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碼頭。


    “寧波侯,你真的不把算回歸故國嗎,如果你願意,本王可以在皇上麵前替你說些好話。”曾紀澤對同來為太平天國使臣送行的李世賢說。


    李世賢一聲輕歎,搖頭道:“多謝吳王好意,大明待我不薄,我一家人在南京城住得挺安穩,就沒必要再過這大江了。”


    李世賢做為太平天國棟梁之一,以他這樣特殊的地位,身為降將,自與程學啟這樣的普通降將不同。自杭州歸順那時起,他就注定一輩子隻能過著無風無浪,被人時刻監視的日子,曾紀澤不信他會不想去江北,在他那天王兄長手下繼續過他榮光無限的王爺生活。


    “如今太平天國與我大明已成友好邦交之國,按道理來講,寧波侯有權利選擇去留。本王也知道,你去了江北必然比現在的情況要舒服得多,你若真想回去就沒必要客氣,本王言出必行,一定會為你說話。


    ”


    李世賢笑了笑.,道:“就算太平天國能給我更多的榮華富貴,那又如何呢,早晚還不是得做亡國之臣,到那個時候,隻怕我就沒有臉再見吳王你了。”


    曾紀澤聽得出他話中之.意,便也笑道:“天下大勢,未有定數,將來乾坤誰主宰,寧波侯又怎能如此確定呢。”


    李世賢遠眺.大江,意味深長的說道:“大明有吳王這樣的人物在,天下大勢,早已成定局。世賢再無才能,這一點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這一番話,似出肺腑,曾紀澤笑而不語。


    二人策馬來到碼頭.,西王蔡元隆正要登上過江之船,見吳王親來,忙是迎上前來。曾紀澤翻身下馬,抱拳道:“皇上知道西王今天要回國,故特命本王來代為相送,本王順便也邀了寧波侯來送送故人。”


    蔡元隆.看著形容頗為憔悴地李世賢。勉強笑著說道:“叔父。你有什麽話要托我轉告給天王地嗎?”蔡元隆說話間暗使眼色。那意思分明就是想讓他提出歸國地請求。然後他這個使臣才有機會有所行動。


    不過。李世賢地回答卻讓蔡.元隆失望了。他隻是輕出了一口氣。道:“你替我轉告天王。保重好身體。天意有自定數。凡事不必太過計較得失。就這些吧。”


    蔡元隆有些意外。卻又不好再說什麽。隻當李世賢有什麽苦衷一樣。他轉而向曾紀澤道:“吳王。貴我兩國既已成為友邦。那對付滿清之事。吳王可已有計劃


    曾紀澤道:“這個好說。待時機成熟。我兩國分兵北上。攻滅滿清。中分天下。”


    蔡元隆沉默了片刻。又道:“攻滅滿清。中分天下。集貴我兩國之力。自然不在話下。但古語有雲。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滅了滿清之後。吳王以為我兩國之間。能和平共存嗎?”


    曾紀澤哈哈大笑。豪然道:“天意難測。若真到了你我都不願意看到地那一天。那就看誰能更得上天之眷顧了。”


    蔡元隆怔了一怔,卻也笑了,道:“元隆能與吳王數度交手,實乃三生有幸也!誠如吳王所言,那我們就看天意如何吧。”


    言罷,蔡元隆便抱拳告辭,上了明軍水師為他備好的舢板快船,趁著江風揚帆離港口,漸馳漸遠。


    吳王先翻身上馬而去,李世賢望著遠去的帆船,口中喃喃道:“這一別,也許就再無相見之日了吧,唉,世事難料,世事難料啊後,他不再留戀,卻也轉身上馬,緊隨吳王而去。


    隨著吳王在江蘇、浙江等地實行的土地改革漸見成效,曾皇遂決定在大明所轄之境全麵推行。曾紀澤這一套土地改革,主旨便是抑製大地主對土地兼並,扶持中小地主的發展,因為曾紀澤清楚的知道,如果想使國家走上私有製市場經濟的道路,是否擁有一個龐大而穩定的中產階級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如果任由大地主們繼續兼並發展,不但將使更多的農民失去生活來源,影響社會的穩定,將來還有可以發展成為寡頭經濟,盡管那樣的國家也將是私有製,但卻是一種畸形的私有體製,並不利於國家良性發展。


    中小地主,以及各式各樣的商人,將是國家私有化的主力軍,將他們培養成為最初的中產階級,再由他們培植出更多的中產階級,使之不斷發展,最終將中產階級推上曆史的舞台,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組成單位。曾紀澤已為他的改革畫下了好大一幅藍圖。


    同時,東軍的接連勝利,使得大明統治層更加認識到武器的重要性,首先在曾國的要求下,國家投資建立了漢陽槍械局


    造炮局。由於先前已經有上海武器製造局的經驗,t之培養了大批的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他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抱有私心,不遺餘力的為兩座新兵工廠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而在教育方麵,國立武漢公學堂、南京中央學堂、湖南師範學堂、安慶技術學堂等多所高等學府紛紛成立,而這些大學的師資力量,除了傳統的儒學教師,以及部分外教之外,多數都是來自複旦公學堂的畢業生,這些人作為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如同星星之火一般,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將知識的火焰照耀整個大明。


    緊接著,曾紀澤又再次向曾皇提出了建立海軍的構想。原先曾皇認為,中國以陸戰為主,海防以炮台要塞為要,至於水師,有近海水師和長江水師就足夠了,但現在出現了新的變數,給了曾紀澤建立海軍最好的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台灣問題。


    “大明不可能長期容忍台灣孤懸海外,但渡海遠征不同於陸上作戰,若非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做掩護,幾乎不可能登陸成功,所以大明迫切的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新式海軍。”曾紀澤在朝堂之上闡述自己的主張。


    兵部侍郎岑義.海出班道:“台灣不過彈丸小島,就算暫時割據出去,對大陸也沒什麽影響。臣以為現下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強大的新式陸軍上,待一統天下之後,台灣左氏畏我大明之威,自然就要想方設法歸附了,完全不需要什麽海軍去攻打。”


    曾紀澤哼了一聲,道:.“左宗棠如果要歸附,在浙江時他早就歸附了。岑大人難道忘了當年的台灣鄭氏了嗎?像台灣這樣的割據政權,除非派兵去收複,否則他們是絕不會主動歸順的。”


    岑義海又道.:“海軍耗資巨大,百萬兩銀子投進去,也不過買到區區數艘洋艦而已,隻怕就算有了吳王所說的海軍,也起不到什麽關鍵性作用吧。”


    .目光短淺之徒!


    曾紀澤以藐視的眼.光看著岑義海,說道:“岑大人不會以為海戰就是靠數量取勝吧,若然如此,當年的滿清數以百計的帆船戰艦,也就不會輸給洋人區區二十多艘新式戰艦了。”


    岑義海.被鄙視了,心裏頗不舒服,可又沒什麽言語反駁,因為像他這樣的官員,對於已經到來的海權世界全無了解。


    “以洋艦之性能,兒臣以為.隻要成組成一支擁有二十艘左右洋艦,輔以數十艘新式木帆戰艦的海軍艦隊,便足以維持在東亞的霸權地位。不但可征服台灣,亦可與洋人海軍抗衡。區區二十艘洋艦,耗資不過四五百萬兩而已,再加上維修、彈藥、兵員等等,亦不過七八百萬兩銀子而已,而建成之後,每年消耗也僅僅兩三百萬兩罷了。”


    “而且這七八百萬兩的銀子,又不是一次用光,可分數年,每年購買幾艘,不過百萬兩而已,對於朝廷的財政也並非是什麽負擔。如果海防以要塞炮台的被動防禦為主的話,那我大明幾千裏的海岸線,可登陸之地數不勝數,難不成要在每一地都修建堅不可摧的要塞嗎?那這樣所耗費的錢財,隻怕更是一個無底洞!相較之下,建海軍不是更劃算一下嗎。”


    曾紀澤有理有據,加上台灣問題的存在,促使曾皇漸漸轉變了觀念,而胡林翼又對曾紀澤的海軍計劃給予了肯定,最終使曾皇下定了決心。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考慮衡量之後,曾皇決定在大明建立兩支艦隊,一支以近海艦隊為基礎,建立東海艦隊,以東海到台灣海峽一線為防區。另在廣州建立一支南海艦隊,以兩廣、海南,南海諸島為防區。


    其中,東海艦隊隸屬於東軍,由於台灣與滿清之威脅,將成為海軍建設的重點投資對象。朝廷計劃每年為東海艦隊斥資八十萬兩,除購買若幹洋艦之外,還將加大對上海船舶製造局的投資,使大明的艦船能盡早國產化。同時,還將在福建廈門建立第二個海軍基地,做為東海艦隊威脅台灣的前哨基地。


    至於南海艦隊,由於在該防區大明所受威脅稍弱,故每年朝廷隻投入三十萬兩,用於購買艦船,以及在廣州建立新式的海軍基地。


    在曾紀澤的建議下,朝廷將在上海成立一所船政學堂,主要聘請美國海軍專業人才為師資力量,為大明未來的海軍培養預備人才。同時,與美國海軍達成合作協議,允許大明派遣優秀的學生赴美國海軍留學實習。(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全本小說網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八六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葬沉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葬沉煙並收藏一八六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