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清毓分別向西北大營和北境大營遞了兩份信,讓他們統計一份近五年來戰死沙場或受傷卸甲軍士名單。
既然要整治,趙清毓並不打算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這次,她要這些連撫恤金都敢盤剝的人知道,手伸到軍中事務上的後果。
除開西北大營外,趙清毓讓張慶豐從軍伍裏調了一百人,從十座州府縣鎮裏調取近五年撫恤金髮放的名單。
名單對比,再走訪陣亡和受傷士兵老家,趙清毓便能摸清,這些年發放的撫恤金到底去了哪裏,餵飽了誰的胃口。
可是,這些事需要大量時間走訪,好在自己還要留在京都,不著急一時。
翌日早朝,刑部尚書林旭上奏了一份名單,乃經辦李王兩家之事的縣府兩處官員,其中瀆職者名單。
不過,這名單剛由劉福轉呈給景元帝,大理寺卿也上交了一份名單,其中名目除了瀆職外,還有私相授受,貪汙受賄,罔顧人命等等事項。
而名單上的人員也從縣衙和府衙小吏,上升到縣府一把手,其中牽扯出整個地方官府人員。
景元帝還未表明態度,刑部和大理寺便吵得不可開交。黨羽之爭,自古以來如此。最後不過看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很顯然,此事景元帝時支持大理寺。一封詔令,罷免了十幾位官員。
皇帝決策,便是郭係一脈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便是同吏部打好關係,將郭係一脈再推上去。
不隻是郭係官員如此打算,大恆其他黨派都想趁這個空檔將自己人推上去。如此,他們便可以掌控一方大權。
隻可惜,朝中諸多黨派願望落空。等他們厚著臉皮,備著薄禮找上吏部時,對方連任職的文書都已經發出去了。
景元帝下發罷免詔令時,同時給吏部一份名單,連管職都指定清楚,根本沒有吏部可以操控的可能。
李王一事算是有了定論,皇商招募一事還在進行著,剛剛定下來的,還有武舉一事。
之前趙清毓前往武舉現場,發現諸多問題。雖然當即提了代筆答題一事,可是她還是擔心其中有貓膩,便臨時改了排名規則。
武力和謀略分列兩項,不再累積成績,而是分別排名,擇其前兩百名進入最後會考。
而最後一關,由趙清毓任主考官。
趙清毓前三日收到排名名單,在武力排名前列,看到了熟人。那個大字不識,六場連勝的常超。
因為武力和謀略排名有重合的人,所以最終站在練武場上的隻有三百一十人。
趙清毓站在高台之上,身著白衣銀甲,身後的披風迎著風獵獵作響。一支銀槍立於身側,一雙鳳陽帶著審視,銳利的看著高台之下的眾人。
「諸位是從千萬人一間挑選出來的佼佼者,本帥希望你們以後會是大恆邊疆的守護者,是大恆戰場上的一支利刃。」
趙清毓頓了頓,繼續說道,「也許你們並沒有想著成為一方大將,鎮守邊疆,上陣殺敵,但是本帥不管你們因何目的站在現在這個位置,可是本帥想說的是,既然站在這了,希望你們永遠記住你們初心。」
「你們是大恆的男兒,本帥希望,你們以後不論身在何方,身處何職,都要記住,你們的根,在大恆!」
如今現在練武場上的三百一十人,很多隻不過是因為科舉走不通,換了條路徑謀取一官半職,可能有些人隻想做個京都小官,有的甚至隻想城防小吏,拿一份穩定的俸祿,有著些許人尊崇便可。
可是不管是何目的,趙清毓唯一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便是不可叛國,不可不忠。
練武場一陣寂靜,趙清毓也不想耽誤時間,直接吩咐身側將士,安排考核。
打亂對接,不分對手,單人作戰也好,團體作戰也好,三天時間,立於教練場上者勝。
三百多人,想要單人作戰,打敗其他人,太難,最好便是團隊合作。有武力,有謀略,方可能取得勝利。
不過,這些不是趙清毓需要替他們考慮的,她要得是萬裏挑一。
第一日,練場上亂作一團,雖有一些人已經選擇團體作戰,但是團體太小,很容易被人打散,最後還是垮成一盤散沙。
第二日,場上人員分成六個團體,兩兩作戰,已有兩支隊伍被擊敗,退守在練武場一旁的涼亭裏觀戰。
當天,竇應德一下早朝,便騎著馬來到了練武場。
「這些小子狡猾的很,你看看,那十來個個,繞到對方側翼,已經列好陣勢,準備是來一個包圓一個了。」竇應德哈哈大笑,「這招關門打狗,將軍二十年前用過,沒想到如今還能再見……」
竇應德嘴裏的將軍是霍山,可是趙清毓瞥了眼竇應德說得陣形,那不是圍合陣形嗎?
「這不是常見的圍合陣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圍合陣,你看看那幾個人,左前方那幾個人看到了嗎?那裏是一道門,那幾個那些□□的人可以看做門栓,一旦他們□□圍合,入陣德人就逃不出去了。」竇應德說道,「隻是這個陣形適用於交戰人少時,將軍也隻用過一次。不過那一次憑藉這個陣,抓到了北漠的赫蟄。」
「隻是時間久遠,年輕一輩知道的不多了。」竇應德繼續說道,「如今圍合陣,大多是從將軍的關門打狗那個陣勢演化而來的。」
趙清毓分別向西北大營和北境大營遞了兩份信,讓他們統計一份近五年來戰死沙場或受傷卸甲軍士名單。
既然要整治,趙清毓並不打算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這次,她要這些連撫恤金都敢盤剝的人知道,手伸到軍中事務上的後果。
除開西北大營外,趙清毓讓張慶豐從軍伍裏調了一百人,從十座州府縣鎮裏調取近五年撫恤金髮放的名單。
名單對比,再走訪陣亡和受傷士兵老家,趙清毓便能摸清,這些年發放的撫恤金到底去了哪裏,餵飽了誰的胃口。
可是,這些事需要大量時間走訪,好在自己還要留在京都,不著急一時。
翌日早朝,刑部尚書林旭上奏了一份名單,乃經辦李王兩家之事的縣府兩處官員,其中瀆職者名單。
不過,這名單剛由劉福轉呈給景元帝,大理寺卿也上交了一份名單,其中名目除了瀆職外,還有私相授受,貪汙受賄,罔顧人命等等事項。
而名單上的人員也從縣衙和府衙小吏,上升到縣府一把手,其中牽扯出整個地方官府人員。
景元帝還未表明態度,刑部和大理寺便吵得不可開交。黨羽之爭,自古以來如此。最後不過看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很顯然,此事景元帝時支持大理寺。一封詔令,罷免了十幾位官員。
皇帝決策,便是郭係一脈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便是同吏部打好關係,將郭係一脈再推上去。
不隻是郭係官員如此打算,大恆其他黨派都想趁這個空檔將自己人推上去。如此,他們便可以掌控一方大權。
隻可惜,朝中諸多黨派願望落空。等他們厚著臉皮,備著薄禮找上吏部時,對方連任職的文書都已經發出去了。
景元帝下發罷免詔令時,同時給吏部一份名單,連管職都指定清楚,根本沒有吏部可以操控的可能。
李王一事算是有了定論,皇商招募一事還在進行著,剛剛定下來的,還有武舉一事。
之前趙清毓前往武舉現場,發現諸多問題。雖然當即提了代筆答題一事,可是她還是擔心其中有貓膩,便臨時改了排名規則。
武力和謀略分列兩項,不再累積成績,而是分別排名,擇其前兩百名進入最後會考。
而最後一關,由趙清毓任主考官。
趙清毓前三日收到排名名單,在武力排名前列,看到了熟人。那個大字不識,六場連勝的常超。
因為武力和謀略排名有重合的人,所以最終站在練武場上的隻有三百一十人。
趙清毓站在高台之上,身著白衣銀甲,身後的披風迎著風獵獵作響。一支銀槍立於身側,一雙鳳陽帶著審視,銳利的看著高台之下的眾人。
「諸位是從千萬人一間挑選出來的佼佼者,本帥希望你們以後會是大恆邊疆的守護者,是大恆戰場上的一支利刃。」
趙清毓頓了頓,繼續說道,「也許你們並沒有想著成為一方大將,鎮守邊疆,上陣殺敵,但是本帥不管你們因何目的站在現在這個位置,可是本帥想說的是,既然站在這了,希望你們永遠記住你們初心。」
「你們是大恆的男兒,本帥希望,你們以後不論身在何方,身處何職,都要記住,你們的根,在大恆!」
如今現在練武場上的三百一十人,很多隻不過是因為科舉走不通,換了條路徑謀取一官半職,可能有些人隻想做個京都小官,有的甚至隻想城防小吏,拿一份穩定的俸祿,有著些許人尊崇便可。
可是不管是何目的,趙清毓唯一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便是不可叛國,不可不忠。
練武場一陣寂靜,趙清毓也不想耽誤時間,直接吩咐身側將士,安排考核。
打亂對接,不分對手,單人作戰也好,團體作戰也好,三天時間,立於教練場上者勝。
三百多人,想要單人作戰,打敗其他人,太難,最好便是團隊合作。有武力,有謀略,方可能取得勝利。
不過,這些不是趙清毓需要替他們考慮的,她要得是萬裏挑一。
第一日,練場上亂作一團,雖有一些人已經選擇團體作戰,但是團體太小,很容易被人打散,最後還是垮成一盤散沙。
第二日,場上人員分成六個團體,兩兩作戰,已有兩支隊伍被擊敗,退守在練武場一旁的涼亭裏觀戰。
當天,竇應德一下早朝,便騎著馬來到了練武場。
「這些小子狡猾的很,你看看,那十來個個,繞到對方側翼,已經列好陣勢,準備是來一個包圓一個了。」竇應德哈哈大笑,「這招關門打狗,將軍二十年前用過,沒想到如今還能再見……」
竇應德嘴裏的將軍是霍山,可是趙清毓瞥了眼竇應德說得陣形,那不是圍合陣形嗎?
「這不是常見的圍合陣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圍合陣,你看看那幾個人,左前方那幾個人看到了嗎?那裏是一道門,那幾個那些□□的人可以看做門栓,一旦他們□□圍合,入陣德人就逃不出去了。」竇應德說道,「隻是這個陣形適用於交戰人少時,將軍也隻用過一次。不過那一次憑藉這個陣,抓到了北漠的赫蟄。」
「隻是時間久遠,年輕一輩知道的不多了。」竇應德繼續說道,「如今圍合陣,大多是從將軍的關門打狗那個陣勢演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