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事業當先,男主靠邊[快穿] 作者:木樨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隊的分編也有涉及,各式營房的訓練重點,軍務管理,條條都說到他心坎上。
若真照著這本《新國策》為百姓謀福祉,何愁不成明君。
趙英武越看越愛不釋手,「爹爹年紀大了,當不了一國之君,但我們家阿錦可以。你想做什麽便去做,爹爹幫你守住棱穀關,守住登城。」
女兒已管好登城,興城雖比登城大一些,隻需多費些力氣也能管好。
「女兒謝過爹爹。」元錦揚起笑臉給他倒茶,「這書上的許多字我都不認識,也還未參詳明白,一切得慢慢來。」
她在書上寫明,非第一個撿到書的人,若有搶功之心會遭到反噬,家破人亡。
沒辦法,趙英武手中有兵權,朝廷撥過來的新兵雖不足六萬,但也有四萬人。打仗她不怕,但沒必要打,能利用這個時代固有的想法,減少自己的敵人最好不過。
趙英武因曾收過原身身故的消息,對上京的家人頗有怨言,斷了書信往來。
家破人亡死的也不過是他和女兒,他不會亂來。
「不急,北地十一城你如今才拿下兩城,邊學邊做。」趙英武一臉欣慰,「需要爹爹幫忙你隻管開口。」
「女兒曉得。」元錦安下心,臉上的笑容燦爛了幾分。
離開大營回興城,元錦當日便下令禁了青樓,在城內增加治安所,清理收拾城內的地痞、惡霸,頒布新的律法。
衙門和登城那邊一樣,新增部門分散管理。
興城老百姓見過知府大人蘇永章被綁著的一幕,對新頒布的律法、政策老實接受。
雖還有人詬病她開學堂,允許女子上學,錄用女官的做法,但是不多。
邊境之地,百姓求的是溫飽。
從青樓裏帶出來的姑娘,元錦尊重她們的意願。想回家的送回家,不想回家的去織布坊、糕點鋪、成衣鋪、養殖場、糖果鋪、酒樓工作,每月按時領工錢。
年紀小讀過書,願意跟著她的,送去再學習同時參加特別訓練,交給蓮心管理。
忙到秋收後,第一年的糧食收成出來,比頭年甚至比沒起戰事之前更好,幾個糧倉全部裝滿。元錦試種的拋秧田產量不止沒降低,還比正常插秧的水田還多出來兩石。
元錦將心得寫下,安排人建暖房負責育種可驅蟲的草藥苗子,準備在第二年全麵推廣。秧盤的製作方式也公開給登城的百姓,讓他們自己去準備,並教授育苗之法。
興城事了,她帶著五個班的特訓將士、蓮心以及從山寨裏帶出來的幾十個姑娘,進入距離興城最近的邑井城。
經過半個月的摸底工作,元錦掌握了城內城外的基本信息,帶人闖進縣衙綁了知縣,將城內富戶、地主、鄉紳、世家家主都綁了,請他們交出多餘地契。
願意合作的,家宅和部分財產不動,不願意合作的則抄家。
邑井城的知縣和縣衙的官差都被綁在一起,就丟在縣衙公堂的行刑區,又氣又恨,「如此土匪行徑,本官定會上奏朝廷,派兵滅了你們這幫匪徒。」
「知縣大人,我做之事與你當官不衝突,你且看著便是。」元錦打量一眼這個年輕的縣令,好笑揚眉,「你寒窗苦讀十幾載,求的是功名利祿還是為百姓做主?」
縣令別開臉不看她,「與你何幹!」
「自然與我有幹係,你若求的功名利祿,一年之內邑井城必定變樣,你上可交差下可對得起百姓,事情還不用做多少。」元錦踱步走到他麵前,伸手挑起他下頜輕笑,「若求的為百姓做主,那你更該高興才是,本城主會給你最大的平台。」
「一派狂言。」縣令咬牙切齒,「姑娘難道不知男女授受不清!」
「不知道,在我的城內,百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元錦撤回手,斂去笑意轉身,「女子不必拘在後宅,而是可與男子一同讀書做事。」
受的教育不同,年紀再小也是一腦子的封建思想,要徹底改變這種思想得溫水煮青蛙。
但願那幾個皇子,不要太快出手,多給她一點時間。
第61章 061王妃
邑井城分田分屋一事在第一場雪下來前完成。城內城外的窮苦百姓領到了過冬的糧食和衣被, 原本對元錦恨之入骨的縣令,對新設立的部門充滿了好奇,許多事自發的去做。
律法和各項政策頒布後, 邑井城漸漸走上正軌。
元錦留下來, 網羅了一些與縣令一樣出身窮苦的讀書人, 帶著他們一起處理後續的各種工作。
第二年春耕之前,她用同樣的手段又占了兩城,開始布局修路提升交通速度一事。
這期間,宋雲策以登城為據點, 商隊的生意輻射縉國和韃靼,百姓產出的布匹、木頭家具、農具,銷售情況良好。
被元錦用暴力手段收服的幾城,百姓的日子日漸有盼頭。
……
隨著各種方便快捷的農具出現,興修水利,安裝水車,北地的耕地麵積陸續擴大。
有了驅蟲的農藥和經過發酵配比的肥料,糧食增產,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北地商貿發展迅速, 逐漸超過富庶的江南一帶, 成為綏國和韃靼的糧食、布匹供應商。
十年時間一晃而過。
北地十一城的百姓不知縣令知府是誰, 卻知道城主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若真照著這本《新國策》為百姓謀福祉,何愁不成明君。
趙英武越看越愛不釋手,「爹爹年紀大了,當不了一國之君,但我們家阿錦可以。你想做什麽便去做,爹爹幫你守住棱穀關,守住登城。」
女兒已管好登城,興城雖比登城大一些,隻需多費些力氣也能管好。
「女兒謝過爹爹。」元錦揚起笑臉給他倒茶,「這書上的許多字我都不認識,也還未參詳明白,一切得慢慢來。」
她在書上寫明,非第一個撿到書的人,若有搶功之心會遭到反噬,家破人亡。
沒辦法,趙英武手中有兵權,朝廷撥過來的新兵雖不足六萬,但也有四萬人。打仗她不怕,但沒必要打,能利用這個時代固有的想法,減少自己的敵人最好不過。
趙英武因曾收過原身身故的消息,對上京的家人頗有怨言,斷了書信往來。
家破人亡死的也不過是他和女兒,他不會亂來。
「不急,北地十一城你如今才拿下兩城,邊學邊做。」趙英武一臉欣慰,「需要爹爹幫忙你隻管開口。」
「女兒曉得。」元錦安下心,臉上的笑容燦爛了幾分。
離開大營回興城,元錦當日便下令禁了青樓,在城內增加治安所,清理收拾城內的地痞、惡霸,頒布新的律法。
衙門和登城那邊一樣,新增部門分散管理。
興城老百姓見過知府大人蘇永章被綁著的一幕,對新頒布的律法、政策老實接受。
雖還有人詬病她開學堂,允許女子上學,錄用女官的做法,但是不多。
邊境之地,百姓求的是溫飽。
從青樓裏帶出來的姑娘,元錦尊重她們的意願。想回家的送回家,不想回家的去織布坊、糕點鋪、成衣鋪、養殖場、糖果鋪、酒樓工作,每月按時領工錢。
年紀小讀過書,願意跟著她的,送去再學習同時參加特別訓練,交給蓮心管理。
忙到秋收後,第一年的糧食收成出來,比頭年甚至比沒起戰事之前更好,幾個糧倉全部裝滿。元錦試種的拋秧田產量不止沒降低,還比正常插秧的水田還多出來兩石。
元錦將心得寫下,安排人建暖房負責育種可驅蟲的草藥苗子,準備在第二年全麵推廣。秧盤的製作方式也公開給登城的百姓,讓他們自己去準備,並教授育苗之法。
興城事了,她帶著五個班的特訓將士、蓮心以及從山寨裏帶出來的幾十個姑娘,進入距離興城最近的邑井城。
經過半個月的摸底工作,元錦掌握了城內城外的基本信息,帶人闖進縣衙綁了知縣,將城內富戶、地主、鄉紳、世家家主都綁了,請他們交出多餘地契。
願意合作的,家宅和部分財產不動,不願意合作的則抄家。
邑井城的知縣和縣衙的官差都被綁在一起,就丟在縣衙公堂的行刑區,又氣又恨,「如此土匪行徑,本官定會上奏朝廷,派兵滅了你們這幫匪徒。」
「知縣大人,我做之事與你當官不衝突,你且看著便是。」元錦打量一眼這個年輕的縣令,好笑揚眉,「你寒窗苦讀十幾載,求的是功名利祿還是為百姓做主?」
縣令別開臉不看她,「與你何幹!」
「自然與我有幹係,你若求的功名利祿,一年之內邑井城必定變樣,你上可交差下可對得起百姓,事情還不用做多少。」元錦踱步走到他麵前,伸手挑起他下頜輕笑,「若求的為百姓做主,那你更該高興才是,本城主會給你最大的平台。」
「一派狂言。」縣令咬牙切齒,「姑娘難道不知男女授受不清!」
「不知道,在我的城內,百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元錦撤回手,斂去笑意轉身,「女子不必拘在後宅,而是可與男子一同讀書做事。」
受的教育不同,年紀再小也是一腦子的封建思想,要徹底改變這種思想得溫水煮青蛙。
但願那幾個皇子,不要太快出手,多給她一點時間。
第61章 061王妃
邑井城分田分屋一事在第一場雪下來前完成。城內城外的窮苦百姓領到了過冬的糧食和衣被, 原本對元錦恨之入骨的縣令,對新設立的部門充滿了好奇,許多事自發的去做。
律法和各項政策頒布後, 邑井城漸漸走上正軌。
元錦留下來, 網羅了一些與縣令一樣出身窮苦的讀書人, 帶著他們一起處理後續的各種工作。
第二年春耕之前,她用同樣的手段又占了兩城,開始布局修路提升交通速度一事。
這期間,宋雲策以登城為據點, 商隊的生意輻射縉國和韃靼,百姓產出的布匹、木頭家具、農具,銷售情況良好。
被元錦用暴力手段收服的幾城,百姓的日子日漸有盼頭。
……
隨著各種方便快捷的農具出現,興修水利,安裝水車,北地的耕地麵積陸續擴大。
有了驅蟲的農藥和經過發酵配比的肥料,糧食增產,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北地商貿發展迅速, 逐漸超過富庶的江南一帶, 成為綏國和韃靼的糧食、布匹供應商。
十年時間一晃而過。
北地十一城的百姓不知縣令知府是誰, 卻知道城主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