅是把這本書當做一部描寫九州風物的遊記來看,並為其中描寫的山水風光而深深著迷,恨不得追隨唐安一起去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
他們稱這本書為「當代的《徐霞客遊記》」,而在仔細地研究過晏河清在文中講述的人文民俗、並發現這些都不是憑空得來之後,更是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還有不少人故意模仿起了晏河清的文風,然而就連喬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文風,所以最後寫出來的模仿體大多都是四不像,隻能模仿個皮毛的那種。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是《五十六》在學生群體中引發的巨大反響。
每個少年都有一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而喬鏡的這本書幾乎是寫在了他們的心坎上,很多人在看完之後便立誌要學習唐安,走遍國內,看看天下之大。
還有幾位大概是看上頭了,竟然跑到父母麵前一本正經地說想要休學去當個民俗攝影師,結果攝影師沒當成,倒是挨了一頓好打。
不過這些都和喬鏡沒什麽關係,在確保自身安全後,他又過上了和從前一般無二的生活,每天上上課,空閑時間寫寫稿子,偶爾看看讀者們的來信,再教教胭脂和喬景國文,生活簡單又充實。
然而,自從喬景的身份被學校內的教授們知道後,他的大學生活,到底還是變得和尋常學生不太一樣了。
先不提文春秋三番兩次地趁著喬鏡放學的時候「路過」教室門口,明裏暗裏地問他有沒有寫好的新稿給他看看,光是左向庭之前對著他橫眉冷對,卻又在幾天前公然在課堂上拿出《五十六》給他們對比著講東西方民俗文化的不同,就已經足夠讓當時坐在下麵聽課的喬鏡窒息了。
——這筆記,他究竟是記呢,還是不記呢?
由於教授們的舉動,京洛大學裏也開始隱隱有了傳聞,說晏河清就是學校裏的學生,但具體是誰大家就不清楚了。
雖然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肯定是胡扯,但是更多的學生還是非常興奮,巴不得當麵找人探討一番關於新書的劇情。
晏河清居然和他們是同學!
拜託,這超酷的好不好?
一時間,《五十六》風靡國內各大高校中學,每期的《愛民報》和《東方京報》都會被人人傳閱,選擇手抄全篇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學生們紛紛成立小說社團,討論每次連載的劇情,並且哀嘆晏河清為何隻更這短短一截吊人胃口,然後化悲憤為動力,開始提筆寫信給報社催更。
因此,許維新哭笑不得的發現,盡管這一次有了《愛民報》幫他們分散火力,然而他們報社收到的信件卻不減反多,郵差已經從每天兩趟變成了每天三四趟,就這樣還送不完。
「盛況啊,」他望著那堆滿一櫃子的信,由衷感嘆道,「真是盛況啊。」
他不敢自當伯樂,但喬鏡卻一定是那萬裏挑一的千裏馬。盡管如此,許維新還是可以非常驕傲地說,和喬鏡簽下合同,是他這輩子幹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除了在外麵攪動風雲外,家裏的兩小隻也非常喜歡喬鏡的這本《五十六》,在稍微認識了一些字後,每次喬鏡寫完新稿,都會迫不及待地搶著要看。
至於景星闌,他則成為了喬鏡的免費抄寫員,因為現在要給兩個報社送稿子了,喬鏡在寫完一份後,剩下的那份就交給了他來謄抄。
因此,每天晚上坐在書桌前的就變成了兩個人。
喬鏡也想過要不要直接雇個抄寫員,但是景星闌自己說不用,他似乎很樂意幫這個忙,還會在謄抄時故意模仿喬鏡的字跡——盡管喬鏡說過沒有這個必要,但這是他一點固執的堅持。
當然,有時候景星闌抄著抄著,就會停下筆休息一會兒,偶爾喬鏡寫累了抬起頭,就能看到男人托著下巴在燈光下朝他微微一笑,漆黑的雙眸中漾著淡淡的溫柔。
每每這時,喬鏡總有種他們還在現代的錯覺。
他們那天去照相館拍的照片,也在幾天後被送到了家中。
喬景第一個衝過去,迫不及待地拆開了信封。他把裝在裏麵的照片倒出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那幾張黑白的人像,表情頗有些複雜。
喬鏡知道,他大概是想到了那個曾經給過他一個家的老乞丐。
雖然少年平時表現得都十分大大咧咧,但正是因為經歷過得到又失去的痛苦,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家,他愛得比誰都要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