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霍山醒來一會,隻不說上兩句話後又沉沉睡去,不管怎麽說,事情往好的方向走。
薑埕說霍山午膳後還會醒來,趙清毓打算一直守著霍山時,宮裏來了旨意。
嚴暉回來了。
嚴暉被景元帝指到江南調查士子聯名上書之事多日,於今日一早才從江南趕回來。
趙清毓接到景元帝的旨意,和霍延宗等人打過招呼,便騎馬回宮。
「你是說,江南士子鬧事,是史家竄唆的?」趙清毓問道
「是,為了避免臣失誤,臣已經確認再三後,才敢回京復命。」嚴暉捧著一個木盒上前,「這裏是證據,所有涉案的文人、士子已經認罪了,並且涉案的文人、士子臣已借著恩科一事,偷偷的押送進了京都。」
劉福接過嚴暉手中的木盒,然後轉交給景元帝。景元帝打開木盒,裏麵是十幾份證詞和認罪狀,還有史為安等史家人的親筆信。
景元帝將盒中所有的證據瀏覽一遍後便交給趙清毓,趙清毓看著認罪書,看著史家狀似無意提及的官製考核的事,一封封親筆信無不在渲染著官製考核對文人的威脅,以及朝廷對文人的打壓與漠視,甚至還事情歸罪到趙清毓這個擔任三軍元帥的帝姬對武夫的偏寵。
「他們好大的膽子!」景元帝冷笑道,「為人臣子,居然敢教唆他人攻擊朝廷,其罪當誅!」
「臣還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嚴暉說道。
「何事?」
「史為安在崇州任通判之職時,功績卓越,曾上峰多次褒獎,並提拔其去他處任職,在景元十六年便被舉薦為通州任知州,隻是被史為安拒絕了。景元十七年被他上峰舉薦吏部員外郎,他同樣拒絕了,但是沒想到今歲秋他自己求上門,讓其上峰舉薦至京都為官。」嚴暉說道,「臣覺得史為安三番四次拒絕提拔,本應是淡泊名利之人,可如今一舉一動,皆與其相背。」
「不管他本性如何,僅憑他鼓動江南士子,抨擊朝廷一事就該當誅。」景元帝說道,「若不嚴懲他,殺雞儆猴給那些蠢蠢欲動的文人看,還真當朝廷軟弱可欺。」
嚴暉見景元帝如此說,便知道史為安難逃罪責,便沒有再進言。
「劉福,讓姚遠和過來見朕。」
「是。」
「等等。」趙清毓攔阻道。
第96章
「父皇,捉拿史為安一事不可急於一時。」
「毓兒此話何意?」
「雖然恩科在即,讓江南的文人歇了筆征墨伐朝廷之勢,但是他們對朝廷的異議並未消除,此時以唆使江南士子抗議朝廷為由,捉拿史為安,隻會讓江南文人反叛之心更甚,如此隻會讓文人與朝廷離心。
史為安一事,隻能秘密處置。而且,在此之前,我們需要調查清楚,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文臣挑撥文人和朝廷到底有什麽目的。現在殺雞儆猴,不如掘其根源,斬草除根,斷絕後患。」
嚴暉聽著趙清毓一番言論,不由側目看向她。
俊秀的少女一身褐色騎射服,立於殿堂之上侃侃而談,神情恣意張揚。
恪守禮儀的習慣讓嚴暉瞥了一眼,便收回自己的目光,低垂著腦袋,做一個「啞巴」。
景元帝向來重視趙清毓的建議,若沒有外人在場,他直接拍板讓趙清毓處理。可眼下有個「死腦經」的嚴暉在堂,為避免嚴暉明日彈劾趙清毓越權插手政事,景元帝不得已,清清嗓子問道:「嚴卿以為,毓兒此言如何?」
嚴暉低首行禮道:「帝姬所言甚是。」
趙清毓和景元帝第一次見嚴暉如此幹脆,不由側目。
「既然嚴卿都認為毓兒所言極是,那此事就交給毓兒去辦,嚴卿認為如何?」景元帝問道。
「陛下聖明。」
將史為安一事就這樣交給了趙清毓,隨即三人又在殿中商討了如何調查。等事情敲定後,景元帝便讓嚴暉回府休整。而趙清毓正巧也準備去安排監控史家一事,便與嚴暉一同離去。
嚴暉與趙清毓並肩走在宮廷巷道之上,除了零碎的腳步聲,周遭一片安靜。
趙清毓瞟了眼身側的嚴暉,隻見他目不斜視,挺著腰身往宮外方向走。
他們還要順路一會,總是不搭話怎麽看著都有幾分尷尬。而以嚴暉的性子,趙清毓也不指望他提起話頭,隻能自己一往無前。
「江南一行,辛苦嚴大人了。」
「為朝廷辦事,是臣的職責。」
「人人都說江南之景,美不勝收,本帝姬至今還沒去過江南,真是可惜。」
「帝姬一心為朝廷鎮守北境,帝姬辛苦了。」
趙清毓抬眼看著身側繃著一張臉的嚴暉,心中頗為無奈,她是這個意思嗎?她都開了頭提到了江南,正常情況下對方不是應該順著這個話題介紹一下江南美景嗎?
趙清毓算是認識到自己與嚴暉確實不在一條線上,於是歇了心思,打算就這樣尷尬走到分開之時。
宮中巷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兩人無話走了一刻鍾,便到了分別的宮門。
「臣告退。」嚴暉先行一步行禮。
趙清毓點點頭受禮,「嚴大人慢走。」
在趙清毓以為嚴暉會瀟灑轉身離去的時候,這個嚴謹端重的諫義大夫居然沒有走,站在原處沒有挪步子。
這是恭送自己的意思?趙清毓猜想著。
薑埕說霍山午膳後還會醒來,趙清毓打算一直守著霍山時,宮裏來了旨意。
嚴暉回來了。
嚴暉被景元帝指到江南調查士子聯名上書之事多日,於今日一早才從江南趕回來。
趙清毓接到景元帝的旨意,和霍延宗等人打過招呼,便騎馬回宮。
「你是說,江南士子鬧事,是史家竄唆的?」趙清毓問道
「是,為了避免臣失誤,臣已經確認再三後,才敢回京復命。」嚴暉捧著一個木盒上前,「這裏是證據,所有涉案的文人、士子已經認罪了,並且涉案的文人、士子臣已借著恩科一事,偷偷的押送進了京都。」
劉福接過嚴暉手中的木盒,然後轉交給景元帝。景元帝打開木盒,裏麵是十幾份證詞和認罪狀,還有史為安等史家人的親筆信。
景元帝將盒中所有的證據瀏覽一遍後便交給趙清毓,趙清毓看著認罪書,看著史家狀似無意提及的官製考核的事,一封封親筆信無不在渲染著官製考核對文人的威脅,以及朝廷對文人的打壓與漠視,甚至還事情歸罪到趙清毓這個擔任三軍元帥的帝姬對武夫的偏寵。
「他們好大的膽子!」景元帝冷笑道,「為人臣子,居然敢教唆他人攻擊朝廷,其罪當誅!」
「臣還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嚴暉說道。
「何事?」
「史為安在崇州任通判之職時,功績卓越,曾上峰多次褒獎,並提拔其去他處任職,在景元十六年便被舉薦為通州任知州,隻是被史為安拒絕了。景元十七年被他上峰舉薦吏部員外郎,他同樣拒絕了,但是沒想到今歲秋他自己求上門,讓其上峰舉薦至京都為官。」嚴暉說道,「臣覺得史為安三番四次拒絕提拔,本應是淡泊名利之人,可如今一舉一動,皆與其相背。」
「不管他本性如何,僅憑他鼓動江南士子,抨擊朝廷一事就該當誅。」景元帝說道,「若不嚴懲他,殺雞儆猴給那些蠢蠢欲動的文人看,還真當朝廷軟弱可欺。」
嚴暉見景元帝如此說,便知道史為安難逃罪責,便沒有再進言。
「劉福,讓姚遠和過來見朕。」
「是。」
「等等。」趙清毓攔阻道。
第96章
「父皇,捉拿史為安一事不可急於一時。」
「毓兒此話何意?」
「雖然恩科在即,讓江南的文人歇了筆征墨伐朝廷之勢,但是他們對朝廷的異議並未消除,此時以唆使江南士子抗議朝廷為由,捉拿史為安,隻會讓江南文人反叛之心更甚,如此隻會讓文人與朝廷離心。
史為安一事,隻能秘密處置。而且,在此之前,我們需要調查清楚,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文臣挑撥文人和朝廷到底有什麽目的。現在殺雞儆猴,不如掘其根源,斬草除根,斷絕後患。」
嚴暉聽著趙清毓一番言論,不由側目看向她。
俊秀的少女一身褐色騎射服,立於殿堂之上侃侃而談,神情恣意張揚。
恪守禮儀的習慣讓嚴暉瞥了一眼,便收回自己的目光,低垂著腦袋,做一個「啞巴」。
景元帝向來重視趙清毓的建議,若沒有外人在場,他直接拍板讓趙清毓處理。可眼下有個「死腦經」的嚴暉在堂,為避免嚴暉明日彈劾趙清毓越權插手政事,景元帝不得已,清清嗓子問道:「嚴卿以為,毓兒此言如何?」
嚴暉低首行禮道:「帝姬所言甚是。」
趙清毓和景元帝第一次見嚴暉如此幹脆,不由側目。
「既然嚴卿都認為毓兒所言極是,那此事就交給毓兒去辦,嚴卿認為如何?」景元帝問道。
「陛下聖明。」
將史為安一事就這樣交給了趙清毓,隨即三人又在殿中商討了如何調查。等事情敲定後,景元帝便讓嚴暉回府休整。而趙清毓正巧也準備去安排監控史家一事,便與嚴暉一同離去。
嚴暉與趙清毓並肩走在宮廷巷道之上,除了零碎的腳步聲,周遭一片安靜。
趙清毓瞟了眼身側的嚴暉,隻見他目不斜視,挺著腰身往宮外方向走。
他們還要順路一會,總是不搭話怎麽看著都有幾分尷尬。而以嚴暉的性子,趙清毓也不指望他提起話頭,隻能自己一往無前。
「江南一行,辛苦嚴大人了。」
「為朝廷辦事,是臣的職責。」
「人人都說江南之景,美不勝收,本帝姬至今還沒去過江南,真是可惜。」
「帝姬一心為朝廷鎮守北境,帝姬辛苦了。」
趙清毓抬眼看著身側繃著一張臉的嚴暉,心中頗為無奈,她是這個意思嗎?她都開了頭提到了江南,正常情況下對方不是應該順著這個話題介紹一下江南美景嗎?
趙清毓算是認識到自己與嚴暉確實不在一條線上,於是歇了心思,打算就這樣尷尬走到分開之時。
宮中巷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兩人無話走了一刻鍾,便到了分別的宮門。
「臣告退。」嚴暉先行一步行禮。
趙清毓點點頭受禮,「嚴大人慢走。」
在趙清毓以為嚴暉會瀟灑轉身離去的時候,這個嚴謹端重的諫義大夫居然沒有走,站在原處沒有挪步子。
這是恭送自己的意思?趙清毓猜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