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毓掃了眼摺子上得價格,五石米糧換一匹駿馬,這價格還算公道。
不過摺子後還有一段話,小忽安想讓大恆派工匠和農夫前往小忽安,幫助小忽安修建屋子和教習族人種植糧食。
「我前幾年聽說過,小忽安部落內有塊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大忽安可沒少打這塊平原的主意,幾場交戰,這塊平原還是讓小忽安保住了。」趙清毓繼續說道,「看樣子,他們此行,誌不在糧,而在工和農。」
「若是他們不再受製於米糧,恐怕第一個攻打的便是大恆。」景元帝蹙著眉頭說道,「看樣子,這工匠和農夫不能派去。」
與景元帝想法不同,趙清毓倒是希望小忽安部落能夠壯大,最好能與大忽安抗衡。如此,四足鼎立,大恆才有足夠時間準備。
「教會他們倒不是不可,隻是,不能讓我們長途跋涉去,得要他們來。」趙清毓說道,「圈一塊地給他們,不能放任他們四處走動。」
大恆工匠和農夫前往小忽安,若國事變動,他們就成了小忽安的擋箭牌,大恆的軟肋。
故而,要想學,便自己前來拜師學藝。
趙清毓眼眸微斂,「爹,等會我便修書一封給二舅舅。二舅舅鎮守的西北與小忽安相近,方便教習,又不失監管。」
「希望小忽安能如他們自己所想那般,也好牽製大忽安。「
「希望如此!」
談定小忽安之事,景元帝又同趙清毓說起武官之事。
趙清毓從北境回京,本就是衝著武舉之事。
大恆多年重文輕武,導致城防駐守之地,可用之才屈手可指,良將已至暮年,可卻後繼無人,如今便是青黃不接。
培養良將武臣,已是亟待解決之事。
大恆若想重回盛世,相比器具物料,人才是重中之重。
去歲冬季,朝廷就放出告示,不拘家世學識,但凡有報國之誌,皆可參加武舉。如同科舉一般,從功夫、謀略考較,進一甲者,可為一府武官。進二甲者,可為一城武官。三甲者,賜校尉,征戰殺敵、駐守皇城,由君挑選。
此次武舉,不限於簪纓世族,平頭百姓,城府之兵,軍中勁卒,皆可參加。
第一輪鄉試武舉已於前幾日結束,第二輪的縣試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趙清毓留在京都,便是考較最後一關,等一個結果。
大恆不缺武夫,但良將難求。大恆邊境需要新鮮血液注入,趙清毓此行便是希望能為大恆挑選出一方大將。
「你小舅舅若是習武,定也能為大恆鎮守一方!」景元帝頗為惋惜。
霍家滿門忠烈,他那小舅子又是個聰明人,若不是手上功夫跟不上,也定是一位鎮守一方的將軍。
「霍家已是滿門良將,小舅舅做自己喜歡的事便好。」趙清毓說道,「他如今幫我開闢海外礦場,這遠比鎮守一方更為重要。」
景元帝點點頭,「嗯,那倒是。對了,我記得芷兒今年有十六了吧,你覺得她如何?」
第22章
趙清毓不明所以,「爹,好好的怎麽說起芷兒?」
「你一個姑娘家,常年待在軍中,又不能帶些侍女伺候你。我便想著,要不要讓芷兒陪你,芷兒如今也十六了,手腳功夫聽說也不錯,她若隨軍,你有個貼心說話的人了。」
早些年,景元帝不是沒想過讓趙清毓帶些侍女在身邊,她整天巡營、上戰場,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自個的事。找幾個做事細緻的侍女跟著,她也舒坦些。
隻可惜,景元帝剛提一提,就被趙清毓拒絕了。無奈,他才把心思轉到霍芷身上。
那小妮子性子爽朗,手腳功夫過硬,又和毓兒親近,讓她陪著毓兒,自己放心。
「爹,若不是我了解芷兒,都懷疑這事是她慫恿你跟我說的。」趙清毓輕笑,「這丫頭前些年就想去北境,好不容易被大舅母和大舅舅給壓了下來,現在倒是好,你又提起來了,大舅母和大舅舅要是知道,該頭痛了。」
景元帝無奈,「爹不過想找個人陪陪你啊。」
「爹,我正在做著我最喜歡做的事,不會孤獨,不會害怕,我樂在其中。」
「好吧,那爹就不提了,免得到時候你舅母和舅舅怪我。」
因著霍英和趙清毓關係,景元帝和霍家其他人,雖為君臣,卻也親近,同一般人家別無兩樣,若讓其他人瞧見,定是驚訝不已。
「有一事,我想聽聽爹的意見。」趙清毓說道。
趙清毓是個有主見的姑娘,做事果斷幹脆,過於聰慧的她常常讓景元帝自覺無用。今日難得女兒要聽聽自己的意見,這讓景元帝格外亢奮。
「毓兒有什麽事,盡量說,爹定會幫你。」
說來也不是什麽新鮮事,還是昨日說起的海外買礦的事。
「小舅舅上次出海,我給了一萬兩,他自個也貼了幾千兩,銀子不多,但他不僅帶回來兩船鐵和一船煤,還有剩餘。我問過小舅舅,他說大恆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在異邦很得當地人喜愛,他的貨還未卸下船,便被當地的富商訂了去。」趙清毓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想,若是能組建一支大型商隊來往於異邦,必然收益頗豐。」
「組建商隊?」景元帝問道,「毓兒是缺錢嗎?你跟戶部說。」
景元帝又想到什麽,對著屋外叫道:「小福子,小福子…」
不過摺子後還有一段話,小忽安想讓大恆派工匠和農夫前往小忽安,幫助小忽安修建屋子和教習族人種植糧食。
「我前幾年聽說過,小忽安部落內有塊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大忽安可沒少打這塊平原的主意,幾場交戰,這塊平原還是讓小忽安保住了。」趙清毓繼續說道,「看樣子,他們此行,誌不在糧,而在工和農。」
「若是他們不再受製於米糧,恐怕第一個攻打的便是大恆。」景元帝蹙著眉頭說道,「看樣子,這工匠和農夫不能派去。」
與景元帝想法不同,趙清毓倒是希望小忽安部落能夠壯大,最好能與大忽安抗衡。如此,四足鼎立,大恆才有足夠時間準備。
「教會他們倒不是不可,隻是,不能讓我們長途跋涉去,得要他們來。」趙清毓說道,「圈一塊地給他們,不能放任他們四處走動。」
大恆工匠和農夫前往小忽安,若國事變動,他們就成了小忽安的擋箭牌,大恆的軟肋。
故而,要想學,便自己前來拜師學藝。
趙清毓眼眸微斂,「爹,等會我便修書一封給二舅舅。二舅舅鎮守的西北與小忽安相近,方便教習,又不失監管。」
「希望小忽安能如他們自己所想那般,也好牽製大忽安。「
「希望如此!」
談定小忽安之事,景元帝又同趙清毓說起武官之事。
趙清毓從北境回京,本就是衝著武舉之事。
大恆多年重文輕武,導致城防駐守之地,可用之才屈手可指,良將已至暮年,可卻後繼無人,如今便是青黃不接。
培養良將武臣,已是亟待解決之事。
大恆若想重回盛世,相比器具物料,人才是重中之重。
去歲冬季,朝廷就放出告示,不拘家世學識,但凡有報國之誌,皆可參加武舉。如同科舉一般,從功夫、謀略考較,進一甲者,可為一府武官。進二甲者,可為一城武官。三甲者,賜校尉,征戰殺敵、駐守皇城,由君挑選。
此次武舉,不限於簪纓世族,平頭百姓,城府之兵,軍中勁卒,皆可參加。
第一輪鄉試武舉已於前幾日結束,第二輪的縣試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趙清毓留在京都,便是考較最後一關,等一個結果。
大恆不缺武夫,但良將難求。大恆邊境需要新鮮血液注入,趙清毓此行便是希望能為大恆挑選出一方大將。
「你小舅舅若是習武,定也能為大恆鎮守一方!」景元帝頗為惋惜。
霍家滿門忠烈,他那小舅子又是個聰明人,若不是手上功夫跟不上,也定是一位鎮守一方的將軍。
「霍家已是滿門良將,小舅舅做自己喜歡的事便好。」趙清毓說道,「他如今幫我開闢海外礦場,這遠比鎮守一方更為重要。」
景元帝點點頭,「嗯,那倒是。對了,我記得芷兒今年有十六了吧,你覺得她如何?」
第22章
趙清毓不明所以,「爹,好好的怎麽說起芷兒?」
「你一個姑娘家,常年待在軍中,又不能帶些侍女伺候你。我便想著,要不要讓芷兒陪你,芷兒如今也十六了,手腳功夫聽說也不錯,她若隨軍,你有個貼心說話的人了。」
早些年,景元帝不是沒想過讓趙清毓帶些侍女在身邊,她整天巡營、上戰場,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自個的事。找幾個做事細緻的侍女跟著,她也舒坦些。
隻可惜,景元帝剛提一提,就被趙清毓拒絕了。無奈,他才把心思轉到霍芷身上。
那小妮子性子爽朗,手腳功夫過硬,又和毓兒親近,讓她陪著毓兒,自己放心。
「爹,若不是我了解芷兒,都懷疑這事是她慫恿你跟我說的。」趙清毓輕笑,「這丫頭前些年就想去北境,好不容易被大舅母和大舅舅給壓了下來,現在倒是好,你又提起來了,大舅母和大舅舅要是知道,該頭痛了。」
景元帝無奈,「爹不過想找個人陪陪你啊。」
「爹,我正在做著我最喜歡做的事,不會孤獨,不會害怕,我樂在其中。」
「好吧,那爹就不提了,免得到時候你舅母和舅舅怪我。」
因著霍英和趙清毓關係,景元帝和霍家其他人,雖為君臣,卻也親近,同一般人家別無兩樣,若讓其他人瞧見,定是驚訝不已。
「有一事,我想聽聽爹的意見。」趙清毓說道。
趙清毓是個有主見的姑娘,做事果斷幹脆,過於聰慧的她常常讓景元帝自覺無用。今日難得女兒要聽聽自己的意見,這讓景元帝格外亢奮。
「毓兒有什麽事,盡量說,爹定會幫你。」
說來也不是什麽新鮮事,還是昨日說起的海外買礦的事。
「小舅舅上次出海,我給了一萬兩,他自個也貼了幾千兩,銀子不多,但他不僅帶回來兩船鐵和一船煤,還有剩餘。我問過小舅舅,他說大恆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在異邦很得當地人喜愛,他的貨還未卸下船,便被當地的富商訂了去。」趙清毓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想,若是能組建一支大型商隊來往於異邦,必然收益頗豐。」
「組建商隊?」景元帝問道,「毓兒是缺錢嗎?你跟戶部說。」
景元帝又想到什麽,對著屋外叫道:「小福子,小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